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32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2]
上海南汇中学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沪教版
上海南汇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试题纸上答案题无效!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5分)
①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②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歌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③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太师们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会入选的。他们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有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1.根据文章的内容,解释第①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 ;
(2)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
2.依作者的观点,作为歌谣的生命的重叠,在诗歌中失去主要地位的原因是什么?(2分)


浏览完整试题3.歌谣在文字产生后被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什么?(2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音乐舞蹈是上古人民用作抒情的主要手段。
B.最初的诗歌都是保留了歌谣的原有形式。
C.乐器产生以后,徒歌便不复存在了。
D.乐工们演奏搜集来的歌谣是为了反映百姓的心声。
E.后来的《诗经》,原先是带谱儿的乐歌。
5.根据文中的叙述,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请分类简述《诗经》中诗歌的大致内容。(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8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天,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6.首段中“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7.在文中,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我不信了春天”,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
8.“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6分)
9.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4分)
10.文末“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2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共6分)
11.(1)昔我往矣, ;今我来恩, 。(《诗经•小雅》)
(2)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
(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4)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7)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2—14题。(9分)
破阵子• 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2.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 (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 派的代表词。(2分)
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14.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展开余下试题(五)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6分)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芒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构,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5.本文选自《史记》,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 通史,鲁迅誉其为“ ,
。”(2分)
1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会其怒: (2)相去四十里:
(3)度我至军中: (4)沛公不胜杯杓:
17.下列与“间至军中”的“间”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沛公欲王关中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吾得兄事之
18.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我持自璧一双,欲献项王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沛公安在 D.吾属今为之虏矣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划线句子。(6分)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六)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6分)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真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而闻者彰 (2)木真中绳
(3)而绝江河 (4)非利足也
21.荀子认为一个人往求学过程中只有摆正“学”与“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文中表现这一观点性的句子是: (2分)
2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故术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选段从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丁物”。
B.《劝学》节选文段着重论述了利用客观条件进行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增长能力。
C.苟子这里所说的“善假于物”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完全相同的。
D.“小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24.本文运刚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别举例阐述。(5分)
二、写作(70分)
25.阅读下面的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夏天是催人欲睡的季节,教徒们被牧师又长又臭的布道“轰”得个个昏昏欲睡。只有一个绅士,上身挺直,专心听道,跟四周的人完全不一样。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英国首相格菜斯顿。
有人好奇,问他:“为什么您那么用心地听?”
他笑着说:“老实讲,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我又想,何不用这件事来试试自己能忍耐到什么程度?我聚精会神地从头听到尾,刚才还告诉自己:忍耐得好,以这种耐心去面对政治上的种种难题,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今天的讲道,对我的好处和启示,可真是太大了。”
请以“说‘忍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5分
1.(4分)
(1)借他人(或现成的)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一人作出的佳句,实际上凝结了众人的智慧。
2.(2分)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在诗中逐渐出现。
3.(2分)是作为奏乐和演唱而被记录下来的。
4.(4分)A E
5.(3分)
风:搜索来的本国和别国民歌;
雅:贵族为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山兵、打猎等作的典礼的诗
颂:向君干上献的讽谏、颂美的诗。 (意思相近即可)
(二)18分
6.尽情地享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 (4分,意同即可)
7.(1)苦苦等待春大,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2分、答出两点,意同即可)
(2)欲扬先抑,突出下文“一日的春光”。(2分)
8.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它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盲人,袱纤适中,充满生机。 (4分)
9.①“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2分)
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2分)
10.春大米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 (2分,意近即可得分)
(三)
11.(6分、每空1分)
(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社稷次之
(3)欲辨已忘言
(4)香雾云鬟湿
(5)绝知此事要躬行
(6)落红不是无情物
(7)人间正道是沧桑
(四)9分
12.(2分) 春 婉约派。
13.(3分)(D)
14.(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五)l 6分
15.(2分)纪传体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6.(4分)(1)恰逢、正逢:(2)距离:(3)估计、揣测;(4)经得位、承受。
17.(2分) D
18.(2分) C
19.(6分、每题3分)
(1)现在人家是切肉的刀和砧扳,我们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
(2)小子不值得和(他)商讨大事,夺取项于天下的人一定沛公,我们将要被他俘虏了!
(六)1 6分
20.(4分)(1)清楚,明白(2)符合(3)横波(4)快捷
21.(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2.(2分)所以(因此)术材照着墨线砍削就会变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之后就会变得锋
利。
23.(3分) C
24.(5分)
比喻和对比论证。(1+1=2分)
比喻论证如: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展开余下试题 对比论证如:锲而舍之与不舍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与蟹对比: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举例说明时,应作简要的阐述,3分)
二、作文。(70分)
夏天是催人欲睡的季节,教徒们被牧师又长叉臭的布道“轰”得个个昏昏欲睡。只有一个绅士,上身挺直,专心听道,跟四周的人完全不一样。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英国首相格莱斯顿。有人好奇,问他:“为什么您那么用心地听?”他笑着说:“老实讲,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我又想,何不用这件事来试试自己能忍耐到什么程度?我聚精会神地从头听到尾,刚才还告诉自己:忍耐得好,以这种耐心去面对政治上的种种难题,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今天的讲道,对我的好处和启示,可真是太大了。”
请以“说‘忍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导引:
随着话题作文的衰微,命题作文的比例有所上升。有的命题作文,题目已经暗示了文体,对此必须小心应对。
题目不是“忍耐”而是“说‘忍耐”,其“说”字已经暗含文体要求——必须写议论文。议论文最好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设置分论点是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对中心论点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因此,要明确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保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避免偷换论点、转移论题。
议论文必须“讲理”。如果只是像堆砌积木一样堆砌论据,或者车轱辘话反复说,结果口然是“理屈词穷”、“言不成理”或“强词夺理”。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发置适当的分论点,有利丁促使认识“清晰化”、思维“条理化”,从而使议论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序”、“言之有理”。
特别注意审题,题目是“说‘忍耐”’而不是“说‘忍让’,也不是“说‘忍受’。“忍刷”意思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它表现出来”;“忍让”意思是“容忍退让”;“忍受”的意思是“把痂苦、困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
素材举例:
◎忍耐能消弥一切灾祸。([古罗马]维吉尔《埃涅阿斯记》)
◎忍耐是师苦的,但它结出的果实是甜美的。([法]卢梭《爱弥尔》)
◎不忍不耐,小事惹大。(中国谚语)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忍耐和时间是我的勇十和英雄。([俄]列夫•托尔斯泰《战急与和平》)
◎没有耐性的人是多么可怜!([英]莎士比亚《奥赛罗》)
◎暂且忍耐一下,诽谤不会常存。真相是时间的产物,不久她会出头为你辩诬。([德]康德)
◎康熙8岁登基。大权落入鳌拜之手。鳌拜专权擅政,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内。康熙强忍怒火,暗下决心,等待时机。平时装着贪于玩耍,不问朝政。掩人耳目学习摔跤,实则亲兵习武。鳌拜称病不上朝,康熙登门慰问,表示诚意,目的是稳住对手,同时察看真情,探听虚实。康熙经过数年的准备,看条件成熟,便把鳌拜诱进宫中,将鳌拜及其爪牙一网打尽。此时康熙只有16岁。
◎张良有一次在下邳桥上散步,遇到一位穿布短衣的老者,那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扔剑桥卜,喝令张良到桥下给他取鞋。张良看他年迈,就耐着性子给老者取回鞋。可那老者义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又跪着替他穿好。后来老人送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相传张良得此兵书,才干大增,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屡建奇功。
参考例文一:
说“忍耐”
古人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许多时候须要忍耐。学会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忍耐是直面生活的法宝。坚韧的忍耐是一种强大意志力的体现。海伦•凯勒为我们做山了很好的榜样。她很小就失聪、失明,生活对她实在太残酷了,面对黑暗的可怖,静寂的孤独,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忍耐力,学会读书写字,成为一个拥有高尚灵魂的人,为人所尊敬。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从1 l岁起照料身患精神疾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妹妹”,刚坚韧的忍耐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含辛茹苦,却友善、勇敢、坚强,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白强,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拥有忍耐的法宝,方显强者的本色。
忍耐是应对挫折的良方。人生常常会遭遇困难、挫折、磨难,有的人会一蹶不振,停滞不前,有的却能坚韧忍耐,笑对磨难。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蛮夷之地,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要归功于他对苦难的惊人的忍耐力,正是这种忍耐力,磨砺造就了他那“大江东去”的开阔胸襟,他乐观旷达的情怀使他的诗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司马迂、柳宗元、杜甫等等,都是在苦难中坚韧忍耐的强者。忍耐能帮助你走过艰难的岁月,能够把你锻炼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活的勇士,从而赢得世人的尊敬和赞赏。
忍耐是走向成功的阶梯。人们常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来赞赏那些甘坐冷板凳、一心做学问的治学精神。科学研究如此,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力和韧劲,才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科学家闵乃本说:“真正的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其他领域也是如此。绘画火师梵高,一生曲折坎坷,他却坚韧的忍耐着,拼命的画画,没有一刻想过要放弃。最后,就像燕尾蝶破蛹而出,梵高的画作轰动了全世界。毛泽东主席住闹市读书训练自己的忍耐力,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专心倾听牧师冗长乏味的布道锻炼自己的耐受力……大有作为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忍耐力。
忍耐也许是痛苦的,但正如卢梭所说,忍耐结出的果实是甜美的。具备坚韧忍耐的品格,生活会更从容不迫,人生更加精彩丰硕。
【简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引用《增广贤丈》中的话开篇,自然而然引出“学会忍耐”的主旨。然后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忍耐是直面生活的法宝”,“忍耐是应对挫折的良方”,“忍耐是走向成功的阶梯”,3个分论点整齐匀称。篇末引用卢梭的名言,总括全文,深化主旨。事例恰当,条分缕析,内容充实。
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相近,区分度大一些更好。
参考例文二:
说“忍耐”
当忍耐化为一个人谦让、包容等美德时,我们称他为绅士;当忍耐成为一个人妥协、怯懦的借口时,我们称他为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上海南汇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