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6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5]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九月月考.
西安铁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
语文试卷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一、语言知识(16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勖勉xù 蕈菌xùn 皲裂cūn  憎恶zēng
B.歌姬jī 掣肘chè 蹭蹬dèng  长歌当哭dāng
C.扃牖jiōng 皮辊gǔn 饿殍piǎo  箪食壶浆sì
D.与闻yù   轧账gá   度量衡liáng  踽踽独行j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下娱乐圈中的某些男星,常常流露出宛如古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那喀索斯迷恋自己湖中倒影一般的风情神采,自矜其美,顾影自怜。
B.行不到六七里路,远看雪白色一片,走近只见山谷中成百上千的白色蝴蝶,如沸沸扬扬的鹅毛大雪,上下左右翻飞和穿梭。
C.在美俄等海上强国的濒海战略带动下,亚太地区沿海各国也纷纷扩大各自的海土面积和海洋权益,濒海争夺风声鹤唳,日益显见。
D.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B.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
C.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应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D.美国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其间美元的角色,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容,实不为过。
4.以下句子选自《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一文,请理顺文脉,选出句序正确的一项( )
①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正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耐寒。
②甚至在露宿山野、寄身草莽的时候,他还是要燃枯草照明,坚持写游记。
③霞客出游,主要是依靠自己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处又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④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霞客在一日行程的终了,总要把当日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⑤至于人事的挫折,如遇盗绝粮的事,那就更不必说了。
⑥有时日行百余里,到晚上还要在危垣破壁之下,点起油灯进行写作。
A.①⑥③④②⑤ B.③①⑤④⑥②
C.③④⑥①②⑤ D.③①④②⑥⑤
二、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默写(14分,第5题4分,第6题10分)
5.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校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当时见到的本子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整理编校,才定名为《战国策》。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汉武帝时曾继父职做太史令,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著有《史记》。《荆轲刺秦王》即是《史记》中的名篇。
D.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浏览完整试题6.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再别康桥》)
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③“–––––––––––––––––––––––––––––––––,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④女也不爽,––––––––––––––––––––––––––––––。––––––––––––––––––––––––––––––,二三其德。(《氓》)
⑤昔我往矣,––––––––––––––––––––––––––––––。––––––––––––––––––––––––––––––,––––––––––––––––––––––––––––––。(《采薇》)
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史》其二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
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磾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
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四、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9-11题每题4分)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
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史记•陈丞相世家》节录)
笠翁曰:陈平不对决狱、钱谷之问,论者皆谓能持大体。以大臣不当亲细务也。予谓开千万世堂高帘远之门,而使下情不能上达者,必此言也。盖文帝此问,重民命也,惜民力也。虑有司用刑之滥,以致失入者多,国家费用之繁,以致聚敛者众。为宰相者,正当因其势而利导之,劝之省刑罚,薄税敛,而乃以夸诞之词掩其疏略之过。幸文帝天资充实,不为外物所阻,始终得遂其仁心。万一惑于陈平之言,则三代之治,何由复见于文景之世哉?
(清•李渔《笠翁别集》节录)
9.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B.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C. 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而乃以夸诞之词掩其疏略之过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10.一般人认为陈平能持大体。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陈平能持大体的一组是( )
①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②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③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这宜 ④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 ⑤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⑥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11.对后面李笠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锐利的眼光看穿陈平回答的实质是用虚夸不实之词来掩饰其疏略之过。
B.从历史的角度指明陈平此言的危害是使下情不得上达,大臣不当亲细务,那皇帝就更不当管了。
C.认为孝文帝问钱谷出入是重民命,问决狱多少是惜民力,是仁爱之心的表现。
D.赞扬孝文帝天资仁厚,不受陈平之惑,始终得遂其仁心,否则,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就不可能出现了。
12. 翻译下列原文中画线语句
①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3分)
②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3分)
③予谓开千万世堂高帘远之门,而使下情不能上达者,必此言也。(4分)
④虑有司用刑之滥,以致失入者多(3分)
五、现代文阅读(13-15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展开余下试题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13.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代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简书写,所以称为“经”。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作“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六、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6.阅读下面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大量新词与社会大变革相伴生”的原因,要求不超过18个字。(8分)
语汇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如果单从现象上看,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汉代、南北朝、“五四”前后和解放初期,都是新词语出现的高峰期。为什么大量的新词会与社会的大变革相伴而生?这还需要细细辨析:先秦时百家争鸣,各派思想学说在相互辩难中,促成了大量新概念、新词语的产生;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大量的佛教词语;“五四”前后,西方文化思想、科学技术大量引进,新的政治、科技词语大量涌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方面的新词语尤为活跃,如“知识经济”“资本运作”“资产重组”“世贸规则”等等。物理学中的核裂变之际,各种微粒高速碰撞,产生新的微粒,语言现象与之类似。
答:
17.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60字左右;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寓意,60字左右。(12分,两小题各6分)

①内容:
②寓意:
18. 试为山西王家大院的一副楹联撰写下联(2分)
静观星月感百年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铁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
语文测试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4分)
1. C  (A皲裂jūn B长歌当哭dàng D度量衡liàng)
2. A  (A顾影自怜: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B沸沸扬扬:比喻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用于声音、场景等,不用于大雪。表示雪飘洒得多而杂乱,应当用“纷纷扬扬”。C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应当用“风起云涌”。D特立独行:形容人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3. D  (A“中风发作”并非“疾病”。B句中有脱漏,造成杂糅,在“也肯定不会”前少了“不剃光头者”。C“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不能对应“被国人称为‘墨宝’”。)
4. B  
二、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默写(16分,每小题4分)
5. C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中的名篇)
6.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
③大行不顾细谨
④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⑤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7.答:①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唯门第是举”的政治时弊(西晋门阀制度)的抨击。(2分)
②抒发了对门阀制度下庸碌世族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埋没屈沉这一社会不公的愤懑不平和悲叹。(3分)
8.答:①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
②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2分)
③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递深入,情感也自沉郁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抒写出怀抱。(2分)
四、文言文阅读(25分)
9.D (A“责”,一是“询问”,一是“责惩” 
B“让”,一是“埋怨”,一是“谦让”;另一说“不辞小让”是“无须回避小的责备”。这里暂且以课下注释为准,提醒学生应综合判断为妥。
C“以为”,一是“认为”,一是“以之为”
D“乃”,竟然)
10. C(①是陈平以退为进的谋略⑥是陈平对周勃的责问)
11. C(问钱谷出入是惜民力,问决狱多少是重民命。)
12. 翻译下列原文中画线语句
①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3分)
我主管群臣!陛下不知我愚笨平庸,使我担当所不能胜任的宰相的职责。
②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3分)
右丞相周勃大为惭愧,退朝出来后就埋怨陈平说:“您怎么不在平时教我对答这些话!
③予谓开千万世堂高帘远之门,而使下情不能上达者,必此言也。(4分)
我认为开千万代庙堂高高在上、不过问具体事务的风气,从而使下面的官治、民情不能上达到朝廷,一定是始于陈平这句话了。
④虑有司用刑之滥,以致失入者多(3分)
文帝是忧虑主管官员滥用刑法,以致于错判蒙冤入狱的人会很多啊。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13.C 将“孔子亲定”这一充分且必要条件偷换成必要条件。
14.B 原文讲解经的文字也可书写在绢帛上,并非“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15.C 文中的“庄重”指读经的态度、方式,并非用来评析《诗经》的内容。
注:这是09年全国卷Ⅱ的社科文原题,解法多样,可酌情参照其他的解析。
六、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6.(8分)
不同思想文化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17.
①内容:(6分)
答:有人不慎溺水,惟见一只手露出水面,挣扎求救。岸边闻风涌来一群记者,或扛摄像机,或持话筒,或拿纸笔,他们不施以援手,竟然在等待见义勇为者的出现。
②寓意:(6分)
答:漫画以夸张的手法抨击了新闻界存在的以报道的功利至上、违背职业道德,缺失人道关怀甚至做人良知的荒谬现象。
18.(2分)
原作:神思造化乐四时春华秋实
自拟:闲披经史叹千古成王败寇
幽居林壑抒一怀松涛云海
注:这是一副较为特别的平起仄收的楹联,对学生答案的声律音韵不作要求。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