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78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81]
09模拟卷\邗江中学模拟试卷
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邗江中学)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掎角之势 收拾/拾阶而上 甲壳/金蝉脱壳 折本/百折不饶
B.解数/解甲归田 山脉/一脉相传 蹊跷/独辟蹊径 着凉/着手成春
C.叱咤/姹紫嫣红 埋怨/阴霾不散 寒暄/烜赫一时 偌大/唯唯诺诺
D. 肯綮/罄竹难书 龋齿/踽踽独行 不啻/瓜熟蒂落 朔气/追本溯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财政部在公布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之后,媒体就问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其官员竟然说,他们没有研究依据,只是这个数字听上去比较顺耳。
B.我们对腐败向来是深恶痛绝的,但长久以来,我们已司空见惯了腐败官员贪污受贿、穷奢极欲的丑行,我们的心正在变凉、变硬,变得麻木,变得无奈。
C.就诺贝尔和平奖而言,获得提名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荣耀,一旦获得提名者或最终入选者触痛了某些权力机构的神经,那背后的公关游走便不可避免。
D.至今不少高校上市公司除在技术上拥有若干优势外,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着“短板”,“高校概念”在风行数年之后,已无人问津了。
3.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3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 项 比 例 票 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4. 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的意见征求”尤为引人瞩目。也引发了教育界和舆论界的大讨论。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和,学生负担太沉重,这似乎成了两难命题。请以“高中文理分科应该取消”或“高中文理分科不应该取消”为开头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要求:①从反面进行阐述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80字(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扈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
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穀曰:“非不知其才,然载命薄,恐不能胜。”朴曰:“公为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诰。及为学士,居岁中病卒,年三十六。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载与张昭、窦俨、陶穀、徐台符等俱被进用。穀居数人中,文辞最劣,尤无行。昭、俨数与论议,其文粲然,而穀徒能先意所在,以进谀取合人主,事无大小,必称美颂赞,至于广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皆为颂以献,其辞大抵类俳优。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浏览完整试题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奕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上,而强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有删节)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知制诰,迁翰林学士 知:执掌
B. 然载命薄,恐不能胜 胜:承受
C. 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 易:改换
D. 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 治:治理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昭、俨数与论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 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D. 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王朴非常器重扈载,就向李穀推荐,李穀认为扈载命薄,长期未予任用,在王朴的追问下,方拜知制诰。
B. 陶穀文辞粗劣,人品很差,善于阿谀奉承,曾制作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进献给皇帝以邀宠。
C. 作者用下棋比喻治国,知道棋子的用处并能将其放在恰当的地方就获胜,胜者所用的棋子就是败者所用。
D. 作者认为盛世和乱世虽然相去甚远,但是形成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是改变了君子和小人的位置而已。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4分)
(2)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2分)
(3)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①何处有花枝?
①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本诗题为“流莺”,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 (4分)
(2)清代诗评家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
⑵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⑶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⑸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⑹ , ;馋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美丽的嘉荫
苇岸
踏上嘉荫的土地,我便被它的天空和云震动了。这里仿佛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我所置身的空间纯净、明澈、悠远,事物以初始的原色朗朗呈现。深邃的天穹笼罩在我的头顶,低垂的蓝色边缘一直弯向大地外面,我可以看到团团白云,像悠悠的牧群漫上坡地,在天地的尽头涌现。尽管北面的地平线与南面的地平线在视觉上是等距的,一种固有的意识仍然使我觉得,南方非常遥远,而北方就在我脚下这片地域。我的“北方”的观念无法越过江去,再向远处延伸,我感到我已经来到了陆地的某个端点。看着周围那些千姿百态的云团,每观察一个,都会使我想起某种动物,我甚至能够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四肢和面目。它们的神态虽然狰狞,但都温驯地匍匐在地平线上方,我注视了很久,从未见它们跑到天空的中央。它们就像一群从林中跑出饮水的野兽,静静地围着一口清澈的池塘。
  蓝色的黑龙江,在北方的8月缓缓流淌。看到一条河流,仿佛看到一群迁徙的候鸟,总使我想到许多东西。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事情;想到它将要路过的地方、将要遇见的事情;想到它或悲或喜的结局。想到法国诗人勒内•夏尔“具有一颗决不被这疯狂的监狱世界摧毁的心的河流/使我们对天边的群峰保持狂热和友善的河流”(《索尔格》)的颂歌诗句。河流给我们带来了遥远之地森林和土地温馨的气息,带来了异域的城镇与村庄美丽的映象。我常常想,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让它把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同我一样,对上游充满美好的憧憬和遐想。
  嘉荫仿佛是一个蹲在黑龙江边上的猎人,它的背后,是莽莽苍苍的小兴安岭。我不了解嘉荫的历史,不知道它诞生的时日和背景,我所看到的是一座美丽清静的河边小镇。走近它,我感到很温暖。这温暖的感觉,不仅来自它橘黄的色调,双层门窗的屋舍及每个院落的桦木段垛,更来自它温和的居民。走在嘉荫的街上,即使你的感官天性迟钝,你也会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从人们的神态和表情我能够看出,只要你开口,他们会乐于回答你任何问题;只要你请求,他们会给予你任何的帮助。以后我还会走很多地方,但这样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将终生难忘。


展开余下试题  在嘉荫江岸的堤下,汛期过后,便裸露出一片狭长平坦的沙滩,积满沙砾和细屑的卵石。边民在这里网鱼、洗澡、冲涮家什,妇女们将洗净的衣物晾在光洁的石子上,拖运原木的江轮停泊在一旁。在江水遥遥的对岸,散落着一排醒目的白房子,阔大方正,它们沿江而列,仿佛在同此岸的嘉荫小镇相互呼应。那里偶尔会传过几声狗吠或若断若续的歌声。一种浓郁的家园氛围,一种和平的生活气息,弥漫在河水两岸的寥廓空间。
  嘉荫,这是一个民族称作北方而另一个民族称作南方的地方。站在黑龙江岸,我总觉得就好像站在了天边。对我来讲,东方、西方和南方意味着道路,可以行走;而北方则意味着墙,意味着不存在。在我的空间意识里,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无法形成完整的四方概念。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我想得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那时人们走在大陆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
1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嘉荫的独特的美丽的?请分条概括。(6分)
12.文章开头一段是如何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者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用是什么?(6分)
13. “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5分)
14. “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作者为什么会感到自卑?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论散文精神
林贤治
散文面对大地和事实,诗歌面对神祇和天空。散文一开始便同历史、哲学集合在一起,诗歌则始终与音乐相纠缠。散文本属陈述,希腊人称散文为“口语著述”,罗马人称“无拘束的陈述”;诗歌却规避陈述,总是设法在事实面前跳跃而过。
散文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直接的语言文字形式。散文形式与我们生命中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处于同构状态。
失却精神,所谓散文,不过一堆文字瓦砾,或者一个收拾干净的空房间而已。
  散文的内涵,源于个体精神的丰富性。
  “统一”是精神个体性的天然杀手。藉“统一”而求文化—文学的繁荣,不啻缘木求鱼。
  散文精神对于散文的第一要求就是现实性。惟有现实的东西才是真实可感的。
  缺陷是最大的真实。由于精神的犷悍,作家便获取了暴露全体的勇气。写真实本身是一场文化批判,削肤剔骨,势必在主体和客体内部同时进行。无动于衷的歌颂膜拜且不必说,说及批判,竟可以与己无关,—此等洋洋洒洒,貌似战斗的文字,其实乃蒙面的骑士所为。
  生存的时空即构成所渭现实。
  哲学家说,现实的是合理的。然而,现实又是必须加以改变的。
  作为作家的一种生存方式,写作同样存在着一个变革现实的课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三大勃兴时期:春秋、魏晋、“五四”,都是王纲解纽,偶像破坏时期。相反,极权政治,定于一尊,必然结束散文的多元局面。《文心雕龙》谓“秦世不文”,便是明证。
  可见为文难,写真实更难,尤其在专制时代。
  作家必须真诚。由于真诚,散文写作甚至可以放弃任何附设的形式,而倚仗天然的质朴。对于散文,表达的内容永远比方式重要,它更靠近表达本身。
  散文精神因它的定向性而成为一种宿命。它高扬反叛传统的旗帜,以此鼓动有为的作者。可是,由于“死亡惯性”,也称惰性的强大势力,人们总是守在经典的食槽里,安于一瓢饮。
  传统不是过往的故事,传统是现时性的。反传统必然同时意味着反时尚。构成传统秩序的东西,很可能有过生气勃勃的时候,然而一旦形成规则,便开始失去生命力。所以,作家只须遵奉自己的生命逻辑和思想逻辑。个体精神的介入,是对于传统和死亡的战胜。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创作才称得上是生命的奉献。
  散文精神不平而非适意,偏至而非中和,鼓动而非抚慰。它敌视纪念,敌视模仿,而致力于即时的创造。创造性写作是一种叛逆性行为,形式的革新,原本便是精神鼓动下的文字哗变。
  所以说,任何新生的艺术,其实已是再生。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散文求真,诗歌求美,因此散文要反映现实,诗歌则不应该反映现实。
B.专制、极权是精神个体性的天然杀手,它必将扼杀文化—文学的繁荣。
C.散文表达的内容永远比方式重要,散文写作最好放弃任何附设的形式。
D.传统很可能有过生气勃勃的时候,但也一定会失去生命力,走向死亡。
16.散文精神对于散文有哪些要求?(6分)
17.作者认为散文应具有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当时,《新青年》同人“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很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者献策。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展开余下试题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动。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16.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6分)
17.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6分)
七、作文(70分)
人生之所以充满神奇的魅力,也许就因为生命中有着太多的偶然。一次偶然,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何谓偶然,博尔赫斯说:所谓偶然,只不过是我们对复杂的命运机器的无知罢了。
“偶然”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感悟,请以“偶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加考题(文科考生必做)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此着力不着力之分,学之者不必专一而逼真也。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 ——谢榛《四溟诗话》
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
20.文中提到的陶谢和子美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21. 陶谢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的,请写出这个诗歌流派的名称。(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不仅思想内容“深切”在艺术形式上也颇多创新。《狂人日记》是一篇日记式的小说;《头发的故事》是一段“聊天记录”;《白光》有意识流的特质;《孔已己》、《阿Q正传》很像人物传记;《一件小事》、《兔与猫》、《鸭的喜剧》像散文。
B.《边城》寄寓了沈从文“美”与“爱”的文学理想 :翠翠是美与爱、自然与神性的最高结晶;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既反映出湘西淳朴善良人们的人性之美,又反映出他们在“自然”、“人事”的偶然变故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C.《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宝玉挨打后,宝钗劝慰他:“你可都改了吧!”黛玉深情地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都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性格。
D.《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对海抱着无限的好感和深情,把海想做一个女人,一往情深地把海称作“她”,老人对海中的生物也抱着喜爱之情,他喜爱飞鱼、柔弱的黑色小燕鸥、闪着彩虹般颜色的僧帽水母,也喜爱绿色的海龟和玳瑁。
E.《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初期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刻画了一个冷酷、狡诈、贪婪、吝啬的暴发户典型形象,深刻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23.简答题(10分)
(1)“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关羽忠勇性格的重要情节,请写出五关中两关的名称(2分)和六将中三将的名字(3分)。
关名:
将名:

(2)《雷雨》中哪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贯穿全剧的主线?(2分)请简析周萍与蘩漪、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大海之间关系的复杂性。(3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在中国政治传统中,知识分子与国家权利的关系在三级间跳摆,合作、反抗、失语。相应的知识生产,特别是思想生产,总被看作是政治事业,导致持批判立场的独立知识团体很难在社会中长久生存下去,更遑论以知识生产的方式,独立地、持续地参与社会变革的深耕工作。
异议不仅是作为态度上的简单反对,还是对高蹈理论的修正,是对流行概念和话语的祛魅,而这一切都扎根于对历史纵深和现实社会演进的思想深耕和现实调研。对一个社会来说,异议的存在,不仅是补充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还意味着社会演进多了一个选择方向上的维度,和多了一套社会偏离健康轨道行驶时的刹车装置。
异议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对主流话语的一味附会,而是“求是”的独立思索与探求,是一种知识生产上的创新努力。给异议思想提供容身之地,实际上就是承认独立的进行知识生产应该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目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一系列改革都在有待破局,当今世界局势也处在大变革的起点上,任何垄断知识生产,垄断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解释的行为,都是在扼杀着有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多事之秋,更应呵护“智力激荡”。
24.从材料看,对现实社会来说,异议具有哪些存在价值?(8分)
25.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应如何呵护异议这样的“智力激荡”。(7分)
参考答案
1.【C】 A项甲壳/金蝉脱壳B项山脉/一脉相传D项肯綮/罄竹难书,读音相同<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09模拟卷\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