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8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3]
2009海淀区语文一模
2008-2009学年度北京市海淀区语文一模试卷,最新校对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2009.4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磋商 蹉跎 搓手顿脚 嗟来之食 B.澄澈驰骋 惩前毖后 乘人之危
C.停滞 对峙 炙手可热 鳞次栉比 D.腼腆恬然 暴殄天物 舐犊情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视频 炫耀 不厌其详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B.抢滩 犹其 拾人牙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瓶颈 剪彩 裨官野史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D.跳槽 饯行 共商国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了,在这里,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②放,放弃、放怀、放达…… “放”蕴含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________,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
③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美丽的花朵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 明晰 装饰 B.情韵 明确 装饰 C.情韵 明晰 装点 D.情调 明确 装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记者注意到,在解释“和谐世界”这一理念时,李肇星引经据典,多次举起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宪章》宣读其中的内容。
C.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人对政府“禁放”的相关规定熟视无睹,对警察的劝阻置之不理,在北京市中心违规燃放A级烟花呢?
D.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各国唯有放下成见,一团和气,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才能够渡过难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 中国政府已与包括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 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2009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15%左右。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浏览完整试题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申叔时使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D.此之谓也
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人)罪则有之
B.可伐(晋)以广地
C.因以(之)诛罪人
D.夫为君崇德者(君)霸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的一组是
①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王并无贪图的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5分)
楚 厉 王 有 警 鼓 与 百 姓 为 戒 饮 酒 醉 过 而 击 之 也 民 大 惊 使 人止 之 曰 吾醉 而与 左 右 戏 击 之 也 民 皆 罢 居 数 月 有 警 击 鼓 而 民 不 赴 乃 更 令 明 号 而 民 信之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释】分:料,料想。
①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②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4分)
③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4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氓》中“_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四句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②《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心。
③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开头即表达了归隐的坚定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杜甫一生漂泊,老病孤愁,《登高》“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便是这种生活状况的生动写照。
⑤《鹊桥仙》开始即描写了一幅夜空美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_______。”
⑥李清照的《一剪梅》起句“__________________”,领起全诗,点染出一片清秋景象。
⑦《过秦论》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救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如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学思想,就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的装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脸谱的构图章法也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秩。总之,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只有按照符合自身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勾绘出来的脸谱,才能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脸谱,也才具有美的表现形态。(有删改《中华文化•中国脸谱前言》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展开余下试题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脸谱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折射出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
B.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用色彩来表现人物性格,已成为人们对戏曲脸谱约定俗成的共识。
C.戏曲脸谱的美学思想追求重神轻形,脸谱的构图章法讲究虚实结合、疏密有度。
D. 戏曲脸谱是借鉴中国书画的创作程序及其用笔方式给人物化妆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15.下面的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戏曲脸谱色彩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有善恶之分,决定了戏曲脸谱的色彩有美丑之别。
B.戏曲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C.戏曲脸谱的勾画笔法与中国画的笔法相通,因此,脸谱创作与中国画创作“普”“法”相同。
D.戏曲舞台上具有美的表现形态的人物脸谱,未必符合戏曲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
16.下面《唱脸谱》的两段歌词,生动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戏曲脸谱的影响,请根据文章内容,从两方面加以概括。(4分)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家乡的桥
陈根生
①苏北平原,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生我养我的如皋古城就浮在这一片波光粼粼之上。
②有山就有路,有水就有桥,桥是水乡的天使。可不,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哪一刻离得开桥?别看这么个小县城,有名有姓的桥就有五十六座!家乡流传着一副对联,至今铭记不忘。上联是:冒家姐姐看迎春,一(益)人丰乐;下联是:白衣奶奶拜观音,万佛愿修。这上联指:冒家桥,姐姐桥,迎春桥,一(益)人桥,丰乐桥。这下联指:白衣庵、奶奶庵、观音堂、万佛庵、愿修庵。二十二个字便巧妙地联结了古城里五座桥、五所庙,而且刻画得有姿有态、有情有趣,令人拍案叫绝。这副趣联是哪位文人学士的大作已不可考,但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家乡人民对桥的感情,比桥下的水都深都长!
③家乡的桥,每一座都涂抹出一片风景。无论是古朴的砖木桥,还是厚重的石板桥,都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画框里出色的一笔。桥洞里的水总是缓缓地、静静地,跨着轻盈的碎步,踏着舒徐的旋律;流着银杏的壮伟、刺槐的蓬勃;淌着楝树的秀丽、杨柳的婀娜。于是水也妩媚了,桥也风姿了。一位摄影家曾来拍过照,水上桥拱是半个圆,水下倒影是半个圆,合起来似一轮满月,作品题名“圆洞替月”。现在想起来其实并不贴切,因为水呀,桥呀,全都影影绰绰在夜色迷茫中,月色氤氲中,改为“月朦胧桥朦胧”不是更逼近一首上乘的诗么?
④家乡的桥,人们一踏上去就踩在一片烟尘茫茫的历史里,走过桥便翻阅了一份辉煌的履历。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可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每一块石板、石条都曾煊赫一时!西门的雁桥也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它是石姓三兄弟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
⑤家乡的桥呀,桥石上蹒跚过我童年的稚嫩,桥栏上偎依过我青年的幻想,我往昔的岁月像落叶似的一片片飘落在桥面凹凹的缝缝罅罅里……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迎春桥是座十六七米长、六七米宽的古老石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然后一路低声喊着“娃儿哎——回来哟!”“娃儿哎——跟妈回家哟!”喊进了巷子,喊进了家门,一直喊到娃儿的床头,还要我从被窝里抬起昏沉沉的头答应一声“噢——到家了!”才算灵验。是母爱感动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老两口发慈悲,还是小孩子本来就有耐受性?休息这么半天一夜也就自然痊愈,总之第二天一早就又背上书包跨过迎春桥上学去了。
⑥我走在迎春桥上每每怦然心动,更主要是因为桥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愿人常行好事”,多少年风吹雨打下来,至今仍清晰可见。我每行至此,触目所及,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仿佛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路边用苍凉而恳切的语调殷殷叮嘱后辈。这“二愿”并不是那位捐银造桥的明朝知县的创作。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说,豫章的一家旅馆墙壁上有人题了十二个字:“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后来他的一个叫彭执中的长辈,又受到此语的启示,自己立下一条生活准则:“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其实,我又何必如此多言呢!每当人们急匆匆地赶到岸边,这桥就挺身而出,把两岸连接起来,替人们排忧解难,静静地,默默地,不要谁道声谢,不望谁报个恩。
⑦我深爱着家乡的桥……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以“家乡的桥”为线索,串起如珍珠般的各个段落,使文章前后勾连,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B.文章的第一段,交待了如皋古城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的水乡特点,具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重要作用。
C.东门的集贤桥、西门的雁桥的名字都具有深刻的含义,它们记载了一段家族的历史,表现了浓浓的兄弟情谊。
D.在第六段,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桥人格特征,形象地体现了桥对人们所起到的道德教化作用。
E.这篇散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娓娓道来,耐人寻味,体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绚丽飘逸的风格特点。
18.文章第三段语言灵动、意境优美,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19.作者为什么深爱着家乡的桥?统观全文作答。(4分)
20.“家乡的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请任选一点角度对“家乡的桥”或你所熟悉的某座桥进行评价。(可以从实用、美学、历史、人文、道德教化等角度进行评价))(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4分)
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22.某电视台制作了一个由政府官员、企业家、消费者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对话节目,主持人引述了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中的一句话:“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作为对话的中心议题。假设你参与了这个对话节目,请你任选一种身份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开余下试题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简明、得体,③不超过60个字。(6分)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了解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各种生物不是独立生存的,而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生态圈中,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人类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哪个不在圈中?圈可以令人温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让人狭隘、迷失、窒息……面对形形色色的圈,请展开联想,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参考答案
语文
2009.4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项“嗟来之食”读jiē,其它读cuō;B项“驰骋”读chěng,其它读chéng;D项“舐犊情深”读shì,其它读tiǎn。)
2.D(A“剑”应为“箭”;B “犹”应为“尤”;C“裨”应为“稗”。)
3.C(情调: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情韵:情调韵味。明晰:清楚,不模糊。明确:清晰明白,确定不移。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点:装饰点缀。)
4. B(A对“阑珊”理解错误;C不合语境;D色彩失当)
5. B(A语序不当——“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当为“该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胶囊;C成份赘余。D“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C(“罢”应该是“撤掉、撤出”之意)
7.D(两个“之”字都是助词,起提宾的作用。其他三项,A项的两个“于”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译为“到”;后者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B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后者是人称代词,在这里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C项两个“则”字,前者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后者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8.B(所伐对象为“中行、文子”)
9.B(③从正面证明了观点;⑤⑥从反面证明了观点; ③楚庄王放弃了对陈的占领是“知止”,得到了诸侯的尊重是“不辱”,说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⑤三国灭智氏是智氏不知足、不知止导致的结果。⑥智氏“好广地”是“不知止”“不知足”,“亡”是“殆”,从反面证明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①楚庄王占领陈,大夫祝贺,与“辱”“殆”无关;②楚庄王“遣卒戍陈”是不“知止”,会得到贪心的恶名是“辱”,与“修久”无关;④叙述智伯的不知足,不知止,与“辱”“殆”无关。)
10.A(从文中看不出楚庄王“对陈国的土地并无贪图之心”)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每断对2处得1分,“∥”可断可不断)
12.(10分)
①(2分)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②(4分)参考答案: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1分),吹笛人的思乡之情(1分),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2分)。(意思对即可)
③(4分)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1分),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感情基调(1分)。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1分),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1分)。
13.(7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错1个字便不得分)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④万里悲秋常作客⑤银汉迢迢暗度⑥红藕香残玉簟秋⑦履至尊而制六合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3分)D(文中没有谈及戏曲脸谱是借鉴中国书画创作程序及其用笔方式而产生的)
15.(3分)B(A脸谱色彩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没有决定脸谱色彩美丑的作用。C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都有普有法,但是“普”“法”并不相同。D具有美的表现形态的人物脸谱,都符合戏曲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
16.(4分)要点:①戏曲脸谱充满着道德评价色彩。②戏曲脸谱审美意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AD(B第一段没有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C集贤桥没有表现兄弟情。E本文风格并不绚丽飘逸)
18.(4分)要点:①指出修辞手法(1分);②能结合词句作具体、合理赏析(2分);③语言表达通顺(1分)。
19.(4分)①家乡的桥给江南水乡的人们提供了交通方便。②家乡的桥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③家乡的桥记载了家乡的辉煌历史。④家乡的桥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经历。⑤家乡的桥记录了感人的亲情。⑥家乡的桥给作者以深刻的教益。(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
20.(6分)要点:①明确表述评价的具体内容(2分);②指出评价对象的特点(2分);③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谈自己的看法(2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4分)①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2分);②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2分)(意思对即可)
22.(6分)要点:①观点正确(2分)②得体(3分):符合身份(1分),关照对话的任何一方(2分);③语言简明、连贯(1分)。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作文(60 分)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附:参考译文
楚厉王有报警的鼓,和百姓约定用来作警戒。(有一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误击了它。百姓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制止大家,说:“我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玩笑击了鼓。”(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便都散去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报警)时,百姓就都不来了。于是,(厉王)重新发布命令明确信号,民众才相信了他。
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杀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楚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
上一篇:
湖南省2009届高三•十二校联号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9海淀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