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仙游侨中高三模拟试卷(三)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荀子《劝学》)
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⑶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⑸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⑹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 “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自至则壅 堵塞
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 牲畜
C.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料想
D.所自视之势过也。 错误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具体表现亡国之主不听劝阻和及其后果的一组是(3分)
A.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B. 宋王又怒诎杀之
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C.子无辞也 D.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浏览完整试题 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4.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①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4分)
②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消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直到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杀死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B.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D.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他帮助帝国主义摧残和吞并中国民族工业。在商场上,他骄横奸诈、凶狠残酷。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和吴荪甫斗法,常常施展计谋,使吴荪甫陷入困境。(《子夜》)
E.“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
这段文字是觉慧怒责大哥觉新的话。因为和鸣凤在梅园互诉衷肠,觉慧遭爷爷斥责,又见大哥唯唯诺诺,劝他听爷爷的话,不禁愤愤地骂起来,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家》)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请用有关故事情节简述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
(2)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第( )题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颜渊篇第十二》 【注释】 ①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这一章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基本核心核心是“富民”思想。
B. 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C. 按照时令,役民于时,老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
D. 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老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的合理性。(4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ll题。
手工是一种遗产 冯骥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受到人们的认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④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文明的传承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抛弃手工在所不惜。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⑥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陶艺、锻打的铁艺和种种编织的手艺,为之标上高价。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和“按工计价”。人们认可这种高价,是因为手工制品纯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总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不会重复。这是机器制品不具有的。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有删节)


展开余下试题9.对第③段举“青铜面具上的方孔”的例子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
B.说明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C.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
D.说明当今社会的手工文明正在日益衰弱。
E. 说明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绝技是靠世袭或单传的。
10.第⑤段中画线部分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11.综观全文,概括手工遗产的意义。(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l4题。
海 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问。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来。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问。
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这个人是谁呀?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来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堆,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2.下列对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5分)( )( )
A.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其实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海龟”是小说的线索,小说情节都是顺着这根线索发展的。
C.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法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D.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E.小说中的D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总在周末才回家,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却不耐烦,他心里实际上只在惦着自己的职称。
13.小说以形象的手法反映出什么主题?D为什么不把海龟真实的结果告诉女儿?(4分)答:
14.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既写了D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 展情况,有人认为这样写叙述的内容很乱,但有人认为这样安排很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6分)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展开余下试题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叉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鸺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由此可见,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
B.务农是很艰辛的,特别是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因为苏轼仰慕陶渊明,而陶渊明的诗又表现了他的情思和生活,所以他要追寻陶明,做一个真隐士。
D.从苏东坡写的三十二个字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E.文章视角独特,思路清晰,手法新颖,选材精当,于平淡中见深长。
13.作者为什么说“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4分)
答:
14.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请结合本章内容具体说明,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古人常以花草树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质,请仿照“君当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句式,以竹、菊或梅为喻体,写一句。(3分)
16.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1月6日,号称“西湖第一高楼”、建成至今才13年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实施爆破;1月7日,青岛市昔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5年前的铁道大厦,也被爆破拆除。
据报道,按照设计寿命,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至少可以使用100年,可是所在地块被高价出让,受让方要求平整土地后重建一个大型商业项目。而青岛铁道大厦被爆破,是因为它毗邻的青岛火车站要扩建,而青岛火车站1993年已经进行过改建,短短十多年后,又要推倒重来。
[材料2]有关专家透露,我国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而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明确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到100年。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某些地方爆破拆除房屋建筑有何看法?清简述。(4分)
答:
六、写作(7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多数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了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时地进行交流、融合……
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应如何对待自己呢?请以“慎对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仙游侨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
1. ⑴车柔使之然也。⑵小学而大遗 ⑶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⑷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⑸东船西舫悄无言 ⑹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每句1分,错一个字该项不得分)
2 .B 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般要结合语法知识和语境具体分析. B项中“宰”有很多义项,如县令,主宰,宰杀,宰相,官吏通称等,这里用本义,指奴隶。
3 .D 把既表现“不听劝阻”又表现“及其后果”句子组合一起进行筛选,难度更大,较以前题型而言. D项第一句表现的是齐宣王的虚荣,喜欢别人的夸赞。
4.答案①(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他).②凡是以这种行事方式为快乐的君王,所走就会是不认为听从智者的见解是明智的道路,从此就不会接受正确的意见.
【解题探究】翻译时一定要坚持直译为主的原则,要掌握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关键实词与虚词。①中“过”,做过错讲;“道”,做办法或者途径讲;“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仙游侨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