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88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二)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9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祸(héng) 甫健(fǔ) 湍急(tuān) 入不敷出(fū)
B、吮吸(shǔn) 勾当(gōu) 炫耀(xùn) 恪尽职守(kè)
C、丰腴(yú) 啮噬(niè) 甄别(zēng) 横槊赋诗(shuò)
D、真谛(dì) 惭愧(cán) 奢侈(chǐ) 四肢百骸(hái)
2、给下列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
(1)我想在这一片天籁中________出诺日朗瀑布的咆哮,却难以如愿。
(2)诺日朗瀑布,正是在压抑后的一次_________和喷泻。
(3)我们看见一只雄鹿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____________在白色水中。
(4)这个世界的_____________在荒野.
A、分辨 爆发 淹没 启事 B、分辩 暴发 湮没 启事
C、分辨 爆发 淹没 启示 D、分辩 暴发 湮没 启示
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不动声色地告诉我:“这就是诺日朗。”
B、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C难道我不该与土地休戚与共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D、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笼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B、不仅信息技术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C、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D、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是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关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浏览完整试题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5.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6.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9分)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
D.弄笔者始知自振 振:振作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四、(32分)
11、把文中画横线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分)
答:
(2)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3分)
答: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3分)
答: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分)
答:
12、诗歌鉴赏(10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3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2)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劝学》)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师说》)
(5)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6)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7)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8)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3分)
①湖草被人关注的季节,就是湖草成熟的季节。就像鄱阳湖畔的黄毛丫头,忽然长成红唇鲜艳的妮子,吸引了一双双后生的眼睛。湖草一片一片地铺开来,无边无际的样子,就像鄱阳湖绿波荡漾的湖面。一阵风儿吹过来,湖草连绵起伏。一种青悠悠的湖草的味道,从草根下散发开来,弥漫在湖畔的空气里。
②其实,湖草刚刚从沙土里钻出来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她们。或许是在冬末的雪后,或许是在初春的细雨中。在潮湿的沙土上,忽然就冒出一丛丛鲜嫩的湖草。湖草挺立着矮小细弱的身子,隐藏在远离人迹的沙洲上。可是人们还是发现了她们,并且把她们加以分类,将其中可以食用的一种称之为蒌蒿。
③蒌蒿的生命很短,过不了十天半月,蒌蒿就不再脆嫩了。这个时候的蒌蒿,又变回了普通的湖草。经过漫长的梅雨季节,湖水涨起来了,把沙洲上的湖草淹没。细小的湖草们,在水中轻盈地摆动。有些不甘寂寞的湖草,把修长的手臂伸出湖面,仿佛在波涛中起舞。这个时候的湖草,沉浸在梦一般澄澈的境界里。她的颜色是青翠的,她的身材是柔软的。她将她青春的美,全部展示给水中的鱼儿,天空中的白云。
④夏季过后,湖水渐渐退却。湖草从水中露了出来,由于失去了湖水的滋润,她渐渐干枯。平常寂静的沙洲,忽然就热闹起来,妮子跟随着娘来收割湖草。娘割草的时候,手握磨得白晃晃的镰刀,身子弓下去。空气里一片镰刀的声音湖草断裂的声音。
⑤妮子不喜欢这个声音,尽管她手里也拿着镰刀。当看到娘毫无表情地割草时,她的心就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娘曾经说过,妮子的命就像这沙洲上的湖草。湖草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耕耘,更不需要呵护。风里雨里,沙里泥里,她们挣扎着生存。到了秋天,她们等待着人们收割。把湖草编成草帽、草筐、草绳、草鞋,或者把湖草变成一把火,用来取暖或烧饭。一年一年又一年,伴随着湖水的涨落,湖草一茬一茬地接着生长。
⑥妮子想着湖草,心里就有一种委屈。于是她远离了娘,自己找了一块湖草地。她弯下身割草的时候,镰刀下得快,湖草却放得轻。她手里握着割下来的湖草,心里就涌起怜惜之情。仿佛是为了安慰湖草,她把湖草放下的时候,不仅动作轻柔,而且还像绣花一样,把湖草码成菱形,或者是五星形,或者像荷花形的图案。
⑦娘抬起身子,用手臂揩掉额头的汗水时,就发现了妮子割倒的湖草。娘心里有些着恼,又有些伤感。着恼的是妮子在耽误时间,因为割湖草不是绣花。伤感的是妮子的举动,让她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她本来想责怪妮子,可是责备的话到了嘴边,最后又咽了回去。
⑧当男人们撑着船儿,要把湖草收回家时,娘暗示男人把妮子割的湖草留到最后。可是妮子割的湖草还是被打成了捆,堆上了船。娘发现妮子的眼角,隐隐有了泪痕。
14.请按生长过程概括湖草的特点。(3分)
答:(1)刚出生时:
(2)梅雨季后:
(3)夏季过后:
15.第⑤节中“娘曾经说过,妮子的命就像这沙洲上的湖草”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6.第⑤一⑧节中,娘对妮子是什么态度?从娘和妮子身上能看出鄱阳湖女子什么样的命运? (8分)
答:
17.请从手法、情感等角度,任选一段画线文字加以赏析。(6分)
答: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①以浓墨来刻画人,表现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那种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史记》的最大特点。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求东山再起;韩信忍胯下之辱,发愤追求;陈涉身为佣耕者,却有鸿鸪之志……③这些人物,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身受磨难而刻意进取。④他们的经历,将永远启迪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拼搏者的精神世界。
(1)请写出上面文段中病句的序号,并加以改正。(3分)
序号: 。改正:
(3)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另写两个切合文段语境的例子。(4分)
答: , ; ,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古人读书数十年,以全力而凝神于千秋;今人生平未尝从事,以枵(空虚)腹而求肖于一旦,又何怪诗之不古也。唐人诗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夜静江水白,路迥山月斜”,此似常境常谈,究其所以,非腹有万卷、胸无一尘者不能办,奈何轻议诗哉!
(1)请比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夜静江水白,路迥山月斜”两联各是怎样描写月亮的皎洁的。
答:
20.请从所给成语中任选三个,连缀成—个5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中心明确、相对完整。(4分)
驽马十驾 欣欣向荣 任重道远 游目骋怀 高山仰止 洋洋得意
破釜沉舟 孜孜以求 生机盎然
答:
[参考答案]
一、
1 D 2 C 3 B 4 A 5 D 6 D 7 B 8 C 9 A 10 B
11.(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情势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抗洪)。
(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礼数吗?
(3)(4)略
12.(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3). “点”或“破”(1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略)。
14. (1)刚出生时: 鲜嫩(或脆嫩) 、 矮小细弱
(2)梅雨季后: 青翠 、 柔软
(3)夏季过后: 干枯
15.内容:用比喻生动形象地(1分)揭示了鄱阳湖女子的不幸(3分)。
结构:由物到人(2分)。
16.表面上:不关注、着恼;实际上:伤感、安慰(理解,呵护)(要求从两个层面作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美丽短暂,缺少呵护,挣扎生存,心灵变得粗糙但不失对美的理解。
17.第③节:手法——拟人;(特征——轻盈摆动,姿态优美);情感——寂寞(忧伤)
第⑥节:手法——比喻、动作(或细节)描写;(特征——轻柔);情感——怜惜
18.(1)序号: ④ 。
改正:将永远启迪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拼搏的人(或“将永远启迪那些困境中的挣扎、拼搏者”等)
(2)晋文公流亡十九年,而复国之志未衰;屈原被放逐,仍有兴国之心
19. (1) “明月”句直接(正面)和间接(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月亮洁白(2分);
“夜静”句间接(侧面)描写(或衬托)月色皎洁(1分)。
20.略 (220.189.248.250)
上一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卷
下一篇: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检测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高一语文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