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89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95]
《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及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
基础训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牺牲既成 释: 2.贤贤易色 释:
3.见其二子焉 释: 4.自伐者无功 释:
5.饭疏食饮水 释: 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
7.小人之过也必文 释: 8.吾与点也 释:
9.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释:
10.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释:
11.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释:
1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释:
13.子皆勉之 释: 14.物或恶之 释:
15.运斤成风 释: 16.夫揭竿累 释:
17.饰小说以干县令 释: 18.王语暴以好乐 释:
19.家之与家之相篡 释: 20.强必执弱 释:
21.叔孙武叔毁仲尼 释: 22.多见其不知量也 释:
23.颜渊喟然叹曰 释: 24.仰之弥高 释:
25.循循然善诱人 释: 26.如有所立卓尔 释:
27.当仁 释: 28.子之武城 释:
29.莞尔而笑 释: 30.予所否者 释:
31.由也为之 释: 32.比及三年 释:
33.且知方也 释: 34.以俟君子 释:
35.舍瑟而作 释: 36.异乎三子者之撰 释:
37.为国以礼 释: 38.其言不让 释:
39.是故哂之 释: 40.于传有之 释:
41.必为鲧禹笑矣 释: 42.因为之备 释: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通假 释:
2.无欲速,无见小利 通假 释: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假 释:
4.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 通假 释:
5.富而可求也 通假 释: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假 释:
7.莫春者,春服既成 通假 释:
8.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通假 释: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通假 释:
10.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通假 释:
11.牵巨钩,錎没而下 通假 释:
12.夫揭竿累,趣灌渎 通假 释:
13.见利轻亡其身 通假 释:
14.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通假 释:
15.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益车百乘 通假 释:
16.仪封人请见 通假 释:
17.鲁孔丘与 通假 释:
18.以易之 通假 释:
19.其从辟人之士也 通假 释:
浏览完整试题
20.植其杖而芸 通假 释:
21.子路反见之 通假 释:
22.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 通假 释: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1.其妻子环而泣之
2.今一犯人之形而日
3.丈夫与之处者
4.无几何也
5.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6.恐吾无其实
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8.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9.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10.桀、纣暴乱
1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1.孔子下
2.止子路宿
3.不仕无义
4.欲洁其身
5.使王天下
6.民多疾病
7.而民说之
8.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
1.博我以文
2.是丘也
3.不吾知也
4.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5.自掊击于世者也
6.又奚以自多
7.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8.宋人有耕者
六、写出下列各词的多个义项
以不相爱生
1 .以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以仁者非之
2.之 此何难之有焉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恶 恶乎往而不可哉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4.独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更上一层楼
5. 更 岂更驾哉
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
彼何罪焉
6. 罪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
乃所以善吾死也
7.善
素善留侯张良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8.济 晋师济河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9.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10.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言必信,行必果
11.写出 “而”字在下列句中的意义及用法。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
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⑤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⑥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⑦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军之师。
⑧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⑨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⑩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七、解释加点字义,并翻译句义。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2.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阅读下列文字后作答。
(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用哪些修辞表现出孔子的什么精神品质?请简要叙述。
答:
2.文中加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结合浮云的特点具体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
强化训练
1.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B.植其杖而芸
C.所谓立之斯立 道之斯行 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古之学者为己。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D.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
3.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① 君子之至于斯也 ② 子路问成人 ③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④ 造次必于是 ⑤ 然而旱干水溢 ⑥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⑦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⑧ 本事不理 ⑨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⑩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A、①②③④⑦⑧ B、②③⑤⑥⑧⑨ C、①③⑤⑧⑨⑩ D、③④⑥⑦⑨⑩
4.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② 旷安宅而弗居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师行而粮食 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⑧饭疏食饮水
⑨足食,足兵,民信之 ⑩ 所谓立之斯立
A、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⑩ B、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⑥|⑩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⑨⑩|⑥ D、①④⑧|②③⑨|⑤⑦|⑥|⑩
5、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A、汤有天下,选于众 B、天下莫不与也
C、述职者,述所职也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前置句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知孔子教弟子应当 ( )
A以孝弟为本,亲仁为末 B以进德为本,修业为末
C以孝弟为本,仁爱为末 D以学文为本,修德为末
7.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在赞叹孔子( )
A人格之坚贞不屈 B教学之循循善诱
C胸襟之恢宏开阔 D道术之广大湛深。
综合训练
(一)
申徒嘉,兀者(被砍掉一只脚的人)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①。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②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③,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曰:“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④,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⑤!”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展开余下试题
【注释】 ①郑子产:郑国的大政治家。伯昏无人:假托的人名。 ②执政:子产曾是郑国执政大臣,故有此说。③大者:这里指广博精深的见识。④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善射者。彀(gòu):张满弓弩。“彀中”指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喻指人们生活的社会范围。 ⑤乃:仍。称: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师:学习
B.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后:看不起
C.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 状:陈述
D.而适先生之所 适:适合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子产性格的一组是( )
①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②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 ③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④子无乃称 ⑤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兀者申徒嘉与执政子产同窗共师,子产却以势傲人,不屑与申徒嘉同出共止。子产以社会地位衡量人的价值,因而“索人于形骸之外”,把申徒嘉“齐执政”的行为看作是大逆不道。
B.申徒嘉身上则洋溢着一种“等贵贱”的精神,他以“德”取人,因而“游于形骸之内”,彻底挣脱了社会上本末倒置的价值观的拘束。
C.申徒嘉为捍卫自我的尊严,针锋相对,据理反驳,最后终于使子产改变了态度。
D.在本文中,儒、道两家的价值观发生了碰撞,在二人激烈的言辞交锋中,刻画了申徒嘉外貌奇丑,品行高洁的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译文:
(2)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译文:
(二)
沈同(1)以其私问曰: “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2)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士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3),何为劝之哉?”
【注释】(1)沈同:齐大臣。(2)子哙:燕国国君,名哙,前 320—前 318 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厉行政治改革,并于前 318 年让位于相国子之,不久爆发内乱,齐国乘机攻占燕国,他与子之均被杀。此处所说“不得与人燕”,即指其让位之事而言。(3)以燕伐燕:朱熹《集注》云:“言齐无道与燕无异,如以燕伐燕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哙不得与人燕 与:给
B.或问曰 或:有的人
C.劝齐伐燕,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D.孰可以杀之 孰:为什么
2.以下各项中,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
A.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对齐国讨伐燕国的态度很明显: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去讨伐的。
B.在本文中,孟子认为,燕国能不能被讨伐,其衡估准则应该是和民众的利害、爱憎相一致的。
C.孟子认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的政措,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D.在最后一段中,孟子巧妙地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答案
基础训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释: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 2.释:动词,表示尊敬、恭敬3. 释:使……谒见 4.释:夸赞炫耀5.释:动词,吃 6.释:聪明、明智 7.释:掩饰 8.释:赞同 9.释:连词,表转折,可是、却10.释:变革11.释:改正12.释:继而13.释:鼓励 14.释:憎恶15.释:斧头16.释:高举17.释:追求18.释:告诉19.释:争吵20.释:压迫21.诽谤22.只,仅仅23.叹气的样子24.更加25.一步一步有次序地26.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27.遇到,面对28.往、去29.微笑的样子30.我31.灾荒、荒年32.治理33.等到34.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35.等到36.站起来37.陈述38.用39.谦让40.因此41.被42.替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1.女 通“汝”你2.无 通“毋”不要3.彫 通“凋”衰落4.乡 通“向”先前5.而 通“如”如果6.罔 通“惘”迷惑7.莫 通“暮”8.反 通“返”9.蚤 通“早”早晨10.见 通“现”明显11.錎 通“陷”12趣 通“趋”奔向13亡 通“忘”14敖 通“傲”15说 通“悦” 16.见通“现”,引见之意17.与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18.而 通“尔”,第二人称代词19.辟 通“避”,躲避 20.芸 通“耘”,耕耘21.反 通“返”,返回22.要 通“腰”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1.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3.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4.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5.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6.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8.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展开余下试题
9.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10.桀、纣暴乱(古义:暴力混乱;今义:暴动骚乱)
1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政治,古义:措施治理)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1.孔子下(名作动,下车)
2.止子路宿(使动)
3.不仕无义(名作动)
4.欲洁其身(使动)
5.使王天下 (名作动)
6.民多疾病 (名作动)
7.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8.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意动)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
1.博我以文 使动用法。
2.是丘也 判断句。
3.不吾知也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4.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5.自掊击于世者也 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6.又奚以自多 宾语前置句
7.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 状语后置
8.宋人有耕者 定语后置
六、写出下列各词的多个义项
以不相爱生(因为)
1 .以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
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
2.之 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
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厌恶)
3.恶 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坏的,不好的)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惟独,只)
4.独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更上一层楼(再)
5. 更 岂更驾哉(更换)
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经历)
彼何罪焉(罪过)
6. 罪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惩处,处罚)
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待)
7.善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
8.济 晋师济河(渡、渡过)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
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法)
9.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
10.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
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
11.写出 “而”字在下列句中的意义及用法。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表修饰:“地”)
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表并列,不译)
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表并列,不译)
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却”)
⑤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表顺接,不译)
⑥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表因果:“因为”)
⑦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军之师(表顺接:不译)
⑧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表顺接,不译)
⑨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语气助词,不译)
⑩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表转折“却”)
七、解释加点字义,并翻译句义。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餍:满足。 译:如果把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国君而夺取全部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的。
2.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去:摆脱,抛开。 译:这样,君臣关系,父子,兄弟关系、抛开利益关系、怀着仁义来互相交往,这样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过。
八.阅读下列文字后作答。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胸怀。
2.比喻。“浮云”游离无根,来去匆匆,表现出孔子轻视不义之财势的高贵精神。
强化训练
1.A(B芸 通“耘”;C道 通“导”;D要 通“约”)
2.D
3.A
4.B ①荒 :形容词作动词,开垦,开辟 ②旷: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空闲③劳、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使……辛劳④老:形容词作动词,尊重,爱护⑤粮:名词作动词,征集粮食,转运粮食 ⑥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⑦水:名词作动词,游泳⑧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⑨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⑩饭:名词作动词,吃
5.D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B省略句;C判断句)
6.B
7.D
综合训练
(一)
1.D 到、去
2.A①③表现子产傲慢的性格④表现子产知错能改的性格
3.D不是外貌奇丑而是身有残疾。
【译文】
申徒嘉是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跟郑国的子产
上一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试题
下一篇:
四川广安市高2010级2009-2010年度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先秦诸子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