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94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1]
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小试卷(二)
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小试卷 (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惨怛( dàn) 剌(à)谬 渑(miǎn)池 见臣列观(guān)
B.诎(qū)体 不怿(yì) 刎(wěn)颈 礼节甚倨(jù)
C.肉袒(tǎn) 强(qiǎng)颜 缧绁(shì) 亲数(shuó)存之
D.馁(něi)虎 绛(jiàng)侯 睥睨(ní) 屏( bǐng)人间语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过:责备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C.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炫耀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派遣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C.“离骚”者,犹离忧也
D.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4.从句式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方正之不容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计为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要求,写出相对应的古文名句。
(1)人故有一死,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2)夫天者,____;父母者,____。 ____,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______。
(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____,是以见放。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成一家之言。
7.填空。
(l)司马迁字____,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史记》对后世的史学和
文学影响深远,鲁迅称它为“____,____”。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____年的历史。
(3)《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部分。
8.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着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日:“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二、古诗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写于词人罢官居乡期间。
(1)这首词很注意动词的运用,请以词的上阕为例简要分析动词运用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代作家赵丽宏认为“古人写春天的诗词中,‘春到溪头荠菜花’是最动人的诗句之一”,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事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
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日:“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蝎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日:“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C.许割江南以封权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13.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 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 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 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 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入主的器重。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参考答案
1.B (A怛dá 观guàn C绁xiè D睨nì)
2.D(“因”是通过、经由的意思)
3.D(A“孰”通“熟”,B“乡”通“向”,C“离”通“罹”)
4.c(c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被动句)
5.(1)现在您却让我举荐贤士,这恐怕和我的内心太违背了吧?(2)公子为人,仁爱又谦逊地对待士人,士人无论才能高的或是差的,他都能谦逊地以礼相待。(3)像秦王那样的威风,而我相如在朝廷都敢于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我虽然无能,难道独怕廉将军吗?(4)楚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应守的职分,所以在内政上被郑袖所蛊惑,在外交上受到张仪的欺
骗,疏远了屈原,却轻信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6.(1)或重于太山  或轻于鸿毛 (2)人之始也 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未尝不呼父母也 (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4)通古今之变
7. (1)子长 西汉 史学家 文学家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纪传体 黄帝三千 (3)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
8.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着/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日:“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日:“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
唐对日:“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9.(1)上阕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用了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吐出新绿的动态,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鸣”虽是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点”描绘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在林中历历可见;这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本有可能
构成一片萧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画面富有生机。(2)同意。作者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衬托出“溪头荠菜花”朴素与富有生命活力。“春在溪头荠菜花”写眼前实景,“在”字稳重而有力,强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作者赞美荠菜花,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
10.C(夺,耽误)
11.B(B项均表顺承。A项第一个“为”表目的,可译为“来”,第二个“为”是动词,根据上下文可译作“建立”;C项第一个“以”表修饰,不译;D项第一个“所”与“仗”构成“所”字结构,第二个“所”与“为”一起表被动)


展开余下试题 12.B(“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是对皇上的赞颂)
13.D(“都提出恳切建议”错)
14.(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 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 戒啊。(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 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治的时 候。(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
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这时,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军中发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领汝南的士兵来解合肥之围。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前来救援的步兵骑兵共有四万人,现在已到雩娄。孙权相信了,立即烧毁围城的营阵就撤离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后来任命蒋济为丹阳太守。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说:“蒋济难道会做这种事!如果做了这种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这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认为汉献帝在许都,离关羽的军队比较近,想要迁都。蒋济劝阻太祖说:“刘备、孙权,表面关系亲近,实际上却各有打算,关羽军事上得势,这是孙权一定不希望看到的。可派遣人去游说孙权,
劝他在后面偷袭关羽,许诺割让江南来赐封孙权,这样樊城的围困就自动解除了。”太祖按照他的话去做。孙权听了后,立即带兵向西偷袭公安、江陵。关羽于是被孙权擒获。
文帝即位,蒋济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你所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好不好?”蒋济回答说:“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文帝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戒啊。”明帝下召表扬说:“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赏他的勇敢。”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室,长期分离的人很多,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明帝下诏表扬说:“除了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齐王即位,蒋济升迁为太尉。这时,曹爽专政,丁谧、邓蝎等随意改变法律法规。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为都乡侯,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独自决断,想出高明的计谋,陛下彰显他忠心和节操,罪人伏法,这是国家的福气。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这一年蒋济死了,皇上给他的谥号是“景侯”。 (119.184.172.3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文言文复习”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