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72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2]
江苏省宜兴一中2008学年度语文第一次月考08弘毅班语文试题
省宜兴一中 2008学年度语文第一次月考
命题人:徐春兰
一、选择题(1-5题3分,6-12题2分,13-15题3分,共3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狡黠(xiá)  窈窕(yáo)  窹寐(wù)   昳丽(yì)   旗靡(mí)
B.文梓(zǐ)   琼琚(jù)   穷匮(kuì)  始龀(chèn)  社稷(jì)
C.跬步(kuǐ)  车辙(zhé)  驽马(nú)   醴泉(lǐ)   蹴尔(cù)
D.畎亩(quǎn)  慰藉(jí)   绯闻(fěi)  荇藻(xìng)  瘪三(biē)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3分)
A. 锦幛  乌烟瘴气      绯红  妄自菲薄
B. 砥砺  就砺则利      蓬蒿  篷筚生辉
C. 迂回  气喘吁吁      溃败  振聋发聩    
D. 跻身  跂而望矣      槁暴  一曝十寒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B.胳膊扭不过大腿,尽管自己的嘴很硬,但伊拉克赢得这场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自清先生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D.他为自己在2007年中考考不好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以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父母为此而感到很担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开花、结果、生长,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他从破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这手慢慢走去了。
C.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D.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情。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D. 小说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传奇,并呈现出鼎盛的局面。代表作有: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
二、能力题
(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7题(14分,每小题2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7.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一般人 B、而耻学于师 以……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 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9.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1.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2分)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1题(共9分)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见堪志操,常嘉焉。 嘉:赞许
B.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拜:授予官职
C.赏罚必信。 信:坚信、相信
D.劝民耕种。 劝:鼓励、劝勉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堪“为政贤能”的一组是( )(3分)
①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③使送委输 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④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⑥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C.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修筑加固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
一和皇上说明,没有一丝一毫的占为己有。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16、翻译下列文句(前两句文中画线句子)(共6分)
(1)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展开余下试题(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歌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18.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9分)
(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师说》)
(4)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5)________ 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三、提高题(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蚕豆开花是紫色 徐迅
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黄梅小调唱的好像就是蚕豆。很多年以来,蚕豆就是这样生长在南方的田间地头。乡亲们仿佛知道蚕豆有很强的生命力,却很少大面积地种植,而是漫不经心地在插完秧后,顺手一溜地撒落在田埂上。等到秧苗呼啦啦地长得发绿,田埂上浅浅地生出蚕豆几瓣嫩嫩的绿叶,像是春天的两只耳朵在风中摇摆,倾听着水田里秧苗发棵拔节的声音。
很快,他们就像一对相依相偎的小儿女——别看蚕豆的叶片是绿色的,秧苗可也是绿色的,他们都绿得有些天真烂漫。但随着绿色的秧苗撒欢似地长高了个子,蚕豆的叶片在田埂上就随风一溜开跑,跑了几趟,蚕豆就开出淡紫色的花了。在这之前,稻田里有水,水像一汪明镜似地倒映着明月,蓝蓝的天空,朝霞和夕阳,偶尔还有一只翠鸟飞过——那些刚栽插下去的秧苗,是在另一块田里生根发芽,被人小心移植过来的,它从种子落地的那天起就离不开水,而蚕豆就不一样,它只被人丢在田埂的泥里,遇土生根发芽,漠漠青田白鹭飞时,它还没有冒出头来,但等田里的秧苗长成水稻,它却灿烂如霞。在这时候,人们才像分辨男孩女孩一样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品质来。
终是要收获的。到收获时,男人收割稻子,女人收获蚕豆。“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她们头裹蓝色的头巾,嘴里哼着黄梅调。手舞足蹈,低身弯腰地就收拾了起来。这时蚕豆紫色的花瓣已开始凋谢,但那根茎却结着粒粒饱满的荚果——蚕豆。蚕豆在花的凋谢声中大声喊着自己的名字,那脆亮的名字就从绿色的根茎上滴落下来,青青的,青得像一块绿宝石,青得惹人怜爱。这样品质优良的蚕豆是可以留作种子的,乡亲们往往选上一些,放进一个布袋里吊在房梁上。有一年春荒时乘母亲不在家,我发现了那只布袋的秘密,不知怎么我打开布袋就把那蚕豆种子偷偷炒吃了。那是一个饥饿的年代。母亲知道后,不停地责备我:“你这伢,你这伢……”不知说什么才好。现在,乡亲们种蚕豆是一种心情,吃蚕豆也是一种心情。她们把那青青的蚕豆在水里认真地洗净,放在锅里,伴着鸡蛋就能烧出一锅美味来。淡黄的鸡蛋,清清的汤水漾着绿色的豆,喝进嘴里鲜美无比。蚕豆粉团团地嚼在舌尖上,更是口齿留香。新鲜的蚕豆一时吃不完,乡亲们就用竹器盛着放在太阳下晒,然后烧红锅在锅里炒。那蚕豆在红红的锅里活蹦乱跳,隔着几里路都能闻到蚕豆浓浓的香味。炒好的蚕豆冷却一下,吃在嘴里嘎嘣烂脆,清香沁人肺腑。逢年过节,乡亲们用这招待客人,尤其是小孩子,刚好可以试试一个人牙齿的硬度与韧性。这时候男人们要是出门干重活,比如挑一担稻草什么的,你抓一把蚕豆给他,他便一路走一路吃着,再去挑那担子就显得轻松多了。
水稻成熟时是金黄色的,浑身的每一缕肌肤都泛着铜一样的光芒。金黄直达他的根部,也抵到乡亲们的心灵。而蚕豆则不是,她的根茎是方形,中心空,细看那花是洁白的,紫色只是那白色中的斑痕,如一方白纱巾不小心沾了紫的颜料。稻子在水田里灌浆、扬花,也因为水,他的呼吸舒畅而粗重,而蚕豆的呼吸却很微弱。水稻越长越粗壮,也更高大,而蚕豆却将紫花紧紧贴着地面,低低的,低得似乎要到尘埃里去,如一位腼腆害羞的少女,不敢抬头看着面前的男人,却将头紧紧地依靠在男人的胸脯上——这与她知道她和水稻的处境不同似乎也很有关系。水稻是中国的粮食,是南方人须臾不可缺少的大面积收获和大面积填饱肚子的物质,但她啥也不是,充其量只是乡亲们过年过节用来调味的食物;水稻是男性的,她是雌性的,她生就是乡野人家的小女儿。看看,金黄色的稻田周围盛开的蚕豆花,把稻田从青转黄都镶上了一道紫色的花边。早晨的时候,乡亲们赤脚走在田埂上,双脚踩着那带着重重露水的蚕豆花,就像踩着一片云,那偶尔沾在裤脚上的紫色花瓣,仿佛小女孩一路不停地笑。
蚕豆开花是紫色。那是一种无边无际蔓延的,浅浅的带有几分忧郁的紫。那紫色的笑,听了都叫人心颤。
19、 文章以“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的黄梅小调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本文题目是《蚕豆开花是紫色》,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水稻?(4分)
答:

21、文中说:“乡亲们种蚕豆是一种心情,吃蚕豆也是一种心情。”这里的两种“心情”分别指什么?(4分)
答:

22、作者为什么说“水稻是男性的,她(指蚕豆)是雌性的”?(6分)
答:


四、语言运用(11分)
23.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5分)
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作出准确的评价。如评述刘翔时写道: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请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70——100字。(4分)
司马迁 李白 曹雪芹 孙中山 邓小平 姚明 张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仿照下列例句,以“夏天”、“秋天”为情境,写两段与例句的句式和意蕴都相同的话。(2分)
例句:微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地苏醒。


展开余下试题微笑是夏天里的 。
微笑是秋天里的 。
五、作文(共60分)
26、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说明: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请你先在空格上填进适当的文字完成题目,然后作文。
省宜兴一中 2008学年度语文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卷
一.选择题(3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22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2)
(3)
17.诗歌赏析(8分,每题4分)





18.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9分)
(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师说》)
(4)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5)________ 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三、(18分)
19、文章以“春种一粒籽,夏发万棵芽,咿子呀子哟……”的黄梅小调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本文题目是《蚕豆开花是紫色》,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水稻?(4分)
答:

21、文中说:“乡亲们种蚕豆是一种心情,吃蚕豆也是一种心情。”这里的两种“心情”分别指什么?(4分)
答:

22、作者为什么说“水稻是男性的,她(指蚕豆)是雌性的”?(6分)
答:


四、语言运用(11分)
23:(5)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0、24(4分)




25、(2分)
例句:微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地苏醒。
微笑是夏天里的 。
微笑是秋天里的 。
五、作文(60分)
22、题目: 的味道
参考答案:
1.答案:B(桑梓zǐ、按捺nà、干瘪biě)
2.答案:C(嬉笑怒骂、贫瘠、融会贯通)
3.答案:A(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入不敷出:是指收入不够开支,不能用于钙质的吸收和消耗。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这里应该用“微乎其微”。怨天尤人:此处重在对自己的埋怨,应该是“自怨自艾”。)
4.答案:C(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D后句缺少谓语动词)
5、C(老舍以他的话剧《龙须沟》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6、C(惑:糊涂)7、B(两个“其”都是代词)8、D(结尾表达的是愤懑情绪)
9、C(信:讲信用)10、A(其他各句没有涉及他“为政”方面)11、C(“据”是占领的意思,“无私”指不隐瞒情况,全部上报。)12.①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粮,因此暗地准备船只准备退兵。(2分)(2)光武帝曾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询问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3)略
[附译文]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
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16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当刘秀登上皇位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任谒者。刘秀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在半道上又追任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部队只剩下七天的军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宜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