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2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5]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教师版)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阳烨设计 2009、11、08
一、 基础知识梳理
1、 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
闰( )儿 琐屑( ) 踱( )步 弥( )望 霎( )时
敛裾( ) 倩( )影 鹢( )首 酣( )眠 袅( )娜
脉脉( ) 蓊蓊( )郁郁 峭楞楞( ) 参( )差( )
惦( )记 幽僻( ) 媛( )女
2、 词语释义
点缀:
斑驳:
丰姿:
袅娜:
脉脉:
羞涩:
没精打采:
蓊蓊郁郁: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处(chǔ)置 颤(chàn)动 曲(qū)折 霎(shà)时
B. 倩(qiàn)影 袅(niǎo)娜 头屑(xuè) 丛(cóng)生
C. 脉脉(mò) 参(cēn)差 酣(hān)眠 幽僻(pì )
D. 空(kòng)隙 宁(níng)静 敛(liǎn)裾 数(shǔ)落
【解析】“屑”读xiè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缈茫 宛然 凝碧 风致 寂寞 B.斑驳 稀疏 和谐 弥望 嬉游
C.羞涩 渴睡 媛女 掂念 丛生 D.丰姿 树稍 灌木 酣眠 颤动
【解析】A缈—渺;C掂—惦;D稍—梢
【答案】B
3.下列句子的横线处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 。
②连续三天三夜的劳累,战士们简直 极了。
③她一出场,就 翩翩,不卑不亢,不媚不俗,大家都认为她准能选上。
A颜色 瞌睡 风致 B色彩 瞌睡 标致
C颜色 渴睡 风致 D色彩 渴睡 标致
【解析】颜色:①泛指各种色;②指绘画或染东西用的颜料;③厉害的脸色或行动。在这里是情态的意思。 色彩:同颜色①。 渴睡:极度困倦,急需睡觉。 瞌睡:指由于困倦而进入睡眠状态,想睡觉。 风致:①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②风味,风趣。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事物。 标致:形容女子姿态美丽。
【答案】C。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给全国模范教师、已故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先生的女儿孟菲回信,赞扬她父亲是“教书育人的楷模”。
C.在防汛防台风期间,当地紧急转移群众12.5万人,组织船只回港避风达1.2万艘次,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
D.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运输状况相当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的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解析】A. “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杂糅,应为“严重缺乏的是睡眠”。B.歧义,“全国模范教师”既可指孟二冬,也可指孟菲 。D.“状况”与“铁路干线之一”搭配不当。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浏览完整试题5..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⑦
【答案】 B
6.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荷叶→ 荷花→ 荷香→ 波痕
7.对这段话的其他安排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 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
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 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
【答案】 A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4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 )
A.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
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答案】D
9.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B.不能朗照
C.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 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答案】C
10.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的向往心情吻合
B、和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
C、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D、朦的月色能赋予景物新奇、甜美、温和的韵味,令人神经过敏。
【答案】B
11.文中划横线的“酣眠”“小睡”分别指( )
A、满月、残月 B、浓云、淡云 C、 残月、满月 D、朗照、淡照
【答案】D
12.对“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月下灌木和柳树之美 B、描写灌木和柳树的影子美
C、 正面描写月色朦胧美 D、用反衬法写月光轻盈荡漾
【答案】D
13.“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是什么修辞方法?用这种修辞方法仿写一句话。
答: 仿:
【答案】通感 示例:①她的歌声很甜。 ②他的愁绪仿佛像秋天的绵绵细雨。
14.能不能用括号里的字代替“泻”和“浮”,为什么?

【答案】不能。“泻”的范围广,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静止呆板。“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升”则失去恬静朦胧之态。
★ 同步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田田”意指 ,“袅娜”意指 。
【答案】荷叶相连的样子 荷花柔美的样子
2.“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的相似点是 。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解析】在“歌声”的前边用到“远处”“高楼上”“渺茫”等修饰语,表明歌声远,听不真切,具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的特点。荷香是微风送过来的,又是“缕缕清香”,因此也具有“歌声”的那些特点。
【答案】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通感
3.文中画横线的比喻句各侧重写什么?
【解析】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从喻体的特点去理解本体特征。
【答案】三个比喻分别侧重明亮、闪烁、洁白等方面。
4.给这段文字拟定一个标题: 。
【解析】把握描写的主体和事物的特点。这里“荷塘”是主体,“月下”是事物的特点。
【答案】月下荷塘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1)月光如流水一般 。
(2)(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解析】(1)两者都有“流泻”的特点。(2)两者都有朦朦胧胧、不甚清晰的特点。
【答案】(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
(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状态同梦境中朦朦胧胧的状态相似
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了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解析】这句话是用来说明月亮是不是朗照给人的不同感觉。
【答案】酣眠指满月的状态。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
3.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
斑驳的参差的黑影
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
【解析】从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和描写的顺序来分析理解。
【答案】不可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觉。而第二句一变,意思就不同了。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一改就没有了原句的神韵。


展开余下试题4.“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改为“印”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画”与“印”的区别在于一个富有动感,一个让人感觉死板,此处所写景象是富有动感变化的。
【答案】不好;“画”,浓淡相宜,有动感;而“印”则显得死板,不灵活,且“黑影”与“倩影”本来也是在变化的。
5.“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解析】了解不同事物给人的相似的感觉,把握作者描写的侧重点。
【答案】光与影若明若暗、并不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挫、高低均匀的和谐是相通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丰姿”意为 ;
“大意”意为 。
【答案】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 轮廓
2.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
【解析】先写景物的特点,再写景物给人的感觉,有实有虚。
【答案】虚实结合
3.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两个“热闹”意思是否相同?为何用“他们”而不用“它们”?
【解析】前一个“热闹”指蝉声和蛙声,第二个“热闹”有双关语的特点,意在指人。
【答案】浓浓的哀愁。不一样,第二个“热闹”一语双关。“他们”指那些追求热闹的人;“它们”则不指人,指物。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儿,像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连那些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光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的、成熟了的花蕾。
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慵懒。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等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呵!
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
1.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两点。
【解析】从3~5段意思理解,“但”字前后写出两个层次的原因。
【答案】①喜爱阳光,特别能承受烈日考验。
②新陈代谢十分活跃。
2.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说,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请回答:
(1)“科学的”表现在 ;
(2)“公平的”表现在 ;
(3)“友爱的”表现在 。
【解析】“科学的”侧重指严格遵循规律;“公平的”侧重指每朵花的生命都一样长,是平等的;“友爱的”侧重指开过的花让位给将要开的花,将要开的花继续展现前面的花的美丽。
【答案】(1)严格遵守着朝开夕谢的盛衰规律
(2)每朵花自开自谢都只有一日的生命
(3)太阳花在完成开花之后,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
3.文章的结尾说,“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这个“有益的启迪”是 。
【解析】“花”的世界是“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花的“事业”是“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作者借花喻明人理。
【答案】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才是一个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世界
4.下边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标题《生机勃勃的太阳花》中的“生机勃勃”是对整体太阳花而言,是对太阳花世界、太阳花事业的赞颂,并不是对单独的太阳花的赞美。
B.文中加点的两个“闪”字都包含着行动迅速的意思,而且都有很强的表现力。第一段中的“闪”生动地描写了太阳花闪光的美好形象,第六段中的“闪”贴切地表现了太阳花甘心让位给新生者的高尚精神。
C.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对自己“起初”关于太阳花的片面认识进行了肯定的阐释,意在赞扬太阳花炎炎烈日下仍能保持其勃勃生机。
D.文中对单独的太阳花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它生命短促的伤感情绪,但借此却说明个体生命只有溶于集体,才能体现生存的价值。
E.文中加线的一段文字,运用拟人、衬托、排比等修辞手法,赞美暴烈阳光下的太阳花。
F.本文通过对太阳花从开到谢乃至孕育后代的全过程的描写,歌颂了太阳花热爱自己短暂的生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解析】A项不应排除“对单独的太阳花”的赞美;D项“伤感”等表述不合文意;F项对文章主题的概括不当。
【答案】BCE
●追踪练习
一、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颤动(chàn) 煤屑(xiē) 参差(cī)
B.酣眠(hān) 袅娜(nuó) 幽辟(pì)
C.倩影(qiàn) 蓊郁(wěnɡ) 点缀(zhùi)
D.羞涩(sè) 踱步(duó) 敛裾(liàn)
答案:B
2.下列对语素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弥望(满) 倩影(美丽)
B.袅娜(飘动的样子) 酣眠(尽兴、畅快)
C.幽僻(深远、僻静) 渺茫(完全看不见)
D.斑驳(颜色不纯净) 风致(情趣)
答案:C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叶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露出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C.但光和影有着合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答案:D
4.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
A.照 升 浸 覆 B.淌 浮 洗 覆
C.泻 浮 洗 笼 D.洒 升 泡 笼
答案:C
5.选出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 )
A.风来花底鸟声香。
B.鸟抛软语丸丸落。
C.微风过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答案:D
6.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内容和效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把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撒向叶子和花时的动感。
B.“泻”与流水照应,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满荷塘的情景。
C.“静静地泻”,有声,有形,产生了寓动于静的表达效果。
D.“月光如流水一般”突出了月光朦胧而酣畅的特点。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阅读《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完成7~14题。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④a虽然是满月,b天上却有一层□□的云,c所以不能朗照;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e酣眠固不可少,f小睡也别有风味的。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上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哪一组才算正确( )
A.淡淡 静静 薄薄 弯弯 B.薄薄 淡淡 静静 弯弯
C.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D.静静 淡淡 薄薄 弯弯
答案:C
8.上文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选出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
A.a|b|||c||d|||e|||f 转折 因果 转折 并列 并列
B.a||b|c|||d||e|||f 转折 因果 转折 承接 递进
C.a|||b||c|d||e|||f 转折 因果 转折 解说 转折
D.a|||b||c|||d|e||f 转折 因果 转折 解说 并列
答案:C
9.文中破折号所表示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 )
A.转折 B.语意中断 C.递进 D.解释
答案:D
10.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 )
A.月光下的荷塘 B.月下荷塘的荷与树木 C.荷塘上的月色 D.从荷到树
答案:C
11.“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种“好处”指的是( )
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了静美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答案:C
1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酣眠”与“小睡”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分别指的是( )
A.满月与淡淡的云。 B.满月与淡淡的云遮住月色。
C.朗照与被淡云遮隔后的疏朗的月光。 D.朗照与朦胧的月色。
答案:C
1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修辞特点与下面哪一项相同(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答案:A
14.这段文字共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二、拓展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前,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花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现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患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飞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在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阴,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姹紫,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随和着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15.(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 。
(2)文末的“福气”是指 。
答案:(1)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
(2)以不沾不染之心和巨细无遗之眼领略繁花好景就能得乐
16.第二节引用姜白石的词句,有什么用意?
答案:表达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并为后文的描写作铺垫。
17.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闻不到荷香;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18.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荷塘月色》”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