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75
标签:
鲁人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5]
新泰一中北校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考试
新泰一中北校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09 . 10
命题人:张汝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4页,第Ⅱ卷为4—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殓衾(qǐn) 巉岩(chán) 雾霭(ǎi) 慰藉(jí)
B.箜篌(kōng hóu) 公姥(lǎo) 磐石(pán) 踯躅(chí chú)
C.憧憬(chóng) 蛊惑(gǔ) 百舸(gě) 歆羡(xīn)
D.鞿羁(jī) 岌岌(jí) 谂知(shěn) 玉醅(pē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恶运 凭吊 坟茔 胸臆
B.流岚 冗繁 撕打 蹙眉
C.寥阔 侘傺 攘垢 杂糅
D.娇嗔 磨蹭 战栗 乐陶陶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工作作风也将有很大的转变。
B.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C.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说说唱唱跳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旁。
D.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豪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有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C.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那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浏览完整试题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6.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①,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伍员如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②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 “刺小船”: “刺”作“用槁撑”。②抟黍:捏成团的黄米饭。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所宝者异也。 宝: 宝物
B.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禨:事鬼神以求福。
C.而子辞,请寝之丘。 辞:谢绝
D.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举:谋划大事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过于荆,至江上。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相如因持璧却立。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伍员指路,伍员心领神会
展开余下试题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他的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题号 1 2 3 4 5 6
选项
题号 7 8 9 10 11 12
选项
四、(共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3分)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3分)
14.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紧扣诗题表现“暮春”的特点的?(3分)
(2)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的?(5分)
15.默写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2)民生各有所乐兮, 。
(3) ,偭规矩而改错。
(4)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
(5) ,磐石无转移。
(6)下西风黄叶纷飞, 。
(7)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8) ,岂余心之可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共18分)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6.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分)
17.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4分)
18.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4分)
19.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6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3分)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3分)
六、语言运用题。(共12分)
20.把下面一组短句变成一个长单句,可以适当增删文字。(4分)
(1)2月12日下午3时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轰然倒地。
(2)这座建筑伴着巨大的烟尘瞬间便倒了。
(3)它是中国足球史上一座最伟大的丰碑。
(4)它曾经承载着几代中国足球人奋斗的历史和梦想。
21.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4分)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想学”是指 ;
展开余下试题
“会学”是指 ;
“坚持学”是指 。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4分)
①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⑤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人间到处是一片废墟。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后,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为什么这么肯定?”乙:“你看见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一瓶鲜花。”乙:“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请全面理解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除诗歌外),不准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
1.D(A衾qǐn 应为qīn B姥lǎo应为mǔ 踯躅chí chǜ应为zhízhú C憧chóng应为chōng)
2.D(A 扼应为厄 B 撕应为厮 C 阔应为廓 垢应为诟 )
3.C(“春意阑珊”指春天将尽,衰落,和句中应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不符语境。A“尸位素餐”意为“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B“头角峥嵘”比喻年轻有为,才华出众;D“舍我其谁”意为“除去我还有谁呢?”形容自视甚高,非常自负。后亦形容态度狂妄。A、B、D均符合语境,故选C。)
4.D (A、搭配不当,“满堂灌”是教学方式,不是教师角色,应将“满堂灌”改为“传授者”。 B、结构混乱,“会遭到破坏”和“有遭到破坏的危险”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记载”。)
5.C(A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B把倒数第二个句号去掉 D把括号分别放到“蔬菜”和“作物”的后面)
二、(9分)
6.B(文章第二段“‘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可知B项有误。)
7.A(“‘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是作者结合整句话对孔子原意的一个推测,并不是一般人的解释,结合选文第二段可得出答案。)
8.C(根据文章第三段“‘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可知,“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表述有误。)
三、(12分)
9.A(“宝” 在文中是名词作动词,看重的意思。)
10.B(B 均为连词,表顺承,“于是”。A中前“于”介词,译为“从”;后“于”也是介词,译为“比”。C中前“之”是助词,无义;后“之”也是助词,起“提宾”作用。D中前“以”介词,译为“把.拿.用”;后“以”是连词,相当于“从而”,连结果。)
11.D(③主要陈述的是郑主见识的短浅,④写伍员的仓皇逃亡,都与“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无关。)
12.D(D项说“用他的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显然与原文意思相悖。文中“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在此句中指小孩),儿子必取抟黍矣”是用来证明“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四、(24分)
13.(6分)
(1)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的利益看作利益。(前“知”智慧,后“知”知道, “为”看作,错1处扣1分)
(2)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示”“取”各1分,句意1分)
14.(8分)
(1)诗中一、二句紧扣“暮春”,通过对“春、黄鸟、辛夷花、杏花”的“残”、“稀”、“尽”、“飞”的描写,写出了美好春天残去、恰恰啼叫的黄莺日渐稀少、具有诱人花香的辛夷花落尽了、杏花也纷纷飘落暮春景象,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2)幽竹;春去不残、不随流俗、富有人情味的特点;一是正面描写,写幽竹具有“不改清阴的”的节操,二是对比反衬,用春残时节黄莺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飘落来反衬幽竹春去不残、不随流俗,三是运用拟人手法,“待我归”写出了幽竹富有温馨的人情味。
15.(10分)略。
五、(18分)
16.(2分)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17. (4分)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8.(6分)
(1)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19.(6分)
(1)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丽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树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得心应手,有成就感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活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存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
上一篇:
2009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下一篇:
鲁人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单元测试
标签:
鲁人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新泰一中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