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必修一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山东省荣成六中2009届高三综合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弹劾 沼气池 言简意赅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宣泄 擦边球 断章取义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布署 座上客 铤而走险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秸秆 势利眼 披星戴月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爱晚亭依山傍水,四周风光旖旎,吸引着无数游客徜徉其间,酝酿出不少有趣的故事。
B.冰雪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C.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D.美国师出无名的伊拉克战争,造成10万平民死于非命,也让1700多美国大兵丧生异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3000多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这标志着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采用何种玉石制作终于尘埃落定。
B. 曹文轩教授表示,中学生挑选阅读材料时不仅要注重经典、强调名篇,而且应尽量挑选那些人文性比较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材料。
C.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专家认为早恋不会因为跳集体舞而发生,也不会因为不跳集体舞就不会发生。
D.广东人口亮起了红灯,5年增长6.28%,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超过8‰,总量已接近极限。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 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浏览完整试题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11月8日,有删节)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 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等九大类。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 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 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须陀甚加叹赏,以所乘马遗之,引置左右。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密,署为总管。使统所部,随密击王世充。败,士信跃马突进,身中数矢,乃陷于世充军。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后世充破李密,得密将邴元真等,尽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啼染,既而佯惊日: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日勇。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选自《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劓其鼻而怀之 怀:怀揣
B.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 礼:以礼相待。
C.士信耻与为伍 耻:羞耻
D.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活:让……活
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明罗士信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须陀壮而从之 ②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③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 ④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
⑤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 ⑥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等人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伐打击。十四岁的罗士信在这次战役中一马当先,表现英勇。
B.张须陀非常欣赏罗士信,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隋炀帝也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人把二人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C.千金堡一役,罗士信巧设计谋,让其自开堡门,冲进堡中,杀得堡中鸡犬不留。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D.罗士信在据守洺水城时,遭到刘黑闼大军的强攻,而天公又不作美,雨雪交加,致使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罗士信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20分)
四、(23分) 。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5分)
⑵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5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魏二 淮上与友人别
展开余下试题
王昌龄 郑谷
醉别江楼橘柚香, 扬子江头杨柳春,
江风引雨入舟凉。 杨花愁杀渡江人。
忆君遥在潇湘月, 数声风笛离亭晚,
愁听清猿梦里长。 君向潇湘我向秦。
(l)王诗前二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郑诗分别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离情?(4分)
答:
(2)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这段文字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鲁迅先生曾赞称《史记》为 , 。
(2)、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人与石头的厮磨(节选)
梁 衡
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远久而又亲切。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等到人类有了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又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没有哪一个人愿意怀抱一块冰冷的石头。但石头确确实实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入石三分,那石面石纹里就都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③人以文化心理刻石大概有这样几种类型。
④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泰山后面有一道沟,竟将一部《金刚经》全刻在流水的石面上,每个字有桌面那么大,这沟就因此名经石峪。但也有的是为了宣扬其他。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
⑤ 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这幅石地图用横竖线组成5631个方格,每格合百里,比例为1:420万,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它刻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有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石长1600米,1100年来竟刻存了163段,三万余字的记录,还有飞鱼的图案。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那么,突出于地表的石头呢,更是记录着文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⑥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石虽无言,文化有声。记得徐州汉墓刚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许多现在已被公认的名帖,其实当年就是这样一块墓中普通的只是用于干别的事情的石头,本与书法无关。如有名的《张黑女碑》,人们临习多年,赞颂有加,至今却不知道何人所写。就像飞鸟或奔跑的野物无意中带着植物的种籽传向远方。人们在将石头充作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时,无意中也将艺术传给了后人。
⑦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大大感动。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同于前面谈到的有字之石。它就是一块路边的野石,其身也不高,约半米;其形也不奇,略瘦长,但真正是一块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去进藏学佛。他的老母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头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现在当地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造不出这样的杰作。
⑧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
14.第②段中但石头确确实实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
15.文章中说人以文化心理刻石,第④段中举了三个例子,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文化心理?(4分)
。
16.第⑦段中作者说塔尔寺门口的一块石头是普通的,又说它真正是一块文化石,这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
17.文章以人与石头的厮磨为标题,从文中看,人与石头的厮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
六、(15)
18.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分)
(1)《 》
(2)《 》
19.中新网1月8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为响应国家号召.学校拟在学生宿舍楼两旁悬挂条幅进行宣传发动,请你为两个条幅各写一句话.以彰显主题,突出气氛。要求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每句不超过15字。(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0、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冯小刚的新片《集结号》叫好又叫座的两条主要经验。(5分)
贺岁大片《集结号》引起观众内心强烈共鸣,影片公映后票房一路飙升。许多观众认为,《集结号》将目光转向了平凡人,将久违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和人性的光芒重新带回银幕。正是这种力量,让许多观众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眼含泪水地走出影院。
专家认为,《集结号》在商业大片与主流价值观的嫁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表示,《集结号》让中国电影重新回到了一个主流意识形态的英雄时代,但同时又前进了一步,赋予了英雄深厚的人道主义内涵。
(1) (不超过15字)
(2) (不超过15字)
七. 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千里迢迢寻找隐居的武大师,期望能从武大师那里学到绝招。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在挑水,他挑得不多。,两桶水都没有挑满。按照人们的想象,他应该挑得满满的。有人不解,问大师,大师回答说: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适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00
语文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1、B(A俱C 部、D副)
2.B解析:(B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A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C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D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3.C(A. 在尘埃落定前缺中心语:的问题;B 语序不当,贴近学生生活 与关注社会发展位置互换(三者范围逐渐缩小)D项结构混乱。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超过8‰应改为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8‰以上。)
4.C(从③几乎都被雪冻僵了方能照应前面的。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可知③应该放在最前面,于是排除了A、B两项;由④倾听后面只有接上②……隐秘的声音……传至我的耳朵可以排除D项)
5.A(A项所述内容是对端午节习俗,应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的解读,并非是其成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6.D(应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7.A(根据原文第l段结尾一句,应是辟邪说产生于其他传说之前;推断的前提都错误,其结论自然也错误)
8.C(耻: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
9.A(③正面写张须陀杀敌;④正面写罗士信;⑤正面写罗士信)
10.D(不是雨雪交加,而是下着雪;遇雨雪中的雨是动词,译为下)
11.(1)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
(2)罗士信当初受到裴仁基以礼相待,曾经感激他的知遇之恩,等到东都平定后,就用自己的家财收殓裴仁基,将他埋葬在北邙。
参考译文: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左才相、孟让前来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伐打击。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罗士信大怒,身穿两重盔甲,身体左右两边各挂一个箭袋上马,张须陀认为他雄壮于是让他紧跟着。他们在潍河边攻打强盗。士兵阵势刚排列好,罗士信骑马冲到敌阵中,刺倒数人,斩一人头.把人头向空中抛掷,用刀枪穿着人头,顶着它巡视敌阵。强盗们都非常惊愕,没有人敢接近他;张须陀趁机挥军冲击。强盗大败。罗士信追逐逃亡的强盗,每杀一人,就割下他的鼻子揣在怀中;等到回到营帐中,就查验鼻子的数量来表示杀强盗的多少。张须陀非常赞赏他,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每次作战,张须陀做主帅,罗士信为副将。隋炀帝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令画工把张须陀、罗士信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等到张须陀被李密杀死后,罗士信随裴仁基率领众人归附李密,李密任命他为总管。让他统领所率领的部属,跟随李密攻打王世充。失败后,罗士信跃马前冲,身上中了好几箭,于是陷身在王世充军中。王世充知道他作战骁勇。厚待他,和他同睡同吃。后来王世充打败李密,得到李密的大将邴元真等人,将这些人都任命为将军,不再专门重用罗士信。罗士信把与邴元真等人一道看作耻辱,率领所统帅的部属千余人奔往谷州。唐高祖李渊任用他为陕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年春季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必修一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荣成”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