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32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2]
八年级语文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 创疤 鸿蠕
B.辟雳 狼籍 蹒栅
C.锁屑 皇急 歼维
D.簌簌 颓唐 案牍
3.下列加点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7、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句。(任选四题,每空1分,共8分,多选不给分。)
①.国破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春望》)
②.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望岳》)
④.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⑤.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爱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6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浏览完整试题8、文中用哪些动词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提示:只找出动词)(2分)

9、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0、学习了《背影》,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2分)


(二)(共6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个电头中交代了:(2分)
发电的单位:新华社。
①发电的地点: 。
②发电的时间: 。
12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 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
D 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要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13.本文段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赞扬我军,而用 、 形容敌军,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2分)
(三)(6分)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的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的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扑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展开余下试题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
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14、阅读全文,说说怎样才能“享受美妙音乐”?(2分)(可用原文回答)
15、请给文章选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2分)
A、用爱倾听 B、轰鸣的摩托车 C、楼上的箫声 D 、治疗盲童
16、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
B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
C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
D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
(四)(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解释加点的字或词语:(2分)
要: 无论: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 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20、《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你觉得这是你的理想社会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五)(4分)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②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⑤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⑥乎?
注释:
①涉:渡。 ②坠:掉落。 ③遽(jù):立刻
④契(qiè):通“锲”,刻。 ⑤是:代词,这地方。 ⑥惑:糊涂。
21、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2分)
22、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三、写作(50分)
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写作。
(1)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按题作文。
(2) 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答案: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20分)
1 2 3 4 5 6
D D C B A B
7 ①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
⑤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6分)8. 攀,缩;微倾, 9. 被父亲所感动以及离别的悲伤之情。10 略
(二)(6分)11 ①发电的地点: 长江前线 ②发电的时间: 22日22时电
12( C ) 13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三)(6分)14、 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15、( A ) 16( B )
(四)(8分)17、要: 通“邀”,邀请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8、略19 ( C )20、 略
(五)(4分) 21、刻舟求剑 22、 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124.126.129.121)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