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0]
四川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四川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成都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蓝牙”(B1uetooth)本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用来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蓝牙技术。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这一概念。蓝牙技术是一种提供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力图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这种全球统一的标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蓝牙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将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神经末梢一样,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都“无线”地连接起来。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移动电话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设备连接起来,从而甩掉常用的有线通信电缆;同时形成一种个人身边的网络,使得身边的各种信息化的移动便携设备都能无缝地实现资源共享。
因为其开放性,蓝牙技术目前只是一个规范,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
设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蓝牙技术本身具有很多优势:蓝牙一般工作在不需交纳费用的全球通用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即2.4GHz的1SM频段上;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调频和纠错编码技术,蓝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配备了蓝牙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可靠的通信。另外,蓝牙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AP、GSM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实现漫游。而且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对人体危害也小。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蓝牙技术在手机、耳机、PAD、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都有应用,也正应用于无线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安全产品、消费娱乐、汽车产品、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就蓝牙手机而言,它可以很方便地和电脑连接,实现文件互传,除了图片、铃声、和Java小游戏外,一般的文档也能传到蓝牙手机中,这样就可以把蓝牙手机当成u盘使用了。蓝牙手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与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让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成为现实。两个同样持有蓝牙手机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交换名片、电话和手机铃声,或者无线联机游戏。再加上相匹配的蓝牙头盔、蓝牙眼镜、蓝牙外套等等一系列产品,蓝牙的无线优点可以让你尽情体验魅力时尚的新生活。
随着蓝牙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逐渐解决制造成本、统一标准和工作的安全性等三个主要问题后,各种蓝牙产品将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并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5.下列对蓝牙技术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蓝牙技术是用丹麦国王名字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无线传输
应用技术。
B蓝牙技术是由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联合提出的未来的无线
通信标准。
C.蓝牙技术是信息设备问及信息设备与网络间的一种短距离无线化通信传输应
用技术。
D.蓝牙技术是一种能把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各种信息化设备连接起来的无线通
信标准。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作为一个规范,蓝牙技术还没有成-为行业标准,不同品牌及型号的设


浏览完整试题 备之间互通还存在一些问题。
B应用蓝牙技术,信息设备间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互联,实现方便、稳定、
可靠、安全的无线通信。
C.用户不必缴纳任何频段使用费用就可在全世界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
上使用蓝牙设备。
D蓝牙技术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引入身份识别后可
以灵活实现漫游。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牙设备功耗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在解决了所面临的标准化这一最重
要的问题后,其发展和推广将是无障碍的。
B基于蓝牙技术,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能够随时随地接人打印机、数码相机、
记录仪、摄影机等办公设备,从而组成便捷的移动办公室。
C.目前,蓝牙技术在手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影机等设备上的应用已经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促进了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
D.随着蓝牙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同时,
它也会给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参考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说明的是命名的由来和提出蓝牙技术的目的;B.说明的是“蓝牙技术”
这个概念提出的背景;D“短距离”信息缺失)
6.B(据最后一段“工作的安全性”还是蓝牙技术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判断)
7.A(推断结果过于绝对化)
绵阳市高中2009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09年2月11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一枚商用通信卫星“铱33”,与俄罗斯一枚已经报废的军用卫星“宇宙2251”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开发史上首次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美国专家估计,卫星相撞将会产生至少数千个太空碎片,这些碎片撞到国际太空站的风险不大,但可能会影响同一轨道上的各国通讯和气象卫星,引发连环撞击事故,具有20年历史的哈勃望远镜也岌岌可危。
负责研究轨道残骸的专家马特尼说,俄罗斯卫星首先失去控制,脱离原先轨道,以每小时4万公里的速度,几乎90度垂直击中“铱33”卫星,破坏力堪比1吨TNT炸药。美国太空总署(NASA)已监测到500至600个碎片,这些碎片分成两团碎片云,有些只有10厘米大小,可能在太空存留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此前,太空轨道上已有约1.8万件太空碎片。
美国太空总署(NASA)强调,撞击事件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而国际太空站的轨道距地面354公里左右,故事件对太空站和3名航天员威胁“很小”,比起国际太空站和大多数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受到的威胁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哈勃望远镜自身没有驱动设备,无法调整轨道躲避太空中的“明枪暗箭”。
俄罗斯航天专家说,俄美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波及苏联时期携带核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带。这位专家介绍说,这些卫星属于退役老化的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核反应堆,提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相对低的能源。
前不久,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正常存储观测数据并传回地球。美国宇航局打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处理设备的一个备用系统,将对一个备件进行测试,并带上太空,但因2月11日的卫星相撞事件,给准备前去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航天飞机制造了很多安全隐患,这项任务有可能会无法如期进行。
太空如此之大,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通常都难觅其他卫星的踪影,为什么两颗卫星还会撞在一起?有专家解释说,卫星的轨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来自稀薄的大气层,也有的来自地球的不规则性。“如果地球是个完整规则的球体,轨道不会发生变化,可是地球恰好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这样,卫星受到的引力不是简单的线性,而是会发生变化的。虽然变化缓慢,但是时间一长,变化积累的结果就是大大偏离原有轨道。”专家称,虽然人类已经发射了6000多个航天器,但是在浩瀚的太空中,两颗卫星相遇纯属“小概率事件”,并不能因此得出“因为卫星过多导致相撞”的结论。
不过,有关专家称,只要有关方面密切监测碎片的方向和轨迹,采取措施,实施变轨机动,还是可以躲开碎片的。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发生在2009年2月11日的美国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废弃军用卫星相撞事件纯属意外,这是迄今为止太空史上第一例完整的卫星相撞事件。
B. 卫星撞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太空总署宣布已经监测到500到600个碎片,它们和以前的约1.8万件太空垃圾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留。
C. 因本次卫星撞击事件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距国际太空站较远,所以相撞产生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和航天员基本不构成威胁。
D. 此次两颗卫星相撞主要是因为地球的不规则性,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轨道发生变化,并不是因太空航天器太多而导致相撞。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卫星相撞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一项是
A. 美国的“铱33”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相撞击产生的碎片可能使在同一轨道的各国卫星发生连环撞击,从而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B. 处于两颗相撞卫星附近的哈勃望远镜因为没有驱动设备,无法调整轨道,导致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正常存储、传回数据,情况岌岌可危。
C. 太空垃圾给准备前去维修哈勃望远镜的航天飞机制造了很多安全隐患,因与碎片发生撞击的可能性增大,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维修任务可能无法如期进行。
D. 前苏联已经老化的卫星,上面装有能够给卫星提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能源的核反应堆,现在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的碎片带。
7.依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A. 两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影响不大,一是因为国际空间站与两星不同轨,二是因为国际空间站可以变轨躲避。
B. 具有20年历史的哈勃望远镜如果增加驱动设备,就有可能根据碎片的方向和轨迹自我调整,从而成功避开太空中的碎片。
C. 美国和俄罗斯两颗卫星相撞纯属“小概率”事件,只要有关方面密切监测碎片的方向和轨迹,就可以避免连环相撞事件。
D. 太空垃圾已经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隐患,它们不仅污染了宇宙空间,还是人造卫星潜在的杀手,甚至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安全。


展开余下试题参考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B.“相当长……存留”的说法变或然为必然。D.“主要是因为地球的不规则性”与原文不符。)
6.B(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发生在卫星相撞之前。)
7.C(“只要……就”绝对)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09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
语 文 试 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先的老祖宗,中间有不少当时的民间歌词,被采收而保存了。这
全是些极优美极生动的作品,后代的中国文学,都从此演生。全部《诗经》共约三百首。其
作品年代,则自西周初年下迄春秋鲁宣公时,约当西元前一千一百年至西元前六百年,包括
着五百年的长时期。在这三百首诗中间,虽有许多宗庙里祭享上帝鬼神和祖先的歌曲,但大
体上依然是严肃与敬畏心情之流露。亦有一种“神人合一”的庄严精神与宗教情绪,但却没
有一般神话性的玄想与夸大。中间亦有许多记载帝王开国英雄征伐的故事,但多是些严格经
得起后代考订的历史描写,亦附随有极活泼与极真挚的同情的想象,但绝无像西方所谓史诗
般的铺张与荒唐。中间亦尽有许多关涉男女两性恋爱方面的,亦只见其自守于人生规律以内
之哀怨与想幕,虽极执著极诚笃,却不见有一种狂热情绪之奔放。中问亦有种种社会下层以
及各方面人生失意之呼吁,虽或极悲痛极愤激,但始终是忠厚恻怛,不致陷于粗厉与冷酷。
所以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又说:“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又说:“温
柔敦厚诗教也。”这些全能指陈出在古诗中间透露出来的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一种境界,一种
极真挚诚笃而不偏陷的境界。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亦是
指着这种境界,这种人类情思之自然中正合乎规律而不致放肆邪僻的境界而说的。
我们可以说,《诗经》是中国一部伦理的歌咏集。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生伦理的观念,自
然而然地由他们最恳挚最和平的一种内部心情上歌咏出来了。我们要懂得中国古代人对于世
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与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在
这里我们见到文学与伦理之凝合一致,不仅为将来中国全部文学史的渊泉,即将来完成中国
伦理教训最大系统的儒家思想,亦大体由此演生。孔子日常最爱诵诗。他常教他的门徒学诗。
他常把“诗”“礼”并重,又常并重“礼”“乐”。乐礼一致,即是内心与外行,情感与规律,
文学和伦理的一致。孔子学说,只是这一种传统国民性之更高学理的表达。
我们再从另一方面看,《诗经》三百首,大体上全是些轻灵的抒情诗,不需凭借像史诗、
戏曲、小说等等具体的描写与刻画,只用单微直凑的办法,径直把握到人类内心的深处。这
一点又是表出了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之特性。中国史上文学与艺术界之最高表现,永远是这
一种单微轻灵,直透心髓的。我们可以说,中国民族是一个崇尚实际的民族,因此其政治性
与历史性的散文早已发展成熟了,而后始有抒情文学出现。但这一种文学,依然不脱崇尚实
际的精神,他们所歌咏的,大部多以人生伦理为背景。只其形式则极为空灵轻巧,直凑单微。
换言之,他是以超脱的外表来表达缠著的内容的。我们要了解中国人此下发展的文学与
艺术之内部精神,及其标准风格,我们亦应该从《诗经》里去探求。
5.下列说法,不能表现《诗经》“不偏陷”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祭享上帝鬼神和祖先的歌曲,没有一般神话故事诗的玄想与夸大。
B.《诗经》中记载帝王开国英雄征发的故事,没有一般史诗的铺张与荒唐,
C.《诗经》中描写男女两性恋爱的情诗,没有去追求狂热情绪的奔放。
D.《诗经》中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篇章,没有打碎黑暗统治的粗厉与冷酷。
6.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国风”多爱情诗,“小雅”多对时政的怨诽。
B.温柔敦厚,是《诗经》中透露出来的中国古代人心中的一种境界。
C.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认为《诗经》中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符合自然中正。
D.孔子常教他的门徒学诗,这种习惯成为后来中国全部文学史发展的渊泉。
7.下列对“单微直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作者归纳出来的对《诗经》艺术表现特征的概括。
B.它指的是舍弃了具体复杂的描写与刻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C.这种手法径直把握到人的内心深处。用简单的技法直透人的心髓,形成了以抒情为重要手段的艺术表现形式。
D.中国民族崇尚实际,因此,最早出现的《诗经》就只采用这“单微直凑”手法,过后
就大力去发展政治性与历史性的散文了。
参考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D
6.D
7.D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09届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
语文试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国的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模拟太阳内部热核聚叟的实验,这项耗资12亿英磅的核聚变实验将于明年春天结束。美国国家点火机构(NIF)的科学家们将利用激光聚焦于氢燃料之上以产生激光聚变。每柬激光持续时间大约为十亿分之一秒,浓缩了相当于美国所有电站1000倍总功率的能量。在核聚变反应室内将因此发生一次剧烈的爆炸,并产生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们实验的目的就是利用一粒不超过针头大小的核燃料来产生l亿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地球气压数十亿倍的高压。如果实验能够成功,将标志着具有实际意义的核聚变发电站建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人类将拥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来源。
国家点火机构项目主任埃德•摩西斯介绍说:“我们正在努力制造出与太阳一样的内部环境。核聚变将成为世界上所有能量的来源,其实也就接近了真正的太阳能量。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物理学成果,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许多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全球难题,”在国家点火机构内,经过多重透镜折射、镜面反射以及放大器放太,一个单独的虹外线激光将变成一束
能量超过家用灯泡功率100亿倍的激光柱。然后,研究人员再将该激光柱转变为192束单独
的紫外线激光柱,照向目标反应室的聚变舱中。。当激光柱照射到聚变舱内部时,将在数十
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产生高能x光射线,压缩燃料球芯块直至其外壳发生爆裂。燃料球芯
块外壳爆裂会产生一种同样大小的反向作用力,向内压缩燃料,引起燃料内部的核聚变,从
而产生巨大能量。
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国家点火机构将具备每五个小时点燃一次激光并激发一次核聚变的能力。但是,一个稳定的核聚变发电站需要每秒犬约十次的核聚变点火。目前.国家点火机构正准备与英国同行们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核聚变发电站的研究和建设。
欧洲的“高功率激光能源研究设施”,的目标就是建造一个每两分钟就可以点燃一次核聚变的激光动力反应堆。
目前的核电厂和核武器都是采用核裂变的方式来获得能量。由于这种获得能量的方式采
用的是对人俸和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放射性物质,核武器已被国际社会禁用,核裂变电厂也
将渐渐退出能源舞台,最终登上能源舞台的就是核聚变,以后人类将因为核聚变发电的成功
而不再受能源匮乏的困扰。
5.下列关于美国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的这项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A.这项实验是为了模拟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
B.这项实验将耗资12亿英镑。
C.这项实验持续时间大约为十亿分之一秒。
D.这项实验将用一粒不超过针头太小的核材料来产生1亿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地球气
压数十亿倍的高压。
6。对这项核聚变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单独的红外线激光通过处理和放大变成能量巨大的激光柱。
B.这个激光柱再转变为192束单独的红外线激光柱。
C.这些激光柱照射到聚变舱压缩燃料球芯块引起其外壳爆裂。
D.燃料球芯块外壳爆裂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向内压缩燃料引起燃料核聚变。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这项实验如果获得成功将标志着具有实际意义的核聚变发电站建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B.核聚变方式与核裂变方式相比,将取代后者而成为核电厂的新的获得能量的方式。
C.如果实验成功,美国的科学家将具备每五个小时激发一次核聚变的能力,而欧洲的
科学家已具备每两分钟就激发一次核聚变的能力。
D.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是接近真正的太阳能量,这项技术将极大地造福人类。
参考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C 6.B 7.C
雅安市2009年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2003年8月,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了歌舞剧《云南映像》,《云南映象》提出了一个新词:原生态。2004年,文化部开始征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6年央视举办第12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更是高举“原生态民歌”的旗帜,成为媒体竞相追踪的焦点。经过三年的培育,“原生态”已成为最热烈的文化时尚。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而这种挖掘还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的支撑;但这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另一方面,维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势必跟原住民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
我把这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命名为“杨丽萍悖论”,它来自杨丽萍《云南映像》的启示。这个歌舞集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原生态文化的强大魅力,但它被开发出来之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僵死的橱窗标本。一个著名的前车之鉴,就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它是80年代的原生态品种,但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已被市场之手打造得面目全非,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
“杨丽萍悖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保护和开放的博弈经久不息,文官们的互相抱怨和指责,回荡在21世纪中国的文化开发现场。
与“杨丽萍悖论”相似的是“赢政悖论”。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废除六国,建立“车同轨”和“书同文”的技术——文化体系,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并为秦帝国的三大战略工程——长城、阿房宫和墓室的建造提供了最广阔的资源,但它同时也是区域文明的严酷杀手。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强大发达的吴越文化、楚文化和蜀文化等,毫无例外地遭到了致命的摧毁。而区域文明的死亡,则反过来激发了地方贵族的反叛欲望,加剧了帝国的行政危机。
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将继续面临各种文化悖论的困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的改造,现代化的生活梦想,变得唾手可得,但它同时也摧毁了城市历史脉络,令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瓦解了人与城市的内在和谐,造成了梦的永久性破裂。这种任何权力都无法解决的悖论,应当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来命名,因为正是这枚即将完工的梦式“巨蛋”,充分表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局。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09月,有删改)
5.对“杨丽萍悖论”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必须依赖市场和商业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抢救性保护现象。
B.指保护原生态文化反而造成其退化僵死,维系原生态赖以生长的自然文化空间却与现代文明产生激烈冲突的文化困局。
C.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还是开放的问题而进行的经久不息的争论。
D.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
6.下列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稀缺珍贵,所以它成为21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
B.原生态是一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它失去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
C.与“杨丽萍悖论”相似的“赢政悖论”是造成秦帝国行政危机的直接原因。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改造,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7.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现已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要想恢复其本来面目,最好的方法就是遏止旅游开发。
B.杨丽萍悖论所折射出的问题,是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C.关于旧城改造问题,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完好的保存,给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D.央视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了原生态组比赛,使更多的人知道了原生态这个概念,这对人们致力于开发原生态歌舞资源起到“助推”作用。
参考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5.【B】解析:只有B项才是对它具体内涵的一个准确的阐释,第2、3段和末段隐含此项判断的内容。
6.【C】解析:“赢政悖论”不是造成秦帝国行政危机的直接原因,只是导致了区域文明的死亡,从而加剧了帝国的行政危机。
7.【A】解析:对原生态的保护并不是要片面的遏止旅游开发。
资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5—7题。
模拟地核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丹尼尔•莱思罗普、丹尼尔•赛森和伍德罗•休准备在实验室中再造一个地核模型,来研究地球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地球磁场?地球磁场有什么用呢?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磁场,它是自然界馈赠给人类最为珍贵的礼物之一。由于地球磁场能使宇宙中的高能粒子偏转,因此可以保护人类免受致命的宇宙射线的伤害。同时,地球磁场也可以排斥太阳风,从而阻止地球大气被太阳风吹走。否则,灾难将降临,地球家园将被毁灭,成为像火星一样的不毛之地。地球和火星及金星的大小和主要成分都差不多,但地球有磁场,而金星却没有,火星也在约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