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8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姜堰市2008~2009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姜堰市2008~2009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于春年 孙长春 审校人:王书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学科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蹩脚/别扭 威慑/摄人心魂 仆人/前仆后继
B.孱头/孱弱 缱绻/孜孜不倦 疏浚/怙恶不悛
C.贫瘠/脊梁 瞋视/瞠目结舌 驽钝/驽马十驾
D. 启碇/钢锭 纰缪/未雨绸缪 针灸/残羹冷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雅虎在中国曾有过辉煌,但这一切都已是过眼烟云,明日黄花。
B.盖与被盖,这是NBA的江湖恩怨,尤其对那些大个子的中锋来说,可谓礼尚往来,互请对方品尝百味“火锅”。
C.中国话剧要变革,要创新,要走向大众,决不能躲在小众的圈子里孤芳自赏,自怨自艾。
D. 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的大量数据、图片和实物,大多观众望洋兴叹: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华。
3.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小陈、小金、小吕对“健康”的“自主探究成果”,作为“小组合作”的小组长,请你归纳他们三人的观点,并得出本小组关于“健康”的解决措施。(5分)
成员 探究材料 探究结论
小陈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75%的水体受到了污染,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已达世界第二位,致使有些地方逢雨必酸。 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小金 张国荣的死亡一度所引起的震撼,到今日依然余波荡漾。 神经质、抑郁症,恐怖症、自闭症,或是颓废病人等等,成了威胁生命的重要杀手。
小吕 约旦河两岸的战火依旧激烈,中东的局势依旧混乱,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依旧猖狂,病态的社会秩序带给我们的只有无止的烦恼。 社会的健康已经成了更广义的甚至是关涉到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题。
归纳观点:
(3分)
解决措施: (2分)
4.名著阅读题(4分)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请指出下列典型的环境描写出自哪部(篇)小说并写出作者。
①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②索漠城有一条起伏不平的大街,直通高处的古堡,街尽头有一所房子,外表就有这种忧郁苍凉的成分。街上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往,夏热冬寒,有些地方还很阴暗,但有一个特点,鹅卵石铺的路面总是干爽、清洁,发出响亮的回声……
①篇名 作者
②篇名 作者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浏览完整试题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念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乃封陈平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节选自《资治通鉴》)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挺身间行 间:抄小路
B.愈益幸平 幸:宠幸
C.召让魏无知 让:责备
D.汉王乃谢,厚赐 谢:感谢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子之居楚何官 ②发其志士之悲哉
C.①而无益胜负之数 ②而不在使者之目
D.①诸将乃不敢复言 ②乃令张良留谢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王造反,项羽即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后来汉王又攻占了殷地。项羽为此怒不可遏,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
B.汉王跟陈平交谈一番后,当天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因不服气都喧哗鼓噪起来,汉王听到这些非议后,立即就怀疑陈平了。
C.魏无知向汉王推荐陈平是因为他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魏无知认为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候,对决定胜负命运有所补益的才能比守信义、重孝顺的品行更重要。
D.汉王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他并没有太大的功劳,并且如果不是魏无知,他也不会被汉王所用,表明了陈平的谦逊和不忘本。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念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分) 学科网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浣溪沙①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②,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①此词抒写作者泛舟颍州西湖的感受。②供游人乘坐的车子。
(1)纵观全词,说说词人游春时在感情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诗词讲究炼字,力求一字乃至数字传神。试分析“萦”“唤”二字在词中的妙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学科网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⑵曰:“鄙贱之人, !”卒相与欢,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⑷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曹雪芹故居感怀
胡序知
  ①去年,在一个阴沉沉的冬日,我来到了北京香山脚下,去拜谒曹雪芹故居。故居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它坐北朝南,东邻金山,西可望香炉峰,北邻卧佛寺,南接北京植物园,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走近故居,不高的门楼上悬有一方题为“曹雪芹纪念馆”的匾额,是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亲手所题。由此,让我想起250余年前,曹雪芹的《石头记》已在社会上传开,名声传到皇宫里,乾隆让人把书找来,他看到书中有反皇权的“违碍语”,便派人劝其修改并答应刻印出版,曹雪芹拒绝了皇上的要求。乾隆震怒,将《石头记》(或《红楼梦》)以“淫秽”罪名查禁,并下旨抄家。
  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痛恨曹雪芹的顽固不化,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乾隆爷,却万万想不到这位大作家的故居的匾额竟是他的后世子孙题写的。
  ③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在他的故居门前踯躅。谁能想到,这里竟是“为天下的女儿著书立传”的地方?竟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谁会相信,一部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红楼梦》,就诞生在这寒伧得像农家的院落里,而它的作者竟是在“蓬牗茅椽,绳床瓦灶”的境况中,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窘生活?
  ④曹雪芹的少年时代“锦衣纨绔”、“饮甘餍肥”,过的是极其奢侈的豪门公子的生活;家遭巨变之后,生活地位一落千丈。生活的巨变,家世的沉浮,使之对社会上各种世态炎凉、黑暗罪恶有了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曹雪芹便以其家族的生活为素材,在这沉寂的郊外,望着西山的冷月,听着冷雨,临着风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就因穷愁困顿和唯一的爱子的夭折而哀痛过甚悄然辞世,他的生命就像故居庭院中的黄栌树枝头的一枚枯叶,默无声息地飘落了。


展开余下试题  ⑤雪,飘飘洒洒地紧骤了起来。我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思古的向慕之心步上台阶,走进了故居。院子不大,两株高大的黄栌树遮挡了近半个院落。我不知道,此树是不是250多年前的曹雪芹所植?树下是否是主人情思飞跃之地或望月休憩之所?居室内只有一张北方式的大木床,旁边放着几只空而发黑的箱子,书房内仅留有主人当年写的题壁诗,真可谓“一贫如洗”,主人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富有在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⑥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雪花已经染白了时间和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曾记得,曹雪芹著书的地方叫“悼红轩”,我在将要离开他的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觅,但是找遍了这不大的几间屋子,并没有发现在何处。正如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由于作者“泪尽而逝”未完稿一样,不免留给人们以深沉的遗憾!
  ⑦历史名人在北京的故居,我去过几处,无一处不比这里气派宽敞。这里太逼仄、太荒凉了,如果不是院墙上钉着文物保护的牌子,你还以为走进了农家的院落。在这阒无人声的院落里,我回顾茫然。这里太寂寞了,这里不能与原外城西南隅的“大观园”相比,那里游客趋之若鹜,为的是休闲消遣。而曹雪芹太寂寞了,240年前,他在风雪中寂寞地走向生命的尽头;240年后,他的故居仅留下我这个踏访者的一双足迹。
⑧一股寒风吹来,吹起满天雪花,我走出曹雪芹故居,故居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选自江苏美术出版社《语文阅读欣赏》高一下,有改动)
  11.本文多处写到“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第3段连用“谁能想到……”“谁会相信……”这样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这里的“心愿”指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突出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出三例作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及其作品的经历都是坎坷的,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基于此,有人说“名人之不幸,艺术之大幸”。请结合本文,就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进行探究。(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宋代的文化艺术比较兴盛,尤其是绘画艺术,在封建社会里也是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精品力作。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在北宋画院供职。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士大夫气,而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清明上河图》以汴梁(开封)为中心,描绘市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这幅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他以大量的笔墨、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场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画家以精细的手笔和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严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再看城郊,树木苍苍,古河交纵,新枝吐绿,生机盎然。而整个都市街景,社会活动,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并有疏密的节奏变化,反映出画家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据解放后对开封宋城的部分遗迹发掘考证,画中的许多地方,如虹桥、鼓楼、中心街道等,都是互有对证、表现准确的。尽管对“清明”的概念(是时令还是街坊地名等问题)还时有论争,但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
《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人胜。它有界画的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的生动活泼,称得上妙笔神工。
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已是一般艺术史学界无争的事实。但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还是各有异同的。宋代花鸟画、界画趋向上升,人物画趋向下降。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精品和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名作,都能证实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之作。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艺术走下神坛庙堂,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
【注】界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名称,中国画的画种之一。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是为了说明宋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而《清明上河图》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B.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既有整体的介绍,也有局部的说明;既介绍了艺术成就,又介绍了研究价值;同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做了必要的说明。
C.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的视角没能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是当时没有相应的经济、文化背景。
D.张择端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他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充分体现了这一创作特点。
16.请分条概括造成宋代的绘画艺术兴盛的因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章看,《清明上河图》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展开余下试题 童年和少年时代渐渐离你远去,不知不觉间,周围的人们不再把你当做一个孩子,你的师长们开始重视你的话,你对世界开始变得敏感,在注意别人的目光时,你学会了了解他们的思想;你懂得了一个人的自尊,也开始知道了要尊重每一个人,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请以“学会尊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或校名。
姜堰市2008~2009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bié/biè,shè,pú/pū;B项càn/chán,quǎn/juàn,jùn/quān;C项jí/jǐ,chēn/chēng,nú;D项dìng,miù/móu,jiǔ/zhì)
2.D(A项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赏玩的了;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B项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C项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D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答:归纳观点:现代意义的健康应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内容。(3分)解决措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状态。(2分)
4.①《边城》沈从文②《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5.D(谢:道歉)
6.B(A经由,通过,B主谓间/的,C转折,D于是,就)
7.B(“立即就怀疑陈平了”错)
8.(1)(现今)楚汉抗衡,我荐举腹怀奇谋异计的人,只是考虑他的计策是否确实对国家有利罢了。(“距”“顾”“诚”“不”各1分)
(2)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么样呢?(“辱人贱行”“视”“固”各1分)
(3)越过别国把远方的国家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鄙远”“焉”“陪”各1分)
9.(1)由初赏美景的喜悦到对春色的无限留连再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3分)这样写可以更加突出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难以长留身边的遗憾之情。(2分)
(2)“萦”“唤”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垂柳、啼鸟人格化。(2分)垂柳依依,小鸟啼啭,似乎在热情地挽留游客。(1分)传达出词人极度陶醉的喜悦之情。(1分)情与景浑然一体(情景交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1分)
10.(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为刎颈之交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惶恐滩头说惶恐 留取丹心照汗青
  11.①渲染了游历曹雪芹故居时一种孤冷凄凉的氛围,②是与作者“感伤”的情怀紧密呼应,③是将“下雪”“雪景”作为行文的线索,④是巧妙地化用《红楼梦》中关于宝玉出家时的景物描写深化主旨。(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12.(1)表现了作者对曹雪芹生前居所的简陋(1分)和创作成就之大(1分)而产生的惊讶甚至难以置信之情(1分)。
(2)以自己家族生活的沉浮为素材,以著书立说的形式表现社会的世态炎凉,揭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2分,大意对即可)
  13.①将乾隆查禁《红楼梦》并下旨抄家与其后世子孙为曹雪芹故居题写匾额对比,②将曹雪芹当年生活和创作的窘迫与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比,③将游客如云的“大观园”和无人问津的曹雪芹故居对比,④将历史名人在北京的故居的气派宽敞和曹雪芹故居的逼仄荒凉对比。(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如用原文中相关语句作答,意思对也可)
14.答题要点:①物质贫困并不等于精神贫乏。物质的贫困反而会激发人的创作热情,曹雪芹在“蓬牗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窘生活中创作了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红楼梦》。②伟大的著作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哪怕一时遭禁,终究能赢得世人的青睐。《红楼梦》从最初的被查禁,到后世被人尊崇,证明了这一点。③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的巨变、家世的沉浮,使曹雪芹对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从而创作出了不朽名著《红楼梦》。④伟人往往是寂寞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生活是清贫的,居所是沉寂的,死后其故居也几乎无人问津,但其作品却在后世被人推崇。(有明确的观点2分,结合原文进行合理的分析4分。)
15.A(文中说的是“也是一个高峰”。)
16.①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一度兴旺,市民阶层的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的精品力作。③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每点2分)
17.①《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宋代的繁华都市景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形象史料。 ②《清明上河图》反映生活入微,手笔精细,展现的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规模宏大又不失结构的谨严、工整准确但又生动活泼,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称道的绘画精品。③《清明上河图》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和劳动场面,同时蕴涵着巨大信息量,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不多见的。(每点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起初,阳武人陈平,家境贫寒,喜好读书。乡里中祭祀土地神,陈平担当主持分配祭肉的人,将祭肉分得非常均匀。里中的父老们于是便说:“好哇,陈家的小子做主分祭肉的人了!”陈平却道:“唉呀,如果我能够主持天下,也会像分配这祭肉一样公平合理的!”到诸侯国反叛秦朝时,陈平在临济事奉魏王魏咎,任太仆,他曾向魏王献策,但是魏王不听。有的人就在魏王面前恶语中伤他,陈平于是逃离魏王而去。后来陈平又为项羽做事,项羽赐封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殷王司马反楚时,项羽即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陈平领兵返回,项羽就授任他都尉之职,赏赐给他黄金二十镒。
过了不久,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为此怒不可遏,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随即毅然持剑抄小路逃亡,渡过黄河,到武去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赐给他酒饭,然后就打发他到客舍中去歇息。陈平说:“我是为要事来求见您的,所要说的不能够延迟过今日。”汉王即与他交谈,颇喜欢他的议论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姜堰市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