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73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3]
上海市杨浦区0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上海市杨浦区0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风筝趣话
索鸿英
⑴人是万物之灵,凡想得出的,总是要设法做出来,风筝便是生动的一例。我们祖先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实在羡慕,又看见风吹落叶飞舞,便萌生了风筝的创意。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巧匠鲁班就“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还有“墨之作木鸢,三年而飞”。到了汉朝,人们用竹制作框架,糊上纸或丝绸,以绳牵之,放飞空中,名曰“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别出心裁,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吹竹笛,发出嗡嗡如“铮”声,因而取名“风筝”。我国人民喜爱放风筝,春、秋两季,尤其是早春时节踏青放风筝已成为民间传统习俗。
⑵说起放风筝,人的心态也是各异。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同是在放风筝,心情就大不相同。薛宝钗放大雁风筝是心情舒畅,春风得意,怡然自乐。林黛玉放风筝是要“放晦气”,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子将黛玉的风筝咯登一声齐根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去了”。贾宝玉却是借景抒情,故意把自己的风筝线剪断,让自己的风筝去与林黛玉的风筝“两个作伴儿罢”。曹雪芹在这里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真是妙笔生花,其实他本人就是风筝高手。
⑶在科学家那儿,风筝又别有一番风采了。我国明代王逵在《蠡海集》中,记载了用纸鸢测风的试验。最著名的要数“万户飞天”试验了。我国明代有一位向往飞上天空的科学家万户,他制造了两个大风筝,并排安放,然后将一把椅子固定在风筝之间的构架上,并在椅子背面绑了四十七支火箭。一切就绪,他坐在椅子上,命人用火将火箭一齐点燃。他想利用火箭推力和风筝升力,升入天空。结果一声轰鸣,万户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试验未能成功,十分悲壮。但是,万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风筝和火箭升空的人。1945年,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基姆在他的著作《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中,生动描绘了万户的事迹。在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醒目地标明:“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火箭写上了万户的名字:wan hoo。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天先驱者,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行山”。
⑷关于“雷电是什么”的问题,也困扰了人类数千年。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密者,就是风筝。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丝稠做了一只大风筝,并且在风筝顶端安装了铁丝,风筝线的下端系上铜钥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里,富兰克林做出了“天空乌云中是否存在电荷”的猜想。如果有,他要利用风筝把乌云中的电荷引下来,装入莱顿瓶,进行研究。于是,他与儿子威廉冒着生命危险,把风筝放上天空。当雨水打湿了风筝和绳子,他发现大量电荷从铜钥匙进入到莱顿瓶,使莱顿瓶充电,用充得的电荷做电学实验,与地面普通物体带电情况完全一样。由此可见,雷电既不是“上帝之火”,也不是“毒气爆炸”,而是自然界大规模的放电现象。风筝功不可没!
⑸如今世界在能源危机阴影中徘徊,有人又想起了风筝。科学家发现,放风筝利用高空强劲而稳定的风力发电的成本,比传统的风力涡轮机发电成本要低75%,前景诱人。意大利一家公司巧妙制成风筝发电系统,因此获得了“2006年世界再生能源奖”。
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是当前世界课题。德国工程师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用风筝拉动的货轮“白鲸天帆”。利用那里强劲而稳定的风力,拉动货轮前进。据说风力可以节省10-50%的燃料,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7年12月15日,“白鲸天帆”货轮从德国汉堡市起航,经大西洋驶往美国休斯敦市,成为航海一大奇观。
浏览完整试题
⑺我国改革开放,风筝作出的贡献也令人瞩目。我国潍坊市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世界各国朋友竞相展示风筝技艺,增进友谊,促进了投资和贸易,可谓“风筝搭台,经济唱戏”。发明风筝是创新,而巧妙利用风筝也是创新,并且是硕果累累,古今绵延不绝。
1.文首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引发下文,强调风筝的创意是人类的聪明才智的结果。 。(2分)
2.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3分)
A.风筝的创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巧匠鲁班。
B.民间喜爱放飞风筝是因有早春踏青的习俗。
C.“万户飞天”是足以让后人纪念的标志性的试验。
D.文中运用引用、反问等方法来阐述“风筝趣话”。
3.第⑵段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在放飞风筝过程中注入了人的方式感情。
4.依照文意,标题中的“趣”字与人类生活中哪些方面相关?(3分)
⑴与祖先梦想象鸟自由飞翔的愿望相关。
⑵与人类科学探索、发明相关
⑶与人们在生活中的心态情趣相关
⑷与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相关(答出三点即可)(3分)
5.有人说文末提及“改革开放”与风筝关系不大,你以为如何?请说说理由。(4分)
有关系。是为了突出改革开放现实生活中风筝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文末结句“利用风筝”也是创新,古今绵绵不绝相呼应。(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种 子
詹克明
⑴生命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程序不回头地走到底,中途停止就是夭折。种子是一轮生命完成后的“暂停”,它清醒地等待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种子完全掌握着启动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⑵生命为何要采取“种子”形式?其存在的充分理由何在?
⑶是为了传承生命吗?是的。万物有生必有死,正如蒙田所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所有生命体都无一例外地设定了自我衰亡机制,让位给下一代生命。但实现这种生命的链接并非一定要采取“种子“方式,许多无性繁殖方式也同样能够延续生命,使子孙万代生生不息。例如灯笼草会在叶尖长出众多新一代子体,落地生根,即成新株。可见生命的传承并非一定要采取“种子”方式。
⑷是为了躲避恶劣环境吗?是的。但这也不能成为种子必须存在的理由。许多热带雨林终年常绿,并无干旱严寒之虞。如高寒地区许多草本植物就是依靠地下根茎越冬的。可见无论从当今热带植物来看,还是从种子植物起源来看,规避恶劣环境也不构成种子必须存在的充足理由。
⑸纵观植物界发展史便可以看出,种子存在之要旨绝不是为了退守,而是为了进取!生命活力的强弱既表现在种群个体的繁衍数量上,又表现在应对环境的变通能力上,而种子植物在这两方面都独具优势。
⑹任何一个生命力强盛的物种都具备短时期称霸世界的雄心与能力。人堆里未必个个都是想当将军的士兵,但可以肯定,每株种子植物都是一个心怀征服世界的绿色“拿破仑”!“绿林”之中,真的个个“好汉”。
⑺“大树千颗籽,一穗百粒粮”,种子植物这种按百、按千“倍增”又怎会不蕴涵着更大的爆发潜力呢。更何况有些植物的种子数量比这还要超出千倍万倍呢。如热带雨林中有种附生植物兰花,一株兰花可以产生一百万颗种子,这种极小极轻的种子被风吹到雨林树皮上,就可附着生长。可以说每株兰花都具有独霸整座林的扩张能力。美丽居然包藏野心!
⑻生命需要播散。强大的繁殖能力必须要以强大的空间扩散能力作保障,使每一子代个体都能得到足够的生存空产。虽然植物立地不动,但它的种子却可以各出奇招,变静为动。有的长有羽毛状降落伞(如浦公英);有的细极如尘随风播扬(如罂粟);有的厚实硬壳耐得海水浸泡,飘洋过海远播彼岸(如椰子)……当然最具传播能力的还是人类,它可使用一切现代交通工具将种子在洲际快速传播。种子植物不愧是以静驭动的高手,连人类都要供其使役。从这略带狡黠的动态扩散中,不仅其锐意进取之雄心让人敬佩,其扩展领地之绝妙也令人赞叹。
⑼也许生命最具伟力,最能体现其活力的还在于一个“变”字。因为环境总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主宰,它永远在不停地变化着,有时剧烈,有时和缓,有时又会突然走向极端。只有能够顺应各种变化,永远拿得出适合新环境生存的变体,这样的物种才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那些难以变通的物种,哪怕它数量再多也会全军覆没。
⑽“数量”只能占领现在,“变化”才能拥有未来!
⑾一个物种保有的变化方式越多,越宽阔,其生命力也就越强盛,越具发展潜力。变化方式枯竭意味着物种的老化与生命力的萎谢,只能走向物种的衰亡。大自然只承认优势,谁拥有最丰足的变化方式,谁能在任何环境变迁之时都能变异出占有优势的子代,谁就能在地球上占有最大的生存份额。尤其重要的是,这种重组变化仅仅发生在种子形成的阴阳交合之际,此前此后的生命过程都不享有这种机会。
⑿“变”是生命立足之本,也是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进化之根本。地球上由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发展到当今如此高级的生命形态,也全靠一个“变”字。在整个生命发展历史中,只有在形成种子之后才加速了这一进化历程。因为这种繁衍方式能够提供为数众多的变化方式,使得每一颗种子都有可能载带彼此差异的遗传文本,具有与众不同的体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上决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种子!
⒀由是观之,种子植物最核心的优势就在于“变”与“量”的结合——以数量容纳变化,以变化丰富数量,体现出一种充满哲思与雄心的大智慧。
⒁植物并无“思想”,其实生存的大智慧本无需“动脑”。大自然只需不断地剔除劣者,让优者留存,就可以在无目的中产生出目的性,在无方向中产生出发展方向来。生命进步的伟力就在这去留之间!
⒂大知无思,只需顺通自然!
6.第⑴段中的“暂停”在文中的含义是 种子在萌发新生命诞生前的孕育与期待。 。(2分)
7.第⑶、⑷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 为下文突出(强调)种子的要旨起了蓄势铺垫的作用。(2分)。
展开余下试题
8.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运用比喻(类比)的手法形象阐述了种子具有征服自然世界的雄心。 。(2分)
9.下列说法恰当的两项是( E )( F )(6分)
A.文中以灯笼草、兰花及蒲公英等为例,说明了种子存在的理由。
B.“生命”居然“包藏野心”一句贬斥了兰花独霸森林的张狂野心。
C.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12)段应归入第四层次。
D.种子植物活力的变通能力远远胜过它的繁衍数量的能力。
E.全文从自然科学角度入手阐述了种子锐意进取的本质特征。
F.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厚实,议论条分缕析,读后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10.“变化”才能拥有未来的理由可归纳为(3分)
只有顺应客观环境各种变化才得以生存。(1分)
⑵物种变化方式越多,生命力越具潜力。(1分)
⑶变化才能使生命由低级向高级进化。(1分)
11.第(14)段说“植物并无思想”,又肯定“这是生存的大智慧”,前后是否矛盾,说说理由。(3分)
不矛盾。说“并无思想”是从植物不具备人类一般的思考能力,而说“大智慧”则是对自然界种子植物“变”与“量”结合角度做出的客观评价,前后着眼点不同。(3分)
12.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周密严谨与通俗易懂。(4分)
⑴周密严谨
例⑴“种子存在之要旨绝不是为了退守,而是为了进取!”
例⑵“而种子对植物在这两方面都独具优势。
例⑶“生命最具活力,最能体现其活力的还在于一个‘变’字。”
例⑷“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种子。”
以上例句说明为了准确阐明种子植物的本质特征,特别注重句中副词的限制修饰作用,有的是表强调突出,有的是表范围限制,有的是表层进,显出论述过程中语言的周密性。再如表达的精巧与贴切。
⑵通俗易懂
例⑴“绿林”之中真的个个好汉;美丽居然包藏野心;植物不愧是以静驭动的高手,连人类都要供其使役等。
通俗易懂,不用术语。(2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⑴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⑵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⑶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韩愈《师说》)
⑷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
⑸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⑹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①
刘 禹 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②,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③。
[注]①微之,元稹的字,官至宰相;敦诗,崔群的字,官至吏部尚书;晦叔,崔玄亮的字,官至监察御史。三人相继谢世。
②双绝句,白居易因伤三人而写的两首绝句。
③闻琴:西晋名流嵇康临刑前鼓琴叹曰:“雅音于是绝矣!”时人莫不哀之。
14.读此诗,让人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此句的作者是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分) 。(2分)
15.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为三位好友谢世写了此诗,寄给乐天,乐天见后因伤也写了双绝句给作者。
B.诗题中“三君子皆有深分”意为作者刘禹锡与三君子也有很深的情分。
C.颔联既表达世人对三位老友随时去世的惊怕,又用“空”字表达再多诗文都无法挽回的无奈。
D.尾联用“闻琴”之典,是作者借之表示自古至今亡友之恨是人皆有之的,但闻琴同情也罢,流泪也罢,都徒奈死者何!从而再次表示对三友的凭吊。
A.(题中“见示”是“给我看”;“因成是诗以寄”意为“于是写成这首诗拿它寄给白乐天”;诗的首联也写先吟乐天双绝句,然后“奏短歌”以答)(2分)
16.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的认识。(4分)
⑴用此句作比喻(把三友比作“陈叶、前波”。“新叶催陈叶,前波让后波”又可视为“类比”)表示人的升沉生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2分)
⑵此句含有哲理:旧叶不落新叶不生,前波不灭后波不起,这是弊中有利,利中有弊的事。(1分)
⑶对故友伤心之余能写出此联,反映作者清醒、豁达和看事的辩证。(1分)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一联,连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既说明了生与死、老与少都在不断转化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对于这不可抗拒的规律,对于新生力量的蓬勃兴起,旧的方面也应知时明理。这就劝慰友人,不要因死者而伤感,也不要因自己年老多病而颓唐,要看到生者的自强不息,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达观情怀和朴素的辨证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韵味,给人以深深的启迪。这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涵的哲理是一脉相承的: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1、他把个人的人生感慨放在客观规律的发展之中,把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和广阔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扩大了思想的视野,增强了生活的信念。
2、表达了诗人对生与死的看法。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送薛存义之任序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
河东薛存义将要离开零陵的时候,我带着盛满酒肉的食具,追到江边去送行。一边请他喝酒吃肉,一边对他说:
俎:1.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崇:
1. 高:~山峻岭。~高。~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2. 尊重,推重:~敬。~拜。~尚。推~。尊~。
3. 古同“终”,终了。
4. 充,充满:~酒于觞。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
“所有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他们本来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老百姓的呵。所有靠种田过活的百姓,拿出他们十分之一的收入来雇用官吏,为的是使官吏们能公平地为自己办事呵。现在领取了百姓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的官吏,社会上到处都是。这些人何只不认真而已,还要无休止地敲诈勒索百姓的钱财。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展开余下试题
假使你家中雇了一个仆人,他领取了你的报酬,却不认真给你做事,还要偷取你的财物,那么你一定会大发雷霆,立即把他赶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种类似的现象。可是百姓却不敢尽情地泄发自己的怨怒,并且把这种官吏赶走,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官民与主仆的地位大不相同呵!地位虽然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那对待百姓该怎么样呢?有懂得这个道理的官吏,能不感到恐慌、害怕吗?”。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①。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存义任零陵代理县令已有两年了。他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用尽了力量,花尽了心思,打官司的能得到公正处理,缴纳赋税的能承受合理负担,无论老幼,都没有对他心怀欺诈、外露憎恨的,他不白拿报酬是确确实实的,他知道恐惧也是清清楚楚的了。
审:1. 详细,周密:~慎。~视。
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查。~定。~订。~核。~美。~计。~评。~时度势。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3. 讯问案件:~理。~判。~讯。公~。
4. 知道:不~近况如何?
5. 一定地,果然:~如其言。
〈动〉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副〉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②。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我处在低贱受辱的地位,没有资格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罢免和提升官吏的评议,所以在江边设宴送别他的时候,又加写了这篇赠序
[注]①假,兼摄,暂时代理。零陵:旧县名,湖南南部,邻接广西,后并入永州。②幽明:指因官吏的好坏而加以升降。
17.与本文题目中的“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刘向《新序》 B.欧阳修《伶官传序》
C.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白居易《荔枝图序》.
C.(是临别赠序。A《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的一部书。B是为《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言。D是作者命画工绘荔枝图后,再在图上题的画序)(2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柳子载肉于俎 古代祭祀时盛食品的礼器,文中指盛肉的器具。答“切肉的砧板”错 )
⑵追而送之江之浒(水边 )
⑶饮食之 (请……喝酒吃肉(如答“使……饮食”算对)
⑷使司平于我也 ( 管理、主持。(共4分,每格1分)
19.下列句中表数方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出其什一佣乎吏。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D.邹忌修八尺有余。
A、B(均是表分数的母数和子数,中间省掉“分之”。B句出自《陈涉起义》“藉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C句用“十二”表夸张的虚数。D句用“有”表整数后的零数。)(2分)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3分)
⑵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2分)
⑴(官吏)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差役百姓的。(3分得分点:补足“官吏” 1分,民之役:百姓的仆役 1分 役民:差役百姓 1分)
⑵存义任零陵县的代理县令两年了。(2分得分点“假令零陵”是特殊的动宾关系中的“任动用法”,假令:任……代理县令。同“知杭州”:任……知县)
21.用原文中的词、句填空(3分)
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⑵文章批评了官吏中□民、□民、□民的现象,大胆地主张人民要□□贪官污吏。
21.“官为民役而非役民者”(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1分)
役、怠、盗(1分。错1个仍得1分,错二个扣1分) 黜罚(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答虔倅(qián cuì)俞括奉议书①
轼顿首再拜,资深使君阁下②。前日辱访,宠示长重笺及诗文一编,伏读累日,废卷拊掌,有“起予”之叹③。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于口与手。所谓文者,能达是而已。
我叩首再拜您资深太守阁下。前天你屈身来访,蒙您给我看了尊长您的用几张纸写的信及一部诗文,我专心地读了几天,放下卷册时不禁击掌赞叹,有“起予”的感叹。孔子说:“只要文辞和言辞能够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事物本来是有这道理的,只担心你不知道它,知道它了又担心不能用口和动手表达出来。所谓文章,能够表达意思就行了。
文人之盛,莫若近世。然私所钦慕者,独陆宣公一人④。家有公奏议善本,顷侍讲读,尝缮写进御。区区之忠,自谓庶几于孟轲之敬王⑤,且欲推此学于天下,使家藏此方,人挟此药,以待世之病者,岂非仁人君子之至情也哉!
文人的盛况,比不上近代的了。然而我私下里所钦佩羡慕的,只有陆贽一个人。我家有陆贽所写奏议的善本,不久前我侍讲侍读时,曾抄写进呈给皇上的。他拳拳的忠心,我自认为相似于孟轲的敬王,并且想把这个学问推及到天下,使我家所藏的这个方子,人人都带着这药,来对待社会上的毛病,这难道不是仁人君子的最想表达的心情吗!
今观所示议论,自东汉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于济世之实用,而不志于耳目之观美。此正平生所望于朋友与凡学道之君子也。然去岁在都下,见一医工,颇艺而穷,慨然谓仆曰:“人所以药为?端为病耳。若欲以适口,则莫若刍豢⑥,何以药为!今孙氏、刘氏皆以药显,孙氏蕲(通“祈”。祈求)于治病,不择甘苦;而刘氏专务适口,病者宜安所去取?而刘氏富倍于孙氏,此何理也?”使君期文,恐未必售于世。然售不售,岂吾侪所当挂口哉?聊以发一笑耳。
今天看你所给我看的议论,从东汉以来十篇文章,都想对古论进行斟酌来指导今天的事,都有意在帮助社会的实用,而无意在耳目观感上求什么美感。这正是我一生对朋友及所有学道的君子所希望的。然而去年在都城见一个医生,他的医术精湛然而却困窘,很愤慨地对下人
上一篇:
2009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的复习
下一篇:
淮安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沪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上海市杨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