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952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2]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与课外古诗专练
古诗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4 ,野渡无人舟自横。
5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 》 6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
7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
8黄梅时节家家雨, 。 (《约客》)
9、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
10、独坐幽篁里, 。
11、当窗理云鬓 。
12、 ,散入春风满洛城。
13、有约不来过夜半, 。
14.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花鬘斗薮龙蛇动
15、《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16、《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
17、《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18《山中杂诗》中描写世外神奇景观的一句是 , 。
19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水有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诗中有许多实写“风”“雪”的句子,请各写一句。(6分)
风:
雪:
21请写出两句你喜欢的描写“雨”的诗:
, 。
22人们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爱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这可联想杜甫诗句: , 。
23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相连的两句:
, 。
2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是这样描写黄河的,请补充出来:
2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你写出古代诗人歌咏黄河的语句:
, 。
26.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念故乡,怀念故土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 。作者: ,出处:《 》。
27比喻修辞常令句子妙不可言,从古诗中找一精彩的语句: , 。
28、假如好友多时不见,你决定连夜乘车(或乘船)去寻找拜访他,这时可用 , 。 来抒怀。(《峨眉山月歌》)当你独爱这路途中视、听到闲淡宁静之景时,你可用 , 。(《滁州西涧》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
(2)安徒生是 文学家,除《丑小鸭》外,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
(3)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在他著的诗作中你所喜欢的有 、 等。
4.名句积累。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段。
, , !
: ,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6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浏览完整试题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以上二段选自课文 ,作者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世隶耕( ) (2)宾客其父( )
(3)日扳仲永( ) (4)泯然众人( )
3.“未尝识书具”其中“书具”指书写工具,即 、、 、 、 文房四宝。(2分)
6、选择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 )
A.余闻之也久。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 翻译:跟着先前的人回到老家。
C.邑人奇之。翻译:同县的人把他看作是奇才。
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这是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够啊。
7、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8、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忽啼求之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9、对“世隶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到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10、下列句子中,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③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④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⑥ 父异焉。
1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12.解释加点的词
(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
(3)借旁近与之(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5)稍稍宾客其父( ) (6)余闻之也久( )
(7)从先人在家( ) (8)受之天也( )
(9)卒之为众人( )( ) (10)今夫不受之天( )
(11)泯然众人矣( ) (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13)称前世之闻( ) (14)或以钱币丐之(( )
13. 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 ) 贤于材人远也( )
A、然 B、于 于舅家见之 ( )
泯然众人矣( ) 环谒于邑人 ( )
14.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15. 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1)父异焉 ( )
(2)稍稍宾客其父 ( )
(3)父利其然也 (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5)邑人奇之 ( )
16.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17.翻译下列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4)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8.根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2)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单元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 国作家。
《木兰诗》选自 ,这是 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1、《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 , 。
④《木兰诗》中描写军情紧急,将士疾速奔赴前线的诗句是__________, 。
⑤“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文中的原句是:__________, 。
《木兰诗》
(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14分)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展开余下试题
④万里赴戒机,关山渡若飞。溯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妹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找出画线句子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6.指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3分)
7.《木兰诗》中的对偶句比较多,请在文中找出两组你所喜欢的对偶句。(2分)
8.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略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3分)
9.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质?(4分)
第三单元
3.文学常识填空。
(1)司马光是北宋 、 。
(2) 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和 。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___国作家代表作有___被称为_____;文中提到他的好友______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
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选自《 》,这是一部 体 史由 朝 主特编篡。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3)治经为博士 (4)见往事耳①初,权谓( )吕蒙曰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③非复( )吴下阿蒙 ④见( )往事耳
⑤蒙辞( )以军中多务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
(3)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
(1) 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
(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
5,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 ,而吕蒙开始却以 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用原文回答)
6、翻译句子(2分/空,共4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哪些书?(2分)
8“吴下阿蒙”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2分)
A、比喻人学识尚浅 B、形容人不学无术
C、讽刺那些不爱学习的人 D、赞扬那些热爱学习的人
9、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谓:_________________(2)当涂:_________________(3)辞:_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_________(5)务:_________________(6)岂:_________________ (7)治经:_________________(8)博士:_________________(9)但:_________________ (10)当:_________________(11)涉猎:_________________(12)见:_________________ (13)孰若:_________________(14)乃:_________________(15)及:________
(16)过:_________________(17)论议:_________________(18)更:_________________ (19)何:_________________(20)之:_________________(21)遂:_________________ (22)拜:_________________(23)而: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并解释其意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解释其意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写出它的古意和今意
( ) ( )
( ) ( )
5.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其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展开余下试题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 (2)卿今者才略。(者: )
(3)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 (4)见往事耳。(往事: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2、甲文中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乙文中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原因又是什么?阅读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4分)
23、甲乙两篇文章所谈内容都与学习有关,你能写出几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吗?(至少两句,3分)
第四单元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观舞记》的作者是 ,代表作有 。
2《竹影》的作者丰子恺是现代 家、 家。
3.冰心,原名 , 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 、 通讯集《寄小读者》等。
例举出中国主要的戏曲剧种(至少三种):
二阅读
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善:_________________(2)者:_________________(3)会:_________________ (4)于:_________________(5)施:_________________(6)而已:_________________ (7)但:_________________(8)一下:_________________(9)乳:_________________ (10)而:_________________(11)呜:_________________(12)是:_________________ (13)毕:_________________(14)微:_________________(15)意:_________________ (16)少:_________________(17)舒:_________________(18)稍稍:_________________ (19)中间:_________________(20)曳:_________________(21)虽:_________________
(22)一端:_________________(23)名:_________________(24)于是:_________________ (25)色:_________________(26)奋:_________________(27)股:_________________ (28)几:_________________(29)走:_________________
(30)绝: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要求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1)表示突然发生:( )( )
(2)表示同时发生:( )
(3)表示相继发生:( )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
上一篇: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七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