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07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宁夏平罗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2008---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08.7.8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现代文阅读(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 形骸(hǎi) 慰藉(jiè) 间或一轮(jiàn)
B.新正(zhēng) 炮烙 (pàoluò) 伶俐 (líng) 窈陷(yăo)
C.洎(jì) 俨然(yǎn) 官盛则近谀(yù) 怂恿(sǒngyǒng)
D.耷拉(dā) 骁勇(xiāo) 龟裂(guī) 门扉(fēi)
2.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情随事迁 咀嚼鉴赏 惴惴不安 礼上往来
B.藕断丝联 沸反盈天 落魄撩倒 闲情逸志
C.新颖别致 报残守缺 负隅顽抗 怨天犹人
D.正经危坐 熠熠生辉 自惭形秽 目不暇接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包:像用包袱兜
B.保民而亡,莫之能御也。 保:使-------安定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宾客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宗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以郑板桥为例,他一生愤世嫉俗,痛心疾首,其全部画作,几乎大都以兰、竹、石为创作题材。在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俯拾即是的肮脏世道下,他的孤独、苦闷和愤懑,唯有寄情于兰、竹。通过对花鸟画的拟人化构想,进而开始对世俗社会针砭时弊。但这些把文人画发展到极致,且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花鸟画创作,由于大多是士大夫阶层中那些同道文人们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对话,其绘画语言、语法上常常表现出晦涩难懂,就难免会曲高和寡,而不能为各阶层大多数人所接受。
A.痛心疾首 B.俯拾即是 C.针砭时弊 D.曲高和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了防止这次过境外交免遭再次被冷落的命运,陈水扁及其少数台独分子绞尽脑汁,搞了许多小动作,但结果还是极其尴尬。
B. 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C. 考试复习有三忌:一忌题海战术,二忌查漏补缺,三忌好高骛远。
D. 年轻时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不可以拒绝学习,就象一棵树苗,如果在生长阶段拒绝吸收养分而错过了生长期,未来的这棵树就永远在其他树的遮蔽下。
6.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记得小时候对雨有一种强烈的厌恶感,特别是像春天和现在的连绵细雨。
②觉得天空像是经过了某位水墨画大师挥毫泼墨过的宣纸,让人心中产生莫名的压抑与沉闷。
③那时还是住在郊外爷爷盖的那栋老房子的时候。
④于是心中盼望着快点雨过天晴。
⑤然而这连绵的秋雨似乎偏要与我作对,一下就是好几天。
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只能困在房子里不能随意出去玩。
A.③①⑥④⑤② B.①②③⑥④⑤ C.⑥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⑥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浏览完整试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庶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7、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集而响应 云:云彩
B、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C、度长絜大 絜:约束,拴套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高,强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瓮牖绳枢之子 ②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B、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9、下列句子与“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甚矣,汝之不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涉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如战斗力低,人员少,武器差等。但也有有利因素,因为都是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所以陈涉深得民心。
B、作者用秦不施仁义而亡、陈涉施仁义而胜的事实,来劝诫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实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覆辙。
C、文段将陈胜与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而秦却亡于陈涉首倡的起义的原因,在于秦朝不施行仁政。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句,暗含了对陈涉“氓隶之人”组织起义又使百姓再次受苦的责难。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共15分)
教授看门
何休
王教授评上教授两年后,学院专业设置走向市场,采煤专业撤消,他又不愿转型,成了闲置的教学资源。学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把王教授作为一个专门的议题来讨论,讨论的结果是:要么内退,要么到保卫处挂个号,守大门。
王教授才四十五岁,不到内退年龄,分管保卫工作的陈副院长找王教授谈话,王教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王教授上岗的那天,大家开玩笑说,这是学院有史以来职称和工资最高的守门员。
看门人一直都是聘请临时工,活儿也轻松,不外乎是为进出车辆开门,登记来访者,为晚归者开门等。上班第一天,王教授就捅了一个不小的娄子:中午,一老乞丐在学生食堂乞讨,被学生食堂管理人员撵了出来后,七弯八拐的跑到学院小餐厅里去了。此时小餐厅里,陈副院长正陪客人吃饭。
保卫处长向陈副院长深刻检讨后,打电话到值班室。王教授却一本正经地说,人是我放进去的,我没有违反工作细则。
保卫处长气咻咻地说,细则上写得很明白,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乞丐来要饭,他不是闲人。至于他是不是杂人,你没提供判断标准,凭我的主观理解,他不是杂人。
保卫处长是转业军人,王教授咬文嚼字,令他一时语塞,便气急败坏地挂了电话,火烧火燎地跑到大门值班室,对王教授说:现在我把工作细则的第五款改掉,凡是非本学院的师生,原则上不得进入校园,来办事的,必须有介绍信,来找人的,必须和相关责任人电话联系上,否则一律不放行。
保卫处长话音刚落,一份“值班人员工作细则补充说明”伸到保卫处长的鼻子底下:处长,请签字。保卫处长哭笑不得,他一边签字一边想,别人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兵遇到秀才,也难缠啊,这还是个开头,往后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
果然不出所料,半月后,陈副院长接到市政府一位领导的电话,说是建议学院换掉看门人。
陈副院长派保卫处长去调查,很快,保卫处长哭丧着脸来见陈副院长。原来,头天晚上,市委宣传部长吃请后回家,车行驶至学院门前时,内急了,司机跟他出主意,学院里面厕所多。王教授当班,死活不开门。宣传部长摇下车窗,借着酒疯指着王教授的鼻子骂:你一个看门狗,神气个鸟,老子有公干,快开门。
王教授从来没挨过这样的骂,气得脸发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来公干,拿出介绍信来。
宣传部长急了,一手捂着裤裆,一手掏出手机。把你们保卫处长的电话报来,我给他打电话。不巧的是,保卫处长手机关机,家里座机没人接。僵了几分钟,宣传部长内急难忍,只得喊司机开车,到大街上找一个角落方便。
了解情况后,保卫处长敢怒不敢言,因为王教授把自己签了字的那份“补充说明”放大五倍贴在值班室最显眼的地方。
一个学期下来,保卫处长想在开中层干部会议时,提议把王教授换掉。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是教务处长与学工处长先发言,保卫处长的发言放最后,所以,保卫处长还未来得及开口,学工处长发言时对王教授大加赞扬,还建议给予王教授“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本不是学工处的事,学工处长哪根神经搭错了吗?当然不是。
近几年,学生通宵上网现象非常严重,自从王教授看门之后,本院学生通宵上网现象锐减。
晚上十点后,王教授不放学生出门;清晨或上午,只要有面容憔悴的学生进校门,王教授就要验他们的学生证,如果没带学生证,王教授就用数码相机给他们拍照,再叫他们留下班级姓名学号,一丝不苟。有一次,有两个学生捂着肚子诈称生病,要去医院。王教授关切地问,钱带够了没有啊?我这里有五百块钱,你们先拿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俩学生拿着王教授的钱,在网吧门前徘徊了半小时,最后还是跑到药店买了一瓶感冒药,乖乖地回学校,把钱还给王教授。
会后,王教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教授看门,本身就是新闻,加上学工处长的渲染,本地报纸与电视台均对王教授作了专题报道。


展开余下试题再后来,省里下发一份文件,要求至少有一位五十岁以下、正高职称的党外人士充实学院领导班子。在所有教授中,只有王教授两个条件都符合。
王教授只看了一年大门,就成为院长助理,一年后,提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王教授,也就是王副院长,在就职演说中慷慨激昂地说,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
此后,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据说,这个岗位有很多人明争暗夺着呢。
(选自《当代人》,有删改)
11.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4分)

12.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的艺术魅力。(5分)

13.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二卷(共105分)
四、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外连衡而斗诸侯 。(2分)
(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分)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分)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分)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3)羁鸟恋旧林, 。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16.重温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2分)
(2)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3分)
(3)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4分)
“江南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秋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3分)
17.今年是祖国的六十周年华诞,下面是一首《祖国颂》的长诗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像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6分)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① ,为你唱起一千支一万支歌;
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② ;
③ ,也要融进广袤的胸怀,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18.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前面形成排比,并与首句尾句相照应。(3分)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像春天的清晰; , ; , :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像。
19.阅读下文,填上符合特定语境的话语。(4分)
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顾客甲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长了。”理发师笑着解释:“头发留长一点,让你显得潇洒文雅,而又含蓄深沉,颇为符合你的身份。”顾客满意而去。
顾客乙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短了。”理发师笑着解释:“ ① 。”顾客高兴而去。
顾客丙理完发,照照镜子,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却还这样说:“20分钟解决问题,理得太快了吧?”理发师从容回答:“ ② 。”顾客微笑而去。
答:①



六、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尘封你的心灵/青春的世界里/没有忧郁
不要学着冷漠/忘了给别人/给自己/一声笑语
不要蜷缩在书堆里/外面是花香鸟语/阳光属于你
青春如此可贵/需要你/欣赏、创造、亮出自己
生活如此美好/师恩、亲情、真诚的友谊/萦绕着你
世界如此辽阔/等着你/远足、寻访、探索奥秘
快打开/把心儿打开
去收获——
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种人生的美丽
请以“把心儿打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情感……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②不少于800字;
2008---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
期末考试答案卷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4、(1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0分)
(1)、
(2)、
(3)、
(4)、
16、(9分)
(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3)、(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每小题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分,每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每问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文(60分)
2008---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C、(A形骸hái。B炮烙 páo。C洎(jì);讪笑shàn。D全正确)
2、B、(A、上—尚;B、联—连、撩—潦、志—致;C、报—抱、犹—尤;D、经—襟)
3、D
4、D.(痛心疾首:指因某事悲伤痛恨到极点,这里“某事”无所指。俯拾即是:强调多而且容易得到,用于物不用于人,使用于“官场腐败、小人得志、阿谀奉承之流”对象有误。针砭时弊:与前面“世俗社会”重复。)(3分)
5、D、(A、“防止”“免遭”连用造成否定失当。B、“约近”“左右”矛盾。C、“忌查漏补缺”不合事理。)
6、D、
7.B.(A.云:像云一样,是名词作状语;C. 絜:衡量;D. 亢:高,强)
8. B.(A. ①之:结构助词,译为“的”;②之:代词,译为“这些”。B.两个“而”都是连词,都表顺承。C. ①以:介词,凭借; ②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D. ①为:动词,当作,作为;②为:动词,创作。)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9.B.(例句句式为状语后置,只有B项是状语后置;A.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主谓倒装句。)
10. C. (A. 陈涉“深得民心”的原因并非因为他的出身,而是因为秦的暴政失去民心。B.文中并没有“陈涉施仁义而胜的事实”。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没有责难之意,而是指:陈涉一人起来发难,秦朝的社稷很快就毁灭了。)
11.(4分)
①热爱自己的专业;②不计较工作岗位;③富有同情心;④工作一丝不苟;⑤敢于坚持原则;⑥关心爱护学生;⑦教育学生方法灵活;⑧具有远见卓识。
(答出2点给1分,答出3点给2分,答出4点给3分,答出5点给4分)
12.(5分)小说开篇便让教授当守门人,情节奇特,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教授工作一丝不苟,却放进乞丐影响领导食欲的低级错误,然而这又是没有违反规定,颇为有趣;门卫规则重新修订之后,应该不会有新的问题,可王教授的“执法如山”却又因“市宣传部长事件”让学院领导很尴尬;在保卫处长对王教授非常不满时,王教授却备受学工处长赞扬,还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更为离奇的是,原先面临内退的王教授最后又被提升为副院长。所以说,小说情节曲折,多处出奇制胜,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13.(6分)参考答案:
①小说的这种结局安排合理。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看起来好像是由于他的运气好,但联系小说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出,王教授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知识分子,工作有胆量,有魄力,有自己的见解,并且真正关心学生,工作中又善于采取灵活的方法,他被提拔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小说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这种结局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②小说的这种结局安排不太合理。从小说的情节中可以看出,王教授生活的环境充满尔虞我诈,而且王教授坚持原则,容易招致某些“当权者”的不满,兼且王教授又不会曲意逢迎,所以这样的安排是作者一厢情愿,并不符合小说中人物的性格。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
四:文言文翻译
14.(1) (秦)对外采取连横政策,使诸侯(互相)争斗。(2分 “斗”:使……争斗,一分;句意一分)
(2)(范增)举起所佩戴的玉玦多次示意项王(杀死刘邦)。(3分 “三”:多次,一分;“示”:示意;句意一分)
(3)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2分 “所以:“--用来---”1分,句意一分)
(4) 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还辞别什么呢”也可)(3分 “俎”:砧板,一分;“为”:呢,一分;句意一分。)
(5)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3分 “为国”的“为”是动词治理的意思:1分;“为------所-----”表被动,句意1分)
15.名句默写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功在不舍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池鱼思故渊,开荒南业际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潦倒新停浊酒杯
16.诗歌鉴赏
(1)(2分)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令人惆怅。(前4点1分,答对2点即可;“令人惆怅”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都可以得分。)
(2)(3分)三首诗中江南雨所含的不同感情:
杜牧:羁旅情愁,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1分)
李清照:国破家亡之孤寂与伤感;(1分)
戴望舒:理想无法实现之苦闷彷徨,之心绪茫然。(1分)
或:杜牧的江南雨是表达对亡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雨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李清照的江南雨寄托的国破家亡的孤独、伤痛之情。戴望舒的江南雨寄托的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求
标签:语文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平罗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