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63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08-09学年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第1至第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精悍(hàn) 颓圮(pǐ) 莅(lì)临 虚与委蛇(yí)
B.喋(dié)血 游说(shuō) 蹙(cù)缩 残羹冷炙(zhì)
C.着(zhuó)衣 蠕(rú)动 湍(tuān)急 不胫(jìnɡ)而走
D.羞赧(nǎn) 沦(lún)丧 鞭笞(chī) 咬文嚼(jiáo)字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寥落 伫立 再接再励 事实胜于雄辨
B.学力 袒护 芸芸众生 有志者事竞成
C.俨然 寒暄 安土重迁 胜不骄,败不馁
D.慰籍 累赘 消魂勾魄 万变不离其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B.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滕王阁序》,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C.钱钟书的《边城》表现湘西地区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被人们称为“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D.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 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 那作的景色真美!
③ 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 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 帆影点点,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6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洗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四时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四时四十分,代表英国女皇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浏览完整试题
晚六时十五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只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七时四十五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生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四十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 日)
6.对本篇新闻标题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标题用倒装句突出“别了”,又以“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代指英国的统治,因而显得形象生动。
B.“别了”一词,突出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对香港的依依惜别,同时也表达了香港人民对他们的友好感情。
C.标题从字面上看,述说了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对现实场景的描述。
D.标题的深层含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7.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活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肃认真、细致细致庄重。
B.“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港督府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在此殖民统治的结束。
C.“停泊在港湾只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鲜明的对比中洋溢着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
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来”,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去”,香港回归祖国,殖民者乘船从海上离去。暗含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8.下列对这篇新闻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选取了英方撤离的角度,更加突出了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B.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标志着长达150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
C.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依次写降旗仪式、查尔斯王子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彭定康告别仪式、五星红旗升旗仪式。
D.本文报道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的现场,并恰当穿插历史背景材料,因而这篇新闻不仅有真实的现场感,还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岁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尽心焉耳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斧斤以时入山林 然后以六合为家
C.填然鼓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河东凶亦然
B.材木不可胜用也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弃甲曳兵而走
12.下列各句内容都符合孟子主张的一项是 ( )
①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 斧斤以时入山林
③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D.② ④
展开余下试题
二、非选择题(第13至第22小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② 是日也, ,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
③ 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④ 涉江采芙蓉, 。 ,所思在远道。
⑤ 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每空2分)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 (思想感情),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只就秋风做文章,篇末虽推出孤客,也只写到“闻”秋风而止,“ ”两字,让人想见他对时序物候的特殊的敏感,曲折见意。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6~19题。(16分)
班公湖边的鹰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是从班公湖边一直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丝带。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常年在喀喇昆仑山上生存的人有一句调侃的谚语:死人沟里睡过觉,班公湖里洗过澡。这是他们对没上过喀喇昆仑的人的炫耀。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量下湖,顷刻间恐怕便不能再爬上岸。鹰在班公湖里洗澡,或许是天性中的另一种飞行。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对比,班公湖显得晶莹洒脱,像一位可爱的少女。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扩散、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恍若一只纯美的大眼睛在诱惑着你,使你不能自抑。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着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到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像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8期P09
16.文章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的含意。(4分)
① 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②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8.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9.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每小题3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①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不超过15个字)
②“过去”的看法是 (不超过10个字)
21.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三点修改意见。(4分)
① 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 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 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 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 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 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 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 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 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作文(50分)
22.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19.139.75.212)
上一篇: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下一篇: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_语文卷(六)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08-09学年湖”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