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6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长春外国语学校09-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
A.梵文(fàn) 下乘(chéng) 蕴藉(jiè) 怏怏不乐(yàng)
B.漆黑(qī) 伺机(sì) 压轴(zhóu) 椎心泣血(chuí)
C.讥诮(qiào) 参与(yǔ) 绯闻(fēi) 长吁短叹(xū)
D.角隅(yù) 倒涎(xián) 寒砧(zhēn)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干燥 疏朗 门栓 得鱼忘荃
B.姣洁 青睐 安详 出奇制胜
C.磋商 尺牍 岑寂 积腋成裘
D.坐落 厮杀 赍发 各行其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B. 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C.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安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可以堪称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品。
B.事情发生后,厂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同党支部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活动。
C.这种有工人、技术、干部参加的三结合小组是推动技术革新、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
D.文化素养的深厚对于科学研究是有好处的,更不用说对人的全面发展了。
这对于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大阳风的杰作。大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浏览完整试题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5.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6.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沈充,字士居。少好兵书,颇以雄豪闻于乡里。敦引为参军,充因荐同郡钱凤。凤字世仪,敦以为铠曹参军,数得进见。知敦有不臣之心,因进邪说,遂相朋构,专弄威权,言成祸福。遭父丧,外托还葬,而密为敦使,与充交构。
初,敦参军熊甫见敦委任凤,将有异图,因酒酣谓敦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佞幸在位,鲜不败业。”敦作色曰:“小人阿谁?”甫无惧容,因此告归。临与敦别,因歌曰:“徂风飙起盖山陵,氛雾蔽日玉石焚。往事既去可长叹,念别惆怅复会难。”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明帝将伐敦,遣其乡人沈祯谕充,许以为司空。充谓祯曰:“三司具瞻之重,岂吾所任!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祯曰:“不然。舍忠与顺,未有不亡者也。大将军阻兵不朝,爵赏自己,五尺之童知其异志。今此之举,将行篡弑耳,岂同于往年乎?是以疆场诸将莫不归赴本朝,内外之士咸愿致死,正以移国易主,义不北面以事之也,奈何协同逆图,当不义之责乎!朝廷坦诚,祯所知也。贼之党类,犹宥其罪,与之更始,况见机而作邪!”充不纳。率兵临发,谓其妻子曰:“男儿不竖豹尾,终不还也。”及败归吴兴,亡失道,误入其故将吴儒家。儒诱充内重壁中,因笑谓充曰:“三千户侯也。”充曰:“封侯不足贪也。尔以大义存我,我宗族必厚报汝。若必杀我,汝族灭矣。”儒遂杀之。充子劲竟灭吴氏。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节)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进邪说,遂相朋构 朋构:勾结
B.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讽:委婉劝告
C.贼之党类,犹宥其罪 宥:释放
D.尔以大义存我 存:使……存活,保全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密为敦使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
B.敦知其讽己而不纳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C.三司具瞻之重
鹏之徙于南冥也
D.今此之举,将行篡弑耳,岂同于往年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沈充向王敦推荐了钱凤,钱凤发现敦有造反的迹象,就秘密向沈充作了汇报。
B.熊甫反对王敦任用钱凤,直言讽谏,毫无惧色,但敦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C.明帝要讨伐王敦,派沈祯去明示沈充,答应让他做司空。
D.沈充兵败,误入旧将吴儒家,吴儒骗他进入夹墙并把他杀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24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4分)

(2)义不北面以事之也,奈何协同逆图,当不义之责乎!(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4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潦氺尽而寒潭清, 。
(2)渔舟唱晚, 。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4) 穷且益坚, 。
(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6)臣愿奉召奔驰, 。
(7)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8)邺水朱华, 。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展开余下试题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作者)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14.下面各项是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趣味”是指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B.中国咏花诗词反映人生,但它是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直接表现的。
C.表现主观感情的创作是欣赏自然的活动,不过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D.“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属于“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花卉)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15.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舍其形而摹其神的《霜天晓角》“脉脉花蔬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16.本文作者把中国咏花诗词大致分成两类,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类诗词的特点,并依据文意简要说明读者在欣赏这两类诗词时的不同方法。(4分)

17.下面两句写花的诗词分别属于文中所说的哪一种创作层次,请简要分析(6分)
(1)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杨显志《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
(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六.作文(5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著名导演李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有个著名的男演员,耍大牌,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全到了,独独不见
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导演、演员、摄
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终于,那男演员到了。导演没骂他,但是也没开工,而是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好了!收工!”于是灯光灭了,大家全走了,留下那一个演员,呆呆地站在黑黑的场子中间。从此,那男演员再也不敢迟到。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触,联想,见解?请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的文
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但不要超出材料设计的范围。②标题自拟。③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10(30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宁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4分)

(2)义不北面以事之也,奈何协同逆图,当不义之责乎!(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1)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4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潦氺尽而寒潭清, 。
(2)渔舟唱晚, 。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7) 穷且益坚, 。
(8)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6)臣愿奉召奔驰, 。
(7)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8)邺水朱华, 。

14.下面各项是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5.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 )

16.本文作者把中国咏花诗词大致分成两类,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类诗词的
特点,并依据文意简要说明读者在欣赏这两类诗词时的不同方法。(4分)

(1)这两类诗词的特点 ① ②

(2)欣赏这两类诗词时的不同方法




17.下面两句写花的诗词分别属于文中所说的哪一种创作层次,请简要分析(6分)
(1)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杨显志《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


(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18.作文(50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10(30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D D D A C C A A
5 D(ABC三项都在说明水存在于何处,但本题是要求解释“初生水”的含义,从字面理解
是地球表面最初产生的水,结合语境看,应是地球内部存在的 “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
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水,所以应是D项)
6. A(通过分析题干可看出,本题是要求寻找不能支持弗兰克观点的论据。该题的答题区
间在第四段,第1句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是弗兰克理论的核心观点,从第2句至结尾
是用事实论据作具体分析论证。A项恰恰是弗兰克提出的理论观点,而题干却要求回答:
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观点的“论据”,A项显然属答非所问)
7. C(AB两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来看,依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