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9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6]
2009学年度鄂州市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09学年度鄂州市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lj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伛偻 褴褛 海市蜃楼 屡见不鲜 B、债券 眷恋 誊写 享誉海外
C、试验 脸面 眼睑 敛声屏气 D、拾掇 啜泣 点缀 笔耕不辍
2.下列四项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丛冢 寒伧 打烊 癖好 罥烟眉
B、逶迤 卸货 裨益 贫窭 恃才傲物
C、斯混 缜密 神龛 发髻 汗岑岑
D、坟茔 颤栗 尸骸 罪愆 是非曲直
3.下列各句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与妻子举案齐眉,令世人称赞,然而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B、不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而企图通过教材的修订来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是改变不了语文教学的应试现状的。
C、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莺莺视老夫人的种种刁难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但正是这虚名微利拆散了有情人莺莺与张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愚昧落后的群众,如华家三人、花白胡子、夏四奶奶等;反动派、刽子手,如康大叔、阿义、夏三爷等;资产阶级革命者,如夏瑜。
B、莫泊桑的小说语言朴实优美、通俗易懂,他的代表作有《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等。
C、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D、戏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包含了:文学因素、音乐因素、美术因素、舞蹈因素等多种因素,紧紧围绕着演员的表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国际交流,信息共享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各行各业越来越注重对行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B、甲型H1N1型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迫使世卫组织被迫将流行病警告级别提升到最高级——六级。
C、许多网友认为,标榜“大众”和“草根”的山寨文化之所以能大行其道的原因,是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通人的文化需求、适应了大众文化的消费需求所致。
D、一份统计表格显示,我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成效。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当然,我们将继续保留这个格言。但是,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在这里罗格先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改革、求变的精神,适时的提出新世纪奥林匹克新格言。究其文化内涵,它寄托了人们对奥运会的美好希望。指出了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对运动员道德品质的要求。我们说,这是一个更加符合实际、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人文色彩的思维模式。倘若我们把新老格言放到现实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便会发现,新格言内涵更宽泛,人文色彩更强,是更高发展程度,具有更强现代化意识的体育理念。
其一,“更人性”是对理想的至高无上的人性观念的执意追求,如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将得到完美的体现和高扬。英国诗人蒲柏说:“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就在于本身。”庞德认为:“人是目的。”这无论是从那一个角度来说都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所谓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观念,又主要指人的自由、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在人和奥林匹克运动关系上,人是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形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手段,手段一定要服从目的,以目的为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一定要重视人,要研究人,研究人的需要,研究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真正幸福,并不断把奥林匹克发展的战备和目标调整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只有这样,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才能永远具有生机和活力。21世纪人类已经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体育,将人的发展作为21世纪的最高命题,其根本意义在于将人本价值取向代替“工具”的价值取向,从而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基于此,奥林匹克相应的提出了“更人性”的文化格言,从这个意义上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不仅如此,体育颂扬人性、关爱人生,要求社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更多的关注运动员离开奥运赛场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为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搭建理想的平台。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对罗格适时提出新世纪奥林匹克新格言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格言寄托了人们对奥运会的美好希望,并赋予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以崭新的文化使
命。
B、新格言内涵更宽泛,人文色彩更强,是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
C、指出了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对运动员道德品质的要求。
D、对奥林匹克的格言而言,新格言是一个更符合实际、更人性化、更具人文色彩的思维
模式。
7.关于人与奥林匹克运动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是目的,奥林匹克运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手段。
B、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只有调整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新
世纪奥林匹克运动才能永远具有生机和活力。
C、奥林匹克运动是对理想的至高无上的人性观念的执意追求。
D、奥林匹克运动一定要重视人,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真正幸福。
8.对新格言中“更人性”的内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解决人的自由、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些根本问题。
B、提出“更人性”的口号是为了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真正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C、更人性是为追求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完美体现和高扬。
D、更人性的内涵包含要求社会更多地关注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决他们的
后顾之忧。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育将人的发展作为21世纪的最高命题,意义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抛弃工具的价值取
向。
B、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奥林匹克提出的“更人性”的文化格言为人的全面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C、新格言的文化内涵是要真正实现人们对奥运会最高的美好希望。
D、新格言的提出不仅为运动员在奥运会的竞争中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也为他们在未来的
发展中搭建理想的平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语文读本》第四册,有删节)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分当引决 分:按名份
B、而不在使者之目     目:视线内
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貌:表面上
D、会使辙交驰 辙:车行之轨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臣以供养无主
B、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抢着夭而病者全乎
C、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吾与子之所共适
D、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写作者“求死”与“隐忍”的内心矛盾,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坚定信
念。
B、文章第五段两个“呜呼”,第一个表达作者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感情,第二个表达山河破


展开余下试题碎、国事难料的悲痛。
C、本文将叙事、抒情、议论完美地结合,充分表现了文天祥如日月经天的一身正气、至死
不渝的爱国忠心和救亡图存的报国宏愿。
D、文天祥到元营后,与敌人论辩,言辞慷慨激昂。后来由于吕师孟制造事端,接着又有贾
余庆向敌人谄媚讨好,文天祥不能回还,国事也不可收拾。
四、(24分)
13. 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3分)

(2)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分)

(3)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愚溪诗序》)(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第二句中的一“笑”一“闲”,包含了丰富的意趣?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说明。
答:

(2)三四两句可谓“淡而愈浓,近而愈远”,情景交融。这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简要说说他们所表现的意境。
答:

15.填空。(6分)
(1)“月”在古代诗歌中是经常被描绘到的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坊悄无言, ”,刘禹锡《石头城》中的“ ,夜深还过女墙来”。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3)《项链》是 国著名作家 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中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妇女形象。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⑴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⑵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⑶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⑷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⑸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⑹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⑺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⑻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⑼我究竟来自何方?
  ⑽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⑾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⑿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⒀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⒁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⒂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节选自《柔弱与柔韧》《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 2008年第3期
16.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1-8)段写到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内心感受又有哪些相似性。(4分)


17.你认为作者情感上最倾向于哪一个故乡?为什么作者最倾向于这一个故乡?(4分)


18.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来自何方?”而文题却做了肯定的回答:“故乡在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



19.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六、(12分)
20.下面一段文字中划横线的词语,有的可以或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将不能删去的词语的序号写在横线上。(4分)
记者从中国的①最大的②煤层气开发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了解到了③,煤矿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的④最大威胁之一。仅⑤据最近15年的统计,因⑥瓦斯事故而⑦死亡的人数,约⑧占煤炭行业工商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占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的70%-80%,直接的⑨经济损失超过了⑩500亿。
答:
21.下面是湖北电视台的台标,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相关知识,说说你对台标的认识。(4分)



22. 请根据下面的说法,另举两个例子。(4分)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便于人们学习和记忆。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再如:
(1)
(2)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这个好工人,问他能否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次品材料,干的是粗糙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早知道是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粗制滥造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作文,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期末考试答题卡
选择题(36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3分)

(2)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分)

(3)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愚溪诗序》)(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
(1)第二句中的一“笑”一“闲”,包含了丰富的意趣?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说明。
答:

(2)三四两句可谓“淡而愈浓,近而愈远”,情景交融。这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简要说说他们所表现的意境。
答:

15、填空。(6分)
(1)“月”在古代诗歌中是经常被描绘到的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坊悄无言, ”,刘禹锡《石头城》中的“ ,夜深还过女墙来”。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3)《项链》是 国著名作家 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中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妇女形象。
16、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1-8)段写到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内心感受又有哪些相似性。(4分)


17、你认为作者情感上最倾向于哪一个故乡?为什么作者最倾向于这一个故乡?(4分)


18、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来自何方?”而文题却做了肯定的回答:“故乡在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4分)



19、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答: (4分)
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9学年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