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学考模拟卷
阅读:1117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学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7]
泰州市二○○九年初中语文模拟试题八(上)
泰州市二○○九年初中语文八(上)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嶙峋(lín) 澎湃(bài) 踉跄(qiàng) 蹊跷(qiāo)
B.诧异(chà) 烽燧(suì) 券门(juàn) 龟裂(jūn)
C.延袤(mào) 懵懂(měng) 绚丽(xuàn) 差使(chāi)
D.蹒跚(shān) 歉疚(jiù) 硕大(shuò) 亵渎(xiè)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想:倘若借用这篇名文,只将“俄罗斯语言”一词改为“汉字”二字,该不会是对伟大作家的一种亵渎吧?
B.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火、最后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出了门。
C.《枣核》选自《美国点滴》》(《肖乾选集》第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D.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11月17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说,达赖集团在国际上大肆炒作、骗取同情,试图借国际势力要挟中央以达到其分裂的图谋。
B.三聚氰胺事件提醒我们,必须抓好商品质量,因为商品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利益休戚相关。
C.明星做广告本无可非议,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D.在“5.12汶川地震”中,我们看到无数年幼的孩子在巨大灾难面前,能够互相救助,彼此支持,这种相濡以沫的精神令人动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最近,泰州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冷暖。
C.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D.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反取病焉(辱) 习辞者(练习)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B.吾欲辱之,何以也(用) 可以为师矣(把……) 卷石底以出(而,不翻译)
C.泥于掌故(对于)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在) 青处于蓝(从,自)
D.不可知其源(溪水的) 其实味不同(它们的) 其岸势犬牙差互(溪水的)
6.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高,将会导致地球气候异常。
②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冲击也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程度。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19世纪的0.028%增加到0.032%。
④据20世纪7 0年代的情况分析,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固体废物超过30亿吨,废水为6000亿~7000亿吨,废气中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亿吨。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一、按要求答题(共37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1)风靡 (2脍炙人口 (3)因地治宜 (4)围追堵截
(5)泥泞 (6)故弄玄虚 (7)梦寐以求 (8)职无旁贷
(9)漫延 (10)如数奉还 (11)饮气吞声 (12)司空见惯
浏览完整试题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②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_________ __。
⑤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⑦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来抒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诗人多有高境界,他们总是登高望远,意境高迈,请写出体现他们这种风采的句子。(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山居秋暝》,回答问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以“空山”开头,但后文却写到山中有浣女、渔舟。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中间两联写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情感,选择你喜欢的一联加以评析。
答:
10.名著阅读。(5分)
(1) 《钢铁是怎样炼成》是世界名著,你能够用小说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它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做书名吗? (2分)
(2) 《筑路》是全书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筑路者们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采取了什么态度?表现出什么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中国长城学会所作明长城保护情况的调查,人为破坏比自然破坏对长城更具威胁力。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董耀会说,目前来看,对长城的人为破坏,主要是取材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
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绝不能只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据了解,在专家和全社会多年关注下,继北京市制定长城沿线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后,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目前也在论证之中。中国长城学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也将设“明万里长城保护标志碑”以分段明确保护责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普查长城等也列入了工作日程。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图片,请你说出这幅图片反映了人们对长城的哪一种破坏,并请你设想出一种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的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开展调查】以下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张测量统计表和一张照片,请根据你所读到的内容,回答问题(3分)
时代 原长度(公里) 现存长度(公里)
战国 600 300
汉代 2200 1000
明代 1400 1000
甘肃省山丹县老军乡夯土长城由于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大面积坍塌,成为长短高低不等的一个个土墩。
(1)表格反映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里的两张照片所显示的长城被破坏的情况,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1分)
【活动三:口语交际】如果你在攀登长城,还看到有人有人随意在长城上取土、掏洞、修窑、建库房等等,你将怎样阻止他们?(4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广告宣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自觉保护长城,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紧扣主题,新颖独特,生动形象,语言简洁,不超过l5个字)(2分)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l2—14题。(1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④,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③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⑹。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挐:通“桡”,撑船。一作“拏”。②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雾松,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沆砀,晃漾、晃荡。③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大白,酒杯名。④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⑤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⑥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是日更定矣( ) (2) 及下船( )
(3) 余强饮三大白③而别( ) (4) 问其姓氏(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完成l5—18题。(17分)
①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证明,脐带中含有大量PCB(多氯化联苯)的婴儿在辨认面孔、集中注意力和整体智力水平上都不如正常婴儿。匹兹堡大学的赫伯特•内德勒曼对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县216名被少年法庭宣判的青少年和206名少年犯进行了检查。他在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展开余下试题
②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的生产是神经性毒气转为民用的一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两种——陶斯讼(Dursban)和大利松(Diazinon)自1965年和1956年就一直在市场上销售。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Chlorpyfos)。经过重新研究后,环保局于上周宣布,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100倍。
③大利松可能将是环局局加以限制的下一个产品。该机构进行的一项初步分析发现,在房屋的“边边角角”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250倍的大利松。
④人们试图对化学物质加以控制,化工企业倾向于采取自我规范的做法,但行不通。环保局曾设法让业界以这种方式对一种含有铬酸砷铜(CCA)的杀虫剂进行控制,但最终失败了。在加压处理木材时会使用CCA,所以甲板和运动场设施中通常含有一物质。环保局的研究人员在70年代后期提出,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的威胁,因为它混合了3种毒害神经的化合物。
⑤多年以来,对汞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火力发电厂和垃圾焚化厂一直在设法抵制对汞加以控制。环保局曾在1996年得出结论:超过160万的美国人面临汞中毒的危险;但业界游说集团说服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公布这一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目前的汞含量并不安全这一说法。但是,主张加强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说:“因为,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持者。”
⑥环保局1977年禁止了PCB的生产,但这种化合物却一直阴魂不散。珍尼特•钱皮恩和其他大约5000人正地起诉设在圣路易斯的Solutia——这家公司以孟山都工厂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原告要求该公司就生产与污染有关的材料进行赔偿。
15.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把这篇短文划分成两个部分,并分别写出各自主要说明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第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至少两个,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分条概括控制化学物质很困难的三个事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说出第②段画线句子中“也许”“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古藤》一文,完成19—23题。(14分)
古 藤 王剑冰
⑴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⑵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⑶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⑷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⑸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⑹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⑺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⑻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⑼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⑽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⑾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⑿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⒀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⒁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⒂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⒃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9.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哲理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仿照例句,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 (2分)
(例句)我吃惊这是一棵藤,——_______ _____ _ ——_____________
20.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一棵意象万千的古藤”作了怎样的“品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课文第⑷段和第⒀段都举了例子,你能说出这两处举例的不同作用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23.阅读全文后,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哲思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60分)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人、事、物、景、情,请选择最值得你记取了一种,以“ 在我心中珍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命题人:王劲)
泰州市二○○九年初中语文八(上)模拟试题答案
1D 2B 3B 4D 5C 6A
7制 责 蔓 泣
8、会当凌绝顶 金就砺则利 绝知此事要躬行 早有蜻蜓立上头 乱花渐欲迷人眼
金沙水拍云崖暖 人生在世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9、(1)并不矛盾,因为“空山”一方面写出了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里少有人来,体现了山的清幽。而后面写“浣女、渔舟”则是以动衬静,更显出山空,山幽。
(2)第二联,青松如盖,皓月当空,山泉清冽,淙淙流淌于山石之间,有如一条洁白无暇的银练。这种清幽的自然环境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三联,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欢歌笑语,原来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颜开地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谧。这样的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愿望。
10、(1)这句话是“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意思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阶级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题目中“钢铁”是指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困难:秋雨、泥泞、寒冷、饥饿……
物质匮乏:没有枕木、运输工具,小火车头需要大修……
尖锐的阶级斗争:匪徒、肃反、开小差……
态度: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和困难作斗争
表现出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1、一、(1)旅游性破坏
(2)方法:用旧长城砖磨成粉末,调和后在刻字处抹平。(用历史上修筑长城的办法,用传统建筑材料混合糯米汁修补。)(邀请富有古代壁画修补经验的文物科研单位进行修补)(采用剔补的方法,即把残缺处的碎砖石剔掉,用传统工料填补)
二、(1)长城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一天天残破、湮灭。(2)天灾人祸
三、四略
12、(1)这 (2)等到 (3)表修饰,不翻译 (4)他们的
13、(1)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2)要说相公您痴情于这雪景,还有像您一样对这雪景痴情的人呢!
14、用俭省的笔墨叙事,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答出大意即可)
15、①-③是第一部分,说明化学物质的危害
④-⑥是第二部分,说明控制化学物质很困难
16、举例子,例如第一段中,第一个事例表明PCB含量过大的婴儿智力不如正常婴儿,第二个例子则说明骨骼中铅含量过高会导致少年犯罪
17、①企业自我规范的失败,如化工企业对含有铬酸砷铜(CCA)的刹虫剂进行控制,因为利益的驱动;
②企业抵制来自社会各方的控制,如业界游说集团说服该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分布关于超过160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报告。又如主张加强汞控制的人并 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还有汞在华盛
上一篇:
井陉一中高二年级11月15日半月考
下一篇:
湖南宁乡一中2009年11月高三调研试题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学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泰州市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