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8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5]
福建省四地六校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
(戴望舒《雨巷》)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
(徐志摩《再别康桥》)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B.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共 :通“供”,供给。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上
D.终已不顾 顾:顾虑、考虑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3分)
A.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B.①敢以烦执事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C.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D.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②又前而为歌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分)
译: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译:
(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浏览完整试题(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 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关云长义释曹操是因为念及当日曹操许多恩义及五关斩六将之事,这些恩义包括曹操赠宝马、锦袍给关羽,五关斩六将之时,曹操两次发公文通告各关隘放行,第三次派张辽传谕任便放行。
D.庞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后回东吴。庞统的连环计是教曹操把战船三十一排,五十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木板。这正是周瑜赤壁火攻的基础。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7.简答题。(二选一,字数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中的徐庶是诸葛亮的挚友,却投了曹操。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故事。
                                  
(2)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这一章中,论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慢慢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们的主导思想,离开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也达不到仁的最高境界。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ll题。(12分)
手工是一种遗产
冯骥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自己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受到人们的认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④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文明的传承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抛弃手工在所不惜。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⑥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陶艺、锻打的铁艺和种种编织的手艺,为之标上高价。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和“按工计价”。人们认可这种高价,是因为手工制品纯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总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不会重复。这是机器制品不具有的。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有删节)
9.对第③段举“青铜面具上的方孔”的例子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
B.说明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C.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
D.说明当今社会的手工文明正在日益衰弱。
E. 说明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绝技是靠世袭或单传的。


展开余下试题10.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文明的转型”在文中的含是 (3分)
11.纵观全文,概括手工遗产的意义。(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l4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空灵,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小灯,随着道路的颠簸,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大众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扇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凳,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时候,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声,就在巷口等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继续我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未眠者的心灵。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无力的小雨,《金刚经》中片段以及远处传来的木鱼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B.文章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制造了悬念,突出了卖馄饨老人的个性特征。
C.作者听完老人的话后“不禁哑然”,其原因是木鱼声是那样的现实,而自己想得太远了。
D.老人选择木鱼作为卖馄饨的信号是为了远近都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中的人们。
E.文章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卖馄饨老人的形象,这个形象在略带忧愁的夜色中渐渐隐去。
13.文章以木鱼为线索,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14.试对文中老人的形象进行探究。(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 为下面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
本报讯(记者王朝元)昨日,出征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我省代表队再传捷报,陈诚、李健在45分钟的比赛中全面发挥实力,在战胜了上海的李佳鲁、徐林胤组合后顺利夺得男子沙排冠军。
比赛一开始,陈诚、李健就表现出了完美的默契,虽然上海队的徐林胤在本次出战青岛的沙排好手中公认水平较强,但是由于与队友的配合稍逊一筹,陈诚、李健以21比19先下一局,从而稳定了信心,第二局比赛一开始,上海队就奋力反扑,不过陈诚与李健始终保持稳定,最后再次以21比19的成绩完成比赛,为福建代表队夺得本次全运会开赛以来的首面金牌。
在赛后,省篮排中心主任肖青松表示,这场比赛两位小将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同时也标志着我省的男子沙排水准已经和国际水平接轨。“陈诚和李健还很年轻,在完成了全运会的比赛后,我们的目标应该放在伦敦奥运会上。对于这场比赛的过程,我已经录了下来,回去之后还要继续研究,为战术水平提高做准备。”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l:从2008年l2月21日起,卧铺动车组列车D309/D310次将在北京、杭州之间投入运营。这趟列车不仅配有酒吧,而且包厢内每个铺位均装有一台l5寸嵌入式液晶电视,一个可伸缩的阅读灯,一个可随时招呼乘务员的呼唤按钮,卫生间内还专门安装了婴儿护理台……这趟列车满员载客只有630人。
材料2:2009年春运预计有五亿多人要回家过年,以每人来回乘坐的火车、汽车次数统计,将有20亿人次以上的载客需求在集中的短时间里考验中国的运输部门。挤着、站着乘火车,长时间上不了厕所,吃不上热饭菜……中央政府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将把铁路建设列为重点。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未来的中国铁路建设重点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答:
六、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70分)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根据材料“曲与直”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200










400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展开余下试题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3)作别西天的云彩。
(4)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D(顾:回头看)
3.A(已经)
4..(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2分)
(2)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4分)
(3)又发出声调激愤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5.(1) 答案: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 B、E错。B项周瑜没有用苦肉计。E项描写的是吕布。
7.(1)徐庶是诸葛亮的挚友、刘备的谋士,并为刘备推举诸葛亮。(1分)但因其母亲为曹军所囚,出于无奈而投了曹操。(1分)他的母亲因其投曹而自缢。(1分)徐庶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痛恨曹操,(1分)他在曹营的数十年间,不曾为曹操设过一谋。(1分)
(2):“妙计”是指:东吴孙权要向蜀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谎称欲将孙权妹妹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3分)“赔了夫人又折兵”即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2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共6分)
8.(1) D(“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错。孔子是说,君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泰然处之;在失意时,也不颓丧、怨叹。顺利时要依靠仁而成功,失意时要依靠仁而安定,而不为环境所左右。)
(2)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9.(5分)A E
10.(3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11.(4分)(1)带给人们怀旧的人文温馨(2)见证工匠的聪明才智(3)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4)蕴含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5分)
BE(B项所言写法并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E项所言夜色并非“略带忧愁”。)
13.(4分)
文章先写听到木鱼声,再写寻找木鱼声,怀念木鱼声,最后写重逢木鱼声。(每点1分)
14.(6分)
老人是生活在社会角落里的一个平凡的人,他靠卖馄饨为生。他勤劳善良,每天深夜卖馄饨,却能考虑不影响熟睡的人;他极有尊严,从不在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一样大声叫嚷;他手艺精湛,对生活很有信心,所做的馄饨成了当地的品牌。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全运会福建夺得首金
16.(1)(3分)
中国铁路建设的豪华需求和普通需求的矛盾面临挑战(意思对即可)
(2)(4分)答案示例:未来的中国铁路建设重点应放在满足广大普通乘客的“乘车难”的问题上。(1分)年年春运“一票难求”已怨声载道多年了,铁道部一再信誓旦旦要解决却—直没解决。豪华动车组只能为少数有钱人服务,把大量资金投进这方面是不合理的。(3分)
六、作文(70分)
17.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四”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