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9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09-2010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卷(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共12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júe) 神往 (wǎng) 熟能生巧(shú) 一蹴而就(còu)
B.数见不鲜(shù) 较量(jiào) 举不胜举(shēng) 一言难尽 (jìn)
C.一字之差 (chā) 槛车(kǎn) 轻鸢剪掠(yuān) 清沁肺腑(qìng)
D.眉眼颦蹙(pín) 惆怅 (chàng) 窸窣 (sū) 临渊羡鱼(yu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保护知识产权不可能一挥而就,政府还面临着法律执行、机制、资源、教育等问题,仅仅通过几个法律文件还不够。
D.对于各级领导来说,反腐倡廉不应该只是报上讲讲,而应该身体力行,要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谱写现代的正气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突然想到阁楼上有条模型船,便根据描绘中的影片,亲手将它装饰成“泰坦尼克号”。
B. “何不游戏人生,管它岁岁年年”,竟被一些人堂而皇之地反复吟唱;调侃人生、戏弄人生,竟成了一些走红的通俗小说的时尚。
C.当我们中国30个省份在同一时期的收入分别进行衡量时,我们发现其中20个省的人均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诗歌另有一套属于诗歌王国的语言,那是对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加以改造使之变了形的。_________。读者也已习惯用超常的眼光去读诗,心理上有了相应的准备。所以在其他文体里不允许出现的句子,却可以成为诗中之佳句。
A.诗歌既遵循语言规范,又自有其超常的语言规范,或者说时时要超出语言规范
B.诗歌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超出这规范,或者说自有其超常的规范
C.诗歌虽然时时超出语言规范,但又遵循这一规范,可以说自有超常的规范
D.诗歌自有其超常的规范,它尽管时时超出语言规范,但又遵循这一规范
二、本大题11小题,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悟已往之不谏 谏:挽救
B、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门虽设而长关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分)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2分)
译:(1)
(2)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6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篇第七》)
【注】富:指升官发财。 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2分)
译:
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2分)
译:
(2)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怎样对待富贵安逸呢?结合以上两则,请简述。(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0、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引壶殇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
(2)云霄雨霁,彩彻区明。 , 。
(3)若夫乘天地之正, , ,彼且恶乎待哉?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潦水尽而寒潭清, 。
三、本大题4小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 —15题。(16分)
文化散文的关键
①新时期散文出现“文化散文”之谓,这种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的。而台湾地区作家柏杨、李敖他们的写法虽不像余秋雨散文那么文气典雅,但从取材、意旨、内涵、观念等都非常“文化”来看,他们的散文与杂文其实都是很地道的“文化散文”。
②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如《大唐蒲东》一共描述了蒲州文化的好几个方面:与唐朝一起辉煌的蒲州古城,唐代经典传奇《莺莺传》的诞生地普救寺,晚唐衰落的象征王官谷等等。这些是蒲州文化甚至于大唐文化的物质性代表。
③文化散文的“文化”,决不仅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写了浸润着文化韵味的寺庙楼阁秋水长天,或文化名人的风流诗文轶事趣闻;其灵魂应当是作者显示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如何。这里面,就有保守与变革、陈腐与新生、愚昧与智慧、小器与大气的差异。作家们写作《河东文化丛书》是明确地从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意识来表现描写对象的。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鲜明的文化态度,那就是作家们不光深情地热爱河东文化,而且能够以学者的眼光来审视河东文化,将河东文化的内涵准确地阐述出来,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④《大唐蒲东》写蒲州古城时,将它定位成李唐王朝起跑与终点的战略中间站,讲述了李渊和李世民与蒲州古城的解不开、割不断的情感,阐发了蒲州古城在战略上对于李唐王朝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蒲州文化在整个大唐文化中的特殊意义,因此,也才有了之后不断出现的国家顶尖级别的文化景观,古城的价值也就在这种解剖与开掘中显现出来了。这些无不说明文化散文能够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挖掘现象的本质。
⑤作为一部文化散文,在行文风格、叙述语言、描写手段、文史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都富于文化韵味。虽然这些都是属于技术性层面,但是,却是整部作品成功的不可忽缺的环节。
⑥总的来说,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
⑦但文化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呢?“文化散文”固然与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如何。秦砖汉瓦固然易于扬起文化的古老烟尘,唐朝的风、宋代的雨固然易于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怀,但审美主体若没有深层的文化意识、深刻的文化思考、透彻的文化理解和阔大的文化视野,以投注和激活安睡的“文化”,以连接和穿透古今的“文化”,那读者还真不如到历史博物馆去看看发绿的器物生锈的历史。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写文化历史、文化陈迹的作品也不少,反映现实文化景观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杨朔的抒情散文和秦牧的知识散文,但为什么感觉不到“文化”的较突出的存在?谈起“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反思,不少作家作品是值得推崇的。比如,被称为“人生大书”的巴金的《随想录》五卷,就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它们虽未被称为“文化散文”,但其文化反思还是比较深刻。而《丑陋的中国人》《传统下的独白》,更是以极为强烈的文化意识来集中反思和解剖中国传统文化。或许由于它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激愤批判,往往就被认为只是社会杂文。这其实是片面看法。事实上,它们既是社会杂文,同时也是文化意味很浓的“文化杂文”。或者说就是现实性和批判性突出的“文化散文”。
展开余下试题
⑧八十年代中期,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引起争论时,公刘发表了《丑陋的风波》一文,其间有些看法是令人深思的。公刘以此来批评我们为何会出现那么多只是一味盲目乐观、一味歌功颂德的肤浅散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以为,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重古典主义而缺乏现代精神,多传统文人情怀而少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多少也与这种文化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有关。李敖的文化杂文,我们总觉有点“危言耸听”,但又不能不佩服其深刻。这种“危言”,行文还是比较稳重的余秋雨大约难以写出。我决不是赞成大家都来“危言耸听”,但我们是不是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了呢?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散文与杂文都属于很地道的“文化散文”。
B.巴金的文化散文《随想录》谈了许多文化问题,其文化反思比较深刻。
C.文化散文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
D.余秋雨的散文自始至终都是现实性和批判性突出的典型的“文化散文”。
E.一篇文章的取材、定法、文笔等是否有文化性、文化色彩和文化韵味决定了它能否成为“文化散文”。
F.文化散文中“文化”的灵魂应当是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等。
13.下列能作为论据证明“我们太四平八稳而太缺乏特立独行的思考”的一项是(3分)
A.李敖的文化杂文。
B.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C.余秋雨最初的“文化散文”。
D.公刘《丑陋的风波》。
14.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请根据文本概括文化散文的涵义。(3分)
15.本文第③段和第⑦段都谈到了“文化观念”问题,这是重复吗?为什么?(4分)
(二)阅读文章,在以下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中任选一篇,完成题目。(15分)
Ⅰ文学类文本阅读,16——18题。
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16. 文章用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有何作用?(4分)
17. 文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18. 作者以“萝卜花”为题有何用意?(6分)
Ⅱ实用类文本阅读,19—21题。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 杉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帐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展开余下试题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便把人带人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
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莫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
19.“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4分)
2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5分)
21.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 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
变化一:
变化二:
23.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几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6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改为_____ ____。
六、阅读下面一则题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的消息,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一定体会到什么叫强烈的责任感。请你以《责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期中答案:
1、D 2、D 3、B 4、B 5、(3分)【答案】D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
6、(3分)【答案】A为:介词,表被动;动词,叫做。以:相当“而”,表承接;用。之:动词,到;代词,这。而:都是转折连词,却。7、(3分)【答案】D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8、(1)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2)有时驾着小篷车,有时划着孤舟。
9、(1) ①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2分)②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2分)
(2)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君子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2分)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
上一篇:
内蒙古包头33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下一篇: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高二第一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