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2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3]
黑龙江省哈三中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测试
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两个兄弟民族的和解,不能说不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而王昭君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角色。
  当然,汉元帝的政府不会把它的全部匈奴使命交给这个年轻的、没有实际政治经验的姑娘,他们知道,在这个姑娘后面,还有一条万里长城。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昭君出塞是汉王朝用真人真事表演的一出滑稽剧,以此作为战争中的插曲。应该指出,昭君出塞这件事,对于汉王朝来说,是一个政策的转变,即从战争政策回到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民族友好关系,主要地是通过两种办法,或者是质之以盟誓,或者是申之以婚姻,后者就是和亲。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的是和亲政策,只有在这种政策不能发生效果的时候,才采取战争政策。因此,他们对昭君出塞是非常重视的。史载汉元帝为了纪念这次和亲而改元竟宁,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的发展是符合于汉王朝的期望的,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一直到王莽执政时期,由于王莽的政府推行一种分化匈奴人的政策,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才受到损害。
  五十年的和平,在历史上不是一件小事,而这五十年的和平是与昭君出塞有密切关系的。当然这种和平的出现,不完全是王昭君个人的作用。作为一个个人,不论她生得如何美貌,也不论她具有多大的政治才能,都不能转移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匈奴统治集团的政治方向,至多只能从匈奴单于获得对她个人的宠爱和信任。西汉初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西汉初,尽管汉王朝不断地与匈奴单于和亲,但并没有因此而免于匈奴部落贵族的侵袭,只是没有使这种侵袭发展成为真正的战争而已。
  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恢复,是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一世纪所形成的客观形势的必然趋势。当时的客观形势是:一方面匈奴已经由于部落贵族之间的分裂而趋于衰落;另一方面,汉王朝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的末期。在这种形势下,双方都无力发动侵略对方的战争,特别是双方的人民,都迫切地向往和平。甚至一部分匈奴贵族也由于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而感到必须与汉王朝和解才能稳定自己在匈奴中的统治地位。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决定入朝,和汉王朝恢复友好关系,就是接受以匈奴贵族左伊秩訾王为首的主和派的意见。
  和平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就得出班固所说的“和亲无益”的结论。不可想象,假如当时的汉王朝拒绝与匈奴和亲,单靠历史的必然性,就可以自动地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
  史实证明,在昭君出塞前,这种形势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因此而导致和平,甚至在呼韩邪单于两度入朝以后,汉王朝还不得不在它的西北边境线上保持相当的军事戒备。
  和亲以后,情形就不同了。史载汉元帝以王昭君赐呼韩邪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之民。”虽然汉王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从此以后,双方都从思想上撤消了仇恨的堡垒。燃烧了一个世纪的烽火熄灭了。出现在西北边境线上的是和平居民的炊烟。


浏览完整试题 1.关于“和亲政策”的评述,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和亲政策是比战争政策好得多的、在发展民族关系方面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B.关于“和亲政策”,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评价。它在封建社会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最好的办法。
C.汉王朝政府不可能把和平的希望寄托给并没有政治经验的出塞者,因此“和亲政策”不过是战争政策的前奏曲。
D.匈奴单于可以给和亲者以个人的宠爱和信任,但决不会因此就转移统治集团的政治方向,因此“和亲无益”是无庸置疑的。
 2.昭君出塞前后,“民族关系”得到改善,关于其历史条件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和匈奴两边的人民饱经战争痛苦,认识到汉初几次和亲的成功经验,有了和平的强烈愿望。
 B.汉和匈奴王朝都在政治上失去了强势状态,双方都已无力发动战争。
 C.汉和匈奴的统治者都有与对方和平相处从而获得时间化解内部矛盾、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
 D.汉和匈奴双方都在边境上保持了相当的军事戒备,相持不下。
 3.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是汉王朝的民族政策由战争政策改为和亲政策的重要标志。
 B.“昭君出塞”的成功除了当时具备了民族和解的历史条件外,汉朝的军事戒备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C.“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有力的证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
 D.“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如果不是因为王莽的反对和破坏,其历史作用无疑会更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2分,每小题3分)K s5u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盐丈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私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育星教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直:通“值”,钱款。
B.恪言非便,遂寝 寝:停止
C.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 验:检验
D.其党密构于帝 构:陷害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C.至则值岐王之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帝慰留,乃拜命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人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中官怒,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5分)
(2) 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盐丈与恪易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www.ks5u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6分)
(2)一、二句中哪两字写得最妙?请简单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2)怒而飞, 。(《逍遥游》)
(3)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滕王阁序》)
(4)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陈情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
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渡河工具——羊皮筏子。而在黄河波涛上奋力挥动着船桨的筏子客们,他们那浓烈的西部口音、发达的高原胸肌,还有黑里透红的粗糙脸膛,都会在乘坐过羊皮筏子的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的画面,总会复去还来地令人心旌神摇。


展开余下试题  ②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
  ③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
  ④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
  ⑤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
⑥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7月11日)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题目中,用“羊皮筏子”来喻古老的岁月,生动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河口的人民在黄河的滋养下,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与执着,虽然消耗了青春,但依然积极乐观。
C.文中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古老”,与“羊皮筏子”相互映衬。
D.筏子客们享受着古老乡村田园牧歌般的悠然平淡生活,别无所求,不强求改变,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E.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城市与老河口生活的巨大反差,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喧嚣生活的厌恶。
(2)文章第一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画面的特点。(6分)
(3)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6分)
(4)“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在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它是应该延续留存还是应该退出消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陈家老屋是香水河畔最古老的建筑,与陈家老屋形影相吊的是它的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百年老树。
B.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C.这些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虑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D. 国庆节这天晚上,松花江北岸燃起了五彩缤纷的烟花,从江南望江北,一片耀眼天光,我隔岸观火,很晚才兴尽而归。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婚礼虽然满足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但是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远离虚拟世界。
B.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C.处在汽车时代,攀比之风盛行,不但收入一般的工作人员买了汽车,而且白领、金领们也都“伤筋动骨”地买了高档汽车。
D.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15.找出下面这则招聘启事中的3处语病,标明序号并修改。(6分)
(1)本公司是属中外合资的专业生产家用电脑的中型企业,(2)为了加快投资开发家用电脑系列产品,(3)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4)急需10名对外营销人员能熟练运用英语。(5)本着公开、公平竞争为原则,(6)现面向社会招聘。(7)有意者可来电、来函咨询。(8)我们将不吝赐教。
序号 : 改为
序号 : 改为
序号 : 改为
16. 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理由: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明朝那些事儿》自2006年现身天涯论坛,在很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眼球。出版成实体书后,又迅速成为畅销书中的佼佼者。“当年明月”用通俗的方式写明朝历史,幽默诙谐的笔法一改历史类书籍的晦涩难懂,开创了写白话历史的先河。这种写法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明朝那些事儿》也让“当年明月”名利双收,成为年度网络文学界的风云人物。但随着“白话历史”的扎堆出版与热销,“白话历史”的类型化、模式化、套路化创作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难怪有读者尖锐地批评说,“白话历史”的跟风和缺少创新,使之必然走向末路。


展开余下试题有关专家学者质疑,眼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创新得不像传统的二人转了,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赵本山将被取消传承人资格。红遍全国的小沈阳,专业人士称其表演“颠来倒去的也只是那‘三板斧’”。著名作家王蒙坦言,“小沈阳能不能发展,关键看他能不能学习”,“光模仿是不行的,得有创造”。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确决定了艺术门类的传承与文娱明星的命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哈三中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一模块 语文答案
1.B 2.B 3.D
4.C(验:证据。)
5. A(A到/比 B所字结构 C到,往 D才)
6.B
7.A(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①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 “遣”“摭”“已”每点1分,句意2分。)
②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或“颁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 “无他”“切”“易”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
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Ht88.com
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至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
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得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他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至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私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
9.(1)描写了一幅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的画面。(2分)日落月升,闲卧乘凉,清风送来阵阵荷香,竹叶上滴下露水发出清响。(2分)作用:由境界的清幽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从而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2分)
(2)“忽”“渐”二字用得妙。(2分)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一快一慢的感觉;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2分)
10. (1)时矫首而遐观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4)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11.(1)AE
(2)①博大、雄浑。②原始、古朴。③平淡、纯净
(3)她们也羡慕城里人的富裕生活,感叹自己身处僻陋的乡村,有过片刻的消沉,但不会就此沉沦下去,而是积极和从容,想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忙碌让苦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写出了黄河妹子真实的心理,赞扬了筏子客淳朴本分的生命状态。
(4)例: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并无冲突之处。/传统文明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超然物外,不卑不亢。/传统文明只有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12. C
13. A
14. A(全段的意思是说我独坐在书斋中,以前的好看的景色、好听的声音,现在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抓住②句中的“连”,便能确定②句必须放在④句的后面,①③④都与视觉有关,抓住④句中的“这”便确定④句必须放在①③的后面,①、③句谁在前,根据空间顺序来确定,应该是③句在前。
15. 1、“是”与“属”重复,删掉一个;2、语序不当,“急需10名对外营销人员能熟练运用英语”改为“急需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对外营销人员10名”。3、“本着……原则”与“……为原则”杂糅,取一种。4.谦敬错,“不吝赐教”错。
16. ①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②以对仗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③运用排比,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各2分。)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