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06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年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年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试 卷 09、4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3分)
A勒紧(lēi) 沙砾(lì) 齑(jī)粉 绯(fěi)闻
B缱绻(qiǎn) 挣脱(zhèng) 纤维(xiān) 干瘪(biě)
C逮捕(dài) 鞭笞(chì) 逡巡(qūn) 户牖(yǒu)
D 毗邻(pí) 伛偻(lóu) 残羹冷炙(zhì)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B.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
C.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杨利伟胜利返回地球,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它骄傲。
D.我们可以在街头随处可见各类商店出售不同档次的商品,而且卖得很火。
4. 仿照下面句式,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续写一段话。(3分)
春之清新,夏之火热,秋之丰硕,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
5. 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组句子,要求含义、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划线部分保持一致。(6分)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风雪,我就是一棵傲霜斗雪的青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道遇沛公。沛公拜良为厩将。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浏览完整试题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找到
B.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改变
C.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钱财
D. 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记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 不如因其懈击之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D.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人皆得以隶使之
8.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作者认为张良通晓事理,一定知道知神仙之事虚妄怪诞,“从赤松子游”其实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
B.作者通过正反对比,告诉人们应居功自傲、贪图享乐是韩信等人走向覆亡的根本原因。
C.作者充分肯定张良功成身退、淡泊功名的做法,并认为张良做到了“明哲保身”。
D.作者认为,位极人臣者,常常也面临着“系狱”乃至“诛夷”的危险。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①,日暮沧波起。背飞②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天涵水:谓水天相接。 ②背飞:背向而飞。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片通过景的描写营造出的意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词,说说“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一句在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片最后两句词在构思方面有何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 . 默写(8分)
(1)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___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
(5)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 。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茶 祭
开明
茶馆地处场尾,偌大的一棵黄桷树是它的一把大遮阳伞。馆主老婶子待客热情,小小茶馆场场客满。
这茶馆有一条大家共遵的规矩:泡上茶每人面前都得放上少则三角五角多则一元两元的茶钱。见了熟人走进茶馆,便很阔气地唱上一声:“泡碗茶。”熟人也不谦让,坐下来,老婶子便过来泡上,并且甜蜜地唱上一声:“今天XXX的茶钱XXX开了。”请吃茶者和被请吃茶者都大为荣光。
老婶子说,这茶馆中最能神吹的,当数顺河村于海清。他已有十多场没来了,有人带来消息说,他即将到阎王老子那儿报到。于是大家便很挂念。
可这场第一个进茶馆的竟是于海清。
“咦,老哥子,好啦?你不来呀,我生意都跟你去啰。”
于海清倚着手杖冲老婶子笑笑:“我舍不得你的茶呀。“说话的同时,喘息得厉害。
老婶子笑起来:“吃了我的茶呀,到阎王老子那儿就不用吃‘迷魂汤’了。”
于海清找位子坐了,颤抖着手从怀中摸出10元钱来放在桌上:“老婶儿,今天来人的茶钱我全开了。“
“哟,倒也是,场场都有人念着你呢。”老婶子手脚麻利地给于海清冲上茶,便做别的事情去了。
太阳爬上茫溪河对面老柴山顶的时候,赶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老茶客们也一个接一个地走进了老婶子的茶馆。
“嗨,于大汉儿,我还说哪天去跟你做伴呢。”
“老哥儿,你吃了些啥子药,起得床了?”
……老茶友相见,一个个趋上前来打趣问好,茶馆的气氛热烈起来。
第二场人们再没见于海清来了。有人带来消息说:“于海清头场回家就死了。“当下便有人吼:“泡碗茶。”
老婶子拎壶走过来:“哪个要?”
请吃茶者指指于海清头场坐过的地方:“于海清。”
老婶子一听,身子一下僵住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之,用哽咽的声音唱道:“今天于海清的茶钱XXX开了。”
于海清坐过的地方,连续四个多月的场期里都有人为他泡茶。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2、 小说第二段(这茶馆有一条大家共遵的规矩……大为荣光)。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于海清什么样的内心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人物的对话,简要分析他们与于海清之间互相关怀的人情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于海清只是众多茶客中的普通一员,充其量只是“最能神吹的”,可是他死后,茶客们“连续四个多月”为他泡茶,你读后对此有何感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体用不二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体”与“用”是一对构成相反相成关系的哲学范畴。在语言学上,“体”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体、身体、躯体、肢体,指代全身或四肢;在名词形式上,其含义是本质、本原、本体;在抽象意义上,它可以指心体、性体等。从语言的演变来看,“用”的含义变化不大,它的主要含义是指功用、作用、用途等;它的名词组合形式有财用、费用、物用等。从哲学上讲,“用”是“体”的派生物,其与“体”始终是相对的。
“体用”之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体用”即已出现。如《老子》中的“弱者道之用”,《论语》中的“礼之本”、“礼之用”。到了魏晋时期,“体”与“用”才成为一对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范畴,而这集中体现在何晏、王弼所建立的“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中。他们把“有”与“无”、“动”与“静”、“本”与“末”、“一”与“多”等关系都纳入到“体用”范畴的框架,肯定其统一性,内在地表达了“体用不二”的思想。何晏在《老子注》中就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同时,王弼也指出,万物虽生而为万形,但其本质上都是“冲气一焉”。可以说,在“元气论”与“贵无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来说明“体用”的统一关系,这是何王哲学本体论的一大特色,他实际上所表达的是一种阴阳结合的思想。在何晏、王弼看来,天下万有的本体是“无”。
在盛行于东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佛学中,“体用”范畴还被用于阐述佛教的性理、理事、寂照、定慧等理论。继之而起的宋明理学,则强调“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以精神性的“理”或“心”作为世界之本体。他们认为,“体”存藏于“用”之中,是与“用”须臾不离的超验体,这也就是说,每一事物中都有体藏于用中。这一说法最终导致了“理气”或“体用”之间互分彼此与先后。
后来,王阳明居于“心学”的立场提出:“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这一“即体即用”的“体用不二”的观点,后来被现代新儒家的开创者和主将——熊十力作了进一步的阐扬和发挥。他将佛学中的“法相”称为“用”,而将“法性”称为“体”,实际上主张否认心物万象的客观实在性在他看来,“用”是“体”之用,“用”就是“体”,而非他物。他说:“桌子哪、人哪、鸟哪,思想等精神现象哪,乃至一切事物,都不是一一固定的相状,都只是功用。”熊十力用“海水与众沤”之喻来表述“体”和“用”的关系:大海水离不开众沤而单独存在,大海水就是众沤本身。如果说大海水是本体,它所具有的变动不居就是功用,那么众沤就是大海水变动不居的显现。
“体用不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虽然从认识观的本源来看,它是一种以精神为先的唯心主义思想,却闪耀着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光辉。
(选自赖功欧《东方哲学经典命题》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体”与“用”是一对构成相反相成关系的哲学范畴,二者之间的差别迥异,不可相容。
B.“体用不二”理论是儒家世界观、哲学观的独特理念,这一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C.从哲学上讲,“用”是“体”的派生物,而“体用”之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D.“体用不二”的哲学思想有力地批驳了早期哲学的阴阳之说、有无之说。
17. 下列关于熊十力在“体用不二”哲学思想方面的贡献,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熊十力认为,“体”藏在“用”中,是与“用”须臾不离的超验体。
B. 熊十力继承和发扬了王阳明“即体即用”的思想,又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对““体用不二”的哲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扬和发挥。
C. 熊十力用“海水与众沤”的比喻,以“众沤”与“大海水”的不可分割生动说明了不变性即是功用。
D. 熊十力的哲学贡献促成了现代儒学对“体”、“用”问题的继续争论。
18.试概括中国古代“体用不二”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体用不二”说从认识观的本源来看属于唯心主义范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还有人说,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
识?请你以“借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⑸不得抄袭。
命题人:戴秀琴 谢实
校对:谢实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09、4
1.B A项“绯闻”的“绯”应读“fēi”;C项“鞭笞”的“笞”应读“chī”;D项“伛偻”的“偻”应读“lǔ”。
2.A A项“千钧一发”应改用“雷霆万钧”
3.B A项“一生”是“诗的真实写照”,前后关系倒置,不合逻辑;C项用“这”指代“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杨利伟胜利返回地球”这件事,与后面的动词“研制”搭配不当;D项“可以”与“可见”语义重复,属成分赘余。
4. 少年纯真,青年奔放,中年沉稳,老年庄严,各阶段的不同性情,连缀起绚烂的人生
5.报我以崎岖,我就是一座坚强挺立的大山; 报我以雷电,我就是一只搏击长空的海燕。
6.C “资”应解释为“凭借(的条件)”
7.C 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A项两个“为”分别解释为“替”和“被”;B项两个“因”分别解释为“趁着”和“于是”;D项两个“以”前一个作介词,可解释为“凭借”,后一个作连词,表结果,相当于“来”,常和“得”连用。
8.B 称韩信等人“居功自傲、贪图享乐”从文中看没有依据。
9.(1)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设置疑兵,叫鹂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主要给分点:“张”“为”“啖”)
(2)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主要给分点:“时”“足”“当”)
(3)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主要给分点:“穷”“无聊”“靡”)
展开余下试题
10.(1)起两句,写沧波浩渺,写出远旷之境。次两句,写燕贴云飞,写出高寒之境。(答出“浩渺” “远旷”指意给1分,答出“高寒”意再给1分)
(2)“独向”一句既总承前面对景的描写(1分),又暗示下片欲写登高怀人之旨(1分)。(意对即可)
(3)不写自己主观上如何思念“故人”,而从思念的对象(客体)出发,以虚笔假想“故人”将折梅寄赠,以慰相思。
11. (1)天下归心
(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5) 恐美人之迟暮
(6) 虽九死其未悔
12.(1)交待茶馆里的“规矩”,为下文表现于海清与茶客之间的融洽关系提供依据;(2)第二段中出现的“今天XXX的茶钱XXX开了”的唱喏声在文中起着情节线索的作用。(两点各2分)
13.身陷重病的于海清对老婶子平日里的热情相待和在茶馆中与茶友们结下的朴素友情的不舍;(2分)在生命将尽之际向所有茶友表达的道别与感激之情。(2分)
14.老婶子笑迎多日不来的于海清,言语上多用调侃,是为了缓解他因身患绝症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如“我生意都跟你去啰”“ 不用吃‘迷魂汤’了”等等;(2分)老茶客悉数到店里,一个个打趣问好,表现出对于海清的牵挂和宽慰他的善意心肠;(2分)于海清死后,老婶子与茶客们之间的对话,表现了大家对老朋友真挚的怀念之情。(2分)
15.参考回答要点:普通人之间不带任何物利色彩的相互关怀最是感人;乡村人的朴实、善良及当地淳朴的民风;小人物的辞世一样会深深震撼人的心灵,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曾感染了别人,点缀了别人的生活,由此可以引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6分)(本题给分宜宽放,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能较好的表述即可。)
16.C A项“二者之间的差别迥异,不可相容”的说法不合文意;B项“是儒家世界观、哲学观的独特理念”说法错误,根据文意,“体用不二”的理念,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就已出道家的著作,也有儒家的著作,而且这一理念还与佛学有关;D项何晏、王弼二人就把体用不二的理念与阴阳之说、有无之说联在了一起,“批驳”的说法明显错误。
17.B A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C项“不变性即是功用”说法错误;D项“促成了现代儒学对‘体’、‘用’问题的继续争论”的说法不能从文中得到印证。
18.(1)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体用”即已出现。(2)魏晋时期,在“元气论”与“贵无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来说明“体用”的统一关系。(3)东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体用”范畴还被用于阐述佛教的性理、理事、寂照、定慧等理论。(4)宋明理学,强调“体用一源,显微无间”。(5)王阳明居于“心学”的立场提出 “即体即用”的观点。(注意:因为题干有“古代“二字,所以本题不应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答上去)(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答出4点即给6分)
19. 何晏、王弼把天下万有的本体是“无”; 宋明理学的“体用“论则以精神性的“理”或“心”作为世界之本体;王阳明从“心学”的立场阐述“体用”;熊十力主张否认心物万象的客观实在性(或答:将佛学中的“法相”称为“用”,而将“法性”称为“体”)。(以上的列举4分)由此可见,在“体用不二”说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认识观的本源来看,是把虚幻的“无”或者强烈的主观意识放在第一性的,当然属于唯心主义范畴。(总结2分) (117.95.87.91)
上一篇:
2009年毕业班语文二次质量预测试卷
下一篇:
2008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全集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