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泉州七中5月29日模拟考试卷
泉州七中5月29日模拟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⑴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⑵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⑶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⑷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
㈡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①,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②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③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注】①临朐:地名;冯公: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②欹:歪斜、倾斜。③朘:剥削。
(选自《海峰先生文集》)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在廷时无可訾 訾:非议 B.而榜其堂曰 榜:门上的匾
C.而累其土以成山 累:堆积 D.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 胜:美景
3. 下列对本文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真正的贤能大臣是没有闲暇建造别馆供自己享乐的。
B.冯溥任职时虽没什么大事值得称赞,但其修建的“万柳堂”却为后人留下一处美景,作者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C.作者认为“士”应当有自己的追求,对于身外富贵不必羡慕。
D.本文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堂”一事,因“游”而“记”,借“记”而生发感慨,叙议结合,而遣词造句极为精工。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4分)
⑵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5分)
㈢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⑴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分)
⑵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㈠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贾宝玉到冯紫英家赴宴,蒋玉涵也在座,两人经过琪官的介绍而认识,甚觉投缘,宝玉于是把北静王赏赐的茜香罗送给蒋玉涵,蒋玉涵也将自己的松花汗巾子送给宝玉。(《红楼梦》)


浏览完整试题B.“三弟,你不能走,”觉新用哀求的声音说,“无论如何你不能走。”他把两只手放下来。
瑞珏死后,觉慧再也无法忍受家庭的压抑,决心离家出走。觉新一开始不赞成觉慧的出走,后来,觉慧愤怒地提到瑞珏之死,痛苦的觉新于是转变态度,答应帮助弟弟离家出走。(《家》)
C.冯云卿在公债失利后,经过一番挣扎,最终接受何慎庵的建议,使用所谓的“美人计”,让女儿冯眉卿去找赵伯韬打探公债多空的消息,泯灭人性地把女儿推入火炕。(《子夜》)
D.居第尔曾生过一个小女孩,后来被两个埃及婆娘抱走了。她带着留下的一只绣花小鞋找遍各地,绝望中皈依了宗教,进了活棺材——“老鼠洞”,变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E.聂赫留朵夫这时已戴上夹鼻眼镜,随着庭长审问,挨个儿瞧着被告。他眼睛没有离开这第三个被告的脸,想:“这不可能,她怎么会叫柳波芙呢?”他听见她的回答,心里琢磨着。
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认出了玛丝洛娃,内心复杂而痛苦,表情异常,这引起了玛丝洛娃的注意,于是玛丝洛娃也认出聂赫留朵夫。(《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100字左右)(5分)
⑴孙夫人听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便将七岁孩子阿斗,载在车中;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荆州城,便来江边上船。府中人欲报时,孙夫人已到沙头镇,下在船中了。
——《三国演义》
随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⑵漆黑的夜,什么都看不见。走了不到两百步,就听到一股巨大的声音,仿佛是激流从高山上汹涌而下。两人为之振奋,停住脚步想听听水声的方向。可是,他们骤然又听到另一声巨响,把水声带来的喜悦一扫而光,特别是桑丘,本来就胆小。他们听到的是一种铁锁链有节奏的撞击声,还伴随着水的咆哮声,除了堂吉诃德,任何人听到这种声音都会毛骨悚然。——《堂吉诃德》
“巨响”照例引起了堂吉诃德的冒险热情,胆小的桑丘是如何阻止堂吉诃德的?天亮后,他们发现“巨响”的真相是什么?
㈡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①;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⑴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辞浅近,听者容易入耳;含义深远,教育价值自然就大,孟子把它作为“善言”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B.孟子所谓的“善道”有两条标准,一是理解掌握不难,二是施行运用的作用广大。
C.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注重自身的修养,从主动替别人耕田这样的小事做起,他就具有了君子的操守。
D.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很多,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这是世俗之人的通病。
⑵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简单向西方学习,热衷建设高楼大厦的现象。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拢,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建筑,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创造这种独特性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却把它们忽略了。
当然,保持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并非复古,更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城市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城市,需要以文化为动力,把城市的记忆作为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一座城市,如果眼中只有外观上“先进”、“落后”之比较,而无根植“文化独特性”的创造意识,只能使这座城市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自身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城市化进程其实更应当是一个城市个性化、创造化的进程。
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是“崭新”的,这与许多人特别是地方决策层的盲目追赶心态有关。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教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城市记忆”是指城市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包括建筑和其他文化痕迹。


展开余下试题E.抛弃中国本土建筑传统体系而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势必花大钱却制造出新问题。
10.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
11.结合全文,我们该如何保持我们城市的“魅力”?(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中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一个人如果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选自《人生的盛宴》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认为,读书的嗜好和对食物的嗜好是一样,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个性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
B、“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这句话可以说明:好书是耐读的,重读它依然有新乐趣和新收获。
C、读书除了要选择和自己心灵相似的作家作品,还要浸润在文学情人的怀抱中,那样才会从书籍中获得灵魂的食粮。
D、只要有良好的读书心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是可适宜读书,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
E、本文善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浅显易懂,富有幽默色彩。
13.请简要概括文章所谈到关于“读书的艺术”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内容。(4分)
14.你如何看待作者说的“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是他知识发展史上的重要事情”这句话,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苏东坡在徐州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噗哧噗哧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尅。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徐州是一块风水宝地,地理位置特殊,水产丰富,风光优美,所以苏东坡很喜爱这个地方,称之为“小住胜地”。
B.苏东坡在徐州做太守,以其务实练达,展现出一个地方行政官员的干练之才,除了临时提防让百姓有所不满,其他方面还是深受百姓爱戴的。
C.苏东坡治理徐州水患,做了一件大好事,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德,特意在徐州外围城墙上修建了一座城楼,命名为“黄楼”。
D.“黄楼”的命名十分讲究,含有防水之意,它缘于古老中国的宇宙信念而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此也展示了苏东坡不凡的才学。
E.文本语言具备了传记文学应有的平实、准确、概括等特点,同时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13.文章在该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4分)
14.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6分)
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根据情景,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分)
在人山人海的学生餐厅里,刚打完菜的甲同学一转身,不小心把菜汤溅到乙同学的身上。乙同学为人胸怀宽广、幽默风趣,为了避免甲同学的尴尬,他笑着说: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3月14日)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潇湘晨报》3月14日)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⑵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5分)
六、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梦的故乡在枝头,白云的故乡在天空,蟋蟀的故乡啊在草丛。
草籽的故乡在土里,小舟的故乡在河中,小路的故乡啊在远方。
孩子问:妈妈,我的故乡呢?
妈妈说:你的故乡啊,在妈妈的臂弯里。
读完这些话,你有什么感想?请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泉州七中5月29日模拟考参考答案
语文
1.(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2)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3)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4)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C(榜:题写匾名)(3分)
3.B(“作者对此予以充分肯定”错,作者对冯公持批评态度。)(3分)
4.(1)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钱财)。(4分)
(大意1分,“穷极”、“工”、“爱惜”各1分)
(2)第三次去,凡是那园中所植养的柳树都象被斩掉了一样,没有一棵留存。(5分)
(大意1分,“三”、“其”、“焉”、“一株之存”各1分)
[参考译文]
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的终身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其实,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的面积有三十亩,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
 雍正初年,我刚到北京,喜欢游玩的朋友都对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已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象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
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园一样。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5.(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3分,每个特点1分)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3分。答出“以动衬静”给1分,分析恰当2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AE
(A项“两人经过琪官的介绍而认识”错,蒋玉涵与琪官是同一人;“宝玉于是把北静王赏赐的茜香罗送给蒋玉涵,蒋玉涵也将自己的汗巾子送给宝玉”错,宝玉应与蒋玉涵对换。E项“异常表情,引起了玛丝洛娃的注意”错;“玛丝洛娃也认出聂赫留朵夫”错,没有认出。)(选对一项给3分)
7.⑴赵云知道消息后,急忙独自驾渔船追上孙夫人的船只,劝阻无果后,只得先将阿斗抢在怀里(2分);张飞巡哨得到消息,急忙带船队前来拦截,并杀了东吴壮士周善(2分),由于孙夫人执意回去探母,两人只好放走孙夫人,带回阿斗(1分)。
⑵桑丘劝堂吉诃德天亮后才去查看怪声,堂吉诃德不听。无奈之下,桑丘借给马紧肚带的机会,用缰绳把马的两只蹄子拴在一起,让堂吉诃德无法前往(3分)。天亮后,两人循声找去,结果发现巨响其实是一座破房子里的砑布机发出的(2分)。
8.⑴C(“主动替别人耕田”错)
⑵孔子认为,从身边切近的事例中发现道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这是一种成为仁者的途径。作为人格教育箴言,言近旨远,具有永恒的教育意义。
9.CE(C项,应是明朝出现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E 绝对化,原文只是说“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
10.(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每点1分)
11.(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致力保护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
(2)根植城市的“文化独特性”,个性化、创造性地开发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每点2分)
文学类
12.AD
(A“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有误,D“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有误。)
13.(1)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法。
(2)读书要依照自己的风味或嗜好。
(3)要在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泉州七中5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