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050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选修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0]
粤教版课堂语基训练
《原毁》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不怠(dài) 懼其人(jù) 重以周(chónɡ)
B.谤兴(bàng) 懦者(nuò) 与会者(yù)
C. 重要(zhònɡ)几何 (jǐ) 必其人之与也(yǔ)
D.勉强(qiáng) 强劲(jìng)可几而理(jī)
★解析:D项中“勉强”的“强”应读qiǎng。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褴褛 戏谑 初出茅庐 莫名其妙
B.偏裨 诀窍 辜名钓誉 碎群乱玉
C.袒护 吝啬 剑拔弩张 交头结耳
D.昏馈 忏悔 风烛残年 事必恭亲
★解析:B项“辜名钓誉”应该是“沽名钓誉”,“ 碎群乱玉”应该是“碎琼乱玉”;C项“交头结耳”应该是“交头接耳”;D项“昏馈”应该是“昏聩”,“ 事必恭亲”应该是“事必躬亲”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
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弊病:缺点
B.其责人也详 详尽、全面
C.其待己也廉 廉洁
D.一艺易能也 学会,掌握
★解析:C项的“廉”,是“少”的意思。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 而,连词,表修饰
B.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代词,他
C.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来,表目的的连词
D.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停止
★解析:D句中的“已”为表程度的副词,意思是“太、甚”
答案:D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其责己也重以周
(2)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
(3)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4)今之君子则不然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解析:第一个“以连词,表并列,“并且”第二个“以”是连词,表修饰;两个“之”都是助词。第一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D
6.选出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求其所以为舜者
B.是足为艺人也
C.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D.别嫌疑,明是非
★解析:A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B艺人:古义:有技能的人;今义: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C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D“嫌疑”古今意义相同。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己未有善
B.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C.而望名誉之光
D.立功名于天下
★解析:A项中的“善”形容词有做名词;B项中的“外”“内’为名词用作状语;C项“光”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D
【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浏览完整试题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其同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世无及焉
(2)其用不足称也。
(3)强者必说于言
(4)得吾说而存之。
★参考答案:(1)及:比得上。(2)用:本事、才能(3)说:通“悦”,喜悦。(4)存:记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2)今之君子则不然
(3)必其人之与也
(4)怠与忌之谓也
A.两个“然”不同,两个“与”不同
B.两个“然”相同,两个“与”不同
C.两个“然”不同,两个“与”相同
D.两个“然”相同,两个“与”相同
★解析:前“然”是词尾,“……的样子”,后“然”代词,“这样”;前“与”名词“同党”“同类,后“与”连词“和”。
答案:A
10.对选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君子责己重而周,待人轻而约;今之君子恰恰相反。
B.今之君子责人详而待己廉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怠与忌)。
C.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D.韩愈将变革社会风气的希望寄托在“作于上者”身上,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绪。
★解析:“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绪”错
答案:D
11.翻译下列句子。
(1)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2)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参考答案:(1)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2)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参考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抓住别人的一点,而不管人家的其他方面;追究人家的过去,而看不到人家的现在,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有了声望。这不就是对别人求全责备吗?这就叫做不拿(对待)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懈怠的人,就不会有上进心;而嫉妒别人的人,却又深怕别人有所造就。我曾经试验过。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好人。”那些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就一定面带怒色了。我还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好人,某人不是好人。”那些个不应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高兴话,懦弱的人就一定喜形于色了。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指望着名誉显畅,道德推行,真是难啊!
展开余下试题
打算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二)拓展阅读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旦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注】这篇赠别的序文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当时韩愈34岁,到京城谋职。自从贞元八年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韩愈一直汲汲于仕进,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 便:轻便,轻盈。
B.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辟:法律。
C.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形势:权势,地位。
D.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徜徉: 徘徊,彷徨。
★解析:“徜徉”应为“逍遥自在”。
答案: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B.清声而便体 处污秽而不羞
C.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D.盘之阻,谁争子所 隐者之所盘旋
★解析:A项都是表陈述语气,助词。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项他,代词,代李愿;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D项处所,名词;相当于代词,后接动词组成名词短语。
答案:A
14.以下各项全都属于李愿隐居盘古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宅幽而势阻 ②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
③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④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⑤触刑辟而诛戮 ⑥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解析:②是作者激愤之辞,并非真正的原因,⑤讲的是钻营小人的情况,不是隐居的原因。故有②⑤项的都不对。
答案:C
1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主旨是歌颂隐居之乐。
B.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是达官贵人,一是山林隐士,一是钻营小人。通过对比,作者对达官贵人和钻营小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一些欣羡之意和对友人时乖命蹇的同情之心。
D.全文采用骈散结合的文笔,抒情意味很浓,作者愤懑情绪的宣泄随处可见。
★解析:这篇赠序,表面写隐居之乐,其实真正的主旨是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答案:A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②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③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参考答案:
①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
②我倒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人各有命,不可能侥幸得到。
③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贬谪升迁一概不闻。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了。
【参考译文】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有的人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有的人说:“这个谷,境地幽静而山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旋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李愿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人们称之为大丈夫的,我太知道了。那就是要施利益恩泽于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昭著于世。他们坐在庙堂朝廷之上,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诏令。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喜有赏,怒有罚。才智杰出之士拥满跟前,道古称今地赞扬他们盛大的功德,教对方听起来很入耳而不厌烦。此外还有那些眉毛弯弯脸蛋儿丰满的美人,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颖,飘动着轻轻的衣襟,低拖着长长的袖子,扑面粉白而描眉黛绿,舒适地养在一列列的后房里,失去依仗而妒忌别人受宠,为了博取怜爱而斗美争妍。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倒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人各有命,不可能侥幸得到。
“要是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从山上采来的,甘美可口;从水中钓到的,鲜嫩可食。生活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舒适就行。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毁谤;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贬谪升迁一概不闻。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了。
“另外一种人则在公卿的门前伺候,奔走于势利途中,脚刚迈出又犹豫不前,口刚张开又嗫嚅不语,处于污秽之中而不知羞愧,触犯刑律而将遭诛戮,即使这样还想万一能侥幸发迹,直到老死而后已,在为人处世上哪种人贤哪种人不肖呢?”
昌黎韩愈,听了这番话而不觉心气为之一壮,就敬他的酒为他唱了这首歌说:“盘谷中间,有你先生的家园。盘谷的土地,可以种植。盘谷的清泉,可以洗濯可以盘桓。盘谷山势险阻,又有谁来争夺你先生的住所?又幽又深,空阔得能广为包容;又弯又曲,走过去又绕回到原处。赞叹盘谷的乐趣啊,快乐久长。虎豹的脚迹远去啊,蛟龙逃遁深藏。鬼神守护着啊,呵禁不祥。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辖上好油啊还喂好我的马,跟随先生你去盘谷啊,让我一辈子在那儿栖息徜徉。”
展开余下试题
《心术》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麋鹿(mí) 烽燧( suì) 斥堠(hòu)
B. 刘禅(chán ) 有所侮(wǔ) 冠胄(guān zhòu)
C. 使之狎 (xiá) 尺箠(chuí)袒裼(xī)
D.不与吾校(jiào)缒兵(zhuì) 彼将强与吾角(jué)
★解析:B项 “冠胄”的“冠”读音是guàn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门可罗雀 飞声遐迩 鬼蜮技俩 莫名其妙
B.名列前茅 默守成规 浑然一体 久负胜名
C.开源节流 不经之谈 开门揖盗 原形毕露
D.苦心孤意 民愿沸腾 不加思索 毫无疑义
★解析: A项中“飞”应为“蜚”;“技”应为“伎”;B项中“默”应为“墨”;“胜”应为“盛”;D项中“意”应为“诣”;“愿”应为“怨”;“加”应为“假”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义可以怒士 怒:激起义愤
B.小挫益厉 厉:发奋自励
C.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治:修养
D.然后可以制利害 制:制止
★解析:D项的“制”,是控制的意思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于:在
B.故小胜益急 益:更加
C.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殆:危险
D.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 故:所以
★解析:C句中的“殆”为“懈怠”。
答案:C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3)智则不可测
(4)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则”相同
B.两个“所以”相同,两个“则”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则”相同
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则”不同
★解析:第一个“所以”是“用来……方法”,第二个“所以”是“……的原因”;第一个“则”是“就”,第二个“则”是“那么”。
答案:D
6.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可以制利害
B.使耕者无所顾忌
C.无敌于天下
D.然后可以制利害
★解析:“然后”的古义是这样以后;今义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答案:A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谨烽燧,严斥堠
B.冠胄衣甲
C.夫惟义可以怒士
D.彼将强与吾角
★解析:A项中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谨:“使……严谨”;严:“使……严格”;B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冠:“戴上”;衣:“穿”; C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怒;“使……激愤”D项的“角”是“角斗”
答案:D
【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因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晰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形固,则力有馀矣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士皆委已而听命
(2)能以兵尝敌
(3)邓艾缒兵于蜀中
(4)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参考答案:(1)委屈(2)试探虚实。(3)垂下绳索(4)本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2)吾祖死于是
(3)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两个“于”不同,两个“而”不同
B.两个“于”相同,两个“而”不同
C. 两个“于”不同,两个“而”相同
D.两个“于”相同,两个“而”相同
★解析:两个“于”都是介词,翻译为“在”;前一个“而”表转折,后一个“而”表修饰。
答案:B
10.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所主张的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
①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②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③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④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⑤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⑥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解析:①论主将(即治军)之道要知己、知理、知势、知节;③是客观存在的情况;⑥打比方来说明道理的。
答案:C
11.翻译下列句子。
(1)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2)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参考答案:(1)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2)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参考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
上一篇:
《月迹》练习
下一篇: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选修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
关于“粤教版课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