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63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皋兰一中2008一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学校: 班级: 姓名: ………………………………装…………………………订……………………………线…………………………………………
皋兰一中2008一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
语 文 试 卷
出题人:陈美霞 审题人:边发新
一、 基础知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札记(zā)菲薄(fěi) 呱呱(guā)坠地 创伤(chuāng) 蓓蕾(bèi)
B.渔父(fū) 铁砧(zhān) 筵席(yán) 强词夺理(qiáng) 老妪 (yù) 震颤(zhān)
C.粘稠(nián) 倜傥(tang) 垣墙(huán) 明召大号(hào) 校正(xiào) 胚胎(pǐ)
D.浸渍(zì) 前仆后继(pū) 愠色(yùn) 蓬蒿(hāo) 缜密(zhěn) 刚劲(jìng)
2.下列各项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沧海一栗 晶莹 营头微利 无精打彩
B.盘垣 修葺 独挡一面 慰籍 殒身不恤
C 纭纭众生 桀骜不训 缺撼 青宵 金榜提名
D.汗流夹背 莞尔一笑 门衰祚薄 惹事生非 凌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还在热播的历史剧《汉武大帝》,出现了一些常识性错误,有人撰文说,这些问题“只要稍有历史知识的人 一下剧本,就完全可以避免”。
②我国入世后,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需要修改、 ,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以便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
③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种人 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
A、审读 废置 进而/不管 B、阅读 废置 因而/尽管
C、阅读 废止 进而/尽管 D、审读 废止 因而/不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B、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C、温总理吟诵艾青诗句,全场鸦雀无声,仔细品味着温总理的真情告白。
D、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5.下列各句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目前,市场上短斤少两、以劣充好的现象较为严重,广大消费者切忌不要雾里看花。
B、本学期,在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下,通过李明顽强的努力,终于提高了学习成绩,
跻身于成绩优秀者的行列,大家都很佩服李明。
C、平和的心态、镇定的情绪和不快不慢的速度,是考试成功的关键,对于这种说法,
我们不用怀疑。
D、昨天,五个学校的领导聚集在一起,商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社会对此举给
予了高度的评价。 ‘
6、下列古诗依次吟咏的是哪种花,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②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③不是人间变,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④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
A、①梅花 ②菊花 ③荷花 ④桂花
B、①菊花 ②梅花 ③桂花 ④荷花
C、①桂花 ②梅花 ③菊花 ④荷花
浏览完整试题
D、①菊花 ②荷花 ③桂花 ④梅花
7.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不淹:无法掩盖;代序:互相交替。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纯粹:指美好的品德;众芳:比喻群贤。
B.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耿介:耿直;遵道:遵循正道。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青青:黑沉沉的;澹澹:澄澈透明。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指工作和休息;伶俜:孤单的样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昏暗的样子;人定: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清澈的样子;脉脉: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8.下面对联所关联的对象分别是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②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③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意;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⑤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乡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杜甫 ②李白 ③白居易 ④屈原 ⑤李清照
B、①李白 ②屈原 ③白居易 ④杜甫 ⑤李清照
C、①李白 ②屈原 ③李清照 ④杜甫 ⑤白居易
D、①杜甫 ②李白 ③李清照 ④屈原 ⑤白居易
9、从虚实的角度看,选出与其它三句不同类的一项 (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B、千古江山 (久远的年代)
C、烽火扬州路 (道路) D、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里指到了晚年)
二 、阅读《敦煌莫高窟》回答后面问题 (10分)
要到莫高窟,先到敦煌城。据说现在的敦煌,已成了国际旅游城市。高楼林立,夜市通宵达旦。还筑了飞机场,客运繁忙。可三十五年前的那时,只有横七竖八一簇簇灰黄色的土屋。一般是平房,顶多两层楼。街上坑坑洼洼,行人极少,满地畜粪,车过去黄尘滚滚。一丁点儿也看不出,它曾经是古代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总管中西交通的重镇。想当年异国商贾云集,周边羌胡来归,毡庐千帐,土屋万家,鸣驼啸马,绿酒红裙,繁华真如一梦。
城外沙漠中,残留着一些陈迹。西边有汉代的阳关遗墟和沙洲故城遗墟;北面有汉代的玉门关遗墟;南面沿着疏勒河,有一条高低断续的土墩,是长城烽燧的残余;东面平沙中发现了一些木简、农具、钱币和箭镞,折戟沉沙铁未消,说明它曾是东汉以来戍卒的屯田。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就在东南面鸣沙山和三桅山之间峡谷里的悬崖上。
可以想象,万里平沙中这些壁立千仞的悬岩,是洪荒时代雷鸣般的浊流冲刷出来的。但是为什么,那亘古不息、摇天撼地的寥寥长风,那水一般流动着的、填平一切的沉重黄沙,到这个悬岩边上就停止了,宁肯在一旁聚成消长无凭的高高沙山,也不肯进入这小小峡谷?
峡谷从南到北,狭长一千六百多米。有一股地下水从南端冒出来,到北端又没入地下。中间无数百年老树,拔地参天,郁郁森森,掩映着几座古寺。岩壁上古洞(现存四百八十多窟)高低参差,上下五层。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窟四百九十多个。壁画总面积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两千四百多身,还有经卷写本数万,唐宋窟檐若干。据说这些,都只是残留下来的部分,其盛时有窟千余。具体如何,已无可考。无论如何,它不可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王朝的作品。只有无数人千余年间代代相继层层累进,才有造就这样的宏构巨制的可能。
如果没有佛教的东来,没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马其顿东征带来的希腊文化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在这里和月支、乌孙、匈奴人留下的本土文化,以及汉廷的西征健儿、移徙流民,被贬黜的官吏和迁谪文人带过来的中原华夏文化交汇融合,而产生一种野性的活力,激活了人们创造的潜能,并为之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则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向现实性推移。
所以莫高窟艺术,如果说它是一件集壁画、建筑与雕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的话,那么应该说,历史和自然都参与了它的创造。那荒原神奇而又深藏若虚的自然景观,不是更增添了它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吗?那些壁画积淀着岁月递嬗的痕印,或深或浅都成了黄调子。加上部分变色、褪色,班驳脱落,隐显之间,倒反而更加丰富,更加奇幻。其沉郁浑厚处,光怪陆离处,更是出人意表,非人力所及。正如当年锃亮闪光俗不可耐的祭器,后来变成了绿锈斑驳古朴凝重的青铜文物。大自然的破坏力量,在这里变成了创造的力量。鬼斧神工,此之谓乎?
被那斑斓万翠的洪流带着,在千壁画林中徘徊而又徘徊,我有一种梦幻之感。想到历史无序,多种机缘的偶然遇合,在这么长时间里为创造这些作品提供的保证多么难得;想到岁月无情,它历经千百年风沙兵燹保存至今更为不易;想到世事无常,我家破人亡死地生还还犹能来此与之相对尤其幸运,心中不由得充满着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
(选自高尔泰《敦煌四题》,原载2003年第1期《读书》)
11、文中第三段说“但是为什么,那亘古不息、摇天撼地的寥寥长风……也不肯进入这小小峡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2“可能性”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文意概括“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推移的条件是什么?(4分)
① “可能性”所指的内容是
②“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推移的条件是
13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莫高窟艺术“历史和自然都参与了它的创造”?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14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A、文章第一段中今昔比较意在表达昔盛今衰之感,感叹岁月无情,世事无常,历史无序,反映出作者对往昔敦煌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敦煌衰落的痛惜之情。
B、作者以写莫高窟艺术来表达对自然伟力的赞颂,进而表达了对自我人生的思考,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怀,使文章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学者式的行文风格。
C、“大自然的破坏力量,在这里变成了创造的力量。鬼斧神工,此之谓乎?”作者感叹莫高窟艺术历经千百年风沙兵保存至今已是很不易,由此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虚无之感。
D、此文意在感悟历史,感悟自然,以自然的永恒来反衬历史的变迁,表现了作者对莫高窟艺术遭到破坏的深深的忧虑,从而体现了作者对民族艺术保护的责任感
E、虽然历史无序、岁月无情,莫高窟艺术却历经千年依然存在,而且焕发出更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作者由此感悟自身,既有劫后余生的幸运,又有历经坎坷而弥坚的人生执着,获得心灵的升华,不由心生感激。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每题2分,共4分)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乱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新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走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做“天下太平”。
15、下面各句是对“皇恩浩荡”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恩浩荡”本来是中国古代臣民对皇帝恩赐的赞颂和感激之词。
B、“皇恩”在这里指的是统治者能把不如牛马的百姓当作了奴隶使他们不被屠杀。
C、“皇恩浩荡”用上引号,表明既是引用来的,又通过强调起到了讽刺作用。
D、“皇恩”指的是“皇帝”的行为,所以“皇恩浩荡”用在这里专指的是封建帝制时代的现象。
1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战乱时期,官兵和土匪,除了厮杀,还往往每到一地见人就杀,无辜的百姓自然也就遭到杀戮。
B、农民起义的目的是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解除百姓的苦难,因此他们就“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C、变乱乘,朝代更替,无论是兵连祸结,还是太平盛世遭殃的总是百姓,这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D、鲁迅先生对“愚弱的国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中的“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就表明了这种态度。
三、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写四句,每题1分)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_________________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 。(《三国演义》卷首词)
(6)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四、趣味语文(10分)
18.根据语境推断补写下列语段(4分,每小空2分)
荣获1962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朗道,曾画下四个几何图形。第一个是正立的锐角等腰三角形(△);第二个是正立的菱形(◇);第三个是两个顶角相对的三角形( );第四个是倒立的三角形(▽)。朗道解释说,第一个表示知识面宽,头脑敏锐,这类人能做出杰出的贡献,如牛顿、爱因斯坦;第二个表示 (1) ,能够做出一定的贡献,朗道自己就属于这类人;第三个表示缺乏敏锐的头脑,但这种缺陷为宽阔扎实的基础知识所弥补,大部分科学家属于这类人;而第四个则表示 (2) ,这类人通常是一事无成,朗道表示,这类人即使给他当助手他也不要。
(1)补写:
(2)补写:
19.《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涵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3点。(3分)
答:(1)
(2)
(3)
20、分别姓龙、马、虎的 三位先生,他们一起用餐,落座之后,互相询问年龄后,一位先生风趣地说:“我们三个人的属相恰好是我们三个人的姓氏,只是我们都不是跟自己姓氏同一个属相。”请你推测出他们三人的姓氏与属相情况,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不超过40字,3分)
五、古典文学 (一)
2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转 应 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理解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词?(2分)
答:
(2)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烘托”这一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的运用。(6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2--25题。(共8分)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2、下列两组句子加线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①
亦以明死生之大
佯狂不知所之者
②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A、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C、 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D、 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23、加线词的用法与“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展开余下试题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4、从句式的角度看,不同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5、对这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五人和阉党高官的“辱人贱行”对比,颂扬了五人临刑时的勇毅。
B.作者把五人同周公并列,意在表明,五人同周公一样,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C.作者用假设句,意在从反面说明五人为周公而死的可贵。
D.最后一句,揭示作记的缘由和目的。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5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26.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霍氏秉权日久 秉:执掌 B.天下害之 害: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 D.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
27.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B.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
C.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D.唯陛下察之。
28.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2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应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曾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30. 翻译(10分)
(1)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分)
(2)在人之右,众必害之(3分)
(3)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3分)
六.作文(60分)( 任选一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公众每一次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观念、劳动观念等所有意识形态的进步和改变,都是以重大危机的出现为契机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请以“从灾难中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60分)
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请你以“直面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2008——2009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卡
得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装…………………………订……………………………线…………………………………………
一 基础知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阅读
11、
12、(1)
(2)
題號 22、 23 24 25
答案
13、
14 15 16
三、默写。
17、(!)、
(2) ,
(3)
(4)
上一篇: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下一篇: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默写预测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皋兰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