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9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重庆高2009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第三次)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重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脐带qí 模式mú 哺育之恩bǔ 暴殄天物tiǎn
B.削弱xuē 颔首hàn 头晕目眩xuàn 听从召唤zhào
C.侪辈chái 豆豉chǐ 供认不讳gòng 咎由自取jiù
D.顷刻qǐng 宁肯nìng 忍饥挨饿ái 请君人瓮w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班师 察访 高潮叠起 迫不急待
B.癖好 狙击 三番五次 素负胜名
C.伸张 亲昵 充耳不闻 尾大不掉
D.缭草 进贡 待价而估 星罗旗布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男子大成与女网友相约茶楼,结账时发现一壶咖啡竟要960元,半小时不到两人“消费”了4800元,这几乎令人难以相信。
B.楼市的触底回暖让各大装修公司也精神振奋,“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的承诺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C.29日,多家美国媒体显得忧心忡忡,担心20国集团峰会会变成对美国道路的“审判”,出现追讨“经济危机替罪羊”的局面。伦敦G20峰会似乎成了奥巴马不得不赴的“鸿门宴”。
D.德国政府日前宣布,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柏林墙倒塌20周年,政府要对柏林墙进行维修,上面所有的涂鸦都将被清洗掉,其中包括经典之作“兄弟之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清明节,穿行在北川县城残破街头的除了提着香烛纸钱寻找已逝亲人的北川人外,更有提着大袋零食、啃着薯片的外来者四处指点。
B.最新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的开支,在家庭总消费中占很大比重。
C.2008年,“山寨”现象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但透过轰动效应的表面,人们又不能不对“山寨”的合法性和生命力产生质疑。
D.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快不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从现代小说奠基者鲁迅开始,乡土小说就显赫的登上了高雅文坛。鲁迅之后,乡土文学依然繁茂,但能继承并发扬光大者却寥寥无几。关键问题就是创作者本身的贫乏,他们原就没有人文关怀,更没有对文化的深入思考,比较优秀的作家也只是满足于现象的描述而已。
这里有个一体两面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乡土文学创作成绩较大的还是出身农村的作家,那些城市籍作家进入这一个领域,往往很难成功。一个人的早期经历非常重要,儿时或青少年没有过农村生活,要想写好乡土文学几乎是不可能的,那种细如发丝、那种微妙的语言无法言说的东西,是永远无法体验到并表达出来的。作家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中才有希望创造伟大的作品。
我们知道,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并不代表先进文化。综观古代历史,农民是受害者,但也是无意识中的参与者。这一点,鲁迅看得非常清楚,在《药》《阿Q正传》等小说,及大量杂文里,都在深刻反思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这一个问题思考得也很深入。但由于鲁迅之后的乡土文学作家,自身素养先天不足,后天更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所以,他们的乡土文学就只满足于现象的描述,甚至为了发表、畅销而有意地进行歪曲与虚假的写作。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农裔作家很容易为名利所俘,走向博大、伟大的路往往是那么的难。而他们先天的权力崇拜情结和长期沉沦底层带给他们拼搏的强大动力,使得他们的创作一开始就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诉求;改变贫寒家庭与出人头地的愿望,让他们尚无暇顾及艺术,更无论对乡土文化的深入反思,对乡土文化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思考,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经不起反复阅读,无法接受多重角度的阐释,对读者的灵魂也没有丝毫的触动。
浏览完整试题
他们不像那些大家族出身的作家,如曹雪芹、鲁迅、巴金、张爱玲;后者从小受到的教育与熏陶,使他们很早就看穿了所谓伟大崇高后面的荒唐无耻。他们写出的文学就是深刻的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现象的流水账或表扬簿。文学创作要求时代性、民族性、个人性,更强调超越性。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一批文化精英,但这些文化精英之所以能成为文化精英,首先,要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人的教育,人文主义的熏陶;还有就是要有对自己近于严酷的拷问及刻薄的自持,与民族文化重建的文化担当意识。而相对来说,当代作家韵精神世界太苍白,但自我感觉往往却太好。他们对自己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对祖国民族的关心。就乡土文学而言,缺乏思想的深度与高度,缺乏一种震撼人心的写作。
我们希望灵魂的写作,伟大灵魂的写作;不是那些所谓的灵魂,仅仅是外界流行的风气的反映而已。 乡土文学作家必须对中国文化、欧美文化有所了解,最好对它们的精微之处,它的起承转合,非常复杂的过程,与因之而产生的特质,有一个深切的切身的了解。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但又是非常必要的。
(节选自《人民日报》文章《乡土文学如何突破》,作者杨光祖)
5.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农裔作家”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乡土文学创作方面,农裔作家已有成绩大于城市籍作家。
B.农裔作家早期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其创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农裔作家由于先天不足,无法走向博大、伟大。
D.农裔作家的创作带有强烈的现实诉求,其作品缺少艺术性、深刻性。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对“乡土文学”的发展没有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创作者缺少人文关怀和对文化的深入思考。
B.农民不代表先进文化。
C.在某种程度上,农裔作家容易为名利所俘。
D.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太苍白,关心自己超过了关心祖国民族。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乡土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B.作家早期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对其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乡土文学要取得突破,创作者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文化精英。
D.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能促进乡土文学作家提高创作的质量。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一10题。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三十六年,巡按辽东。岁大旱,廷弼行部金州,祷城隍神,约七日雨,不雨毁其庙。及至广宁,逾三日,大书白牌,封剑,使使往斩之。未至,风雷大作,雨如注,辽人以为神。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督学南畿,严明有声。以杖死诸生事,与巡按御史荆养乔相讦奏。养乔投劾去,廷弼亦听勘归。
四十七年,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延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朝议允廷弼去,以袁应泰代。廷弼乃上疏求勘。帝从之,命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往。及童蒙还奏,备陈廷弼功状,末言:“臣入辽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独是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敌攻沈阳,策马趋救,何其壮也;及见官兵驽弱,遽尔乞骸以归,将置君恩何地。廷弼功在存辽,微劳虽有可纪;罪在负君,大义实无所逃。此则罪浮于功者矣。”帝以廷弼力保危城,仍议起用。
(节选自《明史•列传•熊廷弼》)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 遗:遗失
B.养乔投劾去,廷弼亦听勘归 勘:调查
C.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 沮:阻止
D.及童蒙还奏,备陈廷弼功状 备:详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熊廷弼“有胆知兵”和“物情不甚附”的一组是
A.①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 ②以杖死诸生事,与巡按御史荆养乔相讦奏。
B.①祷城隍神,约七日雨,不雨毁其庙。②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
C.①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人。②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
D.①蒲河之役,敌攻沈阳,策马趋救,何其壮也。②帝从之,命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往。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廷弼巡按辽东期间,执法严明,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
B.熊廷弼安抚辽东时竭力保全城市,深受百姓爱戴。
C.熊廷弼性情刚强、意气用事,不屈服于人,多次被人弹劾
D.皇上派人调查后认定了熊廷弼的罪责,允许他戴罪立功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答第Ⅱ卷时,不能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必须使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4分)
廷 弼 益 愤 再疏 自 明 云 辽 已 转 危 为 安 臣 且 之 生 致 死
(2)翻译。(6分)
①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3分)
译文:
②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3分)
展开余下试题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
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注:“广白衣送酒”典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1)“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是写景佳句,请简要分析“稀”“瘦”的妙处。(2分)
答:
(2)此曲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苟子《劝学》)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的 。
(6)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用总标题为《 》的一系列小说,反应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黄昏
季羡林
①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我要问:有几个人感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②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③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屋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④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倘若我们想了开
去,想到北方的极端,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吗?
⑤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漫过了大森林、小溪,漫过了山顶、小村,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
⑥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气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结起来,但似乎又在软软地黏黏地浓浓地流动。它带来了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幽荚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黏黏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灰的天空像一张薄幕;树木,房屋,烟纹,云缕,都像一张张的剪影,静静地贴在这幕上。这里,那里,点缀着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呜;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
⑦给人们关在门外,这幻变的朦胧的世界造给谁看呢?黄昏不觉得寂寞吗?
⑧但是寂寞也延长不多久。黄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隐的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不正慨叹黄昏的不能久留吗?它也真的不能久留,一瞬眼,这黄昏,像一个轻梦,只在人们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
⑨走了,真的走了。黄昏走到哪里去了呢?推想起来,从北方来的应该到南方去的罢。谁说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样走的了。——漫过了南墙;漫过了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漫过了美丽的南国。一直到辽旷的非洲。
⑩然而,在这里,黄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这却真的没人知道了。我们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⑾走了。——现在,现在我再有什么可问呢?等侯明天吗?明天来了,又明天,又明天。当人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又仿佛有什么东西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又渴望着梦的来临。把门关上了。关在门外的仍然是黄昏,当他们再伸头出来找的时候,黄昏早巳走了。从北冰洋跑了来,一过路,到非洲森林里去了。再到,再到哪里,谁知道呢?然而,夜来了,长长的夜,夜永远也不完,黄昏呢?--黄昏永远不存在在人们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选自《季羡林散文选集》,有删节)
14.怎样理解“有几个人感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含义是:
作用是:
15.结合全文,概括和简要分析“黄昏”的四大特点。(8分)
16.文中多次写到人们把黄昏关在门外,从谋篇布局上来看,作者这样写有哪些用意?(4分)
17.第⑾段中划线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答: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根据下面一组例句的句式和含意,仿写一组句子。
例句:脆弱的时候/就看山/因为大山有一种硬度
得意的时候/就眺海/因为大海有一种深度
答:
19.“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带伤指挥抗震救灾。在网民评选出的温总理最感人的十句话中,下面这句话被排在了第一位:
温总理对赶往灾区的登机部队领导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答:
20.下面是某市少儿图书馆对读者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4分)
材料一 问卷中“最喜欢的作家”“最喜欢的一本书”等选题显示,时下流行的校园青春文学作家韩寒、郭敬明、可爱淘等在学生中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鲁迅、叶圣陶、雨果、马克.吐温等人,而《哈里•波特》《魔豆传奇》《马小跳》等的普及程度也远胜于《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著作。青春小说、网络文学、动漫图本等“快餐”式读物成为青少年最喜欢读的书,而经典的文学书在“最讨厌看的书”一题中被选的票数也仅次于教辅书。
材料二 该馆副馆长赵先生向记者公布了该馆小学部、中学部近5个月的图书借阅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中,充目皆是《我不是你的冤家》《疯丫头杜真子》《鸡皮疙瘩》等读物,《骆驼样子》成为唯一“有幸”上过榜的经典文学作品。
21.将下面五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组成一段语意连贯、衔接顺畅的文字。(4分)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展开余下试题
①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
③它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
④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⑤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景”,狭义理解,指一定地城内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广义理解,“风景’’远不只这些。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可以寻找到亮丽的风景;客观物象可以是风景,审美主体本身也可以是风景。
请围绕“风景”这个话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①人生风景
②风景与背景
③风景这边独好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2009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第三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工卷(共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A(模式mó)
2.D.潦草、待价而沽、星罗棋布(A.高潮迭起、迫不及待,U.素负盛名)
3.C.“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A.“几乎”意为“接近,差不多”;当用“简直”,表示“完全如此”。B.“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的到来而感到荣幸。D.的“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多用作谦词。)
4.B(A.结构混乱,将“的外来者四处指点”改为“四处指点的外来者”。C.搭配不当,“产生质疑”应为“产生怀疑”。D.不合逻辑,多次否定造成错误。)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C(“无法”太绝对,原文为“是那么的难”。)
6.B(影响文学发展的是作家对创作对象的反思,而不是对象本身。)
7.B(“决定性”太绝对。)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A(遗:w,给予,赠送。)
9.C
10.D(原文没有认定罪责、戴罪立功的意思)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4分)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划对1个“/”给1分)
(2)①(3分)熊廷弼就亲自巡行视察,从虎皮驿抵达沈阳,再趁雪天连夜赶赴抚顺。(1句1分)
②(3分)(土人和百姓)讲几十万人命都是熊廷弼一个人所保全的,他的罪名怎么可以轻率论定?(第1句2分,第2句1分).
12.(1)(2分)稀:雁影稀疏,与长天相衬,更显空旷冷寂。(1分)
瘦:一方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的孤峭,同时瘦山与冷月相融,更添一份
落寞与凄冷。(1分)
(2)(4分)其一是伤秋之情:“衰柳寒蝉”使作者油然而生“一片愁”情。(2分,意合即可)
其二是寂寞之情:感叹寂寞之时没有朋友送酒共饮。(2分,意合即可)
13.(6分)(1)沧海月明珠有泪 (2)纵豆蔻词工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司马迁 (6)人间喜剧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含义是:①很少有人能感觉到黄昏的存在(2分) ②人们容易忽略身边的美好(或“人们常常把黄昏关在门外”)(2分)(得分点2个:一是外延。即句式义;二是内涵,即忽略美好。意合即可。
作用是:总领全文(2分)
15.(8分)“黄昏”特点:①黄昏神秘,不知来自何方,去向哪里。②黄昏美丽,如春宵轻梦,如幻变又诗意的童话世界,像一切美到说不出的东西。③黄昏寂寞,常被人们关在门外。④黄昏短暂,一瞬眼,在人们心上一掠,就走了。(1点2分,意合即可)
16.(4分)(1)结构上,勾连全文(或“全文呼应”,意合即可)
(2)突出人们漠视美这个主旨(或强化主旨)(每点2分,共4分),
17.①对黄昏是短暂的慨叹惋惜。(2分)
②对人们漠视美的忧叹。(2分)(意合即可)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4分)嫉妒的时候/就望天/因为天空有一种广度
悲伤的时候/就回家/因为家园有一种温度(每句2分:句式1分,句意合理1分)
19.(1分)养兵千日,只为用兵一时,现在到了用兵之时;要对得起人民的养育之恩,须英勇救灾,畏缩懈怠可耻。(意到即可,“看着办”须从正反两面来理解)
2().(4分)中小学生阅读兴趣发生变化,文学经典失宠,快餐文学成为最爱。(意到即可)
21.(4分)③⑤②④①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说明:(r)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考中乡试第一名。次年成为进士,授官保定推官,升御史。
三十六年巡按辽东。这一年大旱,熊廷弼巡察金州,在城隍神前祷告,约定七天后下雨,不下雨就毁它的庙。等到了广宁,过期三天,在白牌上郑重书写文告,封好宝剑,派使者前去斩城隍。未到,风雷大作,大雨如注,辽人把他当作神。在辽数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
在南畿督察学政,严明有声誉。因为杖责打死生员的事情,与巡按御史荆养乔互相上奏攻击。荆养乔呈递引罪自责的辞呈而离去,熊廷弼也听候审讯而回家。
四十七年,朝廷议论因为熊廷弼熟悉边防事务,起用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安抚辽东。熊廷弼初到辽,令佥事韩原善去安抚沈阳,韩原善害怕不肯去。接着命令佥事阎呜泰去,到虎皮驿痛哭而返。熊延弼就亲自巡行视察,从虎皮驿抵达沈阳,再乘雪连夜赶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接近敌人劝阻他,熊廷弼说:“冰雪满地,敌人不会料到我来。”演奏军乐而入。当时在战火之后,数百里没有人迹,熊廷弼吊祭很多死于战事的人并为他们哭泣。于是在奉集炫耀兵威,测量地形地势而回。所到之处招集流亡移民,修理边防器具,安排布置人马,由此人心重又稳固。
熊廷弼身高七尺,有胆量知晓军事,善于左右开弓射箭。 自从巡按辽就提出防守边境的意见,到这时主张防御更加坚定。然而性情刚强意气用事,喜好谩骂,不屈服于人,舆论因为这个缘故不太支持他。
当时,光宗驾崩,熹宗刚登位,朝廷上正多事,而对边疆的议论兴起。御史冯三元弹劾熊廷弼没有谋略的事八件,欺君的事三件,说不罢免他,辽必然保不住。诏令交朝廷议论。熊廷弼愤怒,上疏抗争极力争辩,并且请求罢职。御史张修德再弹劾他破坏辽阳。熊廷弼更加愤怒,再次上疏自己表白,说;“辽已转危为安,臣却由生到死。”于是交还尚方宝剑,极力请求罢免离去。给事中魏应嘉又弹劾他。朝廷议论准许熊廷弼离去,由袁应泰代替。熊廷弼就上疏请求调查。皇上听从了,
上一篇:
初中语文总复习词语部分
下一篇:
重庆市南开中学2009届高三6月月考(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重庆高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