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0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大庆中学2009—201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猝然(cù) 漫溯(sù) 召唤(zhāo) 挥斥方遒(qiú)
B、佝偻(lóu) 慰藉(jì) 淬火(cuì ) 峥嵘岁月(róng)
C、创伤(chuāng) 创办(chuàng) 瞋目(chēn) 箕踞(jī) 目眩(xuàn)
D、青荇(xìng) 寥(liáo)廓 浮藻(zǎo) 百舸争流(kē)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依据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B、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优美,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幽远,他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D、《战国策》是西汉刘向写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周部长上了小车。同车的除张蓝外,还有王芳。________。王芳的爸爸是援外人员,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过家。
⑵杨国华躺在床上,哼起了一首时下颇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________。不一会,就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①王芳今天格外高兴,因为她是去迎接爸爸的 ②王芳今天是去迎接爸爸的,因此她格外高兴 ③愉快的心情显示刚才发生的事情对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④刚才发生的事情对他并没有 多大影响,心情愉快表明这一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从几大香港高校在黑龙江举行的招生说明会上可以看出,今年考生和家长不再对港校趋之若骛。
B. 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家乡肯尼亚,人们更是载歌载舞,额手称庆。
C.面对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一些新闻工作者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良知促使他们站出来;另一方面,许多同行遭遇打击、报复的事实又让他们投鼠忌器。
D.最近有网友爆料,因春晚而一夜成名的小沈阳是个孝子,近日,他豪掷140万为其父母购置了一套三层的别墅,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 艾青将自己对大堰河的感情表现在娓娓动人的陈述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的河。
B. 久负盛名的《再别康桥》其实只不过是表达了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情。
C.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看时,作家是生产者,读者是消费者,而文学批评家却是站在两者之
间充当介绍人的角色。
D.《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定了显著的实绩。
7、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 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浏览完整试题8、 对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秦王还柱而走 ② 图穷而匕首见
③ (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 是何故也 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0、11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
1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重阳》中的秋天形象之所以色彩明艳,生机勃勃,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认识。
B、“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续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嘹亮。
C、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宇宙、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D、全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旷放的情怀。
三、文言文阅读,回答12--15题
  (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名)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胡,即匈奴)。上自劳(劳,慰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彀gòu,拉开弓)弓弩,持满(持满,拉满弓)。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节,符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壁,营垒)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按辔,控制马缰慢行)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通“轼”;轼车,手抚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史记》)
12、下列句子中实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驻扎。
  B.军吏士被甲          被:通“披”。
  C.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兵:士兵。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虏:俘获。
13、比较两组句子有关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军细柳,以备胡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乃”字也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乃”字也相同。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周亚夫治军严谨的一组是
  ①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③上至,又不得入。     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⑤皇帝敬劳将军。      ⑥称善者久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15、下列叙述,与文意不合的一项是
  
A.汉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分别驻兵,为了防备匈奴入侵。
B.汉文帝慰劳军队,车马直入刘礼、徐厉军营,而不能进入周亚夫军营。
  C.周亚夫下令开营门,天子车马才进入军营而慢行,文帝派人向周亚夫道歉致敬。
  D.群臣出细柳军营都很惊讶,汉文帝通过对比赞叹周亚夫是不可侵犯的真正将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5 分)
四、翻译和默写(13分)
16、翻译下列句子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分)
17、将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10分)
① ,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复为 ,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③那榆阴下的一潭,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
⑤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史记•鸿门宴》)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16分)
⑴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来自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由于体格和制式的限制,在表现诗人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时,就不能靠简单的形象比喻来完成,而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同时,中国古代诗歌成就已有了两千多年的积累,作为历史沉淀,其为后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精华往往都压缩在意象的光盘上,因而作为现代人唤起的对于古代诗歌乃至于古代文明的情绪记忆,便很自然地通过意象得以体现。


展开余下试题⑵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没有明确过“意象”的概念,但这并非说传统诗人们就没有总结过“意象”现象。其实,当古老的“比兴”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意象”揭示的信息。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解释“比兴”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比兴”的意象内含:“比者,附也;兴者,起也。”而且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意即一比可指多义,正是意象化的特征。周作人在为刘半农《场鞭集》所作的序言中也承认,中国传统的“兴”可与西方的“象征融合,构成诗化意象。
⑶到了清代,诗批家们已经明白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意象化传统。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这样总结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显然,这里的“烟霞”、“草树”已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凝聚着诗人所体验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等精神意含的意象了。这段话不仅说明诗歌创作意象化的普遍化,而且也揭示了在传统诗歌表现格局中,以及在传统表现语汇的限制中,诗歌的意象化表现乃是一种必然的取法。
⑷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胡适的“放脚体”新诗中就有传统意象的闪现,“五四”时代的那批诗人几乎都曾像胡适那样为挣脱不掉传统意象的缧绁而苦恼过。更不必说在新诗创作面临着从最初得到解放时的粗暴发泄到建立新的审美规范的艰难选择时,诗人们的思维定势将不会像前述诗人那样拘囿在新旧文化对垒的框架之中,而只以是否有益于在新的诗歌形式下的思想情绪的表达为依据;何况现代诗人毕竟是喝传统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各种文化遗传信息显然会在他们不再对传统进行设防的自由心态中发挥作用。于是,传统诗歌的意象几乎就从未间断过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而在像李金发这样的超越了新旧对垒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主义诗人中,传统意象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
⑸李金发新奇怪异的象征诗最初出现的时候,一度引起舆论大哗。人们在惊疑于其语言风格的怪诞别扭之外,还极反感于它的凭借古语而又食古不化。“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这是他《弃妇》中的开头,确实既泥古而又悖古,面目奇特而可憎。殊不知他正是在超越了新旧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创作的,既不是想张扬古代诗歌文化以向新文学示威,也不是想改造传统诗歌以适应新观念的表现,而只是本着有利于表现的原则,试图对诗歌的格式、范型作一种探索。他在《微雨》的“导言”中指出:“中国自文学革新后,诗界成为无治状态,对于全诗的体裁,或使多少人不满意,但这不紧要,苟能表现一切。”“苟能表现一切”是他的唯一依据,在这样的依据上他既可以运用传统的表达,又可以探索新异的诗路,于是他的诗歌便显得那么怪异。而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即能对这样的怪异抱宽容乃至赞赏的态度,尽管它未必理想,甚至未必妥当,因为真诚的尝试者和勇敢的探索者是不受谴责的。
(节选自朱寿桐《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18、中国古代诗歌为什么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3分)
答: 。
19、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意象”下一个定义。(3分)
答: 。
20、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意象”理论在中国形成的大致过程。(6分)
答: 。
21、怎样理解“因为真诚的尝试者和勇敢的探索者是不受谴责的”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
六、语言运用(6分)
22、根据下面给出的格式,在空缺处补写诗歌的中间一节。(3分)
妹妹说
门前一口水塘
妹妹说——
那是一张绿色的唱片



浮标上下跳跃
妹妹说——
那是一曲《欢乐的童年》
23、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条不超过15字的标题。(3分)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 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布赫诗歌研讨会今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全
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和迟浩田、万国权、赵南起等出席会议表示祝贺。
布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又是一位成就颇丰的蒙古族著名诗人。从1947年以来,布赫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始终坚持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曾出版《布赫文集》、《布赫诗集》、《布赫文艺论文集》等著作。
答: 。
七、作文。(60分)
请以“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