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100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自然科学类下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
  十、(重庆市万州区2009届高三诊断性检测)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再见,兴奋剂
  15年前,当海洋化学家约翰‘海斯首创检测海底淤泥碳原子的方法时,他的本意是想解开这些已死微生物的生命历程之谜。也许他万万没有想到,体育界有一天会使用他的发明来检测药物作弊事件。通过改进海斯的检验方法,并用它来检测运动员尿祥中的碳原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奥林匹克实验室的医学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第一种可以明确检测合成睾丸激素(一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被大多数运动机构禁用的常见合成代谢类目醇)的试纸。这种新的检测方法被称为碳同位素比率测试(简称CIR测试),在最近若干广受瞩目的违禁药品事件中声名大噪——它不仅取消了短跑选手贾斯丁?加特林的百米赛跑世界记录,而且还剥夺了自行车手弗洛伊德‘兰迪斯2006年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资格。
  20世纪90年代末,CIR测试成为一项标准测试。在此之前,分析专家们依靠的是较为原始的尿样检测试纸,它只能检测尿样中睾丸激素和表睾酮的比例(即T/E比率)是否高出正常水平。不过,奥林匹克实验室主任唐H?卡特林解释说,在某些人体内,T/E比率天生就较高,因此必须还要经过连续测试,才能指认某个运动员确实使用了违禁药物。卡特林说。如果接下来的尿样中,T/E比率降低,体育官员就可以怀疑,起初T/E比率偏高是合成药物的结果,但是,假如接下来的检测结果与开始一致,官员就不得不宣布,这名运动员没有使用药物。卡特林指出,这种检测方法存在漏洞——只要某个人在整个检测期间,一直服用药物,他就能蒙混过关。
  体育界需要一种方法,能够明确分辨出人工合成的和人体制造的睾丸激素。卡特林及同事知道,他们需要在
  这种激素里找到一项特征鲜明的化学印记,以便他们追溯其中碳原子的真实来源。海斯以前发明的方法,能够鉴定
  他所研究的微生物遗骸生前食用的是海水中的二氧化碳,还是从海底淤泥里冒出来的甲烷——这正合卡特林之意。
  按照标准化流程,制药公司一般是从野生山药或者大豆中抽提碳原子分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睾丸激素。较之其他分布更为广泛的温带植物(Y,l如玉米),这些暖温带植物及其家族处理碳的方式存在着差异。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大豆家族所含的碳13(碳13是碳的一种同位素,比常见的碳12多出一个中子,因此原子量略重一些)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植物。
  如果某个运动员的尿样中,睾丸激素含有类似大豆的化学印记,一旦与同一尿样中的胆固醇和其他激素相比照,这些睾丸激素就会原形毕露——加特林和兰迪斯就是这样露出马脚的。其它用于对比的激素,就像所有由人体制造的化合物一样,含有高于大豆的碳13/碳12比率。我们食用的多种植物——从苹果到西葫芦,甚至到一头奶牛变成汉堡包之前所吃下的玉米——都为人体天然制造的激素打上了足可辨认的、含量偏高的碳13印记。
  CIR测试“让我着实吃了一惊”,海斯如是说,如今他供职于美国伍兹霍尔海鲜研究所。他解释说,想要改变天然分泌的睾丸激素的碳同位素印记,又使其他激素不受影响,这是不可能的。被受指控的运动员用滥了的借口,像身体脱水,饮用酒精等,将不再能为他们开脱。海斯指出,除非人体能够用某种人造化合物——例如运动员有时为了肌肉消炎而注射的可的松——来制造睾丸激素,天然激素才有可能带有近似人工合成的化学标记。


浏览完整试题  CIR测试还可以辨别一系列与睾丸激素有关的人造化合物。卡特林预测,CIR测试的功效能够让想使用类固醇类违禁药物的运动员们慎行——至少在禁药使用者们又找到一种新方法来打败测试系统之前,他们似乎应当留意一句格言:“吃什么像什么”。
  5.下列对CIR测试原理及功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CIR测试用于检测运动员尿样中的碳原子,它源于海斯开创的检测海底淤泥碳原子的方法。
  B.CIR测试通过“锁定”碳同位素比率这一特征鲜明的化学标记,能帮助检测人员追溯尿样中碳原子的真实来源。
  C.CIR测试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成为一项标准测试,它是第一种可以明确检测睾丸激素水平的测试方法。 
  D.CIR测试在最近若干广受瞩目的违禁药品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还可以辨别一系列与睾丸激素有关的人造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 扩大范围,原文是,“合成睾丸激素”。
  6.下列对海斯和卡特林的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斯认为,如果想要改变天然分泌的睾丸激素的碳同位素印记,就必然会影响其他激素。
  B.海斯认可CIR测试的作用,并认为它可以杜绝身体脱水.饮用酒精等开脱借口。
  C.卡特林指出,有人T/E比率天性较高,在现有条件下必须通过连续测试才能判断是否服药。
  D.卡特林认为,在传统的T/E比率测试中,未服药和一直服药两种情况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检测结果。
  答案 C
  解析 依据是第三节末句。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动员服用禁药后,尿样中的睾丸激素水平和表睾酮水平会持续不断地增长。
  B.不同植物家族处理碳的方式不仅与植物种类有关,也与它们生长的地域有关。
  C.人体可以用人造化合物作材料来制造带有近似的人工合成的化学标记的睾丸激素。
  D.只要我们多食用大豆家族植物,身体就会呈现出较低的碳13/碳12比率。
  答案 B
  解析 A项“持续”不当;C项偷换概念;D项过于绝对。
  十一、(云南省昆明市08~09学年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科学家合成染色体,人造生命即将诞生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汶特近日表示,他目前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形态即将正式诞生。这表明人类目前不仅可以“读懂”自己的基因组,而且还可以成功地通过人工手段进行复制。
  克雷格?汶特说,整个研究小组共由20名基因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组成,新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由381个基因片断和58万对基因密码组成,实验观测表明,新的人造染色体已经具备了自我复制的能力,这标志着实验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得到一种细菌细胞的染色体组,将其植入到一种近亲细菌中,随后被植入的染色体组开始复制生长,最终长成一个新的细菌。执行首次“染色体移植”项目的科学小组成员成功地制造出一个人造的染色体组,并仍在进行类似的试验,以便实现科研史上零的突破。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希望能制造出新的细菌种类,充当绿色能源以替代石油和煤,并能分解有毒废物,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大气中其他温室气体。
  美国科学家表示,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着质的区别,克隆是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而人造生命则是利用合成染色体作为基本要素创造新生命。克雷格?汶特说:“我们所说的是一项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世界的技术。制造人造生命还有许多关键要素,如细胞膜,它将允许人造生命细胞筛选出对生命成长有用的分子,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此外还需要一个基因体系,以控制细胞的功能,使细胞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繁殖或变异。最后,人造生命还需要一个新陈代谢系统,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并将营养转化为能量。人造生命将会在未来解决一系列目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几百万年来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有科学家提出,因为目前没有生物合成的相关监管规定,将来生物恐怖主义分子很可能利用这一技术制造致命病毒或生化武器,而实验室中的人造细菌是否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也让人忧心忡忡。对此,支持生物合成的科学家表示,生命并不是魔法,怀有宗教情结的老一代生物学家已跟不上科学的发展。
  5. 下面关于文中“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来自于一种细菌。
  B. “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由基因片断和基因密码组成。
  C. 这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是通过“染色体移植”制造出来的。
  D. “合成的人造染色体”已经具备了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的能力。
  答案 D
  解析 “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是克隆的基本特征,不同于合成染色体的“自我复制”。
  6.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汶特已在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形态正式诞生。
  B. 从“合成染色体”到制造人造生命还需要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的物质、控制细胞功能的基因体系和新陈代谢系统。
  C. 很多科学家认为,人造生命在未来能解决一系列目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D. 有科学家认为,人造生命的研究可能会被生物恐怖主义分子利用,实验室中的人造细菌必然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
  答案 B
  解析 A项删减了词语“即将”,混淆了已然和未然;C项张冠李戴,这是克雷格?汶特的说法;D项用“必
  然”偷换原文的“是否”,混淆了肯否。
  7.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A. 合成人造染色体的制造成功,使通过人工手段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复制成为可能。
  B. 如果能制造出科学家希望中的新的细菌种类,那么石油和煤在生活中将会被替代。
  C. 尽管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质的区别,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制造出新的生命。
  D. 人造生命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要付诸现实,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答案 B
  解析 B项夸大其辞。“新的细菌种类”可能替代的只是石油和煤作为能源的用途,石油和煤其它方面的用途它并不能替代。A项见“这表明人类目前不仅可以‘读懂’自己的基因组,而且还可以成功地通过人工手段进行复制”。C项由第三段开头的表述可以推知。D项从文中仍在继续试验和目前科学家关于这项研究的伦理和应用方面的争议看,结论正确。
  十二、(云南省昆明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掠夺式发展是地球无法承受之重
  不要再说“如果”、“但是”了,应该付诸行动。在十几年间,人类打乱了地球用45亿建立起来的一些平衡。地球是脆弱的,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会长久的。全世界专家的报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的发展方式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除了今天吸引我们消费注意力的石油之外,还有那些生命必须的资
  源——首先是淡水——因为受到破坏而再也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更不用说每年以1 6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的原始森林,随之一起消失的不仅是整个动植物群落,还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此外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影响,它们如今已经演变为一个恶性循环:洪水、酷暑、暴风雨……而这些仅仅是开始。随着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打算采纳跟我们一样的消费方式,我们陷入了一场全球困境。
  这种过度开发将不会惠及所有人。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中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人们因为石油、水和捕鱼而发生冲突……只要存在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这些冲突就不可避免。到2050年,有80亿到120亿人生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要迎接这样的挑战:协调人类的持续扩张和地球的有限资源;协调经济需求和生态的迫切需要。法国著名生态保护者尼古拉?于洛认为:“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这是一场人文主义斗争,涉及人类的未来。在此背后,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人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进步的方向在哪里?更多地消费还是更合理地消费?更多地生产还是更合理地生产?‘拥有’更重要还是‘存在’更重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科学家和生态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思考持续发展和资源有限的地球之间的协调性。有些人主张实现人口零增长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还有人寻找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使经济生产和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此产生。在1987年提交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它被定义为“一种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
  但是,富裕国家把他们生活方式中的一切改变都想象成被剥夺。1992年,老布什就宣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容商议”!人们的行为肯定要逐步改变。只不过,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社会各方人士如政治家、工业家、研究者和其他公民都动员起来。要合理采集资源,合理消费资源,寻找资源替代品,公平分配资源。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法国的负责人图弗诺说:“在20年中,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有可能扭转消费方向、改变运输的总量和发展对环境影响小的住宅。”
  5.以下各项,不属于“掠夺式发展造成的后果”的一项是     (  )
    A.人类生命必需的资源因为受到破坏而再也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B.原始森林快速消失,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也随之一起消失。
    C.人们因为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公而发生冲突。
    D.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答案 D
  解析 此项不属于后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掠夺式发展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如果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样的发展方式,人类将陷入
  一场全球困境。
    B.尼古拉?于洛认为“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唯一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C.世界各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主张不生育以节约迟早要枯竭的自然资源。
    D.“可持续发展”既考虑了当代的需要,也顾及到了未来的发展,不会损害后代对资源的需求。
  答案 D
  解析 A项不是“将陷入一场全球困境”而是“已陷入一场全球困境”,B项不是尼古拉?于洛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C项原文“实现人口零增长”不是“不生育”。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类的很多财富是靠掠夺地球资源、打乱地球平衡而获取的,要协调人类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矛盾,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极其重要的。
    B.人类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的矛盾由来已久,人类解决这个问题的努力也一直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C.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都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这是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
    D.在“可持续发展”中,政府的作为显得格外重要,其他力量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答案 C
  解析 西方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都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都”不正确。
  2008年联考题
  一、(08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英国科学称,与地球不同,红色的火星并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但如果地球探测器能够在火星表面下挖,当达到科学家们宣称的冻海层时,就极有可能会发现特殊的生命体。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已经发现了一些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这些特征很像地球上洞穴当中的一些特征。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地底生物圈活动的信号,以及附近地表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这些都会成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有力证据。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勒维斯?达特内尔说:“目前,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仍然生活在火星表面以下,在这些区域,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在寻找火星生命体时,很大程度上要首先找到火星上存在水分,但火星表面上水流的痕迹却是数十亿年前留下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最顽强的细胞生命,也无法在如此大量宇宙辐射的情况下存活。对于目前的科学家们来说,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火星上发现有水源存在。我们此前已经发现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一个冻海,这也是今后发射探测器需要确认的最激动人心的目标之一。”
  英国科学家还表示,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高浓度的甲醛其实就是由甲烷氧化而来,这也很可能会证明火星土壤里存在生命。科学家在火星表面上探测到的甲烷气体含量不大,可能只有1亿分之1.05。科学家的这一结论基于专门用来测定火星大气成分的傅立叶行星分光计在火星上探测到的一种不同于甲烷的气体——甲醛。英国科学家通过分析计算出火星空气大气的甲醛浓度为千万分之1.3,认为这些甲醛是由于甲烷的氧化产生的,并估计每年火星上大约有250万吨甲烷被氧化产生甲醛。勒维斯?达特内尔说:“我认为非生物过程不可能制造这么大量的甲烷,惟一的可能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我的结论是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展开余下试题  欧洲火星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显示,火星赤道附近一个叫埃利泽姆的地区曾被一大片冰冻海洋覆盖。英国科学家称,这片海洋约来源于500万年前的一次灾难性洪水,这是目前人们推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最有力的证据。
                                    (摘自《新浪科技》,有删节)
  14.下列不能作为火星上现在仍然存在生命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火星上发现了沼气和其他可能存在生物活性的迹象
  B.火星地表有硫酸盐黄钾铁矾聚集的迹象
  C.火星表面有陈旧的水流的痕迹
  D.火星的大气里含有大量的甲醛
  答案 C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火星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强辐射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
  B.在火星上发现水源,这是寻找火星生命的第一步,但目前火星表面没有任何有水源的迹象。
  C.在火星地表以下,宇宙辐射的伤害作用非常低,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生命体很有可能生活在这里。
  D.目前人们推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火星赤道附近数十亿年前的一次灾难性的洪水。
  答案 D
  16.“细胞生命体很难在火星表面存活”的原因是什么?
  答:                                。
  答案 火星不具备磁吸力和厚密的大气层,宇宙中的各种强辐射均可以直接散布在火星表面上。
  17.科学家勒维斯?达特内尔从“火星大气里还含有大量的甲醛”这一现象,推出了“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
  命”的结论。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文字,将这一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火星大气里含有大量的甲醛→                 →            →
  →                 →在火星的土壤里一定存在生命。
  答案 大量的甲醛是由大量的甲烷氧化而来 火星表面甲烷含量不大   甲烷是由生物过程制造而成
  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第二空与第三空内容可互换)
  二、(08济南市高三2月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来自蝴蝶翅膀的创意
  IMOD(干涉仪调节器显示技术)是一种新的显示技术,即便是在阳光照射下,它也能使手机的显示器清晰锐丽。它展现色彩的过程与蝴蝶翅膀的闪闪发光原理相同。
  下次你买手机的时候,可以仔细看看显示面板。因为这个矩形的小显示器将可能赋予“蝴蝶效应”新意义,当然这是在一切进展都如美国高通公司所希望的那样顺利为前提的。
  在气象学中,“蝴蝶效应”原意是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带来飓风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意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其实,IMOD与“蝴蝶效应”毫无关系,但这种采用了一组微观显示结构的技术却能产生出热带蝴蝶翅膀上的绚丽光彩。高通公司相信,它们的技术比起今天占主导地位的液晶显示(LCD)技术来有很多优势。显然,这项有着诸多优势的显示技术一旦登陆市场,可能真的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最重要的一点是IMOD技术会让手机电池减轻不少负担。这一特质将能使手机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手机上网、做文字记录、玩游戏、看电影和听音乐。这些功能对于必须使用背光才能阅读的LCD显示器是个不小的挑战,而IMOD显示器只需要反射周围光就可使用,这一点就非常利于电池管理。
  “IMOD显示器仅消耗手机电池6%的电量,这近乎是LCD耗电量的一半。”高通业务发展副总裁詹姆斯?凯西说。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微光环境下使用辅助背光,一部装配有IMOD显示器的手机在同样电力供应下还是会大大延长使用时间。“在一次典型使用环境模拟中,我们测算出一部装配有IMOD显示器的手机显示视频的时间为140分钟,而装配有LCD显示器的手机只有50分钟。”他补充道。
  由于依靠反射光,所以IMOD在强光环境下也易于显示。大多数LCD显示器在强光下会变黑而看不清楚,而IMOD则会更清晰鲜艳。“如果你使用手机看电影、小说、照片,你当然需要在不同的环境里有着同样的显示质量。”凯西说。
  IMOD显示器可在10微秒之内控制其最基本显示单元的开闭,这几乎比LCD显示器快1 000倍,这就是说IMOD更适合播放视频。而且IMOD显示器与LCD同样耐用,高通公司曾经对显示单元做过至少120亿次的开关实验,这相当于无故障持续使用7年。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LCD的替代选择,如OLED显示器、电子纸“e-paper”等。它们或多或少都分别具备较低能耗、快速响应、强光条件下高可视性等特性,但没有一款产品能像IMOD显示器那样集成了所有这些优点。这也正是高通公司充满信心的原因。
  (节选自2007年11月2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蝴蝶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蝴蝶效应”原是气象学中的一个名词,指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
  B.“蝴蝶效应”意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
  C.“蝴蝶效应”是指手机显示器采用的一种能使显示器产生蝴蝶翅膀般绚丽光彩的技术原理。
  D.“蝴蝶效应”是借指IMOD(干涉仪调节器显示技术)一旦登陆市场可能会引起的一种意想不到的效应。
  答案 C
  解析 IMOO与“蝴蝶效应”毫无关系。
  7.根据文意,下列对“IMOD技术”所具有的优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IMOD显示器的显示单元曾经受过至少120亿次的开关实验,可以确保手机持续使用7年无故障。
  B.IMOD技术会让手机电池减轻不少负担,这一特质使手机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因为采用了IMOD技术的手机只需要反射周围光就可使用。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5年高考3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