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其他类型

阅读:1097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其他类型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7]
天水市罗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题
天水市罗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分
一、积累及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荒谬(miù) 歼灭(qiān) 阻遏(è) 锐不可当(dāng)
B.蹒跚(pán shān) 琐屑(xuè) 取缔(dì) 毛骨悚然(sǒng )
C.面颊(jiá) 文绉绉(zhōu) 颤巍巍(chàn) 惟妙惟肖(xiào)
D.惬意(xiá) 诘问(jí) 俨然(yǎn) 幽咽(y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①2004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在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批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一个作家,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的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的作品来。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他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却时,许多人竟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___________,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涨潮,是历史的巅峰;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B.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是历史的巅峰。
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在这高山的草甸上,蓝天,白云,青草和如繁星般洒满草地的小花,拼成了这幅如画的美景。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C.每天睡前好好想想,今天我们做了些什么?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D.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的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5、对下面这首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这是一记叙夜泊枫桥的春天景象和感受的诗。
B.“江枫”是江边的枫树。
C.“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诗人到半夜没睡着,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漂泊在外,羁旅之愁满怀。
D.此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在诗人的眼里都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6、成语接龙。(4分)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9分)
(1)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5)《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作者是_________朝的 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___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_的。
二、 现代文阅读(22分)
(一)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8.开头的括号部分,在新闻中叫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能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请将它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经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3分)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有神地掠过悲愤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来,众人轰动。得国军官震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厥过去。一盆冷水把他浇醒,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全场一瞬间死一般沉寂,旋即海浪般沸腾。
残暴的得国军官颤栗了,他没有想到这个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竟是这般无处不在,无可匹敌。他垂下头来,看到台下的民众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
那个得国军官在一刹那间突然明白了他半生都未懂的一个道理:即使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也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14.美国士兵用中指和食指比画出一个“V”字来,表明什么意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划线句,写众人为什么先“沉寂”后“沸腾”?这写出了人们怎的心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描写美国士兵两次用手打出“V”字,在场的敌人和众人先后有怎样不同的反应?他这一英雄行为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给本文拟个恰当的标题。(4分)
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尾那句话阐明了德国军官突然明白的道理。古近中外阐明同一道理的类似的格言还有许多。请你举出一、二句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35分)
(一)(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代哲学家。(3分)
20、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是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用现代汉语,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了此文,对于平常人们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穴中人语(16分)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 (xì,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24.下列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6分)
(1)此公欲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肯相引至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殊不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括号里填写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2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26.杨氏答应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4分)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对短文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A.《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山中大穴的。
B.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洞。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文中的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的生活。
(三)阅读,回答问题(5分)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9.第二联中的“感时”和“恨别”分别与上下文的哪些内容相照应?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 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四、口语交际。(8分)
(一)
在这次“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中,张军在搜集二战有关资料时,收集到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
如何成为英雄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美国总统肯尼迪:“您是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的?”肯尼迪想了一会儿,说:“这可由不得我,是日本人炸沉了我的船。”
31、阅读上文,回答:
(1)你知道“日本人炸沉了我的船”是指什么事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尼迪的话是什么意思?(2分)
32、请写出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一句和成语两个。(2分)
诗词: 。
成语: 。
(二)
33、一位著名的歌唱演员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舞台,一不留神摔倒在舞台上,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如果你是那位演员,想要缓和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站起来后最不该说的一句话是( )(2分)
A.“刚才我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下面我一定努力演唱!”
B.“观众们不必为我担心,我只是不小心滑倒了,没关系的。”
C.“真见鬼,我今天竟然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
五、 作文(50分)
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请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发表见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天水市罗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题
参考答案:
一、
1.C 2.B 3.B 4.D 5.A6、略 7、略
二、(一)
8.电头 交代通讯名称,发电时间、地点。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9第一句。
10.从渡江起点和登陆地点可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11.(1)本义经手管理,此为经心营造。(2)本义枯草烂木易于摧毁,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
12摧枯拉朽 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突破(敌阵) 占领 进击 英雄式的战斗
13.我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
(二)
14.表明他心中对战争的最后胜利充满信心。
15.他的举动出人意外,来得突然,全场惊呆了,因而“沉寂”;但人们很快领悟,为之感动,激昂的情绪立即海涛般“沸腾”。写出了人们对德国侵略者无比愤恨、对美国士兵无限崇敬的心情。
16.第一次,敌人“震怒”,人们“轰动”;第二次,敌人吓得“颤栗”,人们群情“沸腾”,跟他一样“张开自己的手臂”。这一英雄行为,震怒、打击了敌人,教育、鼓舞了民众,这本身更是一种巨大的胜利。
17.胜利的信念是任何暴力所无法扼杀毁灭的,胜利属于人民,侵略者必然失败。 “胜利”心中永存,或“胜利”的故事。
18.(略)
三、(一)、
19、周元公集 周敦颐 宋
20、出淤泥……不妖; 香远益清。
21、品德高尚 。
22、略。
23、言之成理即可。
(二)
24(1)指代杨氏(2)指代大穴(3)指代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25穴中人 杨氏
26.答应 从杨谢而从之可以看出来
27.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意思是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的。
28.B
(三)
29.“感时”是感叹时世,指首联的内容;“别”是离别,指下面“家书抵万金”。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每处1分)
30. D(2分)
四、
31、(1)珍珠港事件
(2)是日本人侵略我们美国,我们不得不反击,成就了我的功绩。
32、词语:草木皆兵 纸上谈兵
诗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3.C
五 (60.164.86.9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其他类型
相关:关于“天水市罗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