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其他类型
阅读:192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其他类型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24]
《孟子》选段阅读(梁惠王下)练习及答案
《孟子》选段阅读(梁惠王下)
(一)2.2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①,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请选出下列错误的两项( )( )
A。孟子通过对比的手法,指出齐宣王想法的错误。
B.齐宣王在国内制定禁令:杀麋鹿的人,将如同犯了杀人罪。说明齐宣王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
C.文章中孟子主张,到一个国家中,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法规,并认真去遵守它。
D.孟子认为,园林的大小不是取决于面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百姓对待君王的态度问题。
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②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3、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2.4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2.10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 请选出下列错误的一项( )
A. 孟子认为,改朝换代,政权更迭,能否得到百姓的拥护,关键在于是否能使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B. 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还是可以发现,孟子其实是支持齐宣王去占领燕国的。因为他已经说过,如果占领燕国而使燕国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
C. 他的倾向性意见还是有的,只不过说得很谨慎罢了。毕竟,这是牵涉到战争的大事啊,而儒者在通常情况下是反对战争的,所以孟子反对占领燕国。
浏览完整试题
D. 孟子也并不是一味反对战争,只要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战争,他也是支持的。这种权变的思想,正如前几章齐宣王说自己有好勇、贪财、好色等等毛病,他都说没有关系一样,是以“民本”为原则的。
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②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3、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2.7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1. 请选出下列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君王要听从广大国人的意见,百姓认为是贤才的人,那么君王一定要重用他。
B.此段话是孟子关于选拔人才的看法,对人才一定要“慎”重。
C.文章开头孟子对故国下了定义是指历史悠久的国家,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并依靠这些历代贤臣管理国家。
D.此段话开头,流露出孟子对齐宣王不重用贤才,造成贤才流失的讽刺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3、试评述上段孟子选拔贤才的启示。
(五)2.6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2)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运用层层设问、步步紧逼的方式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11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 者,何以待这?”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 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 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溪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 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王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1、请选出下列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齐国受到诸侯国的讨伐,是因为齐王在燕国没有实行仁政的原因。
B.当时诸侯国纷纷讨伐齐国,根本原因是因为齐国占领燕国后,对燕国百姓实行横征暴敛,没有实行仁政。
C.燕国百姓的前后态度的不同,体现了齐王不得人心。
D.通过《尚书》中商汤与齐王的对比,进一步说明了“仁者无敌”的道理。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
(2)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2.13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滕国要生存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8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展开余下试题
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选段阅读(梁惠王下)
答案
(一)1 B C
2、①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周文王的园林方圆七十里,樵夫可以去,猎户可以去,(周文王的园林)是与百姓一同享用的。
②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百姓认为它大,不是很自然的吗?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认为,君主占有过多财富,穷奢极欲,百姓当然会反感;只有与民同乐,才能深得民心。
(二)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人们)得不到(快乐)就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好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同乐,也是不好的。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与天下的百姓同乐,与天下的百姓同忧,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是从来没有的。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认为,君主应当与民同乐。
(三)1 C
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
②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如果水更深,火更热,那不过是一次政权的转移罢了。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统治者应顺应民意,才能受到拥戴
(四)1、A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①您现在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所选用的人,到今天想不到都罢免了。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国君选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臣,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者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
(3)试评述上段孟子选拔贤才的启示。
孟子提出选拔贤才,不能以近臣、大夫之意为准,而应倾听国人的意见。这种对国人愿望和利益的重视,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五)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如果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游玩。等他回来,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对这种的朋友该怎么办?
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接着又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齐宣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2、简析孟子这段话的论证技巧。(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采用层层设问,步步深入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执法官吏的行为,再推论到治国之君的身上。逼得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只得“顾左右而言他”,传神极了。体现了孟子雄辩的技巧。
(六)1、B
2.(1)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的。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却还害怕别国的。
(2)老百姓盼望他的到来,就像久旱盼甘霖和雨后的彩虹一样。(这是因为)汤的征伐的时候。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因为汤只是诛杀那些暴君,而解救处于苦难中的百姓。这就像及时雨的到来,老百姓非常高兴。
2.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赢得民心。
(七)
1、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
2.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牢,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有希望了。
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凡是一个国家,哪怕是个小国,应该尽可能地团结人民独立自卫,不要依赖大国,受人奴役。
(八)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损害仁义的人叫做“贼”,损害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全有的人称作“独夫”。
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我)只听说诛杀了一个独夫商纣。没有听说臣子杀死了国君。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认为,寡德之君,是独夫民贼,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222.77.69.94)
上一篇: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下一篇:
2009年度九年级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其他类型
相关:
关于“孟子》选段”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