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试卷
阅读:948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8]
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三)
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三)
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记载/千载难逢 错/差可告慰 舍弃/退避三舍 艾草/方兴未艾
B 笼统/笼络人心 积累/罪恶累累 供奉/供养祖先 当作/首当其
C 童仆/风尘仆仆 躯壳/金蝉脱壳 露骨/抛头露面 闭塞/敷衍塞责
D 画轴/压轴大戏 丈量/量体裁衣 横财/飞来横祸 省悟/不省人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平添 出其不意 人情世故 毕其功于一役
B.洗炼 超凡绝俗 附会穿凿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绵密 风烛残年 妍媸必露 幻化无方
D.翰藻 覆水难收 目不遐接 万变不离其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日前,有媒体公开对一则广告中出现的别字提出了批评,想不到广告的设计者竟振振有词地辩解说:“我是搞设计的,看事情的角度自然和你们不同。”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该类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
C.《苍州晚报》“娱乐资讯”报道,此次导演李安把新片《色•戒》中最重的角色给了汤唯,其他人包括梁朝伟反而成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D.在房价高位运行、风险不断增加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大力进军二三线城市圈地,一方面火中取栗,快进快出,规避长期风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规范药品研制和注册秩序,改进药品注册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药品批准文号进行清理。
B.针对近期各地早晨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雾天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
C.卫生部发出紧急通告,要求消费者和食品经营机构要停止销售和食用美国的两种花生酱。
D.这种新型U盘不仅能够防范病毒,使电脑免受蠕虫、木马、钓鱼软件及间谍软件的侵扰,而且还能够存储文件。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历史悠久而且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通过现代化的光电手段,舒展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华彩画卷。 ; ; ;
; 。中华民族以这些杰出的贡献,证明了自己是人类大家庭的伟大一员。
①造纸术使人类告别了羊皮和纸草,人类的知识有了便利的记录和传播的载体;
②茶叶是一种芬芳馥郁的饮品,也是神秘东方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
③印刷术使人类告别了绳泥木石,人类的创获有了更加迅捷的表达和交流的媒介;
④之后,火药炸开了中世纪领主的堡垒,指南针指明了全球化步伐的方向;
⑤瓷器也不仅是一件晶莹绚丽的容器,更是华贵中华沉静细腻的审美情趣。
A、④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浏览完整试题
6.下面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雪豹是世界上生活在最高海拔的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仅分布在中亚的12个国家,即中国、阿富汗、不丹、印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可能是其历史分布区。雪豹呈斑块状分布于高海拔地区,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中国是雪豹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新疆雪豹数量占全世界雪豹总数的四分之一。
A.雪豹仅分布于中亚 B.雪豹的分布
C.雪豹主要分布在中国 D.雪豹分布于高海拔地区
7.仿照例句,以“热爱”为话题,续写一句话。(4分)
例句:
只要热爱生活,一方静夜的星空,能读出缠绵的诗意;一泓清漾的秋水,能品出空灵的画魂。
; 。
二、现代文阅读(3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8分)
鸟巢与中国文化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这座建筑应该是一座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筑方案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②面对这个建筑,立刻让我们想起那些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中国造型美术有两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可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③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且基本的运动线,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外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在上面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④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那么那些网格、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在单纯和丰富之间获得最高状态的协调。
⑤我们在这座巨大的“鸟巢”体育建筑上,可以找到那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远古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纹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纹彩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向心运动的韵律。在甘肃和青海一带出土过许多彩陶,在彩陶上绘制几何纹样有着精确的定位,那些纯粹几何纹样的彩陶已经有着数学的萌芽,那些单一造型的彩陶,从纹样的绘制和器型都让人感觉是一个小容器和小社会。那件“网形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而那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性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以及民间缠线之美,手艺人手下的杰作篓筐,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和让全世界容易辨认的中国红等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
⑥中国文物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初的出发点。那些赤裸让我们感到粗犷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诱惑我们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混沌、最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8、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形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这种陶钵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
B.在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外造型,民间的剪纸和刺绣上,我们都会发现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刚好贯穿中国艺术五千年的历史。
C.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无论是平面书画,还是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等,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
D.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是因为他们呈现的表层处理意识来自于人类潜意识的深层,从根本上说,他们的设计理念也是原始的。
9、下列对“鸟巢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让我们想起那些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
B.“鸟巢”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
C.我们在这座巨大的“鸟巢”体育建筑上,可以找到那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彩陶文化、江南园林文化、中国红等。
D.“鸟巢”的设计说明,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贯穿到设计中去,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10、文章采用什么结构方式?第五段与第二、三、四段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五段与第二、三、四段的关系。(6分)
答:
11、从文中看,“鸟巢”的设计思想对建筑艺术设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内容?(6分)
答: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15题。(18分)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展开余下试题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2.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分)
1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分)
14.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3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1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19.按要求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展开余下试题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20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古诗文默写(5分)
22 按课文原文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尔来四万八千岁, 。 ,
。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子曰:“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四) 名家的评点,我的评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3 阅读并思考以下名家的评点,自选角度写出你的评点。(3分)
(名家评点)
朱憙: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先文,非为己之学业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四书集注》)
我的评点:
。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旅行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和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天色已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
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搭裢,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此路由我开,此路由我踩,要想越过去,留下买路财。施主,想过去吗?每人留下100文钱,自然就有办法让你们过去。”第一个人毫不犹豫拿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
和尚把破钵往大石上一扣,石块没了,第一个人过去了。和尚把破钵拿起,大石岿然如故。
第二人不再犹豫,拿出100文也要过去。和尚说:“现在涨到200文!”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
见此情景,第三个慌忙拿出200文。和尚说:“不行,现在涨到300文了!”
那人纳闷,问“这是何缘故?”
和尚说:“回避困难的时间愈长,付出的利息自然就愈多。”
要求正确理解材料,选取适当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C 2 A 3 A 4 A 5 D 6B
7例如:只要热爱生命,一节傲然挺立的竹枝,能悟出铮铮的风骨;一枝随风摇摆的杨柳,能引发幽深的思念。
8、C(A像“冰裂纹花窗”的镂空通透外壁应该是“鸟巢”,注意文中“……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的表述。)B偷换时间概念,应是“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D强加因果,其原因应该是“建筑呈现传统文化,取自的纹样是古人文身习俗的转移”,且推断不出“他们的理念也是原始的”。
9、D(无中生有,文中只说明这种造型能带来震撼,超越现代建筑传统,但并未说明“只有”这样做,“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10、是“总——分——总“的结构。(2分)
第五段和第二、三、四段之间是并列关系(2分):第二、三、四段主要是从理论上分别阐述建筑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第五段则列举大量事例来验证上面三段所说的内容。(2分)
11、①建筑设计应该和城市的景观相协调,而且应该具有独特性。
②建筑设计应该体现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关联。
③最为浑纯,最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能带来极大的震撼力。(答对一点得2分)
12、①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只是一棵藤。②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
13、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14、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5、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古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
上一篇:
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二)
下一篇:
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五)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9高三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