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0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2]
熊岳高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单选题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和多选题答在答题纸上。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中国亿万观众对小沈阳与赵本山在春晚上表演的《不差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至于当观众听说该小品未能获得晚会一等奖时便立即对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声讨,迫于压力,中央电视台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小沈阳由于该小品的成功演出从而使他一跃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与“小沈阳”有关的网页搜索已进入到二千多万的数字,他的《我想当明星》等系列也随之在网上热播起来,他的出场费因此也从每场数百元迅速暴涨到十万元以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民意的力量。
小沈阳能够受到中国公众如此狂热地追捧,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这一现象表明了中国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诸多表现似乎已失去了兴奋点,不论你多么高雅,不论你多么深刻,不论你是什么级别的艺术大师,公众一律都不以为然,或者说,中国公众需要的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和娱乐,而是一种能够释放365天精神压抑的一种疯癫和狂欢。
当我们再去观赏小沈阳的《不差钱》和《我想当明星》时,我们会发现那里面表现的都是以颠倒的现实为主,如性别的颠倒,生死的颠倒,主客的颠倒,以及大明星与小人物的颠倒等等。而正是这些颠倒才使公众获得了心理上的宣泄和释放,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让人感到压抑的也正是那些天天都必须面对的稳定而又牢固的精神秩序。
不过,小沈阳颠倒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策划、挑选和审查的,或者说,观众并没有从他的颠倒内容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快感,而只是从他的颠倒形式中获得了某种表层的暂时满足。若将小沈阳的这种颠倒与阿Q和唐吉诃德进行比较,我们就会清楚这其中颠倒的不同意义。不过,我们至少可以从小沈阳的这种颠倒中领悟到了公众对颠倒的需要和渴望,以及公众内心深处存在的某种精神危机,即精神秩序的缺失和空虚。
继续对小沈阳的颠倒进行分析还会发现,小沈阳只是在自己的小品中不断装疯卖傻而已,看似疯疯癫癫,其实也都是对观众进行的一些调戏和愚乐罢了,但可怜的观众似乎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无奈之下也只能享用这种被调戏和被愚乐的疯癫感觉。这就像中国美协主席靳尚宜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所说的:“我们中国现在还处在文化的低谷,信仰也破灭了,为了利益,什么都不顾,学术界、教育界等领域一塌糊涂,所幸的是,我们国民经济还是上去了。”
由此可见,小沈阳表演的既不是真的颠倒,也更不是真的疯癫,而只是一种对所有现实和文化都构不成任何威胁的丑角表演。不过,我们依然还是要感谢小沈阳和他的师傅赵本山,因为若没有他们的精彩表演,亿万中国观众恐怕也难以让自己体验到这种真实的颠倒和疯癫,以及从这种颠倒和疯癫中所获得的喜悦。但问题是在这个短暂的颠倒、疯癫和喜悦之后,大家又不得不重新面对那个缺失的现实,这又该如何应对呢?难怪有不少人已经将希望寄托在了明年的春晚,他们希望小沈阳能够在《不差钱》续集中再让大家体验一下那种颠倒、疯癫和喜悦的感觉。
此时此刻,我突然意识到了小沈阳对现实和文化并非是没有一点威胁,这就是他至少在无意中挑战了那些依然自以为是的艺术家大师们和那些决策者们,借用吴冠中的“不下蛋的鸡”的理论,这就是小沈阳至少会让那些“不下蛋的鸡”和“决策者们”感到了一种压力和挑战,否则,大家似乎也只能将更多的希望继续寄托在像小沈阳这样的丑角们身上,即只有寄希望于他们,我们才能有望从日复一日的欠缺、空虚和压抑中获得一年只有一次的拯救。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各项对“小沈阳文化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沈阳能够受到中国公众如此狂热的追捧,表明中国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诸多表现似乎已经失去了兴奋点。
B.小沈阳现象反映出中国公众需要一种能够释放365天精神压抑的疯癫和狂欢。
C.小沈阳对现实和文化是一种威胁,他挑战了那些依然自以为是的艺术大师和决策者们。
D.小沈阳至少会让那些“不下蛋的鸡”和“决策者们”感到压力和挑战。
2.下列各项对文中有关小沈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沈阳由于成功演出小品《不差钱》而一跃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B.《我想当明星》在网上热播,使他的出场费从每场数百元迅速暴涨到十万元以上。
C.小沈阳在自己的小品中看似疯疯癫癫,其实只不过是对观众进行的一些调戏和愚弄罢了。
D.从小沈阳的各种颠倒表演中,我们能够领悟到公众内心深处存在的某种精神危机。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沈阳与赵本山在春晚上表演的《不差钱》虽然很精彩,但最终也未能获得晚会小品一等奖。
B.小沈阳的走红和被广大观众追捧,正反映出了民意和舆论的强大力量。
C.广大观众并没有从小沈阳颠倒的表演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快感。
D.可怜的观众欣赏小沈阳的小品,实际上只是无奈之下享用这种被调戏和被愚乐的疯癫感觉。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见:看见
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
5.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3分)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
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
③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
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代居住在潜邸一带。他的同学刘秉忠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执政。
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世祖大怒,屠杀城中百姓。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
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8、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9、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2) ,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展开余下试题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七里香花开
刘彦林
①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如今,身陷闹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通俗影视占据。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的日子,觉得空虚难奈,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
②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我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身心如沐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样心神飘然。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逼入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腾升着,静态的山水有了灵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园。
③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水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在初夏的边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第绽放。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的嘴里倾诉着对春光的赞美吧!一朵朵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成了洁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爱。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沉醉那能由你?
④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每当七里香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乘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架架七里香下。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乡亲们满脸笑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次日,就可以去卖了。那十多天里,满山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嚓声。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她又会捧献出更多的花朵!每年,七里香给每家可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能穿上了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
⑤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而逝,当回过头来瞧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那种浓郁的芬芳了。虽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的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究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肆意的伤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节制的开荒,使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将她们逼到远离视野的地步。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了的父老乡亲吗?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是为了赶走贫穷吗?
⑥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而回顾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忆中的景象。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
(选自2008年12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身陷闹市,无缘接近山乡,只好站在庭院中,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算是一种对春天的补偿。
B.文章第三段在描写春末夏初七里香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七里香的美。
C.七里香不仅装饰了童年的记忆,又装点了山野,也给贫穷的乡亲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实惠,所以文章对村里人剪七里香卖钱的做法,并没有过多的指责。
D.文章认为,现代文明没有给我们带来喜悦,反而作者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疏离,环境的破坏,心中有深深的隐忧。
E.通观全文,作者对七里香花充满了爱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梦魂萦绕。这既缘于儿童时的情结,也缘于对优美环境的喜爱。 
12.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寓意?(6分)
13.文章第一段写到童年时山野的记忆,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14.第二段中说“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请说说文中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这“芬芳”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80后作家”:游走在消费时代
青年女作家步非烟宣称要“革掉金庸武侠的命”;18岁的桂石被冠以“作家”头衔后说,“‘80后’的我们并不是离经叛道者”;作家王朔接受杂志采访,对“80后作家”提出严厉批评……
日前,有关“80后作家”的话题再次泛起。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作家,吸引力一度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固定读者群——中学生中间。但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管是被批评,还是被追捧,都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写作,也已超出了单纯的文学事件,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80后作家”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作品的传播机制与“70后作家”不同。“70后作家”的发表主要还是通过文学期刊,得到一定认可后,再出版成书,进入市场。而“80后作家”作品很少通过文学期刊与读者见面,他们要么通过网络发表作品,要么直接出书面对市场。他们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直接,互动良好。
相对于“70后”以及此前的作家,“80后作家”拥有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中学生。中学生是目前文化市场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人数众多,“80后作家”的作品自然而然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读者、面对市场,使“80后作家”对商业有着天然的敏锐嗅觉。“80后作家”普遍重视读者和市场对他们作品的反应。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读者的回应和市场的成绩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持续下去的动力和保障。但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转而为市场写作的同时,另一部分人也在努力强调自己在文学上的坚持。
享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使“80后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绩,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消费时代的市场影响力,不等同于文学成就。“80后作家”的创作并未走出“成长”和“青春”的文学书写谱系。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上的,而在这两点上的欠缺,恰恰会对这些年轻作家的创作形成制约。
但不可否认,“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
“80后作家”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解说青春期焦虑;另一类就是奇幻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奇幻小说中所表现的自由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奇幻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恰恰是既往的中国文学中最欠缺的,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80后’写作为中国文学带来的一股新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都是滞重的,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轻灵,这为奇幻文学提供了空间。
“80后作家”张悦然认为,“对于前辈作家来讲,现实是沉重的山,而‘80后’眼前没有山了,于是他们更喜欢‘往远处看,往玄处看’”。同时她认为,奇幻小说的创作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现实对我们的刺激不那么激烈,远方让我们更敏感,更向往”。


展开余下试题 不少批评家都指出,以往的作家都能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而“80后作家”的读者却只集中在中学生中,这反映出一些创作上的问题。张颐武认为,年轻人写作,年轻人消费,是一种不健全的自我消化和自我循环,这样的创作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这一群体自身,如被视为代表的韩寒、李傻傻、张悦然等,或表示对“80后”这一概念的不认同,或希望超越这一概念,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李傻傻说,“80后作家”现在是一个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学概念,它所隐含的文学意义之外的商业性是值得警惕的。张悦然表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者内心体验的外化,而“80后作家”这一笼统的称谓是不足以涵盖作家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张悦然在采访中说,一部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其内在的精神魅力,只有作品在读者的内心唤起了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肯定。她强调,一味迎合市场的写作并不是聪明的选择,因为,读者和市场的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这种变化也是无法预期的。
(2007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80后作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B.“80后作家”的作品主要通过网络发表作品,或者直接出书面对市场。
C.“80后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缺乏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这样对其创作会形成制约。
D.“80后作家”的奇幻小说中表现的自由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奇幻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文学中欠缺的。
E.专家认为,“80后作家”现在是一个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学概念,它所隐含的文学意义之外的商业性是值得警惕的。
12.文中说,“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这里的“新因素”主要指的是什么?这种“新因素”是相对什么而言?(6分)
13.作者认为“80后作家”及其作品的主要缺陷是什么?(6分)
14.你认为,如何才能保持“80后作家”的健康发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老校长在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努力进取,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B. 评论一篇作品总是着眼于思想性、社会效果、情节结构等方面,本来无可厚非,但好像其中的语言运用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C. 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 登上黄山光明顶,你会看到: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并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1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
B. 班固,字孟坚。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班固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时应称名。
C. 《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D.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17.下列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编撰者罗贯中是在范晔的《三国志》及一些其他的史书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熔铸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
B.《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C.《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他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他在《堂吉诃德》就是喜剧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悲剧因素,形成了一种“含泪的笑”。
D.《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后,应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C.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的作用,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D.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电影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 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及修辞手法,另外写一个你所欣赏的文人。(5分)
(柳永)他婉约,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多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执著,“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单句改为三个短句。(3分)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21.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两小题。(3分)
①人的血脉,必须通畅。②中医把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叫血脉,③如果某个部位阻塞了,④就会有瘫痪的危险。⑤文章必须上连下接,⑥一气呵成;⑦如果文气梗塞,⑧即使内容很精彩,⑨词句很优美,⑩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1)从话题统一的角度看,可以删去第( )句。(1分)
(2)为使上下文连贯,应在第( )句和第( )句之间增添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是:(2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大学时,老师带我们参观一个农场。在果园,见一果农正在给果树施肥。果农在离果树2米左右的地方挖一个坑,然后把肥料埋下去。为什么果农不把肥料直接堆放到果树的根部,而要隔开一段距离呢?
  果农大概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说:“如果把肥料直接堆放到它的根部,它的根系就长不大、长不深,果树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把肥料直接堆放到根部,果树不是能更好地吸取肥料的养分,更有利于它的成长吗?”我说。
  果农看了一眼果树,风趣地说:“对果树来说,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会使它失去追求的目标。”果农见我还是不理解他话语的含义,继续解释说:“你想想看,把肥料直接堆放在根部,那些根系还用得着伸展到远处、深处去吸收养分吗?由于没有追求的目标和动力,它的根系就会逐渐地萎缩,从而影响到整个果树的生长。所以,不把肥料直接堆放到果树的根部,正是为了让果树拥有一段追求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熊岳高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