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69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中卫市中卫中学高一年级试卷
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综合考练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杨中华 期望均分:96分
第Ⅰ卷(66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中充氧剂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
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合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 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项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试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1、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的泄露会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其根本原因是( )
A、进入地下水,就很难“请”出来。 B、即使很少的含量,也会有害人体。
C、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很难分解。 D、水溶性强,不亲合土壤,难分解。
2、对“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地下饮水源和对局部地区空气的影响。
B、“这些”是指曾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人所认为的该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C、“麻烦的事”是指由于甲基叔丁基乙醚有毒性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麻烦的事”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深水层的地下水资源的必然性。
3、不属于“巨大的代价”所指的内容是( )
A、已经对地下饮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使人们希望呼吸清洁空气的追求落空。
C、为解决水污染耗费大量人力与资金。
D、水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还很难。
4、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法。


浏览完整试题C、PM1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醚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38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5—9题。( 12+6=18分)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捐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源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乃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工,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主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菜,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 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 简:简朴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B. 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 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3分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 B.①⑧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B. 国渊决狱断刑公平宽恕。在处理田银、苏伯等反贼的余党时,国渊劝谏太祖因人量刑,对其余党从轻发落,终使一千多人得以活命。
C. 国渊据实上报斩杀捕获贼兵的数量。他认为,过去的奏报常常“以一为十”,夸太战绩,这是弄虚作假的做法。对此,他感到十分羞耻。
D. 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他并不太张旗鼓,而是先暗中寻找能读解《二京赋》的人,然后套取笔迹,最后根据笔迹捕获写信人。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译文:
②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译文:
③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练习题。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2分)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补全下列古诗文中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10分)
(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2)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柳永《雨霖铃》)
(3)孤村落日残霞,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
(白朴《越调•天净沙 秋》)
(4)塞上长城空自己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陆游《书愤》)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6)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
(欧阳修《蝶恋花》
(7)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9)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10)蛾儿雪柳黄金缕。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那 树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②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展开余下试题  ④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树旁的公共汽车站搬了,树下的水果摊搬了,不远处的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廿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礼,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将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第⑤段中“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4分
  
13.第⑦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分
 14.从全文看,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
  (1)“没实现”的是什么?2分
  (2)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5.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B.第⑧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的过程,表现了人们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地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本文用语准确精当,而且充满感情,如“雨后滴翠”“冒死掩覆”“栖息青山”“屹立不动”等都生动地描述了那树的形象,感人至深。
  E.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第Ⅱ卷 (84分)
四、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 分)
16.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A.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B.中亚细亚独特的地貌,奇伟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偶然而发的诳语。
C.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是总是含着悲伤。
D.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教养。为什么人需要学习中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为什么要从师问道?

1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C、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我现在想,正像当初狼在对鹿群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群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
D.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不动。
19.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是( )(3分)
① “语文”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
② 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发的时代。
③ 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⑤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叫“语”,写在纸上叫“文”。
A. ②⑤④③① 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⑤①④ D. ②③①④⑤
(二)语言运用 (12分)
20.根据例句特点自选对象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生命像一江春水,它从高山上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向大海奔流。
1. 。
2. 。
21.下面的长句较费解,请改写为语意连贯的4个短句。(4分)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次为期16天的飞行中,机组人员进行了包括中国等6个国家学生设计的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在内的80多项科学实验。
① ② ③ ④
22.下面是某年新闻人物候选人之一张建顺的事迹,假若他当选,请你为他写一段50字左右的简要颁奖词。要求:内容表述准确得体,语言生动富有文采;不超过60字。(4分)
1月16日,一位老顾客打电话托张建顺买彩票,他为这位顾客代付216元购买了彩票。当晚他代购的彩票中奖500万元,他立即打电话给这位顾客报喜。张建顺是一位下岗工人,妻子是护士,儿子正上小学,一家人租住在30平方米的住房里,家里没有一样值钱的电器。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中年汉子,凭着“做人要讲良心,讲诚信,有钱难买我心安”的人生信条,大义献出了500万元巨奖。


展开余下试题颁奖词: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寻找位置”为中心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中卫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综合考练语文试题 答案
答案详解:
1、D。设题点在第二段,而答案的依据却在第三段。文中说“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合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根长的物质”,这些特性使甲基叔丁基乙醚溶于水,不会被周围的土壤所吸收,也没有可能自行分解。那么就可推想出,这种物质可以顺着地下水流动,从而污染地下饮水源,这正是题干中所说的是“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的根本原因”;C强调的仅仅是“根本原因”的一部分, 不完全;A则强调了对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地下下水进行治理的困难;B讲的是该物质对人体有害,与题干要求不符。
2、A。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第二段,可以看出,“这些”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地下饮水源和对局部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这两点,因此是正确的。B仅包含了一点,不全。“麻烦的事”从上下文看,应该包括第二段所讲的甲基叔丁基乙醚对地下水和局部地区空气的污染,以及第三段所讲的由于该物质的特性而造成治理被污染的地下水源的困难;C没有说全;D说的“必然性”一词只是讲该物质会污染地下水资源,并没有表达出“麻烦的事”的全部意思。
3、B。本文所讲的重点是,为解决空气污染所采用的新技术却造成了地下下水污染。因此“巨大的代价”主要是针对地下水污染而言的,并不包括对空气的污染,与第一段所讲的“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的追求无关,故该项不对。其它三项正确。
4、C。C中所说“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与原文不符,文中说“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而“指日可待”一词过于武断,故为错项。其它三项均正确。
二、5.D(“简”应为“选拔”之意。) 6C。(都是指示代词,那、那些。A介词,用;连词,表承接关系。B助词,起停顿作用;助词,与“愚”组成名词性短语。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 7。B(恭俭自守,即谦恭节俭,保持操守。②是他屯田的一些做法,表现他的政绩,④⑤是表现他断案如神的,故②④⑤均不合题意。) 8。C(“以一为十”,夸太战绩,是指征讨境外敌寇时的做法,对这种做法,国渊并无异议;他感到羞耻的,是对征讨境内田银等叛贼也虚报战绩的做法。)
9.①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②国渊认为他们(或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 ③ 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朋友。
[参考译文]
国渊字予尼,乐安盖县人。被太祖皇帝任以司空—属下的官职。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太祖皇帝打算太力推行屯田措施,便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舍弃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用人数量,安排设置官吏,明确订立考核政绩的条例。经过五年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愉快地耕种。太祖皇帝征讨关中,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太祖皇帝准许了他的奏请。依靠国渊的奏请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以前,写斩杀敌兵的奏章,往往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太祖皇帝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太战绩,向百姓显示实力。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于是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太祖皇帝非常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国渊奏请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扬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命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太,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要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挑选了三个人,国渊在遣派前召见了他们,教导说:“你们学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去找寻能够读懂它的人,并向他请教。”然后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意图。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找到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学习。官吏趁机要那人写了一纸笺书,然后与那封信作比较,发现那人所写的与寄的信是同一种笔迹。随即拘捕并审问那人,得到了全部的事实真相。过后,国渊又被提升为太守仆。国渊虽然身居列卿的高位,但仍然穿布衣吃素食,自己的俸禄赏赐都拿来分发给宗亲朋友。他始终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行,最后死于任上。 10. (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1分)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4分)(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5分)(意思对即可)11.略
12.人类的建设活动,虽然速度很快,但也在不断地破坏着自然环境,这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 13.那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 14.(1)没实现的是:死复绿。 (2)人类在进行建设时,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15.C D 16C[解析] C项“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后应该用冒号,表示提示下文。17D[解析]A项“百无聊赖”,聊赖:依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B项“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C项“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中卫市中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