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5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八年级下阅读练习
《藤野先生》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高耸(sǒng) 绯红(fēi) 驿站(shì)
  B. 烂漫(m4n) 模胡(muó) 顿挫(cuò)
  C. 芦荟(huì) 匿名(mì) 深恶痛疾(wù)
  D. 诘责(jié) 教诲(huǐ) 畸形(jī)
  2.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1)宛如( )(2)解散( ) (3)倘若( )(4) 芋梗( )(5)解剖( )
   (6)不逊( )(7) 油光可鉴( )(8) 凄然( )(9) 霉菌( )(10) 瞥见( )
  3. 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喝彩 发髻 为难 拆开
  B. 抑扬 慌话 叹息 叮嘱
  C. 疑惑 偷懒 拖辞 掌故
  D. 介意 泄漏 为难 操心
  4. 在横线上解释划线字。
  (1)油光可鉴 __________
  (2) 不逊 __________
  (3) 匿名 __________
  (4) 诘责 __________
  (5) 深恶痛疾 __________
  5. 对下面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 )内。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3)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6.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主语、谓语,用“||”线隔开,指出宾语,用“ ”表示。
  (1) 仙台是一个市镇。
  (2) 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
  (3) 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4) 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5) 我从此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6)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
  (7) 我只留两个箱子。
  (8) 起初生过纺车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
  (9) 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都很有感情。
  (10) 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
  二、阅读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2.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也”是承什么而说的?“无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指的是什么?
  3. 这段主要是写( )
  A. 东京樱花烂漫的景象
  B. 我与“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
  C. 我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感。
  D. 我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二)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浏览完整试题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也无怪他们疑惑:__________
  (2)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__________
  (3)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__________
  2. 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 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B. 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 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 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5. 用一句话概括(二)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
  A. 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 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 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
  (三)
  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场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 抑扬顿挫
  (2) 深恶痛疾
  2. 结合课文的内容,指出文中词语的含义。
  (1)似乎
  (2)良心发现
  (3)增加勇气
  (4)继续写
  3. 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C
  2. (1) 宛(w3n) 2 散(s3n) 3 倘(t3ng) (4) 芋(yù) (5) 剖(pōu)
  (6) 逊(xùn) (7) 鉴(ji4n) (8) 凄(qī) (9) 菌(jūn) (10) 瞥(piē)
  3. D
  4. (1) 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当镜子照”
    (2) 逊,谦逊。
    (3) 匿,隐藏。
    (4) 诘,质问。
    (5) 恶,厌恶。
  5. (1) B 2 A、C 3 C
  6. (1) 仙台||是一个市镇。
    (2) 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
    (3) 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4) 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5) 我||从此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6)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
    (7) 我||只留两个箱子。
    (8) 起初生过纺车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
    (9) 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都很有感情。
    (10) 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
  二、阅读
  (一)
  1. 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描写。
  2. 南京水师学堂。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行为。
  3. D
  (二)
  1. (1)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2) 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3) 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我的母亲》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恶(wù) 管束(sù ) 广漠(mò) 质问(zhì)
  B.责罚(zé) 眼翳(yì) 调度(di4o) 轻薄(bó)
  C.庶祖母(zhé) 嬉戏(xī) 抽屉(tì) 野蛮(m2n)
  D.文绉绉(zōu) 绰号(chuò) 牢骚(s1o) 宽恕(shù)
  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我母亲待人最________(A.慈详 B.仁慈 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2)在这________(A.广漠 B.茫茫 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A.约束 B.管理 C.管束)过我。
  (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________(A.请 B.找 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3.下列句子画线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请给下面的语段标出标点。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5.“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句中画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表明作者对自己在童年时代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的强烈惋惜之情。
  B.“一点”表明作者童年时学到的东西不多。
  C.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D.画线词语用双重否定强调作者童年时代就很有成就。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第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字“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一个“混”字,其实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B.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暗接,“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C.一个“混”字,潜在地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很大,即使没有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
  D.一个“混”字表明当时作者的境遇并不理想。
  (3)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文中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加上“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B.加上“如果”,表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
  C.加上“如果”,是作者谦虚的表现,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
  D.加上“如果”只是为了形成排比,没有别的含义。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语段中的词语,说说“我”从母亲那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测试题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lì( )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níng( )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yì( )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yì( )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huǐ( )又急,听说眼yì( )可以用舌头tiǎn( )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tiǎn( )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选文第二段写了几件事?分别概括这些事情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结尾这句话和哪句话相互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B
  2.(1)B (2)AC (3)C
  3.B
  4.有一天,……一班孩子“掷铜钱”,……走过,见了我,笑道:“……铜钱吗?”……耳热,……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5.C
  6.(1)是对上文的总结。(2)D (3)A (4)总结 (5)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
  阅读测试题:
  1.厉 拧 意 翳 悔 翳 舔 舔
  2.因为“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3.选文第二段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写的是母亲因为“我”说了轻薄的话而重重地责罚“我”。第二件事写的是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4.“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列夫托尔斯泰》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一、选择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胡髭(zì) 长髯(r2n) 一绺绺(liǔ) 鬈发(qu2n)
  B.黝黑(yǒu) 粗劣(liè) 滞留(zhì) 穹顶(qióng)
  C.可憎(zēng) 蒙昧(mèi) 貂皮(di1o) 酒肆(sì)
  D.掠过(lüè) 颔首(h4n) 锃亮(zèng) 轩昂(xu1n)
  二、找出下列语句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1.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原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
  2.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蓬来好不了多少。( )
  3.它像枪弹穿透了违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
  三、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1.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2.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3.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4.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四、根据所给的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____________
  2.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____________
  3.惶恐不安。____________
  4.无法揣测,难以捉摸。____________
  5.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____________
  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扎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球。”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淡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展开余下试题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这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第①段画横线句子“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高尔基会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闪光的珠宝”指什么?“甲壳”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作者会肯定说托尔斯泰“缺少”“幸福”,你能用事实补充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于15个字以内)
  解析 这道题是考查课内现代文阅读能力。第1题,这是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作者运用比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第2题,高尔基运用夸张的手法,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表现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3题,“闪光的珠宝”是指托尔斯泰那双珍贵、敏锐的眼睛;“甲壳”原指虾蟹等动物的外壳,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现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这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这也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第4题,托尔斯泰晚年吃素,从事体力劳动,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病逝于火车站。第5题,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参考答案
  一、A(“髭”的读音应为“zī”)
  二、l.原——源 涛涛——滔滔 2.蓬——篷 3.违——伪 胃——胄
  三、1.入木三分:这里形容眼神锐利、深入人心。2.粗制滥造:这里指托尔斯泰的面孔的丑陋。3.郁郁寡欢:这张脸总是闷闷不乐。4.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四、l、鹤立鸡群2.颔首低眉3.诚惶诚恐4.神秘莫测5.麻木不仁 (220.243.132.152)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八年级下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