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2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崇宁中学2007-20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
崇宁中学2007-2008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12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渌(lù)水 铮(zhēng)铮 恬(tiǎn)然 红绡(xiāo)
B.剡(shàn)溪 訇(hōng)然 迁谪(zhé) 嘲哳(zhā)
C.青冥(míng) 殷(yīn)红 迸(bèng)裂 惘(wǎng)然
D.魂悸(jì) 长嗟(juē) 教坊(fáng) 暮霭(ǎi)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澹然 瞻仰 赡养老人 B.潦草 镣铐 极目瞭望
C.窗扉 斐然 缠绵徘恻 D.星辰 宸垣 良辰美景

3` 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云青青兮欲雨 ④虎鼓瑟兮鸾回车
⑤樯橹灰飞烟灭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稻子收好了,麦垅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B.优秀的现代小说,入情入理而又生动逼真地提供了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画面,引导读者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的导师。
C.这些黑心的矿主,就是把工人的生命安全没有放在心上。
D.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显示出他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高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
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


浏览完整试题 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形容词动用,友善
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始以进士就试 B.尤精于诗笔
焉用亡郑以陪邻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由是多见听纳 D.事无巨细心言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日食饮得无衰乎
7.下面全都表现白居易“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 ②居易累疏切谏
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④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不宜阻居易言
A.①③ B.③⑤ C.②⑤ D.③④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顾况善于写诗文,性情浮薄,对后来推荐或自荐到他那儿的文章都不满意,但很喜
欢白居易的文章。
B.由于白居易的诗文多以讽谏为主,深得当时读书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赞赏,也不时传
入宫廷之中。
C.白居易为官时,敢作敢为,经常向朝廷提出劝谏,曾为元稹案上书,但没有结果。
D.白居易不赞成发兵黄河以北地区,极言劝谏,说了许多别人不敢说的话。
第Ⅱ卷(96分)
三、(16分)
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1分)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1分)
(2)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2分)
译文(1):
-------------------------------------------------------------------------- -------------------
译文(2):
--------------------------------------------------------------------------------------------------
---------------------------------------------------------------------------------------------------
译文(3):
--------------------------------------------------------------------------------------------------------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
(2)不抚壮而弃秽兮, , ,来吾导夫先路也。
(3)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6)羽扇纶巾,谈笑间, 。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诗后问题(6分)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作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
-----------------------------------------------------------------------------------------------------------------
------------------------------------------------------------------------------------------------------------
----------------------------------------------------------------------------------------------------------------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曾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中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 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鳖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炉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但缺陷造就了皱褶,皱褶造就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烙油饼其实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划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芯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现圆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响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能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摘自《散文选刊》2003年12期(有改动)
12.文章中说“那解释使我着迷”,为什么?(不超过30字,4分)


13.文章中引用《淮南子》中的神话,其目的在于:


展开余下试题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其用意在于:
(6分)
14.用不超过60个字的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4分)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说“我渐渐地爱上阙的境界”,因为“阙”能带给人们以“残缺”的美,“阙”
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B.“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告诫人们
不要为表面的假象所惘骗。
C.“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是说人类所追求的美好梦想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
它能够引导人们去不断追求。
D.“真正的看花人”是能够把握花的本质规律的人,他能在不同时期,发现、体味得到
花带给人们的内在的美。
E.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文章由疑入文,从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中悟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哲理性思考,语言浅易、形象、流畅。
五、(12分)
16.根据语意,为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语句。
“安身”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第五章,“安身立命”实际上讲的是人应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和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它研究的是 ,它探讨的是
,它触及的是 ,它揭示的是 。
①人的生命中最深的层次——“心灵”和“心性”的根本问题 ②人类的真生命、真性情、真智慧 ③“生命的学问” ④“人生的方向”
选填的语句顺序是: ------------------------------。
17.仿照例句,另写两个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句子。
例:如若是鸟,为什么不是一只翱翔苍穹的雄鹰,用自己的高翔展示生命的尊严?
(1) ---------------------------------------------------------------------------------------------------?
(2) ----------------------------------------------------------------------------------------------------?
18、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含标点不超过30个字)(2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元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六、(5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以“守住精神花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一座独特弥足珍贵的精神花园,守住这个花园,就守住了这个世界。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答题卡
题号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题 目



















400









600









800


参考答案(二)
一、1.B(A项“恬”音为“tián”;C项“殷”音为“yān”;D项“嗟”音为“jiē”);2.C(“徘恻”应为“悱恻”);3.C(分别是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名词动用);4.A;

5.A(应是名词动用,译为“在袖子里装”)
6.C(A分别是“凭……身份”、“而”意;B分别是“在”、“对”意; D分别是“无论”、“表反问”)
7.D(从陈术角度把握)
8.A(误把“后进”理解成“后来”)
三、9.(1)不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认为您得到王锷敬奉之物,因此给他宰相一职,(这)很不利于朝廷。(2)白居易这个人,是我破格提拔他到有名望的地位的,却(这样)对我无礼,我实在难以忍受。
10、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沧海月明珠有泪(3)樯橹灰飞烟灭
11.不同意。诗歌讲究联想与想像,在联想与想像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运用典型化的手法,抓住江南景物特点,展现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缩千里于尺幅。一首优美的诗歌,应是写实与写虚的完美结合,在虚与实的结合中,尽现诗歌引人联想与想像的魅力。
四、12.因为“缺”能引发人的思考,给人以更多的联想和想像。
13.强调缺陷造就了一种富于变化的美;强调物有本质,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要强求其表面的现象。
14.文章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即文中所说的“常态”。美好的事物不管有多少种外在的现象,都不能遮掩其本质。
15.BC(两项都曲解了作者的本意)
五、16.③④①②;
17.(1)如若是鱼,为什么不是一尾游弋深海的猛鲨,用自己的桀骜展示生命的个性?(2)如若是风景,为什么不是一处照亮所有的视线,用自己的美丽挥洒生命的辉煌?
18细菌能将枯枝败叶分解成二氧化碳,从而维持地球的盎然绿意
六、19(略) (113.140.35.4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崇宁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