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7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高一期中模拟试题
期中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第Ι卷(共40分)
一. 基础知识(共1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弄(lòng)堂  彳亍(chíchú) 游说(shuì)  呱(gū)呱坠地
B. 喋(dié)血  着(zhuó)想  丝绦(tāo) 浑身解(jiě)数
C. 衣钵(bō)  颓圮(qǐ) 桀骜(ào) 呼天抢(qiāng)地
D. 忤(wǔ)逆 薯莨(liáng) 侪(chái)辈 病入膏肓(huāng)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 B. 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C. 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 D. 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蛰居 绊脚石 风流倜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B. 斐然 玻璃钢 要言不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 喝彩 紧箍咒 韬光养晦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 倨傲 高才生 刀光箭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 如果没有_____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的艰难呢。
③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应当懂得欣赏__________的艺术,懂得欣赏自己民族的经典作品。
④ 去年4月10日,郑煤集团超化矿发生透水事故后,郑煤集团_________认真反思事故教训,__________将责任事故演化为“英雄好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A. 窜改 体味 文雅 不仅不/反而
B. 篡改 体验 高雅 不是/而是
C. 窜改 体验 文雅 不是/而是
D. 篡改 体味 高雅 不仅不/反而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之际,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重新引起轩然大波。
B. 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 哈维,英国医师、生理学家、胚胎学家、实验生理学的始作俑者,他还是第一个阐明血液循环理论的人。
D. 文学期刊接连倒闭,许多钟情于文学的读者都不以为意,反映出刊物与读者的隔膜已十分严重。
6.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语文学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务,因此,高考作文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B. 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C. 2006年以来,中国外交以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并赢得了国际上的更多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D. 公告机关将按期在办税场所或广播、电视、报纸、期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公告纳税人欠缴税款情况。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实践和重要人物。
B. 《战国策》,汉代刘向整理编辑,长于议论,文笔流畅,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浏览完整试题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二十五史中唯一的通史。
D. 《包身工》的作者夏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上海屋檐下》《赛金花》《法西斯细菌》等。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共6分)
时间之窗
录入、删除,这些词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来说太过平常,数字产品对记录内容的取舍让我们感到方便,那么,人类的记忆是否可以像电脑一样,有用的存下无用的删除呢?近日,以色列科学家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人脑的记忆有望像电脑一样录入、删除。
所谓记忆,简单理解就是能够记录和回忆。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对记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脑能对涌入大脑内的信息进行分类,即分成需要保留的和永远忘记的两类。当接收外界信息刺激时,大脑嗅觉区的神经元就活动起来,然后大脑希波区的神经元开始活动。当这两个区的神经细胞同步活动时,外来的信息就会被记住,如果没有同步活动,外来的信息就会被忘记。当这个信息被大脑记忆后,下一次外界又出现这个信息时,这个信息就会启动大脑,同步调出旧信息,也就是实现了对这个信息的记忆。
魏兹曼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系杜戴教授发现,每一个记忆的获取都要经历一个时间段,杜戴教授称其为“巩固”,这是一个快速的“成熟”过程,一旦“巩固”过程完成,这个记忆就被大脑保存,此时,外界的刺激和针对神经系统的药物对这个记忆将不起任何作用,将成为大脑中的永久记忆,可以被唤醒。同时杜戴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在记忆唤醒过程中有一种记忆擦除器,杜戴称其为“时间之窗”,所有的记忆只有在“时间之窗”内才能被删除。所谓“时间之窗”是在记忆获得及再次被唤醒两个过程都会出现的一个时间段,在记忆获得过程中,“时间之窗”在1~2个小时后关闭,而在唤醒记忆的过程中,“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极短。
杜戴教授据此认为,记忆的删除是可能的,在记忆获得过程中只要在“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之内,通过神经类药物及外界刺激,将不希望记忆的信息“驱赶”至“时间之窗”内就可以中止记忆。而对已有的负面记忆(如恐惧、哀伤、惊吓、失败等)在唤醒的过程中利用同样的方法就能将其擦除。这样,擦除记忆就成为我们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受负面记忆的困扰。根据这种原理,我们希望记忆的信息也可以像录入一样方便,那便是最大限度限制“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
8. 下列对“时间之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之窗”是对记忆过程的一种形象说法,其实就是一个记忆的时间段。
B. 科学家称,“时间之窗”是在大脑记忆唤醒过程中的一种记忆擦除器。
C. “时间之窗”是在记忆获得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段。
D. “时间之窗”是在记忆再次被唤醒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段。
9. 我们如果要把“负面记忆”删除,下列哪一项说法行不通( )
A. 神经类药物及外界刺激能够把负面记忆“驱赶”到“时间之窗”内,但前提是要在负面记忆唤醒过程中,“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内。
B. 在记忆获得过程中,只要在“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之内,通过神经类药物及外界刺激,将负面记忆的信息“驱赶”至“时间之窗”内就可以删除负面记忆。
C. 当负面记忆再次被唤醒的时候,我们通过神经类药物和外界刺激等手段,把负面记忆驱赶到“时间之窗”之内,即可删除。
D. 在负面记忆被唤醒的时候,只要我们采取一些相应方法,如服用神经类药物等,把负面记忆驱赶到“时间之窗”内即可删除。
10.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脑子里能够保持对过去事物的印象是记忆,而本文的记忆是指对信息的记录和回忆。
B. 记忆事物要经历一个时间段,这是每一个记忆获取的必然过程。
C. 外界的刺激和神经类药物对永久性记忆不起任何作用。
D. 最大限度限制“时间之窗”的开启时间,有助于记忆的牢固持久。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8分)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穆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穆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穆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穆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杸而击穆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穆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正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攻翟。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节选自《吕氏春秋》)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君死矣 以……为乐
B. 夫杀人以活畜 使……活下来
C. 遂大克晋 攻克,战胜
D. 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 再,另加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君主“行德爱人”的一组是( )
(1)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
(2)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
(3)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杸而击穆公之甲
(4)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5)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6)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A. (1)(4)(5) B. (2)(5)(6)
C. (1)(2)(4) D. (3)(4)(6)


展开余下试题1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指出:贤主应当主动去关心、爱护那些处境困窘的士,这样国家才有可能得到最优秀的人才。
B. 秦穆公乘马车出行,车坏了又丢了马。后来当他发现农夫将他的马宰杀烹食时,他表现得宽厚大度。一年后,在韩原之战中终于得到了回报。
C. 选文中引用《诗》“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语,是与赵简之和秦穆公的故事相呼应的,共同表现“劝人主努力行德爱人”的主旨。
D. 选文所提出的人主务“行德爱人”的观点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选文同时宣传了一种因果报应思想,是值得批判的。
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共4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来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5.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 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 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 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16.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 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 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五.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的选段,完成17—20题。(共8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亡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7.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 同舟共济 B. 济世安民
C. 赈灾济贫 D. 无济于事
18. 下列各句词类活用与“既东封郑”相同的是( )
A. 共其乏困 B. 越国以鄙远
C. 夜缒而出 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9.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 亦去之
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A. ①④⑥/②③/⑤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⑤/③④⑦/⑥ D. ①④/②③⑤⑦/⑥
20. 下列对文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始终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
B. 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C. 秦晋势均力敌,因为秦与郑结盟,使晋国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晋文公经过缜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
D. 《左传》、《公羊传》、《东周列国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第Ⅱ卷(共60分)
六.(本题共8分)
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依照课文原文,补写下列各题的空缺部分。(4分)
① 携来百侣曾游, 。
② 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③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七. 阅读题:(本题共8分)
望月
朱群英
朔月再转,新月就现了。
新月卧在遥远的东天边,懒懒地展不开蛾眉。秋风乍起,新月的脸就白了,我们的眼睛亮了。
我们是不知不觉来到秋天的。我们事先并没有与新月预约。这时候我们邀月对语,月台临水,鼓楼生风,我们的思绪便染着月光疏影,悠悠地匝地,悠悠地斑驳。于是我们开始想象,很多细节已经无法想起,因为我们的所经之地有了太多的蹄痕,但我们能够想象出与月相关的情节……
我们仰望的头颅从此就定格在这个秋天。这秋天的山就瘦了,水就瘦了,风也瘦了,雨也瘦了。于是我们向夜空发射一道一道的哲思之光,我们回收了—道一道的月痕,梦的月痕。
其实那月痕也是天体中的自然奇观。我们的先祖之所以那样惶恐,是因为他们有了太多的神话和梦幻。而神话和梦幻正好是人类童年最富灵性的两只翅膀。翅膀扇向远古,月华生风;翅膀扇向未来,月晕致雨。现在,我们等待着日食、月食的再现,我们向宇宙投放更深长的影子,但我们不可以去遮挡太阳和月亮。我们只能一代一代头顶日月的光环,登台祭祖,入帏占卜,我们永远也排泄不了我们心海中的潮汐。
又一声蝉吟,花更瘦了,叶更瘦了。月影浅浅地浮起来,我们退入庐舍,倚窗而望。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永远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与日月相依为命。时间是我们的翅膀,拍击着四季轮回的预言之岸。于是,我们崖刻神话,口碑传说,剑指指春秋。简载历史,重问天地,重圆飞天之梦。女祸问天时,月似芽。后羿问天时,月似弓。仓颉问天时,月似猿。秦王问天时,月似棱。太白问天时,月似船。东坡问天时,月似樽。清照问天时,月似镰:阿炳问天时,月似弦。一弯月瘦了,又一弯月瘦了:我们端坐在映月的二泉边,为半壁江山填词,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就从远古平仄而来,从春天平仄到了秋天。秋菊月下暗香浮动,我们泪眼盈盈,托着月盘走进中秋:皓月当空,秋魂朗朗而语:重阳,重阳,九九重阳。
我们的手便倏然下垂。我们托着月饼的手便倏然下垂。瘦月被天语之声震落怀中。瘦月啊瘦月,我们怀揣的月魂,心空悬着一半,手里托着一半,我们只吃了一半,留下另一半给海峡彼岸的人吃。我们宁瘦其肉,不瘦其骨。还有我们的思想也不能瘦,良好也不能瘦,山水也不能瘦,音乐也不能瘦……叩问苍天,苍天不语,瘦月亦不语。秋风顿起,笙箫遂咽。我们的言语于白露为霜中片片苍白,托着瘦月,于是我们一步一步朝秋的纵深走去,记忆沉甸甸起来。
盈月亏了,秋风劲了。我们只好重返民间了,舍边篱笆,楼边歌谣。竹枝词蘸着月光轻吟了,晚秋的蟋蟀在海峡两岸跳来跳去。我们仰望空蒙,把盏菊酒醉饮天地。菊花词遂随秋风飘零,句句哀怨如思妇的月语。
秋蝉就哑了,冬风就来了。我们站在冬日的枝头,长发披肩,对月当歌,随风卷入梅径。梅风起处,瑞雪匝地,山川裹素,骨朵生香。我们蘸着梅香,于是开始绘画:梅的骨朵,月的精魂。


展开余下试题 朔月再转,新月就现了,我们又不知不觉到了春天。想像中的春天。月芽儿做醒了一个长长的梦。春江次第解冻,我们又准备与新月的下一轮预约。
23. 文章借山、水、风雨的季节变化,意在隐喻什么?(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24. 作者在文中引用古代传说和历史典故的用意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2分)
答:
25.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点题之笔是什么?(从原文中选)(2分)
答:
26.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 人这篇散文以“朔月再转,新月就现了”起笔,又以“朔月再转,新月就现了”收笔,作者巧借月的阴晴圆缺,突出表达了渴望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聚的夙愿。
B. 这篇文章突出的特点是借景抒怀,意情深远,表现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
C. “秋月乍起,新月的脸就白了,我们的眼睛亮了”,月的变白有力地反衬出眼睛的变暗,突出了“我们”渴盼的失望;“月台临水,鼓楼生风,我们的思绪便染着月光疏影……”细腻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了远古,体味那不了的民族魂。
D. “又一声蝉吟。花更瘦了。叶更瘦了”,作者借秋蝉、花瘦、叶瘦进一步阐发了两岸人民的相思的绝望之情。
E. 文章最后再次以季节更替收尾,暗示了人们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思念,终将成为现实,就像“我们又准备与新月的下一轮预约”一样。
八. 语言实际运用:(本题共4分,每小题2分)
27.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处填入两个四字短语。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 、 ,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28. 下面文句,是中国美术协会为悼念齐白石先生写的一副对联中的语句,请调整被打乱的顺序,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其中上联的首句、下联的末句已经给出。
① 守金石行操 ② 抱松乔习性 ③ 写鱼虫生趣
④ 峥嵘九七春秋 ⑤ 抒稻黍风情 ⑥ 不愧劳动人民本色
⑦ 灼烁新鲜时代 ⑧ 平添和平事业光辉
上联是: ②
下联是: ⑧
九. 作文题:(本题共40分)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受多种外力的作用,这些外力制约你,规定你,决定你;或者肯定你,或者否定你。用物理学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合力。外力的合力决定了你运动的轨迹。
请以“寻找生活的合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自选文体。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答案】
1. 答:D 彳亍(应为chìchù) 浑身解数(应为xiè) 颓圮(应为pǐ)
2. 答:B A. 瓶塞sāi,其余为sè;B. 均为zhì;C. 一蹴而就cù,其余均为jiù;D. 栖身qī,锲而不舍qiè,其余为qì。
3. 答:C A.时不再来,B.要言不烦,D.刀光剑影。
4. 答:D(①“窜改”,只有改动的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的意思,可见①只能选“篡改”;②“体味”,仔细体会、玩味,只是动词,做谓语可以带宾语。“体验”,通过实验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③“高雅”,格调高尚而不俗气,主要用来修饰人的言行,作品和事物的风格、内容等;“文雅”,温和而有礼貌,主要用来修饰人的言谈举止;④“不仅不……反而……”表递进关系,“不仅不”指出否定意思,“反而”以肯定的方式推断出更进一层的意思;“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
5. 答:D(A.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搭配不当。B. 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C.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贬义词。D.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6. 答:A(B项“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应为“理解、信任和支持”;D项逻辑错误,期刊与杂志重复。)
7. 答:C(《史记》是纪传体)
8. 答:A (说法不严密,应为“记忆的一个时间段”)
9. 答:B (要注意是“在记忆唤醒的过程中”才能删除负面记忆)
10. 答:D (“有助于记忆的牢固持久”文中没有此内容)
11. 答:D(“还”,通“旋”,迅速,立刻)
12. 答:A(都解释为“因为”;B wèi,替/ wéi,被 ;C 加强反问语气/加强推测语气;D、表顺接/表转折)
13. 答:B
14. 答:D(不完全一致)
15. 答:C。诗歌渲染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不禁潸然泪下,表达送别之情是直抒胸臆,而非“十分含蓄”,显然不太恰当。
16. 答:B。
17. 答: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B、C:救济;D:(对事情)有益。)
18. 答:C(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A:“乏困”,形容词作名词;B:鄙:意动;D:军:名词作动词)
19. 答:D(①④:取独;②③⑤⑦:代词;⑥:助词,的。)
20. 答:C(A、“反复哀求”不对,烛之武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B、是晋惠公;D、《东周列国传》不对,是《谷梁传》。)
21.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我又怎敢用亡郑这件事来烦劳您呢?
(2)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22. 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②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③ 风萧萧兮易水寒
23. 答:隐喻渴望团聚的相思之情。
24. 答:证明相思由来已久,自古两岸水乳相融,永不分离。
25. 答:“我们怀揣的月魂,心空悬着一半,手里托着一半,我们只吃了一半,留下另一半给海峡彼岸的人吃”。
26. 答:C、D(C有力地烘托了眼睛的变亮,突出了“我们”渴盼的心情。D抒发的是两岸人民的相思之苦)
27. 答:耳闻其音,心通其意。
28. 答:上联是:②①④⑥下联是:⑤③⑦⑧。 (110.16.200.14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期中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