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7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高2009级第9周语文测试卷教师用卷
高2009级第9周语文测试卷教师用卷
时间:40分钟 命题人:周贵财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民歌到底是什么?区分民歌与非民歌是否有一个固定和科学的标准?以前我们分析《诗经》中的作品,往往把“反映贵族生活”的诗算做一类,而把“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划为另一类,以为后者才是民间歌谣。现在看来,这样理解民间歌谣,颇有值得商榷之处。民歌是一种体裁,它的特点在于是民间的集体创作,而并不在乎它的内容如何。民歌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相对而言,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无论它所写的是什么题材,无论它是爻辞、祭乐、徒诗,还是谣曲,我们都应该认为它是民间创作,并把它称作民歌。
《诗经》中保留的民歌,其产生的年代,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前期武王至周孝王时。因为是各地的土风,所以《诗经》中民歌的产地包括了很广的地区。在这种情况和条件下,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在江汉流域的楚国,也开始出现了《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历六十年,使中国增加了许多人口,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于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便据此开始对外开拓疆土,伸展势力;对内采用儒术,建立各种制度,以巩固他的统治。他的这些举动,为偏远地区民乐的传入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引起皇室和贵人们对“新声”的更大兴趣。这样,在汉武的朝中产生了一个以“采诗”为主要任务,旨在借此兴“乐教”、“观风俗、知薄厚”的专门的音乐机构。
汉武帝刘彻的采诗成法,虽然在一百多年以后,受过他自己后嗣哀帝刘欣的洗劫冲击,西汉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虽然在当时并不多(据《汉书•艺文志》录,共138篇),而后来得以存目的则更少(约40首),但这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民歌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的主体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保护和提倡,相当地繁荣过。也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提倡与这种提倡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自东汉、魏、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朝野,在一定程度上把传习民歌俗曲当成了爱好,形成了习惯,使民歌得以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于是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到来了!
唐代是诗歌的盛期,但唐代文学实际上标志着诗坛主体的逆转。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最终却掠取了民歌的美,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内的崇高的主体地位,这是诗歌发展所必将导致的结果,正说明了诗歌自身发展的日新月异。
1.下列关于“民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
A.无论写的是什么题材,凡是爻辞、祭乐、徒诗、谣曲都应属于民歌。
B.民歌只是下层劳动人民用来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
C.诗歌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无论什么题材,无论为何而用,都应称作民歌。
D.无论其内容和体裁如何,只要属于民间集体创作的,都应将其视为民歌。
答案:C
解析:A“凡是爻辞、祭乐、徒诗、谣曲都应属于民歌”与文意不符,因为其前提是“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B按作者观点,只要是“民间的集体创作”,“反映贵族生活”的诗也是民歌。D“体裁”有诗歌,也有小说、绘画、雕刻等,“只要属于民间集体创作的”也包括绘画、雕刻等。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 )
A.汉武帝时,朝中“采诗”既是为了兴教化,也是为了了解民众的生活,检查政治的得失。
B.汉朝音乐机构是采集汉朝新辟偏远地区的民乐的专门机构。
C.汉代统治者对民歌创作和收集的重视对后世文学发展有深远影响。
D.“诗坛主体的逆转”是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中的崇高的主体地位。
答案 :B
解析 :汉朝专门的音乐机构是以“采诗”为主要任务,而“采诗”的范围应是全国。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诗经》和与之同时成书的《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直接浇灌出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楚辞。
B.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积累了不少财富,从根本上决定了民歌快速、长足的发展,并且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
C.从《诗经》到汉乐府到今天,民歌一代一代的传承全靠民间的自然的流传。
D..如果没有乐府民歌的几百年的繁荣,就可能没有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的到来。
答案 :D
解析:A“《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没有“成书”,只是出现的时间“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也不是它直接浇灌出楚辞,可以这样说:《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与其他条件一起,在二百年后,孕育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又通过屈原浇灌出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楚辞。B“快速、长足的发展”未涉及。C“全靠”不对。第二段说:“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第四段说:“也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提倡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自东汉、魏、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朝野,在一定程度上把传习民歌俗曲当成了爱好,形成了习惯,使民歌得以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2分)
故乡难言
朱 鸿
①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②历经沧桑,我才知道任何人,不管他降生豪门还是寒舍,都有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绝对美好的日子只在人之初。尽管短暂,不过它会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属于我的纯粹快乐的时光,当然是少陵原赐予的,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似乎一切都是透明的,窗花,门神,祭月,过年,鸡鸣于晨,鸟栖于昏,蝴蝶悬枝,蚯蚓行泥,或房檐垂冰,或锅洞伸火,甚至发臭的狗屎和温热的牛粪。
③伊甸园的生活注定都很短暂!有一天,我开始厌恶少陵原,觉得它小,脏,落后,甚至幽暗。于是快乐的时光就结束了。我离开少陵原,变成了西安人,然而也变成了异乡者。
④然而知识的谱系,迅速见证的不是少陵原鄙陋,而是我的浅薄。实际上过去的众多雅士都曾经登临我的故乡,并颂而叹之。“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是李白之诗。“自断此生休问天,社曲幸有桑麻田”是杜甫之诗,杜甫自谓少陵野老,是我故乡人。“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白居易之诗。少陵原固然只是小小的一方水土,不过它隆起大块,涌向虚空,天高气净,光强风烈,素得适时云雨之润,从而贤才济济。这里是宰相朱博故里和皇帝刘询养地,这里出过义士苏武,出过将军杜预和史万岁,而所谓洛阳才子韦庄则家在少陵原。这里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高僧玄奘之葬地,因为少陵原南畔可以俯察樊川,眺望终南,有极好的风水。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域,秦之杜县,便是因为设于周之杜伯封土而得名。凡是种种,为我建立了关于少陵原的文化地理概念和历史地理概念。
⑤都市是荣华的,不过我只是羁旅之人,客人,是移民,异乡者。唐诗三百首,近乎一百首渗进了乡愁。西安距少陵原不足三十里,回乡很容易,不过在我苦闷时,乡愁仍涌流笔端,渲染纸背。每一次回乡,我都感到安慰。每一次回乡,我都觉得踏实。少陵原的深厚和奥博,朴素和宁静,总是消除我的紧张和焦虑。十九岁离开少陵原之后,我就一直浅睡,稍有声音即醒,十分烦恼,然而我回乡便能沉睡。有一年我在香港,房阔床软,温度适宜,毫无噪音,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数羊不行,数树仍不行,遂想少陵原,于是几十个村子就漫漫浮现出来,并流泻于枕,膨胀于室,甚至弥漫整个香港。从东到西,司马村,小兆村,康王井,蕉村……我的灵魂像展开了翅膀,然而不用飞翔到县城韦曲,我就安眠了。那一夜,我睡得实实在在。
⑥故乡之于游子从来是慷慨的,它不拒绝一个人给它增光,它也不嫌弃一个人落泊潦倒,它更能收留那种在外受挫的人。我三十岁之前,曾经有两次在外受到重压,心疼,心在哭泣,觉得都市势利不宜我居,然而隐身无地,遂快快入住少陵原之家。在这里,我包扎了伤口,并恢复了元气和尊严。
⑦二十世纪刚刚交接中国那年,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便从都市窜到了少陵原。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欲望在窥视斯地,并将聚集斯地,直至吞噬它。然而我非无情之物。少陵原不属于我,不过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我的父母之邦,这里有我祖先的坟茔。也许可以开发,问题是,现在的少陵原,它的风貌,它的景色,它的气势,它的品质,是自然亿万年所造化,是我的祖先亿万年所创作,从而才筹成了地理的少陵原,文化地理的少陵原和历史地理的少陵原。它不但是实用的,使祖先世世代代赖以生活,而且是美的,遂容易估量出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开发,不过开发者,千万要注意,覆盖了少陵原的种种新的建制,它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固有的价值,它也不能是丑的。我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如果在我这一辈丧失少陵原,那么我这一辈就对它负有道义责任,起码我这一辈应该上报祖先,下达子孙,以使其明白在我之年所发生的变故。少陵原不属于我,然而多年之后,少陵原改换了模样,少陵原可能只剩下了它的名号,而我则白发苍苍,变成一个倔老头。我想,倔老头将不会找到蕉村了,及其他小时候到西安去要经过的西兆余村,皇子坡,韦曲。也算了,然而要是我发现有劣质工程,有污染企业,有致祸部门,我将用拐杖敲击他们的门牌和匾额,并将在正义的法庭起诉,追究他们,强烈要求他们还我少陵原!问题是,有些事物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他们怎么还我少陵原!
⑧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选自《2007中国散文精选》有改动)


展开余下试题4.尽管故乡难言,但在作者心中形象鲜明。作者心中的少陵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乡? 请根据文中的内容准确概括出它的特点。(3分)
答:深厚而奥博(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朴素而宁静,慷慨而宽容。(1点1分,3分)
5.作者说,少陵原是他人之初绝对美好的日子,“尽管短暂,不过它全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想”。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请就五、六两段的内容简要列举。(4分)
答:①成为异乡者,每有乡愁,回到故乡便得到安慰、踏实,便能沉睡。
②受到重压,在少陵原恢复了元气和尊严。(1点2分,共4分。)
6.末二段写了作者面对少陵原被开发的想法和对出现的问题可能采取的行动,这样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①对原生态生存环境、对故乡的无限珍惜和依恋,②对现代文明大潮中原生态生存环境面临丧失的伤感,③对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期待和执著。(1点2分,共6分。)
7.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①运用反复,强化作者故乡情结。 ②进一步强化作者保护原生态少陵原的道义责任。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每点2分,共6分。)
三、语言表达(14分)
8.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4分)
从古至今,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动物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含有动物的成语乃至熟语中,有蕴含褒扬或鼓励意的,如“马到成功”,表达了对创业者的良好祝愿;又如“ ”,表达了 。也有蕴含贬斥或讽刺意味的,如“鼠目寸光”,表达了对见识浅陋者的嘲讽;又如“ ”,表达了 。
示例:①“鹏程万里”,表达了对前途远大者的祝福;“丧家之犬”,表达了对失魂落魄者的鄙夷;② “闻鸡起舞”,表达了对勤奋求学者的赞赏;“惊弓之鸟”,表达了对惊恐万分者的嘲笑。(举出例词1分,阐释含义1分。两组共4分。)
9.请根据下面的说法填上相应的成语。(4分)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便于人们学习和记忆。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再如:
( 1 )最宽阔的胸怀 ( 2 )最反常的天气
( 3 )最怪异的动物 ( 4 )最丰厚的稿酬
答案:(1)虚怀若谷(2)晴天霹雳(3)虎头蛇尾(4)一字千金(每空1分)
10.把握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写在横线上。(6分)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爱国主义 理性 深沉 (每词2分) (202.98.153.21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高2009级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