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56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62]
人教版中考必考诗歌赏析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32首)
一、(19)《观沧海》
1、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2.头两句“(观)”字统领全篇。三四句一个“何”,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作者(惊讶、赞美)的感情。
3、解词 : 临:登临 何:多么
4.中间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5.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6.哪些诗句最能反映作者博大的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东临碣石”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二、(20)《饮酒》
1、作者是(晋)代的(陶渊明 )
2.诗中的物我两忘、超然神韵的千古流传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指作者的隐居或田园,“真意”指人生的真谛或自然纯真的情趣。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四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家。
5、诗人归隐之后,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悠然自得 的 心境。 6、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季的傍晚,诗人徜徉在简陋的篱墙下,手捧摘来的盛开的菊花,无意间抬眼见到南山正掩映在夕阳之下,飞鸟相伴回巢,景象佳妙神奇,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由、和谐的意境。 作者通过展现这样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归隐之后的那一份恬静、闲适、惬意的情怀以及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7、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图画?
远望南山图、徜徉篱下图、慢摘菊花图、飞鸟回巢图、晚霞掩映图、悠然自得图
8、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一首,题为“饮酒”,原序说这些诗都是醉后写的,所以总题为“饮酒”,其实,作者在饮酒之后,醉眼迷离,心中多少有些快意,暂时忘却并远离自己在现实中的烦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大自然的纯洁、闲适、恬美融合在一起,眼睛里都是美的色彩、美的景物,山、鸟、花、霞、人交互相爱,亲切自然。
9、诗中问答妙趣盎然,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同样运用了设问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四、(22)《次北固上下》
1、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湾),“次”的意思是(驻扎 )
2.“风正一帆悬”的“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浏览完整试题4.赏析有误的一项( C )
A.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
C.颈联写出风景极佳,万事万物十全十美。
D.本诗仍然是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可谓触景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五、(23)《使至塞上》
1、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苏轼评价其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全诗有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各用四个字概括] ,与题目紧紧相扣。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仅扣题目“使至塞上”四字,交代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是问边。
B.颔联既是虚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想象枯蓬,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相思之愁。
C.颈联“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尾联写途中得知君情,语透雄豪,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争的关心
D.本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以垂直的孤烟衬托沙漠的寂静辽阔,茫茫无涯,以落日与淘淘黄河的奇妙组合极写边塞的荒凉,令人油然而生苍凉悲壮之情。
(2)这是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荒凉图景,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他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3)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因此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4)这两句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5、颔联以征蓬归雁自比,即景设喻,表达出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6、诗人描写沿途风光时,写的有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表现出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特点。
7、诗中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问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七、(25)《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1、“垂钓碧溪” 和“乘舟梦日边”这两个典故分别指什么?用典的用意是什么?
答:“垂钓碧溪”指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垂钓。“乘舟梦日边”指传说伊尹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用典的用意是借古人的实力激励自己,表达自己对前途的信心。
2、以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内心极度悲愤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选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苦闷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自强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4、选诗出自《 行路难 》,作者是李白,请再写一句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分)
5、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
⑴玉盘珍馐直万钱。( 夸张 )⑵多歧路,今安在?( 设问 )
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对偶 )
6、用原句填空:
⑴描写作者离京时内心苦闷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⑵反映朋友对诗人的深情厚意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⑶描写诗人对前途乐观自信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⑷描写诗人想到历史人物进而充满信心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⑸正面描写作者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揭露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B、表现诗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C、反映诗人在世路艰难中的痛苦和失望。D、表现诗人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
八、(26)自背《望岳》
1、作者是唐代的杜甫,字子美。
2、首句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的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首联写远望中的山势。
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造化钟神秀”写近望中的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
4、细望(凝望)之景的是(当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
5、诗人以“望”为线索,从远望到近望,细望终止望而生情,写景抒怀,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全诗未着一“望”字又句句扣题。
6、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会想到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诗中最后两句是千百年来众人皆诵的名句,请谈谈原因。
这两句诗富有哲理性,启迪性和象征意义。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 ,也反映了杜甫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站的高,看的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这种理想 和壮志激励着历代一切力争上游的人们。
8、请从“钟”字入手,对“ 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九、(27)自背《春望》
1、作者是唐代的 杜甫
2、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C)
A首联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颔联意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颈联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是抵得上万两黄金
D尾联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诗歌的体裁是五言律诗其中形象地表明作者忧思深重的句子是尾联。
4、这首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通过荒城春望触景伤情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或感时伤别、忧国思亲的感情。


展开余下试题5、题目中“望”的具体内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被后人称为千古名句的原因是什么
(1)拟人手法(2)含蓄未言时事则时可知矣(3)以花鸟可娱之物衬托诗人内心的忧伤痛苦。
7、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盛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 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
8、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泪惊心 这样写是否不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虽然面对美好的景物,也无法高兴起来,相反,它更增加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9、杜甫历来被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理解。
答:杜甫历来被人尊为“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短短的《春望》中得到表现。
十、(28)阅读唐代杜甫的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高者挂卷长林梢: ⑵唇焦口燥呼不得:
⑶秋天漠漠向昏黑: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对这首诗的有关语句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议论)
B、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叙事)
C、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景)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节所写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4、试分析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原因。

5、第三节“ ”一句诗与第一节秋风所破屋的内容上联系很紧密。
6、“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丧乱”指的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说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独”的思想内涵。

8、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诗歌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境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挂”、“飘转”等词写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
文写屋漏遇雨自己境遇之惨蓄势。
10、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他却反常态只写了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十一、(29)自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作者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
2、全诗贯穿着一条明显的叙事线索:开始写胡天飞雪的图景,接着写中军帐里的告别宴会,最后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形。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更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3、前十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色,紧扣诗题中的“白雪歌”三字,为送别作铺垫;后八句写送别友人的情形,紧扣诗题中的“送武判官归京”六个字,一边叙事,一边抒情。
4、理解填空:
① 咏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 以夸张的手法,承上启下,写出了诗人豪放的情怀和惆怅的思绪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 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流马行处。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描写了怎样的雪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固然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的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
全诗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6、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7、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⑴写雪后美景。“忽”字不仅写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⑵以春花喻冬雪,形象贴切,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
⑶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表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十三、(31)自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者唐代刘禹锡,乐天指白居易“酬”的意思是答谢。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第(3)句引用 典故表达了诗人 第(4)句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他能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5、烂柯人原指晋人王质,这里指作者自己。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的打击,长期被贬异地的愤懑及自我解脱之情。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十五、(33)《钱塘湖春行》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2、从诗中的初、早、新、才清晰的看出时令是早春。
3、“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句一句一景,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草没马蹄。
4、色彩美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绿杨荫”、“白沙堤”以外,你还能从本诗中读出哪些色彩?
答:碧水、白云、黄莺、紫燕、红艳的花、嫩绿的草。
5、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春景。
D、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等是 美不胜收。
十七、(35)自背《赤壁》
1、 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2、 诗的前四句写兴感之由,从折戟写起,以次引出对历史的慨叹,后四句是议论感慨,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3、 作者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感慨,写二乔的命运的目的是“二乔”在这里的形象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深刻警策,也是借古喻今,告戒当朝统治者要励精图治,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4、 请写出东、南、西、北风的诗句。
(1)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 古道西风瘦马。(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 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展开余下试题二二、(40)、阅读下面古诗《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岳阳楼记》。
2、这首词的上片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 之情;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 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古烟直, 长河落日圆”。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为主,着力渲染边塞景色的 ,尤其是一个“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孤寂、荒凉 ;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的矛盾心理。(2分)
6、用“/”划出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浊酒/一杯/家/万里 B、燕然/未勒/归/无计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将军/白发/征夫/泪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燕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起”。
C、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壮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9、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衡阳燕去无留意”是说衡阳的大雁不留意地离开了,可边防军人没有走,他们坚守在边关。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但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人”包括全体边防将士,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边地,也不免留下了思乡的泪。
D、诵读这首词,我们感觉到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我们,这就是作家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10、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理。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先、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二五、(43) 阅读宋代苏轼的古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1、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2、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 亲射虎,看孙郎。 ,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作者在本词中使用了“孙郎射虎”、“冯唐持节”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
孙郎射虎: 以孙权自喻,显示自己 过人的胆略与勇气。
冯唐持节: 希望朝廷召回自己,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
4、词中对出猎场面的描写,突出词人何种形象?
答:这首词写出猎,场面壮阔,气氛紧张而热烈,表达出词人狂放快意的情怀。
1、 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豪放派,你感到这首词就这一点看体现在哪里?
答:这首词写出猎场面,激动人心,全词感情豪壮高昂,音调激越铿锵。
二六、(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与(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了诗人强烈(思念亲人),却有不能相间的(无奈和痛苦)。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豁达的胸襟);体现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怀子由”表达诗人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词中代表实景景物的词语有(明月、酒、青天、风、朱阁、绮户),虚景是(宫阙)
6.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事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7.赏析有误的一项(B)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诗,“子由”指其弟苏辙 。
B.全诗的基调是伤感的,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C.上阕写(月下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
D.全诗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弄”字好在哪里?
(表现舞姿不断的变化,使人联想到动作的美妙)
二八、(46)阅读古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五十弦翻塞外声 翻:奏 ④点兵:检阅军队
②沙场秋点兵 沙场:战场 ⑤马作的卢飞快:作:像
③可怜白发生 可怜:可惜
⑥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牛 炙:烤肉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而醉,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梦回吹角连营”和“八百里分麾下炙”写一望无际的军营连着军营,处处炊烟烤牛肉,极言兵力的强大,军威大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义军的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从梦中回到现实,与前面九句形成强烈地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
3、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4、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1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人教版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