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32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7]
高一语文上期中测试题(必修一)
湖南名校高一上期中考试题(必修一)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给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瞋目(chēn) 惩创(chuāng) 刀俎(zǔ) 百舸争流(ɡě)
B.颓圮(jǐ) 弄堂(lònɡ) 叱骂(chì) 戮力同心(lù)
C.青荇(xìnɡ) 横亘(ɡèn) 狭隘(yì) 长歌当哭(dànɡ)
D.喋血(dié) 游说(shuì) 参乘(shènɡ) 戛然而止(ɡā)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廖廓 作揖 窒息 婆娑起舞
B.桀骜 黯然 废墟 绿草如荫
C.萦绕 撰写 琐屑 见机行事
D.楹联 冒昧 安祥 峥嵘岁月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比较起来,都显得相形见绌。
B.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古道热肠之人,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一定二话不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对方。
C. 严格监督管理与考评淘汰制度,将使那些尸位素餐的懒官、馋官、庸官、贪官在国家机关再无立足之地。
D. 老舍自年轻时代起就有严重的自卑意识,即使后来在行时走运、大红大紫时也毫无张扬之意,尽量谦恭待人。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他积极支持这一建议,并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参观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B.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充分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C.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覆盖。
D.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发现这里的一切对我还是那么熟悉,我从来就没有真正忘记过它们。
二、(14分,5小题6分,6小题8分)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⑶真的猛士, , 。
(鲁 迅《记念刘和珍君》)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①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迁客:贬谪之人。贾谊曾贬官长沙,李白曾流放夜郎。②落梅花:《梅花落》,笛曲名,多悲意。
试分析本诗下联的写作技巧。
答:

三、(27分,7-12题18分,每小题3分;13题9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浏览完整试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B.秦地可尽王也 王:称王
C.籍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弃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不如因善遇之 B.具告以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臣为韩王送沛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9.下列各句对文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良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因此项伯在得知项军即将攻打刘军时特来劝张良先逃亡。
B.在接见项伯前,刘邦特意先向张良详细了解他俩的旧交情,这足见刘邦行事之谨慎。
C.张良救主有功,刘邦感激不尽,亲切地称呼对方为兄长,给他敬酒,并结为亲家。
D.项羽妇人之仁,改变主意答应不再攻打刘军,这为后来自己被刘所灭埋下了伏笔。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8分10-12题每题3分13题9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②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①木主:灵牌。②虞、夏:虞舜、夏朝。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归顺
B.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徂:通“殂”,死
C.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帮助
D.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厌:厌恶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倚歌而和之 B.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C.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伯夷列传》是伯夷、叔齐的合传。传中主要记载了三件事:拒受王位、劝谏武王、耻食周粟。作者随附议论, 极力肯定了他们的高风亮节及人生价值。
B.作者拿伯夷、叔齐行仁却饿死和盗跖为恶反寿终作对比,以质疑天道赏善惩恶的观点。但他有认识上的局限,把夷、齐阻周伐纣的行为称作了“积仁洁行”。
C.在作者看来,颜回好学向仁“糟糠不厌”却早夭,可类比夷、齐持义守节“采薇作歌”宁饿死。不平则鸣,司马 迁借以表达了对善人反遭厄运现象的不满。
D.伯夷、叔齐让位,不愿兄弟手足相残,是值得称道的;但因此而归隐首阳山,格调固然高尚,却导致了国家发 生内乱的后果,他们最终算不得“浊世清士”。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3分)
译文:
⑵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⑶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3分)
译文:
四、(23分,14-16题9分,17-19题14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16题。(共9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节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4.“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义?(3分)
答:
15.选文引用陶潜的诗句有何用意?(3分)
答:
16.结合上下文谈谈“三一八”惨案有何意义。(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19题。(共14分)
                愿化泥土
    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可是告辞出门,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一九二七年一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一九七九年四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马房里的轿夫老周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我摔断了左腿。我没有能好好地过关。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以后怎样活下去?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自己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有一次他们煮饭做菜,我帮忙烧火,火不旺,他教我“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983年6月29日
(节选自巴金《随想录》)
17.作者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所指的“事”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说“很自然”?(4分)
答:

18.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将“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还原为非比喻句。并结合该句所在段,简要回答这一设喻的作用。(5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19.简说《愿化泥土》中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以及给作者的影响。(5分)
答:


五、文章赏析(14分)
20.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5分)
(1)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愿化泥土》。
(2)从劳动者的形象的角度赏析《愿化泥土》。
六、作文(60分)
21. “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金顶上的一句警世箴言。对此,你想到了什么呢?它给了你怎样的启迪呢?请以“认识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A/B.颓圮(pǐ) C.狭隘(ài) D.戛然而止(jiá)
2.C/A.寥廓 B.绿草如茵 D.安详
3.A/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见,显得,与例句中的“显得”重复。宜去掉“显得”。 B.古道热肠:待人真诚、热情。 C.尸位素餐: 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D.大红大紫:指人事业顺利春风得意。
4.C/A.搭配不当,“安排”不能接宾语“问题”。 B.语序不当,“充分”应放在“调动”前。 D.主客体倒置,应改为“我对这里的一切”。
5.⑴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⑵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⑶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6.通感(2分)。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1分),由听觉诉诸视觉(1分),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2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2分)。(从虚实结合或借景抒情的角度来答也可)
7.B/籍:登记。
8.B/介词,起提宾作用,把。A.之:上句,动词,到,往;下句,代词,他。C.为:上句,介词,替;下句,动词,设计,想出。 D.而: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连词,表转承,却。
9.C/刘邦感激的对象不是张良,而是项伯。
10.D/通“餍”,饱。
11.A/而:连词,表修饰。 B其:上句,代词,代指武王伐纣,“以暴易暴”的行为;下句,副词,表揣测语气。C之:上句,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句,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D乃:上句,副词,表条件相承,才;下句,副词,表判断,是。12. D/伯夷、叔齐先投奔西伯昌,后耻于武王伐纣,才归隐首阳山。国家没有发生内乱。也算得上“浊世清士”。
13.⑴伯夷、叔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坚守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⑵神农、虞、夏的时代转眼过去了,哪里是我们的归宿呢?⑶孔子说:“道德见解不同,不能共同谋事。”
【文言文翻译】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心想:“何不去归附他呢?” 等赶到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车载着木制灵牌,号称奉文王的遗命,向东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绳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要发动战争,能说是孝吗?做臣子的要去弑杀国君,能说是仁吗?”武王身边的随从想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义士。”搀扶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守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来一些薇菜。用残暴取代残暴,不知自己错了!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死期近了,生命真是衰微啊!”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从这首诗看来,伯夷、叔齐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
有人说:“天道没有亲疏,常常帮助善人。”像伯夷、叔齐可以称得上善人了,不是吗?聚积仁德、修洁品行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七十二位贤人里,孔子特别赞美颜回好学。可是颜回常常闹穷,连最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最后还是早死了。上天报偿善人,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害无辜的人,拿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暴胡为,聚集几千徒众横行天下,反而能够寿终。这是依循哪种德行呢!这些是很重大并且明白显著的例子。至于说到近代,操守行为不循法度,专门违犯法律的,却能终身安逸享乐,富贵丰厚,几代不断。有的人选好了地方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不发愤去做,却遭遇灾祸的,多得没法数。我觉得很迷惑,倘若这就叫做天道的话,那么,这是天道呢,还是不是天道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不能共同谋划事情。”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说,“如果富贵能追求到,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到,还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吧”。“年岁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现出来。这难道不是因为有的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才显得另一些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轻吗?
14.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小的发展,都是由大量的流血斗争推动的(1.5分),但徒手请愿不属于这种推动力量(1.5分)。
15.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2分);并进一步表达了作者不支持徒手请愿的态度。(1分)
16.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1分);使苟活者看见微茫希望(1分);激励真的猛士奋勇前行(1分)。
17.指的事是:在巴黎,每天心魂回国一次去寻求精神的养料。(2分)说“很自然”是因为:“我”是在平凡而善良的人中成长的,即使暂处异国,也无法忘怀这种教育与情感。(2分)
18.还原:想获得一种信念以驱除私心杂念,进而获得精神的救赎。(2分)作用:承上,再现了作者曾被“私心杂念”所苦的迷茫与挣扎,巧用比喻以描绘心灵获救的艰难。启下,与“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相呼应,借助回忆以明确比喻的内涵。(3分)
19.形象: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等人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生活贫苦,受尽屈辱,但善良、慷慨、无私、忠心,具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语文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