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学考模拟卷
阅读:1035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5]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题
请先看清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⒈本卷分三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⒉答本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也可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写在本试卷外无效。
⒊做选择题时,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直接填入相应题目后的括号内。其他题型按卷中答题要求作答。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22分)
⒈为下面这段话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改正其中的2个错别字。(4分)
杏花春雨,青石板桥,在江南的油纸伞下才会温婉清闲;浆声灯影,霓虹流连,在秦淮船夫的号角声中才悠久隽永;苍劲的老松,氤氲的云雾,在泰山上方见其神秘秀美;斑驳的光影,幻灭的流萤,于林深处才显得幽深诡异。“万物皆有其所”,合适的位置,才能与物相溶,蒸腾为美。
注音:________;________。
两个别字的正确写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段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4分)
①大自然是抚育人类成长的摇篮,千万不可将它变成人类自我毁灭的坟场。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且是逆耳忠言。③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④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促进社会事业、经济指标和生态效益和谐稳定的发展。
第_____句修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句修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列你所熟悉的名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滨逊漂流记》
①从上述名著中自选内容对出下联:(1分)
上联:诸葛亮计退司马懿 下联:
②上述名著中,有些人物也可称得上是英雄,但又并非十全十美。请自选一个人物,各用一句话作出正、反两面的评价。(3分)
人物:_______________(1分)
正面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反面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来自社科界的人大代表提出,现在有些电视台、电台的节目对大众造成误导或消极影响,形成视听污染,主要表现为:有些娱乐节目格调不高,以“奖品”、“金钱”招徕观众;有些节目主持人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使观众产生厌恶感;科学型、知识型的主持人在各地传媒中均很少……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拟一个醒目的标题,给相关部门写两条整改建议。(3分)
⑴标 题: (1分)(不超过10个字)
⑵整改建议:
① (1分)
② (1分)
5.诗、文名句填空。(每题1分,共7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⑧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题作答,若都答,只批阅前一道题。)
必答题:
①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③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做破歌》)
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浏览完整试题
⑤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⑥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选答题:
⑦曾经沧海难为水,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⑧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明•陈眉公《幽窗小记》)
二(68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6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佑伉
诗歌,是用有节奏有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而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以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诗经》中就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何草不黄”等句子。唐诗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李白“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那么,诗又是如何运用色彩塑造意象、烘托意境的呢?
我们知道,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色彩语言,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语组成,如“红花”“碧波”等。秦观在《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能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看出词人用色很注意搭配,使各种意象彼此烘托,互相映衬,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画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词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如“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等。这些作者或以“红”衬“绿”,使“绿”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的诗人用同一色调,但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融淡黄入深黄,蝴蝶和花浑然一体。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彩勾画背景,使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雪景图。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愁云惨淡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飞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和谐而又美丽,真是独树一帜。
还有的诗全篇只写景物,不用颜色词,但由于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可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因而也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形态、色泽易于让人产生联想: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松林上,清清的泉水漫过磐石淙淙地流着……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画尽在眼前。再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景观构成一种苍茫的画面,画出了广阔无垠的草原意境。
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6.仔细阅读第一段,请回答:诗歌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答:
7.结合全文,简要回答诗歌运用色彩语言塑造意象、烘托意境,主要有哪几种方式?(4分)
答:
8.文中第二段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诗人的名句,以诗的色彩语言分别营造出怎样的意境?(6分)
答:
9.仔细揣摩北朝民歌《敕勒歌》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色彩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何相似之处。(4分)
【友情提示】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5分)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毕淑敏
①“但是”这个连词,好似能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
②我想,“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应是大致相等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单纯的纽带,并不偏谁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似的,优点就冒着泡沫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意,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有振起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
展开余下试题
③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的两面。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④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从此废弃“但是”,改用“同时”。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⑤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你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不同的分量和语气就体会出来了。“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得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安顿。
⑥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⑦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虫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⑧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
10.本文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用‘同时’代替‘但是’”的主张,其意图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3分)
答:
11.认真阅读上文,任选一个角度(如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等),自拟一道试题,自己解答。(4分)(①要用简答题,用其他题型的不给分。②抄用本卷试题不给分。③对编制的有价值的试题或有创见的答案,可另加1~2分。)
答:题目:
解答:
12.“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这话颇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例,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13.你是否同意那位心理学家的提出的“废弃‘但是’改用‘同时’”的主张?请从“但是”后面的内容是否都是贬意的角度,举例阐明自己的理由。(4分)
答: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亲 情
於梨华
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但是千里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远。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
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因为他们皆已长大,在他们自己的天地中,找寻他们自己的爱情与梦,各自躲在他们与她们编织的网中。我试着走近他们,他们忙忙的退缩,似乎在说:“请不要罗嗦,我们已不需你的照顾。”他们怎能知道,我已对他们渴念10年。现在只要他们抛开一切,与我共聚数天,接起断了的线,与我共忆10年前,我们都还依恋在巢中的那段息息相关的手足之情。我想捉住的,只是现在,而他们则急于迎接未来。一似当年的我,拍翅飞去,毫不留恋。他们怎能知道,最温暖、最值留恋的生活,即是在双亲的身边?
像两只知事的老鸟,双亲把家移到荒漠的乡下。屋外是静寂的田径,屋内草地一片,没有孩童的嬉游,也没有年轻人的脚步。草地中有一小池,池水轻泣,是唯一打破寂寥的声音。屋内挂满了照片,照片中有父亲往日的事业,今日亦成夕阳余辉,无法照亮空屋里满满的落寞。照片中有我们的童年,童年一去不返。我放下行囊,停留下来,重拾被抛下了10载的女儿的梦。白天,母亲为我劳碌,试着填满我在异国10年来被忽略的食欲;夜晚,我们对坐空屋,我带着伤感,描述旅居海外的生活,试着将它连到旧时的日子。但是在静僻的乡下,听着门外的喷池轻溅,面对双亲的落寞与安详,那串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显得遥远而陌生,以致我怀疑自己是否在陌生的世界里,消度过10年?怀疑自己曾否离开过双亲的羽翼?因为,重依膝下,我几乎恢复了当年的逍遥自在,我几乎可以将10年像一张日历似的断然撕去而完全忘却。
但也仅是几乎而已。重聚后,是狂欢;狂欢后,是细细的喜悦;喜悦后面则是黎明一般的宁静。宁静中,我观察,并感受,一切都与以往不同。
母亲难免悬念在巢外飞翔的群鸟,父亲常忆昔日的豪情壮志而悒然,而我亦无法不缅怀未被携同的情愫。因此,寂寞会骤然来到挂满了往时欢笑的空屋,我会骤然觉得,我仅是一个带着疲乏的远客,在此暂停行脚。当秋风来时,我将重新负起行囊,再向寂寞的人生探索。目前的亲情,已非往日,而仅是驿站里的甘露,瞬息即逝。
惶然,徘徊于无人的田径。凝望田径外的空旷,空旷上的苍天,是什么改变了?是我失落了什么?苍天无语,白云悠悠而去。见白云倏忽千变,我悟及人间岂有永驻的欢乐?或是不散的筵席?人间岂有永聚的伴侣?或是不逝的爱?聚散去留,何人不是客?带着迟来的恍悟,我穿过田径,奔回悄立的门庭,门庭内是殷殷亲情。我对它曾企盼10年,我为它不远千里而来,无需疑问它为何容颜已改,而该庆幸它安然存在。
14.本文把人比作“鸟”,把家比作“窝”“巢”,请简要写出这样表达的妙处。(3分)
答:
1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⑴“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结合下文,分析“巢中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列出四点即可)
⑵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10年前后不同的人生体验。请找出文中通过哪些内容的对比,来重温亲情赞歌的。(列出四点即可)
答:选答第 题。
16.分别写出“我”、母亲、父亲落寞的原因。(6分)
答:“我”
“母亲”
“父亲”
17.“我”在田径徘徊时“恍悟”到了什么?(4分)
答: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8—21题。(20分)
展开余下试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⑴臣本布衣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⑶深入不毛 ⑷遂许先帝以驱驰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以伤先帝之明 故为之文以志 B.不求闻达于诸侯 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故五月渡泸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0.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
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句:
⑶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昭。
译句:
21.作者回顾了对其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三件往事,请简要概括,并说说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22. 诸葛亮在《诫子篇》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联系选文内容,请对諸葛亮的立身行事和做人作简要评述。(4分)
答: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一位教师投书当地媒体,认为当今的学生不缺少沟通,不缺少激励,少的恰恰是管教。
对此,身处其中的你一定有不少话要说,请把你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或所想所感,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⑴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等,如需出现一律用“××”代替。
09年初三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juàn yūn 桨 融 2.第②句修改意见:删去“而且”的“且”字。 第③句修改意见:在“为代价”后面加上“的短视行为”。3.①示例:及时雨义释双枪将 美猴王勇探石帘洞 孙悟空智取芭蕉扇。②示例:鲁滨逊 正面评价:有开拓精神不满足现状,不甘平庸,有实干精神,性格坚强。反面评价:总是以一个经济人的思想考虑和思量周围的人和事物。4.⑴ “视听污染”要整治;⑵建议要明确指导思想,使传媒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提高传媒队伍素质,严格把握选才和用人标准;在知识传播与科学普及等方面多下功夫。5.(略)
6.形象、高度概括(凝炼),富有节奏感、有韵律。(少答一点扣1分,意对即可。)
7.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方式:第一,色彩各异,特色鲜明,相互搭配,彼此烘托,互相映衬;第二,采用同一色调,但深浅浓淡,巧妙变化;第三,全篇用色,勾画背景,再突出色彩鲜明的个别事物;第四,全篇基本不用颜色词,但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要点:色彩各异;色调单一;全篇用色;全篇不用色。一点1分,意对即可。)
8.李白“青瞑浩荡”句运用色彩语言创设了神奇瑰丽、超凡脱俗的仙境;杜甫“两个黄鹂”句,运用色彩语言,营造了春光明媚、生机勃发的田园意境;白居易“日出江花”句则运用色彩语言描绘了令人神清气爽的江南的美好意境。(每点2分,意对即可。)
9.《勅》与《秋》相似之处是全篇基本不用颜色词,而是用各种景物、意象巧妙组合搭配,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勅》用苍天、草原、牛羊等组合意象形成了辽阔、广远、苍茫的色调;《秋》则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夕阳等组合意象,形成凄凉哀愁的主色调。(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10.作者的意图是要我们具有正确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意对即可。)
11.第一类,知识性的简答题且答案正确,给1~2分。第二类,理解性的简答题且答案正确,给3—4分。第三类,问题独特、有价值且答案正确,给5-6分。(问题2分,答案2—4分。)
12.参考提示: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困惑或伤害我们的往往不是某一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如:……;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把那些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化解掉。如:……;学会看待生命中各种困惑的不同角度。如:……(写出理解得2分,写出例子得2分,共4分;意对即可。)
13.第一
上一篇:
黄坪镇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8-2009年长乐高级中学古诗文知识竞赛试题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