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7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4]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0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0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2009.5.27 9:00~11:30
本试卷第1~5、9~11、15~18题为选择题,第6~8、12~14、19~23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表达与运用(1~5题每题3分,6~8题每题4分,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磨损/磨面 劈叉/劈柴 穴居野处/大处着眼
B.漂泊/漂白 粘液/粘贴 东学西渐/防微杜渐
C.撒谎/撒种 晕车/血晕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D.圈养/圈点 驻扎/扎营 转弯抹角/晕头转向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横扫全球,经济格局面临洗牌,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成为许多国家的头等大事。
B.近年来,《红楼梦》屡屡被翻拍,“红学”也登上“百家讲坛”等热门电视节目。红学研究中喜欢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的“索引派”,也不甘寂寞。
C.令人震憾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5月5日,“地震周年网络媒体灾区行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启动。
D.虽然起步慢了半拍,但是资本市场却依然对中国联通青睐有加。随着5月17日联通3G业务推出之日逼近,中国联通股票的表现可谓鹤立鸡群。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
A.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可疑海盗船只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海口”舰护送的商船时,上千只海豚飞跃而起,切断了海盗船只袭击的路线。
B.不少网友认为季羡林先生最近关于国学的谈话也仍然是有形式而无内容。被奉为当今国学界泰山北斗的季先生尚且如此,难道还能遑论其他大师的水平?
C.首届中国“1018创业商机网”专家研讨会日前在沪举行。会议披露,目前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4%,社会各界理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务实的服务。
D.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教育部表示,对于文理问题,社会各界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是否确定进行改革,还需广泛地征求意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李克强强调,能否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资金安全,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积极调整财政支出,保障“五项重点改革”所需资金。
B.受新的《旅行社条例》影响,旅行社不得不放弃以往靠自费或购物赢利的低价游品种。旅行社和旅游者签订的今后的合同中,都要明明白白写清楚需要另行支付的自费游览项目。
C.我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519509人,比去年减少4856人,而今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总规模,比去年增加4%。按此测算,我省今年高考录取率可能比去年的有所提高。
D.近日,一则“《规范汉字表》即将出炉”的消息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该表一经公布,我国新生儿取名用字必须从中选取,这将遏制乱取名和取怪名。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


浏览完整试题A.早期的偶像如王晓棠、白杨,美得干净,凡夫俗子不可触碰;后来的潘虹、陈冲,美是美,到底矜贵了些。直到“小燕子”赵薇横空出世老少通吃,才总算有了真正意义的大众偶像。
B.“浪漫骑士”王小波的创作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有智”,一个是“有趣”,其中有智反映在他对西学、现实、文化、历史等领域科学理性的认知,以及充满逻辑感的阐释。
C.汶川大地震后,同学们踊跃捐款,据不完全统计:高三年级捐了1200元,高二年级捐了1754元,而高一年级则多达2584元,学校领导对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我们站在岳阳楼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烟波浩渺,尽收眼底。“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读〈伊索寓言〉》将寓言故事和现实生活作比照,从原有故事本身引申出另一层意义。请模仿钱钟书先生的读法,改写下面一则伊索寓言的寓意。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30个字。(4分)
两只狗
有个人养了两只狗,他让一只狗狩猎,另一只狗看家守门。每次猎人带着猎狗出去打猎,回来后,总是将获得的猎物分给守门狗一些。猎狗对此很不高兴,便指责守门狗,说自己每次出去打猎都是四处奔跑,十分辛苦,而看门狗什么都没有做,却坐享其成。守门狗对猎狗说:“你别责怪我,应该去责怪主人,是他叫我不去打猎,坐在家中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责怪孩子懒惰,因为是父母把他们惯成这样的。
改写: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7.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汉剧的主要特点。(4分)
汉剧俗称“二黄”、“汉调”,是湖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流行于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发展成为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大流派。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北汉调名艺人先后赴京,与春台、和春等徽班搭班,以中州韵湖广音演唱皮黄,出现了“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局面,成为京剧唱腔和韵白的主要源头。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合称皮黄)。西皮唱腔高亢激越,爽朗流畅,节奏灵活多变;二黄曲调柔和委婉,舒展流畅,节奏较平稳。汉剧唱腔中还有一些曲调优美活泼、节奏鲜明的杂曲小调,多用于富有喜剧色彩、生活气息浓厚的小戏。汉剧的曲牌也十分丰富,传统的演唱和器乐曲牌有四百多首。这些曲牌或衔接唱腔,或配合身段、渲染气氛,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
汉剧特点
8. 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下列文章篇目按内容分成了两个单元,请你为两个单元各拟写一个标题。要求:标题文字简明,两个标题字数相等,形式对仗。(4分)
第一单元:《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第二单元:《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一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第一单元标题
第二单元标题
二、积累与鉴赏(9~11题每题3分,第12题10分,第13题8分,第14题6分,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乞者王翁传 
 [明末清初]徐芳
  洒口王氏,樵郡大姓也。其先世某翁,尝行乞至拏口陈长者家。有顷户启,一小鬟捧盆水,向外倾洒去。有声铿然,视之,金钏也。翁大喜,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而鬟不知,倘主妇索钏不得,而疑鬟盗,或挞之急。吾贫人,横得重资,未必能享,而贻鬟累,以至不测,大不祥。遂留以待。久之,微闻户内喧声,似有所诃责。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翁急前,持抱问故。鬟掷愈力,曰:“主妇失钏,而枉予盗。予何处得钏?与挞死,宁溺死!”翁曰:“然钏在,毋恐。”乃出诸袖中,俾持入,且曰:“待子于此久矣。”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事闻长者,长者曰:“世安得有此人?”亟召入,居然壮男子也。因问:“若能为我任奔走乎?”对曰:“幸甚!”于是使司门户稽察,辄胜任。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又辄称。长者益喜,遂以前鬟妻之,而使主庄佃某所。翁益殚竭心力以谨恪报。长者知翁可任,益亲爱,待以家人礼,诸钱谷会计之重要者,悉以寄之。
  翁任事既久,橐渐裕,而所娶鬟生数子。既长,使之分道商贩,遂大富,致产巨万。翁乃谢陈氏事,携鬟与子归洒口,为素封[注]家。享年耄耋,孙曾辈读书为诸生者十余人,今门第人文之盛,与陈颉云。
噫!一乞人得金鬟值数十金,可以饱矣,返之奚为哉?愚山子曰:翁非特廉也,仁且智也:其不取非有,廉也;逆计主妇之重责鬟,鬟急且死,而候其出救之,以白其枉而脱其祸,仁也;救鬟得鬟,而免于乞,智也。或曰:王氏,大姓也,而其祖贫至于乞。此子孙之所深讳,而子暴之,无乃不可乎?曰:不然人唯其行之可传而名亦唯其品之可尊而贵。名与贵不关其所遭,关其人之贤不肖也。若翁之所行,是古之大贤。王氏子孙当世世师之,又奚讳乎?彼行之不道,虽荣显贵势,若操、桧之流,乃真乞人之所不为,而其子孙所羞以为祖父者! (选自《悬榻编》,有删节)
【注】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9.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横得重资,未必能享  横:意外
B.鬟入报,主妇以为谩  谩:欺骗
C.亟召入,居然壮男子也 亟:立即
D.逆计主妇之重责环  逆:违反
10.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翁廉仁的一组是 ( )
①待子于此久矣 ②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③长者益喜,遂以前鬟妻之 ④翁益殚竭心力以谨恪报
⑤今门第人文之盛,与陈颉云 ⑥若翁之所行,是古之大贤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家丫鬟因被误解遭到毒打,气得出门想扔掉金钏,幸亏乞者及时地阻拦。
B.乞者是在成为朝中官员后逐渐发达起来的,其门第人文昌盛之气与陈家相当。
C.乞者王翁的后代不愿意别人提起他们家族历史,因为他们的家族是世家大族。
D.作者主张王氏子孙应学习乞者王翁,而且借乞者行迹暗讽行为不合道德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12.将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为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明)(10分)
(1)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又辄称。(4分)
译文:
(2)此子孙之所深讳,而子暴之,无乃不可乎?(4分)
译文:
(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不 然 人 唯 其 行 之 可 传 而 名 亦 唯 其 品 之 可 尊 而 贵。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注解】①愁胡:猢狲,猴子。②绦镟(tāoxuàn):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题材相同的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
(2)侯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4分)
14.填空(6分)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①___,____②____。(杜甫《旅夜书怀》)
(2)___③___,___④____。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称“传奇”,明代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作品也称“传奇”, ⑤ 的《桃花扇》就是明代传奇的杰出作品。
(4) ⑥ (国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成果。专家耗时两年,根据1110个县市、2.96亿人口、4100个姓氏的大量数据绘制出100张大姓分布图。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在遗传学上,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换言之,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5000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出现了8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也进行了一次调查。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他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100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色的姓氏分布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觉这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当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系也不大,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一两张图相似,或者某个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种重叠现象是否和几千年来的人群活动有关呢?如果把常染色体的突变看作疾病,我们5000年中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的,Y染色体在迁移,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必定也随之迁移,研究Y染色体的分布规律就能找出常染色体的某些分布规律,必定对研究某种疾病的起源有帮助。“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研究禽流感病毒在通过研究候鸟迁徙的路线一样,”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现在没直接研究疾病的分布,而是通过研究载体的分布来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
研究还在深入。他认为,对姓氏和疾病关系的探究,可以为研究疾病起源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和资料;医药学领域现在就开始关注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有可能为新药和个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线索。同样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感冒药对某些人十分有效,对某些人则没有半点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报》,有删节)
15.下列对“中国姓氏”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姓氏可靠地记录了历史上的中国男性活动,又是当代研究遗传学的好标本。
B.中国人的姓氏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有相当的科学价值,且姓氏的传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C.5000年中,中国人口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
D.中国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16.对“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氏项目组绘制出的100张大姓分布图,跟早先的《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惊人重叠。
B.文中举例说,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C.根据遗传学知识,姓氏和疾病应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可是二者又分明表现出了某种内在联系。
D.姓的世袭和随父姓的中国传统,使得同一姓氏的人群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遗传基因;日本的姓氏数量后来居上,却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科研人员绘制的姓氏分布图跟《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之间具有相关性。
B.从遗传学的角度讲,姓氏和疾病本应没有直接关系,可在中国情况似乎有些复杂。
C.中国人随父姓的传统决定了中国姓氏的分布和遗传基因的分布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
D.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姓氏分布图的绘制与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科研人员的灵感顿悟产生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调查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发现,一千多年来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无迁移。
B.有怎样的姓氏就会有怎样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在山东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频率也最高,姓孔就意味着会生糖尿病。
C.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的关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疾病跟男性关系不大。
D.以研究中国姓氏的分布为载体来研究中国人的疾病分布规律,不仅为研究疾病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使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成为一种可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
朱以撒
①古塔是天上宫阙脱落的一枚钉子。
②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渐渐遮掩了古塔,可遮掩不住的是古塔浑然一身的典雅气息。那种汲历史之风霜、融人间之智慧、渗入前朝工匠好手的精湛技艺,使它在堂皇富丽的大厦群里毫不畏缩。它所散发出的气息,甚至使从远方来的人们流连忘返。相反,没有人会用这种心情去对待新潮的大厦。不需问这是什么缘由,某些吸引实在是不可以追问的。有时在夜间登临塔楼高处,风,依稀掀动古塔的影子,安然地飘浮在明月之夜的水面。看着城市中心那些大厦总是灯火通明,如此多的人,他们在温暖的灯光下做着什么呢﹖古塔是如此的孤独无群,昏暗无光,被清冷紧紧包裹。


展开余下试题③古塔的沉沦,缘于审美趣味的沉沦。这一点,似乎不需花费太多的口舌了。
④古塔的兴盛与佛教的兴盛相连。脂粉的南朝和血腥的北朝,应是塔的生发最普及和迅速的时间段。云来云往里,风起风止时,有不少古塔就坍塌在烟雨中了。尽管后人群策群力再起楼台,毕竟塔是越来越少。今人不再造塔,而塔却敌不过风雨,于是由崭新而陈旧,由完美而残缺。与收入温度、湿度恰到好处的博物馆的藏品不一样,古塔是最能体现本来的形态和神采的,古塔流露出来的古典韵致,如实地记录着每一天的风雨晴晦。我们喜爱古塔,也就是喜爱这种没有掩饰的真切。
⑤虽然说当初的造塔者,在建造过程中都心地虔诚,可是最终的完成,却使几百年之后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形或质,都有了相当的差异。除了造塔的材质有别,不同时期、不同空间对塔的理解,也是差异的成因。土塔、石塔也罢,木塔、陶塔也罢,每一座古塔,总是渗透了当时的趣味,独拔于世。不过,我最心动的还是土塔。土塔是最能反映沧桑巨变的,它对风雨的感受的敏感,远远超过了陶塔、石塔和金属塔。雨水滴落的痕迹,长风刮过的痕迹,雷电击打的痕迹,都穿透厚重的时光,让人历历在目。我对古塔的看重,还是它的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的真实体验。生命的状态曾盛开过,也就有闭合,这是不需要粉饰的,就好比那许多无名的建塔者,自然而然地老去。如果塔成为一种点缀,一种令人好奇的景观,塔的本来意义,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⑥塔是长久木讷的,倘若没有塔铃的话。只有那些檐角悬挂了铃的古塔,才能借助高天长风,发出自己深沉的声响。如果有距离不远的两座塔,那么它们的相应,会长久地洋溢着古朴的生气,融雪一般地消融进高远的夜空里。这时路过的人们,必定要举头眺望夜幕中高耸的轮廓,心弦弹动。这些声响携带着霜雪的浸润,有一缕月光的清冷,从老远就让人闻到前朝的气味。长风总是把这种声音推到一个很开阔的空间里,让现代的格局飘落古雅。塔铃与塔的存在一样,构成声响的不可替代,没有一座塔的声音是一样的。这从建塔时储存于塔中的情绪开始,到遭逢不同的时空,都不无关系,让观者循声远追,跌落在岁月的云海里。
⑦古塔的盛期已经流逝,与古塔争相轩邈的建筑群越来越密。古塔走向清寂,失去了人气。它们的身边,经常走动的是一些青衣布衲的僧人,他们生活在塔的范围里,他们的精神从未远离出游。在他们眼里,塔就是一种标志,一种可以让心灵安定的标志;塔又是一种界定,界定着心灵向往的方位。他们每日对塔遥望,聆听塔铃清音,正是缘于一种需要。这样的人毕竟无多,正如同古塔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一样。
⑧千百年弹指一挥间,许多倾国倾城的记忆都已飘散无存,忙碌紧张的日子,又使人缺乏了拨开线装书的黄页细细找寻的耐心。只是会在奔走的旅程里,自觉地遭遇古塔,仰望古塔,静对塔尖上的悠悠白云。运用这样的姿势,寓目崇高,感叹流逝:不知能否倚仗这枚进入我们视界的坚硬钉子,揳入古典长廊的幽深﹖
(选自散文集《古典幽梦》,有删节)
19.本文主要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古塔的?请分条归纳。(4分)

20.作者对古塔充满感情。上文第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古塔具有怎样的情感体验?(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说“只是会在奔走的旅程里,自觉遭遇古塔,仰望古塔,静对塔尖上的悠悠白云”?(4分)

2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请从文中任选两例作简要分析。(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作家布瑞杰: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
美国女诗人、评论家洛威尔:最难忍受的不幸是那些从未来临的不幸。
美国企业家凯泽:困难只是穿上了工作服的机遇。
请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3分,6~8题每题4分,共27分)
1.B(A.mó/mò,pǐ,chǔ/chù;B.piāo/piǎo,nián/zhān,jiān/jiàn;C.sā/sǎ,yùn  zài/zǎi;D.juàn/quān,zhā,zhuǎn/zhuàn)
2.D(A“狙击”应为“阻击”。B“索引派”应为“索隐派”。C“震憾”应为“震撼”)
3.B(A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B遑论,意思为不必论及、谈不上,这个词本身就含有反问的意思,不能再用于“难道”引出的反问句。C披露,指公开发布。D莫衷一是,表示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4. C(A搭配不当,“能否”与“深化改革的关键”不搭配。B词序不当,“今后”移至“签定”前,删去“的”。D成分残缺,“遏制”缺少宾语,加“的现象”。)
5.A(B“有智”应该加引号。C“多达2584元”后面为句号。D括号内容要放在被引用的诗句后面)
6.答案示例:①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个人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高低。②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功劳而完全否定别人的作用。(符合答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寓意理解2分,语言表达2分)
7.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京剧源头、声腔优美、曲牌丰富。(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8.答案示例:亲情萦怀(第一单元标题),岁月如歌(第二单元标题)。(标题字数相同,形式对称2分;内容切合文题2分)
二、积累与鉴赏(9~11题每题3分,第12题10分,第13题8分,第14题6分,共33分)
9.D(逆:预先)
10.C(③是长者的奖赏,不是直接表现王翁性格;⑤是通过后代衬托王翁;⑥是作者的评论)
11.D(A丫鬟是要投江,不是扔金钏。B乞者一直为陈长者家做事,并未“成为朝中官员”。C文中没有提到“乞者”后代“不愿意”)
12.(1)于是又让他进入市场做生意,征收租赋,(王翁)又很快就称职了。(“市贾”“征责”“辄”“称”各1分)
(2)这是子孙后代所避讳的,而你曝光它,恐怕不行吧?(“之”“暴”“无乃”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不然/人唯其行之可传而名/亦唯其品之可尊而贵。(每处1分)
13.(1)杜诗通过对画幅上鹰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嫉恶如仇的激情;(2分)侯诗以现实中的鹰自况,表现了对庸人的蔑视,也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淡淡愁绪。(2分)
(2)对比衬托。(1分)作者用秋冬的寒冷萧索来衬托鹰的“风霜”(英雄)之气,(1分)用燕雀与鹰对比来表现鹰的孤高与逍遥,(1分)以此来表现自己身处逆境,而不愿与庸人为伍的高尚节操。(1分)(答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华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