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 移情作用不一定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比如说听音乐。我们常觉得某种乐调快活,某种乐调悲伤。乐调自身本来只有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的分别,而不能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我们何以觉得这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居然有人情呢?音乐的命脉在节奏,节奏就是长短、高低、急缓、宏纤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前后不同,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心的活动也不一致。调子高而缓,心力也随之作一种高而缓的活动;调子低而急,心力也随之作一种低而急的活动。这种高而缓或是低而急的心力活动常蔓延浸润到全部心境,于是听者心中遂感觉一种欢欣鼓舞或是抑郁凄恻的情调。这种情调本来属于听者,在聚精会神之中,他把这种情调外射出去,于是音乐也就有了快乐和悲伤的分别了。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念到跳舞时脚往往不自主地跳动,聚精会神观看赛跑时,自己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弯起胳膊动起脚来。在美感经验中,注意力都是集中在一个意象上面,所以极容易起模仿的运动。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具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过是美的形象的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的观点看,这是一种错觉。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从而在寻常事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5.以下对“移情作用”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移情作用是由我及物,把本来在我的变成在物的的一种美感经验。 B. 移情作用是把宇宙生气化和人情化,从而在寻常事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C. 移情作用是把我的性情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的心理活动。 D. 移情作用是一种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来感知外物的心理活动。 6.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物理”指的是物所固有的属性,“人情”指的是人的意蕴情趣。 B. 移情中的模仿运动通常需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意象上面。 C. 音乐的命脉在节奏,高而缓的乐调让人欢欣鼓舞,低而急的乐调让人抑郁凄恻。 D. 人们在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物象,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美感经验具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7.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不是同一概念,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B. 我们平时所说的“推已及物”“设身处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移情现象,因 此常常缺乏科学的谨严与精确。 C. 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D.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物所体察的意蕴和情趣也是不尽相同的,深人所见深,浅人所见浅,因此欣赏中都有几分创造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 ,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轸遂至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 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 买入 C.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 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 推祟道义 9.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 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桂平市2009年5月高考模拟测试 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