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7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7]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
2008-200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联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0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望海潮》)
(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千古江山,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7)请写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一事的结果: , 。
(8)《陈情表》中,李密自诉其奉召后的情状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 4题。
与韩荆州①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比值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待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②,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韩荆州:指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喜欢识拔后进,当时士人都很敬重他。本文是李白给韩朝宗写的一封请求引荐的信。②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A.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干: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
C.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辟:
D.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下车: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 爽籁发而清风生
B、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必若接之以高宴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 /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浏览完整试题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借“天下谈士”的话肯定韩朝宗的德高望重、援引贤才,进而以毛遂自比,不卑不亢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心愿,作为全文的纲领。
B、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才能,赞颂韩朝宗的学识与声望,并反复请求引荐,以表“待价而沽”的用意。
C、文中两次引证古人并历举韩朝宗提携后进的事例,委婉曲折地说明自己之所以希望“委身国士”“敢效微躯”的动机。结尾,李白表示准备进献礼物宝剑和美玉,希望韩朝宗能尽早引荐自己。
D、全文顿挫跌宕,起伏照应,笔力豪迈,但也夹杂着某些吹捧权势的庸俗之辞。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 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 遥见樵渔一路归。
(1)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现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出理由。(5分)
答:
(2)请任选一首分析其中细节描写的作用。(3分)
答: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8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8分)
6、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运:转,意思是老百姓就会转变念头。
(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岂有他哉?避水火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是否同意齐宣王攻取燕国?他的主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巴金的《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几级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周三彻底叛逆的道路。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忧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堂吉诃德遇见了一帮行人,后面还有一辆马车,车上是一位要到塞维利亚去的贵妇人的仆人。然而堂吉诃德却把走在前面的两个戴面罩、撑洋伞的修士当成劫持公主的强盗。他提起枪冲了上去。一个修士从骡背上吓得跌了下来。另一个落荒而逃。接着,他和贵妇人的总管比斯盖人大战一场。
D.堂•吉诃德第一次出游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横放在驴背上送回家。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就把他积存了一屋子的骑士小说全部烧掉,书房的门用砖封了。
E.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郊野里的三四十架风车当做一群巨人。他不顾桑丘的劝阻,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想砍断风车的翅翼。刚好这时起了一阵风,那风车将他连人带马都摔了出去。(《堂吉诃德》)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她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的幻梦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作答。
(2)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时,遇到的生平最伤心的一件事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第( )题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展开余下试题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9.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10.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 )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11.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先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 - 15题。(15分)
灵魂的镜子
李琬
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谈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裹挟着、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洪流里。
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灵魂的那面镜子。我一次次问道,难道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吗?
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一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造作、矫情的粉饰。如同一个远古的女子艰难跋涉途中,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前方葱郁的水草,脸颊被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有了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
(《散文2008精选集》)
1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学校搞话剧表演的一件小事,有何用意?请联系下文从内容方面作具体说明。(4分)
答:
13、文中画线句中加点的“几吨烟尘”指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灵魂的那面镜子。”
答:
14、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条概述“羞涩”有哪些自身的特质。(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5、作者认为羞涩是“灵魂的镜子”,这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身处现代社会的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评说。(4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6、请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任选二题)。(4分)
①《虞美人》叹尽亡国恨,
② 孔子育人有教无类,
③ 好书传智慧,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一款网络游戏登上了武汉小学教材,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上课时老师会教学生们怎么注册这款游戏,怎么使用游戏里的功能。学生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当地媒体报道称,该游戏进教科书标志着其安全性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本来反对孩子玩的一些家长也就此打消了疑虑。
而网友们对此则议论纷纷,赞成与反对的声音都有。
(选自《南方都市报》2009.3.31 有删改)
(1)请用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答题字数不得溢出格子)(2分)
(2)对以上报道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述。(答题字数不得溢出格子)(4分)
五、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报载,凡志愿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和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
选择一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8-200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考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联考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28分)
(一)1、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
(8) ,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2、(4分)A.干: B.许:
C.辟: D.下车:
3、( )(3分) 4、(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5.(1)(5分)答:
(2)(3分)答: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8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8分)6、(1)
①(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答: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 )(5分)
8、(5分)第( )题
100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9、( ) 10、( ) 11、( )
(二)(15分)
12、(4分)答:
13、(4分)答:
14、(3分)答:
15、(4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6、(4分)(三题任选二题做)
( ) ( )
17、(1)(2分)(答题字数不得溢出格子)
(2)(4分)(答题字数不得溢出格子)
上一篇:
2009年安溪一中高二年语文期末考试卷
下一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安溪一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