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73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官湖中学名星班08-09学年下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官湖中学名星班08-09学年下学期阶段检测
(高一必修三语文)
一、语言运用专项练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艺术表现成败的关键是如何在“万”中取“一”,以“一”包含.概括“万”,这就要求作者遵循特征概括的规律:以不全求全,以少总多,艺术家选取的题材,必须凝铸生活的深刻特征,能概括生活的丰富性和普遍规律。艺术表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 画一落叶而知秋意如杀
B.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 画一落叶而知秋意如杀
C.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 画一叶落而知秋意如杀
D.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 画一叶落而知秋意如杀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⑴上海不是“田园都市”,____;上海也不是“文化古城”,____。
⑵那雪不是飘落的,是吸附的,甚至像是枝桠本身渗透出来的,松软.晶莹.美丽。在阳光照耀下,_____,______,仿佛转眼就要绽开。
A.⑴ 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⑵ 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 到处是雪的蓓蕾
B.⑴ 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⑵ 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 到处是雪的蓓蕾
C.⑴ 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⑵ 到处是雪的蓓蕾 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
D.⑴ 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⑵ 到处是雪的蓓蕾 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
3.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4分)
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 。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
就决不能满足于蜗牛的步履; , ;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决不能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山寨文化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这种文化突出表现是通过模仿品牌产品类的功能和样式,快速占领市场,以满足广大平民的消费需求。
现在“山寨”文化已远远跃出了IT行业,甚至出现了山寨化妆品、山寨地板乃至山寨网站、山寨电影等等,“山寨”地盘正在急速扩张。究其原因,一方面,山寨产品为广大收入还处在中低水平的群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选择,弥补了消费中的段差——即太高消费承担不起,又要满足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因此,“山寨”版产品也许质量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存在侵权嫌疑,但价格一般都在普通收入人群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正如一些评论所说的那样,“山寨”现象更多的代表了“草根”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它以极低的成本快速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从而打破主流产品的行业垄断,让草根阶层也能以低廉的价格迅速享用到最新的产品功能。民间舆论评价说,“山寨现象彻底颠覆传统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 但这种产业因逃避管理,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也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引起广泛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存在即合理”,既然山寨文化能够存在,而且还风靡中国,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无需对其进行褒贬,应该任其自由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
根据文段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山寨文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
答:① ② ③
5、下面是一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测序的新闻,请从中提取两个最有价值的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15个字) (4分)
新华社电 加拿大卫生官员6日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科学家已经完成对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
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完成基因测序可以使科学家掌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运行机制以及反应方式,从而有助于疫苗研制工作,预计疫苗最早可于今年11月问世。加科学家说,基因测序发现,分别来自墨西哥与加拿大的病毒样本在基因层面上并无二致,这就排除了该病毒已经发生变异的可能。
最有价值的信息一: ▲
最有价值的信息二: ▲
二、古文阅读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选自《唐才子传·李白》)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十岁通五经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益傲放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以命之 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 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 天苍苍而高也
8.从文中找出体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个事例。(用原文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1分)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念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乃封陈平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挺身间行 间:抄小路
B.愈益幸平 幸:宠幸
C.召让魏无知 让:责备
D.汉王乃谢,厚赐 谢:感谢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子之居楚何官 ②发其志士之悲哉
C.①而无益胜负之数 ②而不在使者之目
展开余下试题
D.①诸将乃不敢复言 ②乃令张良留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王造反,项羽即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后来汉王又攻占了殷地。项羽为此怒不可遏,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
B.汉王跟陈平交谈一番后,当天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因不服气都喧哗鼓噪起来,汉王听到这些非议后,立即就怀疑陈平了。
C.魏无知向汉王推荐陈平是因为他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魏无知认为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候,对决定胜负命运有所补益的才能比守信义、重孝顺的品行更重要。
D.汉王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他并没有太大的功劳,并且如果不是魏无知,他也不会被汉王所用,表明了陈平的谦逊和不忘本。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念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⑶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⑷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课内抽检(共17分)
1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相如广成传(安置)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次拜)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脸色)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忍受)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伴) 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
沛公起如厕(去、往)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重金收买) 刑人如恐不胜(尽)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予更欲一觇北(窥视)
D.按诛五人(追求,查办) 其不仁兹甚 (更加)
恐年岁之不吾与(参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15.选出每组加点字解释都相同的一项(3分)ks5u.com
A.若 ①以为莫己若者 且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意 ①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其意常在沛公也
C.因 ①不如因善遇之 徒: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因击沛公于坐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D.负 ①秦贪,负其强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16.选出与所给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3分)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吾属今为之虏矣B.夫晋,何厌之有
C.我之谓也D.求人可使报秦者
17、名句名篇默写(8分)
⑴乱石穿空, ,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⑶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
⑷居安思危, 。 《谏太宗十思疏》
⑸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史记》的书生私见
费孝通
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②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图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③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④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⑤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⑥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⑦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页注16下找到《集解》①说:“ 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 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
⑧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京师的那本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②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
⑨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
⑩“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是60多年前老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费孝通。)
注释:①《集解》:南朝裴 注释《史记》的著作。②《索隐》: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著作,《述赞》是其中的一篇。
18.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9.文章第3段和第10段前后两次出现“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句话,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4分)
20.文章第3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第5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前后两次出现的相似性的话语,所指与含义有何不同?请作阐述。(6分)
21.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6分)
五、作文(70分)
22. 有人说高中三年如种树:高一的时间是固根本,高二是汲取雨水、阳光以求丰茂,高三是把高一时段的根系默默地延扎深壤。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请在下列关键词的提示下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思考。自然地使用一些修辞。(20分)
“教室窗南的水杉”“我的扎根感受”“在两周的时间里”“告别高一”
23.王澍在《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说:我们的城市建设在追求“高”“大”,是对“现代化”的“误读”崭新的城市在空壳着、严重缺失内涵。梁思成在《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中说:保留老城墙与现代化不抵触,它的存在会丰富人民的生活,连接历史,内化环境。
请本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原则,结合邳州正在进行的“再造一个邳州”现状,给李连玉书记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400字左右。(30分)
24.补写文字每处50字左右(20分)
新加坡有一个著名的节目叫“这不是理由”。
真的,女孩说:我不能赴你的约会,因为妈妈不许我晚归。这不是理由,不过是推辞。
老板说:对不起,我们的薪水一律这么多。那不是理由,只不过阁下不值得他破例。
没有时间写作?不,这更不是理由。
一位律师接受采访,记者问他:“业务繁忙如何抽空搞音乐?”他笑笑答:
人在爱得不够,努力得不够,用心得不够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开脱自己以便下台
高一语文必修三阶段测试语文答案
1.B(“芽萌”与“萌芽”.“叶落”与“落叶”的区别在于词性的不同,根据其前的数词“一”,应选名词短语)
2.A(“散淡”对应“田园”,“儒雅”对应“文化”;“ 枝桠闪动着春天的风情”与“阳光照耀”呼应,应在前,“到处是雪的蓓蕾”为“仿佛转眼就要绽开”做铺垫,应在后)
3. 示例:你如果是月亮,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2分)
假如你是一只鲲鹏,就决不能满足于燕雀的志趣。(2分)
4.①模仿性 ②快速化 ③平民化
5.一是疫苗最早可于11月问世;二是病毒变异可能已排除。
6(2分)(1)通晓(2)更加
7(3分)A(A.于是;B.拿,来;C.向,被;D.表修饰,表并列)
8(4分)
(1)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3)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只要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9(3分)D(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
10.D(谢:道歉)
11.B(A经由,通过,B主谓间/的,C转折,D于是,就)
12.B(“立即就怀疑陈平了”错)
13.
(1)(现今)楚汉抗衡,我荐举腹怀奇谋异计的人,只是考虑他的计策是否确实对国家有利罢了。(“距”“顾”“诚”“不”各1分)
(2)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望大王您明察!(“判断句”“愿”“察”各1分)
(3)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两人在啊。
(4)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4.C(A项“再拜”的意思为“拜两次”;B项“陪”的意思为“增加”;D项“与”的意思为“待”)
15.C 16.A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起初,阳武人陈平,家境贫寒,喜好读书。乡里中祭祀土地神,陈平担当主持分配祭肉的人,将祭肉分得非常均匀。里中的父老们于是便说:“好哇,陈家的小子做主分祭肉的人了!”陈平却道:“唉呀,如果我能够主持天下,也会像分配这祭肉一样公平合理的!”到诸侯国反叛秦朝时,陈平在临济事奉魏王魏咎,任太仆,他曾向魏王献策,但是魏王不听。有的人就在魏王面前恶语中伤他,陈平于是逃离魏王而去。后来陈平又为项羽做事,项羽赐封给他卿一级的爵位。殷王司马反楚时,项羽即派陈平去攻打并降服了殷王。陈平领兵返回,项羽就授任他都尉之职,赏赐给他黄金二十镒。
过了不久,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为此怒不可遏,准备杀掉那些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便把他所得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随即毅然持剑抄小路逃亡,渡过黄河,到武去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赐给他酒饭,然后就打发他到客舍中去歇息。陈平说:“我是为要事来求见您的,所要说的不能够延迟过今日。”汉王即与他交谈,颇喜欢他的议论,便问道:“你在楚军中任的是什么官职呀?”陈平说:“任都尉。”刘邦当天就授陈平都尉之职,让他做自己的陪乘官,负责监督各部将领。将领们因不服气都喧哗鼓噪起来,说:“大王您得到一名楚军的逃兵才一天,还不了解他本领的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且还反倒让他来监护我们这些有资历的老将
上一篇:
2009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下一篇:
《散文两篇》《拣麦穗》双课淘金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官湖中学名”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