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241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八上第六单元语文试卷
2009年秋季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语文试卷

一、卷面书写(5分)
一、基础积累(44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篁竹( huánɡ) 差互(cī ) 翕忽(xī ) 曝沙(bào)
B、藻荇 (xìnɡ) 佁然( yǐ ) 俶尔( chù ) 披拂(fú )
C、浃背(jiá ) 呷浪 (jiá ) 幽邃(suì) 清冽(liè)
D、花朝节(zhāo) 倩女( qiàn ) 挂罥(juàn) 丧乱(sàng)
2、选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佁然不动 (……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既然)
B、潭中鱼可百许头(表估计数目,左右) 不可知其源(可以)
C、以其境过清 ( 冷清 ) 水尤清洌(清澈)
D、余之游自此始(开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刚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的“之”的用法相同一句是( )(3分)
A、无丝竹之乱耳。 B、若脱笼之鹄
C、乃记之而去 D、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盖竹柏影/也 B、庭下/如积水空明
C、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俄顷/风定/云墨色
5、下面对词《浣溪沙》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词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轼,全词情、景、理融为一体。
B、上阕写景为下阕议论抒情作铺垫。
C、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写子规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热闹。
D、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
6、按要求默写有关诗句。(12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
呜呼! , !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游山西村》中反映人生哲理,常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只要努力就会生出现
转机和希望的诗句是 ,
(4)《过故人庄》中由近及远的手法描写农村优美宁静的田园景色的句子是
, 。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 。
人不寐, 。
7、走进名著《水浒传》(13分)
(1)将下列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填序号)。(5分)
A、血溅鸳鸯楼 B、景阳冈打虎 C、大闹飞云浦 D、斗杀西门庆 E、醉打蒋门神
顺序:( )( )( )( )( )
(2)补全回目:(4分)
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
(3)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名字、绰号,并写出此人物的性格特征。(4分)
人物名字: 绰号:
性格特征:
8、根据上联对下联:(4分)
上联: 游 云 河 谷 听 溪 流 潺 潺 精 神 愉 悦
下联:
二、文言阅读(51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4题。(22分)


浏览完整试题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上文选自《       》,作者     ,著名的文学家,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8篇,合称为《       》。(3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俶尔远逝( ) 犬牙差互( )
隶而从者( ) 凄神寒骨( )
11、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2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2、翻译句子。(6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3、第②段划线句从 和 写潭中的游渔,突出了 ( 3分)
14、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 ”,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1+2分)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5——19题(1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盖竹柏影也( ) 遂至承天寺( )
相与步于中庭( )
16、翻译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1+1分)
体现友情句子:
理由:
18、品析文中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3分)



19、画横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1+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三)阅读《满井游记》(节选),完成20——24题。(15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鳞浪层层( ) 倩女之靧面( )
波色乍明 ( )山峦为晴雪所洗( )
21、翻译句子。(3分)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22、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3分)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2)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
(3)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
23、选文主要写什么?试加以概括。(2分)

24、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结合你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理解。(1+2分)
主旨句:
理解:


2009年秋季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部分)
二、1、B 2、C 3、B 4、A 5、C 6、略 7、(1)B D E C A
(2) 林教头 智取生辰纲 (3)示例:武松,行者,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恩仇分明; 鲁智深 花和尚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
8、示例:
登百丈岩眺远山绵绵心胸开阔 /访牛姆林觅小径幽幽乐趣无穷
三、9、柳宗元全集 柳宗元 永州八记
10、忽然 互相交错 随从 使……(感到)凄凉
11、C 12、略
13、静态 动态 小石潭水的清澈
14、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说明了作者的“乐”是暂时的,小石潭凄清的气氛让他触景生情,促发了作者内心的忧伤、痛苦、孤寂,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
15、原来 于是,就 一起 16、略
17、(2)示例:“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8、用比喻手法,“积水空明”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9、作者此时官职清闲,有名无实,所以自称为“闲人”
体现了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苦闷,欣赏美景自我安慰、自我嘲笑、自我解脱的旷达情怀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20、像鱼鳞一样 洗脸 始,初 被 21、略
22、 比喻 排比 拟人
23、作者游览满井早春的美景和喜悦的心情
2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示例: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多实践,多细致观察体验,才不会被表象假象迷惑,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119.27.160.106)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八上第六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