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79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9]
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禅让(shàn) 解剖(pōu) 罄尽(qìng) 熠熠闪光(yì)
B.兑现(duì) 飓风(jù) 编纂(zuǎn) 数见不鲜(shuò)
C.冠冕(miǎn) 俯瞰(kàn) 瑕疵(cī) 怏怏不乐(yàng)
D.勾当(gōu) 蓬蒿(hāo) 畸形(jī) 大煞风景(shā)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孝悌/风流倜傥 矜持/情不自禁 拙劣/捉襟见肘
B.转悠/酒馔丰盛 擂台/自吹自擂 戮力/绿林好汉
C.棒槌/椎心泣血 阿谀/刚直不阿 给以/目不暇给
D.咀嚼/咬文嚼字 曝光/一曝十寒 地壳/金蝉脱壳
3.下列各旬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几年的时间,张明不但成为了博士生,而且发表了几篇很有影响的论文,令邻里侧目而视。
B.他们俩巧扮夫妻,面对敌人的盘问,一唱一和,应对自如,骗过了敌人。
C.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小刘画的这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D.为期一周的校园艺术节已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竞争,我们班总分名列全校第一,同学们弹冠相庆,欢呼胜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李白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方向把这题材写深,写透,并且发挥到淋漓尽致、无所不至的境界,从而使后来者再也无法在这一领域内超越他。
B.人们普遍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C.作为监考的语文教师,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作文题,于是像往常一样,也偷偷开始构思。但搜肠刮肚后,总觉得写起来不是浮光掠影,就是隔靴搔痒。
D.近年来,《厚黑学》《谋略学》《中华智谋》《历史上的智谋》等宣扬权谋之术的图书甚嚣尘上,这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民工待遇、对征用土地和强制拆迁进行补偿、提供廉价住宅、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就业等改善国民生活的状况。
B.如今,许多用人单位开始越来越多地通过浏览“客客”、避入虚拟社区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等方法获取求职者的信息,而且有专家认为,这将成为一种新潮流。
C.元旦期间,杭州各大商场都抛出了大幅降价的“撒手锏”,都想以此提高节日消费的人气,商界统计的数字也表明,今年的元旦是消费总量最好的一年。
D.挪威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地,所谓“近朱者赤”,这里也因此出现了专门研究“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一大批机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于1959年创立的挪威国际和平研究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近傅雷先生,从1月15日起,“傅雷译著手稿展”将在国家图书馆善本珍品展室开展。
B.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三农”工作,并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措施。
C.省教育厅为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市逐步废止文理分科,实行走班教学,最终走出“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
浏览完整试题
D.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介绍,海军护航是保护中国船员生命与中国船运公司资产的国家行为,不会向受到被护航的船只收取任何费用。
7.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蚓无爪牙之利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D.盘盘焉,困困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8.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流传
B.金就砺则利 锋利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夫樵夫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物
9.下列旬式相同的的一项是 ( )
A.而今安在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戍卒叫,函谷举。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D.其势弱于秦。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翻译: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翻译:从骊山向北建造,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翻译:等到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加速了祸患的发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1—12题(6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合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1.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全词来看,“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既是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笑蓉比喻弹筝女子的美丽。
B.“如有意,慕娉婷”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鸳有意的话,也可以来欣赏这优美婉转的乐曲。
C.“忽闻江上弄哀筝”一句中的“弄”字意为“弹奏”,“哀”字写出了弹筝女弹奏的乐曲总的旋律特点。
D.“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是说乐曲哀伤,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动容,人们仿佛见到湘水女神在弹奏。
12.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全词来看,词的前三句以湖光山色作为弹筝女子的背景画面,使人物与景色相映,乐音与山水相融,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B.“人不见,数峰青”两句,是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来,作者化用自然、贴切,意象动人,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C.词的上阕,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对壮美河山的喜爱之情;词的下阕,作者通过描绘乐音,抒发了惆怅感伤的情怀。
D.这首词巧用典故,善用比喻,语言清新,首尾呼应,状景与抒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读来余味无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19分)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滢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除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选自《明史•况钟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太守暗,易欺暗:愚昧 B.锄豪强,植良善 植:培植,帮助
C.或为匿名书毁亮毁:诋毁 D.钟尝丁母忧 忧:忧愁
14.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3分)( )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④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予官职,后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经人举荐做了苏州知府。
B.来到苏州后,况钟因不了解具体情况,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慢慢地官吏也都能依法行事。
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D.况钟任满时,当地百姓都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2)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3)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展开余下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毗之木兰兮, 。 (屈原《离骚》
(2)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3)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4)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7)师者, 。 (韩愈《师说》)
(8)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10)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四、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空巢 朱以撒
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村头村尾,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自己在空巢面前无来由地气短,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来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一大串未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仗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每次冬天到北方,我都要目击空巢。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18.“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6分)
19.文章重点描写了哪几类“空巢”?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20.文章最后说“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作者来年愿望的理解。(6分)
五、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论述类文本(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康德是西方的孔子?
陈乐民
最近,听一位久居美国的朋友说,他在美国读哲学时听莱教授把康德称作西方的孔子,联系到有人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同样都是使我长见识的趣闻。
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夫子,未详察过。只知道,康德有过一份“口授记录”,估计是他在大学讲课时记录下来的。据说他在讲授自然地理时曾经讲到过中国,涉及中国的地理条件、民族习性、饮食衣着、语言刑律、家庭婚姻、物产、宗教等等。那个时期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各种各样的传教士的口耳之传,接触到某位传教士,这位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就成了资料来源。康德一生足迹不出乡里,他对中国的知识只能来源于此。凭这份“口授记录”,康德对中国的了解水平超不过一般传教士的水准。其中不乏好奇的谈资性质的描述,如说:“中国人无论什么都吃,甚至狗、猫、蛇等等。”讲到孔子,只有一句:“中国人崇拜孔子,他是中国的苏格拉底。”
拿康德同孔子来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从他们在各自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比,很难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从各自哲学思想的内涵比,在深层空灵默契处有相通点,同是哲学的深层通感,但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则断无可解。
至于说伏尔泰是孔门大弟子,论者的根据是伏尔泰读过《论语》等等,言之凿凿,信其有证。然而,那个时候的理解翻译水平是可想而知的,利玛窦和龙华民的理解就很不一样。伏尔泰确实是对中国有一种好感,一是因为他接触的传教士是康熙宫廷里的“亲华派”,二是因为他在法国处于受压的地位,把康熙当作“开明天子”,把这一切揉在一起,伏尔泰便成“亲华派”了。同是启蒙时期的孟德斯鸠就不同,看过他《论法的精神》的,都知道那是十分尖刻和入木三分的。就是康德的口授记录中在描述中国人的民族习俗和性格时也有这类话:“中国人报复心强,但他们总可以忍耐到适当的时机才发作;他们非常贪玩,可胆小怕事;他们抱着传统习俗死死不放,对未来生活却漠不关心……”
可是,为什么时常会听到18世纪的欧洲如何之掀起“中国热”之类的话呢?我想,外国人这样说,一方面是出自对中国的好感或好奇;同时也说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孔夫子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人喜欢这样说,甚至引用外国人的话,是因为可以满足一些自己的民族虚荣心。那潜台词是:看!连外国人都说我们的孔夫子如何如何了!所以只要是海外的一声赞誉,便通常会受到国人所享受不到的“青睐”。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余下试题
A.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都很有趣味性,又使人长见识。
B.康德与孔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有相通处,但从各自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看,康德根本就难以比得上孔子
C.不同的传教士对欧洲知识分子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D.文章引用康德的“口授记录”,旨在证明康德不仅不了解孔子,而且还对中国抱有很深的偏见。
22.“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子,未详察过”,这句话隐含着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文章第二段看,支持这一一观点的理由有哪些?(6分)
六、语言表达(8分)
22.填入下面横线A、B、C、D各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分别是:
我爱纯真浪漫, A ;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 B :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 C ;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 D 。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
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
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④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
A: B: C: D: (只填序号)(4分)
23.提取下面文段中的主要信息,用原文中的词语组合成两个四字短语概括。(4分)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把外语列为必修,而且为了考试而考试。在大学里,英语永远是必修课,而我们的语文,则是无所谓的,学的不好,或者干脆不学,反正丝毫不影响毕业,知道不知道名家名篇又如何,了解不了解历史又如何;在大学本科,你必须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否则你就拿不到学位证;职称外语,研究生外语,英语已经成为一道首要门槛,你的英语过不了,你的专业能力就是再好,也是没有资格参加这些考试的。所以,很多享受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他们的中文水平实际上可能只是相当于高中。他们精通电脑,可是荒废了手写的书法艺术,写字漂亮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钻研外语,可是用自己的母语却分明笨拙.大学生投递的求职信,甚至会有错别字,甚至文理不通。语言本来是用于表达、交流的,我们却把它当成了考试工具。外语只是专业的一种,只是技能的一种,没有必要把它抬高到如此显贵位置,人人必学,比我们的母语俨然重要了百倍千倍。我们是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但是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从此轻薄了我们五千年文化的语言结晶,让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母语走向衰落。
七、作文(70分)
24.“后劲”,有一个义项为“用在后一阶段的力量”。(《现代汉语词典》)
请根据这个义项,以“后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B 6.A 7.A 8.B 9.C 10.D
11.B 12.C 13.D(忧:丧事)
14.C(①表现况钟的聪慧;⑤非况钟所为)
15.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中,况钟是假装不知,后来是严惩了那些贪虐慵懦的官员,才使吏治得到了很好的整顿。)
16.(10分)
(1)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擢”,升任,提拔;“遣”,派遣。派送。)
(2)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重”,重视;“礼”,以礼相待,礼敬;“见”,表被动。)
(3)不曾因为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都认为他们两人是贤德之人。(“缘”,因为:“干”,求:“贤”,意动用法。)
17.(1)夕揽洲之宿莽 (2)挟飞仙以邀游 (3)钩心斗角 (4)辩乎荣辱之境
(5)艰难苦恨繁霜鬓 (6)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猿猱欲度愁攀援 (9)濯清涟而不妖 (10)为有源头活水来
18.(6分)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空巢比作时光的脚印(3分),形象表现了鸟的空巢随着时光流逝,日渐残损、破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鸟去巢空的惆怅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描写了三类“空巢”。①乡村空巢(或乡村现代气派的住宅),豪华气派却没有人气,是主人炫富的象征:②市井空巢(或古四合院),曾经兴旺,如今萧条、空旷、岑寂;③南方空巢(或漂泊者的空巢),移动不固定,缺少温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首尾呼应,与文章开头北方鸟的空巢的破败景象形成强烈反差(3分)。作者希望来年春天空巢中能充满雏鸟的欢叫,更希望海外游子归乡,离乡的亲人回家团聚,漂泊者能有一个固定而温馨的家.(作者展开想像,描绘了北方空巢雏鸟欢叫、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寄寓了呼唤游子归巢、亲人团聚,向往温暖和美生活的愿望)(3分)。
21.C(A 误在趣味性、长见识。B“没有可比性”不是说康德比不上孔子。D 康德并投有对中国抱有偏见)(3分)
22.观点是:康德对孔子了解得并不多。2分
理由是:①康德足不出乡里,对中国的了解不会超过传教士的水准。(2分)②对孔子康德只说过一句话。(2分)
23.A:① B:④ C:③ D:②(把握整个语段的内容倾向,则可看出分号所标明的层次内的内容前后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属对比关系,只要把握这一点,则可选出适当语句)
24.外语显贵//母语衰落(意思相近,酌情得分)
附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滢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牍。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除免烦荷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即上书朝廷讲明。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振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帮助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况钟到任后,都敛迹不敢再放肆。虽然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
况钟虽然出身于
上一篇: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2009—2010年
下一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月考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无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